清朝有三座宫殿不准活人居住,第一个还不能随便去,和皇帝有关

大家好,我是阿杰,今天我们来说说故宫太庙的故事。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居所,其珍贵价值常人无法估量。当然,“紫禁城”虽是帝王宫殿之称,但其中也生活着帝王的子女和嫔妃,以及大量的宫娥宦官,总人数高达上万。在故宫的众多宫殿之中,却有三座宫殿从来不准活人居住,一是太庙,二是奉先殿,三是寿皇殿。今天我们重点来说太庙的故事,其他两个在之后的视频中一一给大家解说。

清朝有三座宫殿不准活人居住,第一个还不能随便去,和皇帝有关

明清时期,太庙的地位非常神圣,没有得到皇帝或是宗正的批准,任何人不得入内。那些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之徒,更是没有进入太庙的资格。太庙更是不得活人居住和贸然进入的太庙。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孝文化作为内涵,宗法制为载体,才能使家族血脉延续千年。在古代,每家每户都会时常供奉祖先,平常人家墓地上香,权贵之家则是修庙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太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清朝有三座宫殿不准活人居住,第一个还不能随便去,和皇帝有关

永乐帝朱棣下诏修建紫禁城时,太庙就是必建设施之一,主要分为享殿、东殿和西殿。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东殿供奉皇室历代有功祖先的神牌,西殿则供奉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这即是所谓的“配享太庙”。在封建时期,皇帝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需要亲自到太庙祷告,比如国运之战获胜,就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文武大臣一同前往,主要是感谢先祖保佑以及振奋天下人心。如果发生重大灾祸,臣民会以为皇帝失德,那么皇帝就必须去太庙向祖宗认罪,比如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王恭厂大爆炸”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的“京师大地震”,天启帝和康熙帝两位都前往太庙祭祀,请求祖先的宽恕。

清朝有三座宫殿不准活人居住,第一个还不能随便去,和皇帝有关

好了,朋友们收藏本文,关注我,等到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再走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