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奥苏伯尔之认知结构中对迁移影响的变量

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变量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关键因素。

1.认知结构变量的可利用性:可利用性是指学习新知识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既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可利用的知识经验,则有助于新知识的同化,有助于学习迁移。例如:学生掌握了“水果”这一概念,如果要学习“芒果”这一概念,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上位概念与新学习的下位概念芒果相互作用,最终被上位概念所同化。再如,学生掌握了大量的“金银铜铁锌”等下位概念,然后学习“金属”这个上位概念,认知结构已有的下位概念促进这个上位概念的掌握。

2.认知结构变量的可辨别性:认知结构变量的可辨别性是指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原有观念与新的学习知识的区别程度,新旧知识之间是否能够清晰辨别。如果学生原有知识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分层次严密地组织好的,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仅能够迅速地找到固定作用的知识,并且也容易分辨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新知识同化,有助于学习迁移。例如:学生之前学习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之后学习罗杰斯的有意义自由学习观,学新知识(罗杰斯有意义自由学习观)时能够找到固定的旧知识(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能够区分两者的异同,那就有助于新知识学习。反之,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再学习英文字母,如果不能区分英文字母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汉语拼音,常常会干扰英文字母学习。

3.认知结构变量的稳定性:认真结构变量的稳定性是指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巩固程度。原有认知结构中观念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学习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越强,就能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