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有棵1500歲的銀杏“樹王”!聽,那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時代的風雲變幻,歲月的吉光片羽,老樹無言,見證光陰裡的故事。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為城市留下的文化遺產、見證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內容和載體,被譽為“活的文物”。


邳州有棵1500歲的銀杏“樹王”!聽,那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

千年古樹隱身山間古剎

//


徐州歷史上水災、戰爭頻仍,現存古樹多在地勢較高和偏僻之處。在雲龍山的興化寺和大士巖寺,保存有7棵300年左右的古樹、一棵900年的古樹。山上的寺院地勢高,又僻靜,常年有僧尼守護,故生長在這裡的樹木多年代長久。


大士巖寺觀音殿後有一棵側柏,樹幹筆直,古木參天,樹腰掛有“江蘇省城市古樹名木”的標牌,有樹種、等級、樹齡、編號等內容,掛牌單位和時間為“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年10月”。這棵935年樹齡的一級古樹是山上最老的古樹。


邳州有棵1500歲的銀杏“樹王”!聽,那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

戲馬秋風映照百年銀杏

//


據徐州蘇軾研究會研究員譚敦容介紹,北宋徐州知州蘇軾任職徐州期間,在戲馬臺種過松樹,這事從他的詩作《種松得徠字》中可以證實。譚敦容分析,蘇軾在戲馬臺一共種了10棵松,懷古堂4棵,石經院6棵,由於時間久遠,臺頭寺早已損毀,蘇軾種的10棵樹也無緣見到,但蘇軾重視生態保護的思想、親自種樹的精神被永遠地記錄下來。


邳州有棵1500歲的銀杏“樹王”!聽,那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戶部山鄭家是清初避戰亂時遷居徐州的,初居南關下街,以做小買賣為生。徐州文史學者李世明說,清同治年間鄭家在戶部山東買了一座舊院進行改造,後又購買了院北的古廟,擴建為北院,形成南北兩個並列的二進四合院。據鄭家後人回憶,院中古銀杏樹下,是孩子們聚樂嬉戲、夏日乘涼的好去處。


//

鄉間樹王寄託代代鄉情

//


邳州四戶鎮白馬寺的銀杏樹有1500年的高齡,是徐州市志中記載的“樹王”級的古樹。據《邳州覽勝》記載,白馬寺始建於北魏正光年間(520-525),寺成後植銀杏樹一株以作紀念。傳說這個寺原稱大佛殿,因唐朝薛仁貴東征時在此銀杏樹上拴過白馬,後人遂改稱白馬寺。


在銅山區的楚王山西坡有一棵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唐槐”的古樹,記者於2017年探訪到此時正值夏季,但見此樹根若盤龍,主幹滄桑,分枝茂密,一塊“楚王山西坡唐槐”倒臥樹下,被訪古同道者合力扶起。


邳州有棵1500歲的銀杏“樹王”!聽,那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樹是地球之肺,是自然界的老壽星,人類生存離不開樹的養育。古樹名木既是自然遺產,也是文化遺產,保護樹木不但需要相關部門的重視,每個市民也需要有自覺保護的意識。


徐報融媒記者:張瑾/文 孫井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