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明天就是二月十九

先给大家看看朋友圈的蒗菇粿

图片来源@熊猫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宁化客家节庆多,从农历正月至十二月,每月均有传统节庆。

民间流传的节令谣是:正月新年酒,吃过二十九;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三月清明节,醮地(扫墓)纸钱淋鸡血:四月八,妇娘结伴朝菩萨;五月端午节,家家都把粽子扎;六月十一,迎神扛菩萨;七月十五中元节,做粿烧纸鬼来接;八月中秋节,鸡、鸭、月饼合家吃;九九重阳节,买把雪薯刮;十月十五做完冬,乡间糍粑比艳

[yā][tiá](意为漂亮);十一月冬至买狗杀;十二月蒸糕酿酒把春接。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二月十九日,传说是观音菩萨生日,名为观音九,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蒗菇米粿,敬神后自吃。

蒗菇米粿做法颇为复杂。事先要上山下田采摘蒗菇。蒗菇是一种草本植物,学名鼠曲草,本地称蒗菇,具有补脾去湿,清热解毒之功能。该草喜阴爱潮湿,生长在田间地角。每到春季,生长旺盛,现蕾开小黄花。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做粿用的蒗菇,要采摘嫩茎叶及花朵,洗净后切碎捣烂,选用上好白米,洗去糠尘后,隔前一夜用清水浸透,磨成米浆,再将米浆置于锅中用文火,边煮边搅至熟透,铲起放簸箕中,加入捣烂的蒗菇,充分搓和后,即可做成各种形状的米粿。如爱吃甜的,则掺进红糖;爱吃咸的,则掺进适量用硬杂木烧成的咸灰泡沥出来的咸水;如求好吃,则可用瘦猪肉、春笋丝、韭菜等做成馅,包成蒗菇包子。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不论哪种做法,该均闻之有异香,吃之有奇味。既是美食,又是药膳。一般人家少则做一、二十斤,多则做三、四十斤米的,可吃上五至七天。这无疑是宁化客家人巧用药草制作食品的智慧结晶。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宁化客家人观音九吃蒗菇粿的习俗缘起何时?无从查考。老人们都说,这是替长年辛勤为农业劳作的耕牛吃草。

据传,有次天宫集会,观音菩萨出班奏道:“人间劳动耕作辛苦,请玉皇大帝派神牛下凡助民耕作。”玉帝准奏,降旨派神牛下凡。但神牛死也不愿下凡,玉帝问何原因?神牛说:“人间心情难测,我下凡辛勤劳作倒也罢了,他们会把我宰杀烹食,因此,我不敢去。”观音菩萨立即出班劝说:“人间正在修善,不会食你,假如你在凡间真会被宰杀烹食,我就替你吃草。”东海龙王也出来担保。由于观音和东海龙王两人极力劝说,神牛只好遵旨下凡。

神牛到了凡间,让牛子牛孙供人使役,岂知终年辛苦还照样被人宰杀烹食。神牛于是上告玉皇。观音为了履行诺言,于每年二月十九日自己生日那天,采集蒗菇野草做成米粿,以实践吃草诺言,逐渐成为宁化客家习俗。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客家二月观音九,蒗菇粿糍家家有

听说宁化的蒗菇包子很好吃

你们喜欢哪种蒗菇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