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逆势升级政策,政府施政逻辑是什么?

首先、简单梳理此次政策几个要点

1、提出安居型商品房

2、拥有两套及以上本地户籍家庭不可再购房。

3、新拿土地现房销售

海南逆势升级政策,政府施政逻辑是什么?

其次,再来看一下数据:

全省2018年4月22日实施“全域限购”政策以来,房地产调控成效明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2019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2.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下降42.1%、38.8%,销售均价保持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价格基本平稳。同时,我省主动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8%,剔除房地产业后增长6.3%。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1:20.6:59.3,服务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5%左右,十二个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3%。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下降12.4个百分点至59.6%。非房地产投资占比58.4%,提高6.9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经济社会呈现走势向好、结构趋优、动能转强、效益提升、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从政策制定的原因上,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几类人是直接的受益者。

1. 无房或人均住房面积未达到平均水平的居民家庭;

2. 符合条件的本地居民家庭和引进人才;

3. 现房销售政策利好的则是全部购房者。

简单归类一下,几类受益人和非受益群体。

受益群体:

1、客群上:短期内,无房户,一套房且有购买二套能力的人。长期,已购房客户。

2、地域上,徐闻海安,受海南溢出效应影响,徐闻是陆路达到海南的必经之路,号称同天同好同气候(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大政策来临,徐闻成不了深圳珠海,但是这种效应还是有的。 其次,广西,云南等旅游地产城市。见识了18年海南的限购政策的威力,全岛几万经纪人出岛,直接带动广西云南市场。

3、企业主:大型房企,国企央企。拿地早,地价便宜。坐享土地红利。哪怕转型商业,建设运营类产品,也划算。

难受群体

(1) 小开发商,自2018年限购开始,海南一些中小开发商就开始扛不住,大公司趁机并购不少项目。预计今年继续卖身。

(2) 地方政府,继续咬紧牙关,探索转型。三亚就是一个例子:产业机构单一,去地产化之后,今年连旅游这条胳膊都断了。政府日子也不好过啊。

(3) 中介代理行业。供应减少,无房可卖, 店租,人员薪酬,推广,获客成本增加,利润进一步压缩。加上春节恒大这一折腾,估计还得被客户再砍一刀。

此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是民生和未来。

这几年海南省政府一直都在大力改善民生,每年都会制定民生工程,是必须在每一年都完成的。未完成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还要在新闻发布会说明原因。

住房是民生重点工程,数据显示,海南18年平均房价1万5;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万5不到。100平的房子,需要干60年。可想而知,海南的老板姓多不容易啊。

海南要建国际自贸港,必须要留住人才。以中国的国情,房子是大家奋斗的目标。海南,不比杭州,春节之后,杭州为了抢人才,推出了最高800万的奖励。海南财力有限,所以只能从政策上想方法。尽量给来海南的人才提供便利。

现售政策是海南在为自己挑选合作伙伴,只有有实力的、有远见的、有着共梦的小伙伴才可以在海南这片土地上活的更精彩了。

这让我想起了珠海横琴。记得去年春节刚过,我们公司一行人去了珠三角考察,到达珠海横琴之后,我们发现拿地的企业全是央企、而且必须是50%的持有。5年以后才可以将持有部分出售。

同样让我想起了,去年参加的一次活动,当时某银行行长说,政府给了他们江东20亩地,土地不要钱,只有一个指标:2年内把房子盖起来,总部搬过去。

其实政府一直都在高标准规划海南岛,坚决摆脱房地产、做好民生基础工程,海南必须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这样才能在未来脱颖而出。

海南,加油。

海南逆势升级政策,政府施政逻辑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