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

春日之虎


“木石前盟派”的代表人物是贾母,主要成员是贾宝玉,林黛玉,紫鹃,王熙凤。后来探春和李纨表示过朦胧的态度,更喜欢黛玉,但她们也不想和王夫人作对,所以态度不明晰。

“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是薛姨妈,主要成员是王夫人,薛宝钗,袭人。元春通过赐端午节礼表明过朦胧的态度,被贾母否决了。

林黛玉无父无母无兄弟,贾母怜她孤苦,娘家无势力,所以从小就接到身边抚养,和宝玉一起长大,希望他们将来成亲,从小培养感情,脾气性格都熟悉,两个孩子都幸福。

可能在当时是一种大家族比较盛行的选儿媳的方式,王熙凤就是和贾珍、贾琏从小玩大的。王夫人知道贾母的意图,一开始就是抵制的,心里不愿意。林黛玉一进贾府第一天,王夫人就毫不客气的敲打林黛玉离她的儿子宝玉远点。

但王夫人奈何不了婆婆贾母!宝玉、黛玉还是放一起抚养。并慢慢产生了感情。

木石前盟的论调,一直在贾府流传。王熙凤顺着老太太说,宝黛的窗户纸就是王熙凤捅破的。贾琏的小斯兴儿也知道“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只是未露形迹。”

金玉良缘的代表薛姨妈,薛家生意已飘摇,儿子又打死人背上官司,成了家族和地方上勾了姓名的黑户,薛蟠在名义上已经是死人。他们家已回不去金陵。

薛姨妈需要用薛宝钗去攀附权贵之家,以在京城站稳脚跟。王夫人开始可能并不动心,但她可以借宝钗去搅贾母的局,让贾母、黛玉不能顺心如意。

王夫人嫁入贾府,经历了大儿子夭折,大女儿进了宫,儿子贾宝玉是她唯一的依靠。王夫人生活并不幸福,妹妹薛姨妈给了她陪伴和关心,宝钗更是对王夫人体贴,为姨母排忧解难。王夫人心意逐渐坚定,对宝钗满意。

两派的较量从薛家一进贾府没多久就开始了,贯穿小说始终,两派各个角色轮番上阵,出演各种戏码,煞是好看。

这里没有特别的坏人和恶人,都是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和从他们的实际利益出发不得不如此!

所以王国维说《红楼梦》是真正的悲剧:

由于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琼琚品红楼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是从《红楼梦》曲中来。

(第二支,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最支持木石前盟的当是贾母、风姐,紫娟为代表了,贾母在黛玉母亲走了以后就接了她来,先是安排她住在碧纱橱里,和贾宝玉安排在一起,可见爱的程度,在金玉盛行之时,给宝钗过生日,暗示宝钗大了要嫁人了,亲自到清虚观里,说和尚说的宝玉不宜早婚,不拘人家姑凉家贫富,只要模样好就成,这不就说的林黛玉么?还引出了湘云的玉麒麟,不止你薛家有玉,史家也有玉,玉很多,不是你薛家不可。俩个玉闹矛盾她哭着说这俩个冤家。也是让俩个玉心内一震,为了木石前梦,老太太是操碎了心。紫娟就更不用说了,慧紫娟情试宝玉一节,直接把木石前梦推到了前台,让木石前梦更加坚定,让金玉之说溃败,不由得不转到了地下。

金玉良姻是薛家传出来的,可以说从落选后就打的主意,在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一节中,由宝钗的丫环引给贾宝玉知道,一步一步的宣扬出来,只是这样的计划应该是由王夫人和薛姨妈计划好的,紧跟着由端午赐礼发扬光大,金玉之说在贾府闹的沸沸扬扬的好不热闹。之后宝钗的手送棒仓药,绣肚兜,管理贾府,做的好不露骨。

王夫人一派,薛姨妈一派,袭人一派应该都是金玉的拥护者。只是不随人愿,终是热热闹闹而后归于平静,贾宝玉应是在黛玉死后为了家族才娶的宝钗,只是终不忘她。后贾府势败,贾宝玉在受尽折辱后,看破一切,抛下了宝钗而去。


我爱半城山半城水


《红楼梦曲》撇开“引子”,首曲即为“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岸,到底意难平”。这才有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说法,如果说要把《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例如贾母,王熙凤,王夫人,薛姨妈,贾政等,分出什么“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派不仅难,也很难说。

纵观《红楼梦》也只有第五十七回“慧紫娟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紫娟是真心实意,旁敲侧击,试探贾宝玉是否真心爱他林妹妹,明白无误,真心实意希望“木石前盟”能完美结合,但必竟是个丫头,人微言轻又有何用。当然在这回中,薛姨妈也虚情假意,对林黛玉表示了一片喜爱之心。

因此,在《红楼梦》一书中,凡有身份地位的人,包括贾母在内,沒有任何人以言语或行动,明确表示支持“木石前盟”的,有些倒是隐隐约约的喜欢“金玉良缘”。八十回后因非曹雪芹原著,难于评说。


老兵4200


一、“金玉良缘”派主要代表人物:王夫人、元妃、袭人

(一)王夫人为什么会那么支持金玉良缘?原因有三。

第一,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是不喜欢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把对她母亲的情绪投射到林黛玉身上。毕竟姑嫂矛盾有时候确实是比婆媳矛盾还厉害,而贾母又那么疼爱贾敏,王夫人在贾府“欺负熬成婆”,在年轻时候未免会对贾母过分疼爱贾敏而冷落自己而心有芥蒂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宝玉是贾府的凤凰蛋蛋,自小被人哄着供着,处处顺着他的意,而黛玉来了后,便被贾母安排与宝玉睡在同一间屋子,仅隔着一层碧纱橱,两人相处久后情愫暗生,而偏偏黛玉是个敏感、多疑的姑娘,常常因一点小事儿与宝玉起了争执,最后宝玉又是伏低做小,又是低头认错,有事恨不得摔玉赌咒,闹得人仰马翻,王夫人看在眼里,自然恨在心上,那可是自己宝贝多年的儿子,怎么在一个姑娘面前就一文不值了呢?

第三,在性格脾气上,黛玉跟她不是一类人。王夫人不仅血缘上和薛宝钗近,在做人处事以及脾气性格上,她和薛宝钗完全是一类人,有城府、带点虚伪还有点阴险,而林黛玉的小性子、真性情、说话直爽在她心里很可能就是在勾引男人,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宝玉取了黛玉两口子整天吵吵闹闹肯定不行(但那时她们才十三四岁,其实非常正常)。

第三,思想观念不同。在劝宝玉多读《四书五经》,多学仕途经济、将来考试做官等观念上,她与宝钗想法一致,都是封建正派的主流思想代表,而黛玉明显与她们不同,黛玉跟宝玉是同类人,这是王夫人万万不能接受的。将来她还想靠宝玉光宗耀祖、享受荣华富贵呢,若取了黛玉做儿媳那还了得。

第四,相比黛玉,王夫人更倾向于自己人。王熙凤为什么能掌权?一方面是王夫人自己没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夫人有点任人唯亲的意思。虽然都是外甥女,但宝钗是王夫人妹妹的女儿,有些血缘关系,黛玉则和王夫人沾不上边。在这点上,宝钗就要更得王夫人的好感。

第五,就是最荒唐的一个理由——林黛玉身体不好。黛玉刚进府,众人见其有不胜之态,便知她有不足之症,问起吃什么药,黛玉便称自会吃饭就吃药,也未见好过,一直在服用人参养荣丸,敢情黛玉是个药罐子。而这么个药罐子,竟然被贾母安排跟宝玉睡一间房,不是有意让两人培养感情么?再有贾母素日的表现,又是叫“两个玉儿”,又称两人“冤家”,都知道冤家是夫妻的意思,贾母有让宝黛成婚的打算,而这个女的是个药罐子,王夫人哪里高兴的起来呢?在她的道德观念里面,女人结婚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为了情亲爱爱。

(二)元妃为什么会支持金玉良缘?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受母亲王夫人的影响。元妃省亲那一回,写的非常好。看似雍容华贵,享尽荣华富贵的贾元春,原来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她自己也亲口抱怨父亲把她送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羡慕平常人家团团圆圆欢聚一堂,可见其实她是讨厌宫廷的,这一点她和宝钗不同,宝钗是极想进宫做妃子的。那么元妃应该更倾向黛玉才对,为何最后却支持金玉良缘,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王夫人。所以到后面元妃为什么光明正大的支持金玉良缘,其实是王夫人请求元妃赐婚的最佳效果。

第二,迫于贾家现实状况,最后认为金玉良缘终是好的。元春进宫其实她自己也是非常想为贾家光宗耀祖的,她确实也是做到了。其实元春是非常清楚贾府的状况的,她比一般人都要更早的嗅到了没落的气息。在这种情况下,她认为金玉良缘对贾府的益处比木石前盟要大的多的多。

(三)袭人的金玉良缘“美梦”。

在红楼梦里,袭人支持金玉良缘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她为什么那么支持金玉良缘,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是她看重宝钗的为人。我们都知道,宝钗是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女子,为人处事非常成熟稳重,是最完美的封建女性的代表,有能力,有才情,会说话,能办事,这样的人,红楼梦里大家都夸赞宝钗的为人。这一点,袭人自认也看在眼里,她曾如此评价宝钗“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而对黛玉则是“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以此可见袭人对宝钗和黛玉的不同态度。袭人认为黛玉的“小性子”日后容不下自己这个小老婆的身份,而宝玉也会过分爱黛玉,而冷落自己。

第二个原因是宝钗的成熟懂事。在袭人眼中,宝钗不仅能容人,性格好,关键她非常成熟懂事。

袭人曾向王夫人建议宝玉搬出大观园,因为姊妹们都大了,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她指的就是宝黛之间,两人从小一处长大,异常亲密,有时候甚至会忘情到不顾礼,而宝钗呢,则是时刻与宝玉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对袭人来说,自然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不仅如此,宝钗作为闺阁女子,还时常劝宝玉读书,致力于仕途经济,虽然宝玉不喜欢,但是袭人喜欢,因为宝玉已经这样了,如果再找一个纵容他的妻子,后果就不堪设想,袭人自然不想也不愿,而一定是找一个能够辖治和管束他的人,这个人,非宝钗莫属。

第三个原因可能就是王夫人授意了。脂批曾说袭人和晴雯是“袭为钗副,晴为黛影”,也就是说,今日的袭人,就是日后的宝钗;今日的晴雯就是日后的黛玉,她们各自在品行、性格上应该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宝玉姻缘上,王夫人毫无疑问也是支持金玉良缘的,但贾母倾向于宝黛爱情,儿媳妇又不能跟婆婆对着来,怎么办呢?她唯一可以反转的可能,也许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袭人,让袭人得知她的态度后,站到她这边,甚至经常向她汇报宝玉的行踪,以免发生意外。

所以我们看红楼梦,有很多情节,宝黛刚刚走到一起,没说几句心里话呢,袭人就出现了,不是老爷叫,就是太太喊,再不就是老祖宗传饭了,她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插入到宝黛中间来。

而且袭人后来被王夫人看重,而王夫人也把宝玉交给了她,她自然是会为新的女主人忠诚效力的。八十回后的故事,也许是王夫人和袭人主仆之间,在瞒着宝玉贾母和黛玉的情况下,与薛姨妈、贾元春等人,一起合力促成了金玉良缘。

说到底,袭人支持金玉良缘,不仅仅是为了向王夫人表忠心,更主要的是她为了将来自己的地位考虑,在袭人眼中,黛玉和宝钗之间,自然是宝钗更适合做宝二奶奶,也对她最有利。

二、“木石前盟”派主要代表人物:贾母、王熙凤、贾政

(一)先说贾母,贾母支持木石前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林黛玉是自己的亲外孙女,是贾母唯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孩子。自己的女儿二十几岁就死了,眼看自己唯一一个亲外孙女,能不疼爱吗?贾母把对贾敏的所有疼爱都转移到了林黛玉的身上,她知道黛玉是爱宝玉的,宝玉也是非黛玉不取,贾母自然是为两个宝贝的终生幸福考虑,坚决维护木石前盟。(贾母自己的女儿也是没有安排她进宫,而是为了她的幸福考虑,安排嫁给探花郎林如海,贾敏生前确实也是幸福的)

第二,贾母最疼宝玉,宝玉喜欢黛玉,贾母怎么都会支持。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不是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而且她的溺爱完全是纯粹的长辈对晚辈的宠爱。贾母知道宝玉不爱仕途经济学,便从来不逼他学这些东西,也从来没要求过宝玉将来要考科举啥的。相反,贾政每次教训宝玉都要遭贾母的一顿训斥,宝玉挨打那回最明显。所以,贾母并不在乎宝玉将来会不会有出息,她只要宝玉好好的就行,因此,宝玉爱黛玉,喜欢黛玉,跟黛玉闹别扭吵架摔玉等等,贾母都是支持木石前盟的,从来没有批评和反对过。

第三,个人认为,贾母支持木石前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林黛玉带进贾府的家产。要知道,贾府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贾府财政只出不进,这一点贾母是非常清楚的,因此,这笔财产对她而言,可谓雪中送炭,也给她提了不少底气啊!

那么,是不是说贾母就要私吞掉这笔巨额财产呢?等林黛玉长大以后,这又如何向林黛玉交代?贾母始终都在撮合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事。

一旦林黛玉成了贾府的媳妇,那么这笔巨额财产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嫁妆的名义进入贾府了,贾母的算盘打得可是够精的,尽管“金玉良缘”的支持者诸如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包括贾元春,都无法阻止贾母的这个决定。

大家如果仔细思考的话就会知道,贾府里真正管事的,基本是王家人当家,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还薛宝钗,而在贾府外,王家的王子腾则是四大家族里最有权势的官员,可见,贾母此时的处境是内外交困,贾母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架空,保住这笔财产就是保住了整个贾家的命运。

(二)红楼梦里王熙凤对宝黛爱情的支持是非常明显的,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奉承贾母。王熙凤虽然身为荣府大管家,但荣府集团真正的董事长是贾母,王熙凤最多属于执行CEO,是贾母、王夫人等人任命的首席执行官,一旦她做的不好,就会被解雇,而精明的王熙凤,自然知道如何去讨好贾母。

王熙凤那么精明的人,又经常在贾母跟前服侍,在宝黛一事上,她不可能不知道贾母的态度,况且贾母对黛玉的偏爱,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何况王熙凤?

第二,继续理家。诚如王熙凤生病时平儿所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王熙凤说到底,是大房里贾赦的儿媳妇,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生活,真正的管家应该是王夫人,再下去就是王夫人的儿媳。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宝玉娶的是宝钗,王熙凤以后还能继续做管家吗?自然不能。(87版红楼梦宝钗嫁到贾府之后确实管家了)因为通过探春理家一回,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宝钗也是有管家大才的,而且比王熙凤又读书识字,又得下人之心。

王熙凤不会想不到,如果宝玉娶了宝钗,她的大管家的地位是保不住的,即便健在,只要王夫人一句话,王熙凤也得乖乖交出权限,因为此时的宝钗已经是宝二奶奶,她才是正儿八经的大管家。

但如果宝玉娶的是黛玉,黛玉体弱多病,虽然一样有大才干,但因为体弱,加上无心俗事,即便跟宝玉成亲,可能也不会管家,哪怕王夫人要王熙凤交出权限,可能也会被宝玉黛玉阻止,而是仍旧交给琏二嫂子管理。

第三,成人之美。宝黛之间的关系,贾府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即便贾母等人不表明态度,王熙凤也不可能看不出宝黛之间的关系。

她开黛玉宝玉玩笑一回,有一段脂批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

也就是说,虽然上面还还未表明态度,但宝黛之事在贾府早已不是秘密,大家都认为他们最终会结合在一起。贾琏的小厮兴儿说: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既然是大家都看好的好姻缘,如果王熙凤内心还有一些善念,还对男女之情怀有美好的憧憬,她应该会成人之美。

综上,王熙凤支持宝黛姻缘,原因当然不是单一的,既有奉承贾母以保自己现有之地位的考虑,也有为宝玉婚后自己依然能够管家的考量,顺带也有成全宝玉黛玉这对众人都看好的璧人的美意。

(三)那么作为宝玉的父亲,贾政又是什么态度呢?木旦鸠兹认为,相比于商人出身的宝钗,贾政更欣赏父亲是探花的黛玉。从血缘上说,贾政是黛玉的亲舅舅,而宝钗只是王夫人的侄女。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黛玉老师贾雨村举荐上,林如海明确提到要借助贾政的力量,且大大恭维了这个老舅哥一番。而贾政呢,一看到是妹夫的书信,立马帮贾雨村谋了差事。

其次是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分别看到宝玉、迎探惜甚至宝钗所制作灯谜时,感到谜底十分烦乱,且悲“谶语”。但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是,居然没有黛玉所作灯谜,是曹公忘记还是故意忽视,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在贾政黛玉之间,双方是有一定默契的。最后在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上,黛玉亲口对湘云说出舅舅欣赏其的话来,“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 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相互联络姻亲。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贾家却只娶而不嫁其他三族。为什么会这样呢?木旦鸠兹认为贾府当时在朝政被边缘化有关。要知道宁荣二公武将出身,到赦政也是三代,天下太平久了,贾府在朝政已被边缘化,要想重新振作贾家,武力行不通,只能科举,尤其作为老二的贾政,其科举不就,是额外赐予的官职,但其心里一直有过科举梦,为此逼迫贾珠用功读书,结果导致大儿子病逝。当看到宝玉戏弄脂粉而不乐读书时,曾下死力要打死他,当然他的愿望在孙子贾兰身上实现了。

其次从选择媳妇上,也可以看出贾政更偏向读书致士人家的女儿。贾赦选了不喜欢诗书的王家姑娘凤姐,而贾政为大儿子选的却是选择书香门第相当于今天国立大学校长家的女儿李纨。迎春的婚姻上,贾赦不顾门第,为了区区五千两银子,将其嫁给武将的中山狼,而贾母贾政一致反对,但却无可奈何。

综上,木旦鸠兹认为贾政其实更愿意黛玉作为儿媳妇,毕竟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探花出身,黛玉的文采又得到贾政亲自赞赏,而宝钗呢,商人家庭出身,列“士农工商”之末。

其实,“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支持者不止上述人物,除此之外还有薛姨妈、紫娟等人。而这些不同“派系”支持者的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的,比如贾母、王熙凤,又比如薛姨妈,这些人的态度随着贾府的没落,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的原因还须多加思考和琢磨才行。




史上最帅的作者


我觉得《红楼梦》里不单只有“木石姻缘派”和“金玉良缘派”,另外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自成一派”

“木石姻缘派”是贾母,黛玉,宝玉。

“金玉良缘派”是元春,王夫人,薛姨妈,宝钗。

另外还有几个派别,他们是:“骑墙派”凤姐,“矛盾派”贾政,“佛系派”李纨。

一,木石姻缘派。

在前八十回,有关贾母对宝玉婚姻的态度有明确示意的文字有两处。一处在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询问宝琴的八字并家里的境况,文中道:“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

另一处在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二姐和尤三姐说到:“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再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母从见到宝琴的第一眼,就非常喜欢,把宝琴留在身边,还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贾母有两件名贵斗篷,分别给了宝玉和宝琴;贾母见宝玉和宝琴雪下折梅觉得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贾母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八字及家庭状况。贾母对宝琴的偏爱,一直都是红迷们心中的一个谜,引起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贾母就是有心为宝玉求配宝琴,有人认为这是贾母有意做给薛姨妈看的,意在拒绝宝钗的“金玉良缘”。在这里我不想深究贾母的真实意图,只想说明,通过这件事,起码能证明贾母不是“金玉良缘派”。

兴儿对尤二姐和尤三姐说的那些话,是前八十回当中贾母支持“木石姻缘”最有力的证据。这既像是贾府里的仆人们对贾母的意图的揣摩,又像是作者借兴儿之口向读者透露的一个信息。仆人们不会无端猜测,作者也不可能轻易透露,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可能,兴儿的话都该当做贾母的真实意图来看。

既有贾母非“金玉良缘派”的证据,又有贾母是“木石姻缘派”的证据,那么贾母就只能是“木石姻缘派”了。

宝玉和黛玉是带着前盟下世投胎的,他们两个是最坚定的“木石姻缘派”,和贾母组成了“木石姻缘派”的“铁三角”。

二,金玉良缘派

宝钗和薛姨妈刚到贾府,就散发出“金玉良缘”的意图。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而宝钗随时从分藏拙守愚的个性颇得王夫人欣赏,王夫人毫无争议是“金玉良缘派”。元春在端午节赏赐时,宝玉和宝钗的赏赐是一样的,明显表露出对金玉良缘的支持。

三,骑墙派。

凤姐能在贾府风生水起,全凭贾母和王夫人对她的喜爱。贾母代表贾府里的最高话语权,王夫人代表贾府里的最高经济权。凤姐要想在贾府一直风光下去,必须是两边都不得罪。

从私心来说,她应该更支持木石姻缘。一来她对宝钗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宝钗太圆熟。二来黛玉性格简单直率,言语风趣幽默,相处起来更有趣。最要紧的一点,宝玉结婚之后,凤姐应该回到贾赦那边,不再做荣府的管家。如果娶了娇弱的黛玉,因为黛玉的身体不允许太操劳,她还有可能重新翻盘,要是娶了宝钗她就毫无机会了。

但是从长远来说,贾母毕竟年事已高,凤姐得牢牢抓住王夫人这个靠山。在宝玉的婚姻上,凤姐不敢违逆王夫人的意思,必要的时候,她可能还会成为王夫人的帮手,促成金玉良缘。

四,矛盾派。

《红楼梦》里最矛盾的人非贾政莫属。一个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血肉相连;另一个是四大家族之女,娶过来对家族更有裨益。外甥女的身体不好,性格直率,不懂得驭人之术;另一个早已显露出过人的处世水准。从理性上来说,贾政靠向“金玉良缘”;从感情上来说,那边不仅是亲外甥,还有白发老母,作为孝子的贾政左右为难。

五,佛系派。

李纨在宝玉的婚姻上,从来没有过任何表示,她是个善于隐藏的人。贾府的规矩,守寡的女人是不能当家的,凤姐成为荣府的管家,李纨除了怨自己命,不能怨任何人。在凤姐生病之后,王夫人本意让她代管荣国府,她知道自己只是临时顶替,不愿得罪人,也就不愿下力管,王夫人后来只好找来了探春。

为什么说李纨是不愿下力管呢?在第四十回,李纨显露出自己有较强的处事能力。这一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凤姐命丰儿拿着钥匙请李纨打开缀锦阁的仓库,拿出一些桌几,这是为贾母在大观园里宴客准备的。李纨在一边看着,嘱咐人小心搬动,别磕坏了牙子,又请刘姥姥进去仓库里参观。搬完桌子,李纨又想到把船桨也搬下来,怕老太太高兴了要坐船。从这小小的一件事里,能看到李纨办事谨慎又周到,也不缺乏主张,说明她并不是没能力。

李纨可以佛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取。贾府里有凤姐管家,她不需要显什么能耐。如果宝钗嫁给宝玉,将来就是贾府未来的管家,彼时李纨仍需继续隐藏。如果嫁给宝玉的是黛玉,情况就不一样了。黛玉不能独自胜任贾府的管家,那时候贾府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委托凤姐;第二,黛玉领着管家的头衔,让李纨握着实权。如果真有那一天,李纨可以大展身手。李纨可以算成佛系的“木石姻缘派”吧。

“木石姻缘派”是以感情为主调,“金玉良缘派”是以实际利益为基准。金玉良缘能笑到最后,是理性胜于感性,理想主义为现实主义让路的例证。






飞露洒我裳


一、“木石前盟”派:代表人物是贾母。因为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自己女儿去世有愧疚之心,林黛玉从容貌到才学都很不错,一直是很看中黛玉,小时候让她和宝玉跟自己睡,从后来发展可以看出,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心里是很清楚的,至于后面高鹗续写部分贾母对黛玉态度转变太快,让人不好理解的。有人认为贾政也是支持木石前盟的。林如海举荐贾雨村直接联系的贾政,妹夫舅哥关系不错。贾政对贾雨村青睐有加,贾雨村进士出身读书人至关重要。第十七回,贾政对后来更名为潇湘馆的林黛玉住处大加赞赏,认为在这里月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暗示对林黛玉的满意。而他主动与国子监祭酒李家联姻,迎娶李纨,更代表他选择儿媳妇的标准。

二、“金玉良缘”派:代表人物是贾元春。王夫人、薛姨妈甚至是王家都属于这一派。元春支持金玉良姻是从为贾宝玉后半生富贵的角度考虑,出于私心。有了元春省亲后赐礼物一事,表明态度支持薛宝钗,王夫人、薛姨妈本身就是一家,来贾府本来是宝钗来选入宫的,后来可能没选上就没再说。有一次宝玉提了一句相关的,宝钗还真生气了。后来,一家人就大力为金玉良缘造势要把宝钗嫁给宝玉了。宝钗则处处都在打探贾府的状况,收买人心。应该说像晴雯、黛玉这样的不好掌控、伺候的主,袭人也是和宝钗带了一个配合的,向王夫人告状暗示,晴雯身死,黛玉身死!有王夫人在,最后王熙凤也会支持薛家的。

三、另外一种理解:有人认为,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支持者的分歧,就是选择书香的清贵还是名利的财富。金玉是金银黄白之物,高官厚禄象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而诗书翰墨都是“木石”属性,文房四宝也是“木石”属性。林黛玉是木,贾宝玉是石,他们的结合代表了文化传承,书香传家。薛宝钗是金,贾宝玉是玉,他们的结合代表了名利传承,财富传家。

综上,“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贾母和元春。





秋阳读线装经典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及其来历

抛开《红楼楼》中其它的故事线索,《红楼梦》中围绕着贾宝玉的婚姻,展开了三个人的感情、爱情、婚姻的故事。其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两段感情纠葛、矛盾和对抗。

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被称作“木石前盟”,是因为林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因而是“木”。《红楼梦》第一回中描写“木”的来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贾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因而是“石”。由于为了报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一世的眼泪还他,于是演绎了一场具有前世因缘的爱情故事。

2、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姻缘被称作“金玉良缘”。则是因为贾宝玉生来带有一块玉,薛宝钗却是有一块璎珞,所以就有人认为这暗示着他们有缘,则会成全美满婚姻。

贾宝玉在梦中喊骂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不公把这把这两种姻缘名称正式提出来了,也彼此开启了两种姻缘的纠葛和抗争。

二、围绕着他们三人的婚姻问题,贾、薛、荣三府上的各色人等,分成了支持“木石前盟”和主张“金玉良缘”两派。其中,支持“木石前盟”的一派以贾母、王熙凤为代表人物,主张“金玉良缘”和上派则以王夫人、薛姨妈、贾元春为代表人物。

三、贾母一派之所以支持“木石前盟”,并还是真的相信什么前世姻缘,而是出于延缓贾府颓势的现实考虑,其中还有不使林黛玉家财产外流的考虑。王熙凤还有林黛玉不会成为自己家庭地位强力对手的私心打算。

而以王夫人一派主张“金玉良缘”,则是出于“门当户对”以及用婚姻达到抱团取暖的目的。

以上拙见,敬请勘斧。


北塔雪松


木石前盟派的代表人物是宝玉和黛玉,还有贾母、晴雯和紫娟。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是宝钗、王夫人、薛姨妈,袭人和莺儿。

因为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判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宝玉和黛玉是真心爱着对方;贾母因为疼爱女儿,自然也疼爱外甥女,当然愿意宝玉和黛玉结婚;晴雯是老太太早就指给宝玉做妾的,她当然愿意让毫无家势的黛玉成为自己的主子;紫娟是黛玉的贴身侍婢,真心希望姑娘好,当然是赞成木石前盟的人。

金玉良缘派的,因为宝玉生来带玉,宝钗又有金璎珞,家长们像王夫人、薛姨妈等都认为二人注定有缘。袭人站队宝钗是因为性格和宝钗合得来,看不惯黛玉的爱耍小性子:莺儿是宝钗的丫鬟,她当然是向着宝钗的。


八卦聊斋


《红楼梦》中的

木石前盟派:

林黛玉与贾宝玉: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而五色补天石因缘际会,随了神瑛侍者转世(也就是宝玉出生时所带的那块),见证了这一段缠绵之事,故成了红楼梦。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要以一世泪水还恩。

金玉良缘派:

"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玄枵子


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

木石前盟:绛珠草为报答神瑛侍者浇灌之恩下界。讲究情缘!

金玉良缘:和尚给宝钗金锁,说是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多指姻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