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黑天鵝”引發美股熔斷 美聯儲或重回“零利率”

原油“黑天鵝”引發美股熔斷 美聯儲或重回“零利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陰影下,國際原油市場驚現“黑天鵝”,從亞太市場到歐洲市場,各國股市均出現罕見“大地震”。

3月9日,美股三大指數開盤集體跳水,標普500指數跌幅逾7%,觸發熔斷機制,一度暫停交易15分鐘,道瓊斯工業指數盤初狂瀉1800點。截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稿,道指跌幅收窄至5.67%,納斯達克指數跌5.07%,標普500指數跌5.45%。由於美股已連續兩週經歷“過山車”行情,機構警告新一輪動盪恐將為本輪牛市正式畫上句號。

接受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稱疫情)的影響在美國經濟數據上體現尚不明顯。但如果疫情持續蔓延,美國經濟的下行風險也將持續加大。在上週緊急降息50個基點後,市場對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預期持續升溫,即將召開3月政策會議或再次降息,並且年中可能重啟量化寬鬆政策。

原油觸發美股暴跌

由於OPEC+會議因俄羅斯不同意減產“談崩”,中東產油大國沙特3月7日率先打響了“石油價格戰”,週日中東股市受衝擊崩盤,沙特TASI綜合指數重挫逾7%,科威特股指跌停並觸發熔斷機制。

3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暴跌31%,截至發稿跌幅收窄至23%左右,報34.87美元/桶,NYMEX原油跌24%,報31.54美元/桶。油價暴跌在金融市場引發了連鎖效應,全球股票市場集體淪陷。

亞太市場方面,泰國、澳大利亞股指暴跌逾7%,菲律賓、印尼、越南、新加坡股市大跌逾6%,印度、日本跌逾5%,韓國、馬來西亞、中國股市跌逾3%。在歐洲市場,疫情重災區意大利宣佈擴大封鎖範圍,雙重利空夾擊之下股市狂瀉逾10%,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等主要股指大跌7%左右。

週一開盤前,美股期指其實已經異動,標普500指數期貨跌近5%觸發交易限制,預示著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動盪。考慮到美股過去兩週已大幅震盪,三大股指悉數跌入了調整區域(從近期高點回撤10%),華爾街機構警告新一輪暴跌恐將美股“牛市”正式拖入“熊市”(從近期高點回撤20%)。

指數編制公司明晟公司(MSCI)日前就警告,美股仍有再跌11%的空間。若以3月6日道瓊斯指數收盤點位25864點來推算,道指還有將近3000點的下跌空間。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也在報告中表示,如果疫情無法迅速得到控制,標普500指數將跌入“熊市”區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美股經過十年牛市,三大股指都處於歷史的高位,特別是這一輪牛市的發動機——科技龍頭股,普遍都漲了10倍以上。美股的大漲累積了大量的獲利盤,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會形成高位的巨震,大幅下跌。

“美國市場據說80%的交易都已經程序化了,也就是說程序交易會加速殺跌的過程。很多恐慌性拋盤實際上是自動觸發的一些程式化交易帶來的,所以美股跳水比A股跳得還快,就是因為美股的量化交易佔了絕大多數,機器在拋售的時候,下來是非常快的。所以美股見頂是今年的大趨勢。”楊德龍說。

醞釀經濟刺激政策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尚未受到新冠疫情太大沖擊。上週公佈的美國2月非農就業增幅超過預期,失業率降至3.5%處於歷史低位。但隨著新冠疫情蔓延以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3月9日,評級巨頭穆迪將美國2020年實際GDP增長下調至1.5%,低於之前的估計1.7%。

穆迪認為,全球經濟的衰退風險上升。疫情影響經濟活動的時間越長,對市場需求的衝擊越大將導致經濟衰退。尤其是,消費持續回落,加上企業經營中斷拖長,將損害企業盈利能力,導致裁員出現,並打壓市場信心。這種情況最終可能助長了衰退動力的自我加強,資產價格震盪也將加大沖擊。

目前,美國國內的疫情也在持續擴散,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60例,加利福利亞州和紐約州等8州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硅谷的高科技企業與華爾街的金融企業都已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日前,特朗普已經簽署了一項83億美元的緊急支出法案,用於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同時,該法案規定將會對受影響的小企業發放高達7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據美國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上週末,由白宮和財政部官員組成的一個小團隊,就推出經濟刺激舉措進行了討論,相關計劃已在起草過程中,措施包括臨時延長帶薪病假,為受影響企業提供援助等。方案尚未提交總統。知情人士稱,尚不清楚措施出臺的時間,但可能會逐步實施,先為感染病例的民眾提供援助,然後擴大至受影響的企業及其員工。

由於避險情緒升溫,投資者湧入美債市場,導致美債收益率續創新低,3個月期和10年美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倒掛,預示市場對經濟衰退憂慮加劇。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壓力越來越大,特朗普上週五就再次向媒體抱怨,認為美聯儲應該降息,應該刺激經濟。

諾亞財富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向記者指出,油價大跌會影響美國頁岩油產業及其上下游企業。若投資者擔心企業在經濟衰退時的償債能力,會拋售這些行業的高收益債券,這樣可能導致高收益債和國債的利差擴大,使得這些行業再次發行債券融資的成本加大,形成惡性循環。他還指出,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同樣會影響其他行業高收益債的價格和利差,風險就可能從能源行業傳導到其他非能源行業。

美聯儲或重回零利率?

繼上週緊急降息50個基點之後,市場對於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預期持續升溫。目前普遍認為美聯儲會在3月17-18日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度降息。

Pimco全球首席經濟顧問Joachim Fels在其報告中表示,隨著疫情持續升級,上半年美國和歐洲經濟都存在陷入“技術性衰退”的可能性。如果疫情在未來兩個月達到頂峰,經濟衰退將是短暫的,下半年仍可能復甦。

但Joachim Fels擔心的是,在企業現金流減少環境下,美國信貸週期可能出現裂痕,導致金融狀況急劇收緊並反過來作用於實體經濟。他認為美聯儲會進一步降息,並極有可能迴歸“零利率”,恢復資產購買操作。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向記者指出,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尚未明顯顯現,美聯儲此前進行預防性降息,某種程度上消耗了政策空間。他認為,美國以外地區的經濟事實上比預期要差,造成美國經濟目前反而看起來韌性更強。在經濟數據還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美聯儲降息且幅度達到50個基點的緊迫性並不強。

章俊認為,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並復工復產,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可能集中在一季度或上半年,對美國經濟雖然會有一定衝擊。對美國GDP增速影響可能在0.1-0.2個百分點左右。他認為,後續要看中國以外地區的疫情蔓延情況以及各國政府採取何種措施。考慮到連續降息邊際效應遞減,章俊預期年中美聯儲可能會重啟QE(量化寬鬆)。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油價下跌將導致市場通縮預期劇增。而當通縮預期形成後,美聯儲貨幣政策將失效。如果美聯儲再降息50個基點,意味著一個月內連續降息一個百分點。“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它會變成一個負利率。美聯儲是一個全球銀行,這是很讓人擔心的事情。我認為,更嚴重的衝擊是美聯儲也進入了負利率,這才是全球真正的危機。”洪灝說。

夏春認為,由於銀行體系在新的監管制度下健康,市場震盪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會逐漸消化經濟衰退的衝擊。但中短期資產價格調整難以避免。“只要通脹不明顯上升,利率將繼續保持在低位,資金仍然會選擇調整後合理估值的資產。但如果通脹明顯上升,則會引起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調。”(向秀芳/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