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熔斷、零利率、QE、熔斷,何時才會迎來拐點?

形勢


最近的疫情形式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了。美股熔斷、比特幣大幅受挫、各國疫情爆發,所有的事情都往最壞的方向進行著。


經過三輪熔斷之後,我驚訝地發現,Intel的市值已經和茅臺的市值完全一樣了。感覺我國可以考慮收購Intel去了。白酒我們有很多,但是芯片卻是我們的命脈。

疫情、熔斷、零利率、QE、熔斷,何時才會迎來拐點?

疫情、熔斷、零利率、QE、熔斷,何時才會迎來拐點?


但是市場並不會買你的帳,Intel還會繼續跌,茅臺也能繼續漲。市場的價格並不取決於價值,而是取決於預期。


預期


關於什麼的預期呢,當然是關於能否控制住疫情的預期。可以堅定的推斷,未來全世界的經濟形勢完全把握在小小的Coronavirus手上。


那為什麼大家對於控制住疫情的預期是負面的呢?道理很簡單,米國目前對疫情采取的措施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我們不妨梳理一下米國面對一起都做了哪些事情?


  1. 盲目的自信。從各種新聞報道和總統的講話可以看出,自由國的人民對疫情毫不在乎,以至於錯過了最佳的防範時期。當看到其他國家的做法的時候,並沒有吸取教訓,取長補短。而是沉醉在盲目的自信中。
  2. 頭痛醫痛,腳痛醫腳。當發生股市的兩輪熔斷之後,直接下猛藥,降到零利率。這個做法是和西醫一樣,對症下藥。可殊不知單純的經濟上政策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我們應該看到股市事實上是疫情的體現,真正的病根是社會健康體系的潰敗。這時候如果能吸取到中藥中,強身固本的原則,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讓大家看到希望振興股市。
  3. 甩鍋。當陷入困境的時候。把鍋甩得一乾二淨。先甩副總統,再甩其他國家。通過引起民粹主義,迴避自己的責任。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第一個想到的是推脫責任,說“這事情不是我乾的,這事情不怪我”,毫無責任和擔當。


那何時公眾的預期才會發生轉變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當疫情好轉的時候,或是大家相信照這樣下去疫情會取得好轉。我個人認為到達這一現象會有3種途徑。


  1. 米國下決心去搞定疫情。具體表現可能為,積極購買和生產的口罩,降低或減免醫療費用,號召民眾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2. 科技的突破出現特效藥或疫苗。這是存在一定可能的,當醫學上出現一種確定的治療方法之後,大家就會看到治癒的曙光。這時候所有人的心態都會發生轉變。
  3. 天熱Coronavirus自己就走了。雖然這有種聽天由命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種可能。就像當年SARS一樣,天氣轉暖,virus活躍度下降,傳播能力下降。而且這次據我觀察,在東南亞的熱帶國家確實打下的人數並不多。所以Coronavirus很有可能是不抗熱的。


有的人可能覺得目前國內形勢還一片祥和呀,A股似乎還行啊,房價也OK呀。但要知道現在國際形勢是一體化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一旦某個國家淪陷了,其他國家也都會跟著遭殃。國家與國家之間並不是完全隔離的孤島,正所謂唇亡齒寒。


時間點


個人認為事情的轉折點應該在5月下旬。那時候天氣轉熱,疫情則很容易得到控制。


但如果在這之前,美國採取了控制疫情的鐵腕措施。轉折點會提前到來。


畢竟整體的經濟面並沒有問題。


疫情、熔斷、零利率、QE、熔斷,何時才會迎來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