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倒計時,疫情期間初三學子如何從容備考?

同學來信: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學生,但是受疫情影響開不了學,課業和心情都受到極大影響,特別焦慮,我該怎麼做才能很好的應對?

中考倒計時,疫情期間初三學子如何從容備考?

關於中考高考的考試時間是不是推遲的問題,早前時候,教育部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在央視新聞“新聞1+1”視頻連線採訪中明確表示,“高考還有一段時間,中考也是如此,我們會根據疫情發展做出相應安排,今天討論這個問題還有點早。”當然,“還有點早”這個回覆從國家全盤疫情防控的立場出發是必須的,但如果從考生及家長角度出發的話,原本“確定性”的考試日期變得如此“不確定”,這種“未知”當然會催生許多焦慮。那麼,身為中考考生,要怎麼做才能夠高效率備考呢?指導思想只有八個字:增強實力,沉著待考。

當然,這八個字誰都知道。“知道”確實容易,但世間事最難就在於知道後如何“做到”。對初三學子來說,“增強實力+沉著助考”需要從三個層面落實。

第一,心態:戰略上要高度重視,戰術上不要繃得太緊。

之所以將“高度重視”列為戰略第一,理由只需一條就夠了:十年前,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父母的收入和地位對待你。十年後,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的收入和地位對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這就是人生和人性!每一個花開正當時的年輕人以及花近荼蘼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除了努力向前,我們別無選擇!

​常規來說,當學校不能夠正常開學、學生不能夠規律作息,學子們的學習心態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一類是“被動型”的,一類是“主動型”的。

“被動型”學生確實也有學習成績相當不錯的孩子。但是,他們的學習成績之所以能夠保持靠前,最主要的動力是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生拉猛拽的合力使然。而疫情導致的延遲開學,使得這些孩子喪失了在校學習時候“規律作息、嚴格要求”的最大優勢。當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時候,他們無法較好的管理自我,心神鬆懈,動力不足,於是“家長突擊檢查時候孩子總是在學習,家長一轉身孩子總是在玩手機”之類的現象比比皆是,學習效率與效果可想而知。

而“主動型”學生,他們自始至終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他們能夠較好的管理自己,並適當自我約束,嚴格遵守並實施既定的學習計劃。從戰略上而言,他們能夠“高度重視”中考這件事——全國各地的中考錄取是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中職技校)各佔一半(各佔一半還算是好的,還有不少城市普通高中的錄取人數根本就不到一半)。因為知道中考決定了這一輩子前途命運的絕對起點,所以主動型考生在戰術上便會加足馬力朝前趕,根本就不用家長催啊逼啊的。與此同時,主動型考生並不會因為“高度重視”把自己壓趴下,他們懂得在戰術上不把弦繃得太緊,懂得合理安排並把控學習時間與放鬆時間之間的平衡

中考倒計時,疫情期間初三學子如何從容備考?

第二,行動:戰略上要緊鑼密鼓,戰術上不要忘記體育。

從行動上而言,主動型學生與被動型學生因疫情“開課不開學”期間區分度最高、代表性最強的一門課就是“體育”。體育既是中考時候的必考課,更是居家期間確保身體狀態良好、確保學習狀態良好的基本前提。

“被動型”學生,在學習計劃的執行層面、學習效能的自主反思等方面都較為欠缺。屬於那種典型性“拖著前進、不拖後退”的主兒。韁繩一旦被丟開,這類學生就茫茫然推動了方向和動力,或者慢騰騰磨洋功,或者一味在原地打轉轉。因為習慣了以往被學校教師生拉硬拽“朝前行”的模式,但不論是怎麼總是在“朝前行”是吧?然而,當韁繩突然被丟開後,“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滿足感與獲得感也同時被剝奪了:這一天被磨蹭完了啥收穫也沒有啊——這也是大多數考生因為考試時間“不確定”而倍加焦慮的根源,“沒有進步”的負罪感會與日俱增並將這孩子壓趴下。

“主動型”學生,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戰略上緊鑼密鼓,戰術上不要忘記鍛鍊!

“體育”考試成績要好,有點難。如何取得突破呢?全憑考前的集中化、突擊化體育鍛煉啊。一般來說,每年春季或五一之前會被確定為中考學生體育考試的時間,而要考出好成績就要在年後抓緊這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苦逼的是,今年這兩個月,哪兒也不能去啊,都得悄默默貓在家裡,體育鍛煉如何進行呢?

對主動型學生而言,雖身居陋室但高效鍛鍊是必須的。還記得《絞刑架下的報告》中的那一句嗎?“從窗子到門是七步,從門到窗子還是七步……”咱家再小,總不至於從門到窗子只有七步吧?再說了,就算真小於七步,照樣也可以找一小片兒空地做做起蹲、原地跑步之類的;再不行,錯峰在凌晨下樓繞圈圈、跑跑步什麼的不一樣的能給體育素質加分?

別小看這短短兩個月的體育強化訓練時間,著眼於未來的話,這是青春期第二發展關鍵階段對自己身體健康與生命根本的長遠規劃;著眼於當下的話,這是中考體育考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訓練時段。尤其是,如今太多中學生在小學階段及初一、初二年級時候很少有系統的體育訓練,中考前短期的突擊訓練是絕對不可缺的——是的,主動型學生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個學科戰略與戰術上的統籌安排及積極進取,一如體育課:既緊鑼密鼓,又不忘根本(若然體育素質和身體健康都不能當之為生命之根、學習之本的話,什麼配?

中考倒計時,疫情期間初三學子如何從容備考?

第三,作息:戰略上要規律生活,戰術上不要過於刻板。

從作息上而言,中考前這段時間學習得獲高效能的唯一法門就是:規律作息。

從表層形式上看,確實沒開學嘛,大家都各自在家宅著。然而,若從深層截面的話,在主動型學生的心裡,確確實實的已經開學了!他們嚴格遵照在校期間的作息規律,幾點起床、幾點出門去學校(去學校路上的時間折算一下用來跑步或進行體能訓練)、幾點上課、幾點下課(課間或找同學虛擬聊天或跟著手機音樂定時做廣播體操)、幾點午休、幾點下學(下學從學校到家的時間段照舊用來鍛鍊)、幾點就餐、幾點做作業或做家務、幾點上床……每一個時間的小片斷都滿滿當當又井然有序。

當然,有些被動型學生也會在家長的督促下嚴格遵照在校時的作息規律,但遺憾的是,這類孩子終究缺少了主動性,他們對作息規律的遵照屬於一板一眼被動式的死搬硬套,少了靈活與機變,到頭來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主動型學生是怎麼做的呢?遵照在校作息規律是大前提,但小前提是,分明而確實的沒在學校學習!人做任何事都有“在狀態”或“不在狀態”兩種情形。如果這會兒上數學課、做數學題格外順當,就不要死搬硬套非得破壞這種狀態,忙著下課或忙著開始另一科——居家期間高效備考,戰略上要規律生活,戰術上不要過於刻板。

總之,中考“時間的不確定性”因疫情而成為客觀事實,但這種事實對華夏大地上每一個考生而言又是公平的,要延遲大家都得跟著延遲,不存在哪一個誰先考、哪一個後考的問題。與此同時,2020年中考及高考成績也將成為催化劑與試金石——那些自律能力強、懂得自主學習的“主動型考生”,必以駿馬奔騰之勢將那些“被動型考生”甩在千里之外。畢竟,不論中考或高考,最終都是憑實力說話,至於考試時間晚不晚的,有啥關係?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