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看点:从一所学校来看,每一所学校作为社区的中心、作为每一个家庭的教育同盟,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带有一所学校独特、鲜明的特点。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一小”)作为位于中关村高科技核心园区、被中国科学院众多院所包围、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学校希望学生自信灵动、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成人、成才、成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精神,最终迈向成功。“为此,根据国家育人要求,以及学生特点,学校确立了‘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善合作’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尚礼明德、健康乐群、自主善学、求真崇美、开放创新’的学生核心素养。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搜狐教育本期“中国校长访谈录”对话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刘畅。“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教育的一种转向或发展契机:教育应当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而要有强健的体魄,有善良的本性,有健康的身心;完整的人,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是要让智慧觉醒。为此,未来,学校应该更注重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走向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搜狐教育:刘校长您好,在您看来,基层教育管理者如何才能把握基础教育本质特征,促进团队建设,实现管理目标?

刘畅:首先,校长的角色认识和对基础教育本质特征的把握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校长作为思想引领者,其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办学追求,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校长职业生涯的不变主题。

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需要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更需要校长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是使命,需要责任与担当,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立志、立行、立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经验新思想,并积极在更大的领域发挥作用。

作为基层教育管理者,要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本质特征,使之成为思考的基础和实践的依据。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基础性、发展性和特殊性上。小学教育是奠基学生一生幸福的阶段,不仅要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打下底色。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做儿童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教育,不断用实际行动去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其次,形成团队共同价值追求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制度、文化、课程等诸多要素,都应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的最大意义是发展人,成就人。人是有灵魂的,学校是师生生命的结合体,同样是有灵魂的。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打造学校灵魂。一所学校有了自己的灵魂,就能够凝聚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信仰,就有了激发师生前行的精神力量。因此,树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学校愿景、核心理念、核心价值和教育信条,共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出台凝聚师生、家长和社区代表智慧引领学校发展的《自主教育60条——中关村一小文化纲领》,以此定义学校的发展方向、行动方式和奋斗目标,构建中关村一小自主教育实践体系。让学校有信仰,让学校每一名成员都心中有目标,成长有路径,实现学校发展有力量。

“做最好的我”

就是希望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个性得到最大尊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资源,尊重每一名教师的独特性形成“自主+合作”的教研文化,是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向微循环的重要保障。尊重又是好的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造就自主发展的环境,尊重是儿童人格自主、自由发展的基础。公平是教育的准则,在学校里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天性、基础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和教师对自己的喜爱。“葵花朵朵向阳开,每朵花儿都精彩”。卓越是教育的目标要求,体现“做最好的我”的思想,使师生相信人人都可以是追求优异的人,都可以实现自我超越。怎样保障“做最好的我”的实施,我们从“好”的五个维度形成中关村一小学生核心素养:“尚礼明德、健康乐群、自主善学、求真崇美、开放创新”,实现“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善合作”的学生培养目标,形成“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的学生文化。

梳理一小文化谱系图。围绕共同愿景、核心理念、核心价值和教育信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家长文化、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9大文化,形成一小文化谱系图。同时,用故事传递文化,通过开展“百家小讲坛”、“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评选“感动一小十大人物”“学校形象代言人”“学校文化小使者”等,使学校文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浸润每一名师生的心田。

“做最好的我”就像一面旗帜,成为中关村一小的精神召唤,成为师生内心的认同与共识,成为成就师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再次,找到适合发展路径,是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学校的办学理想,需要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发展之道,这是校长必须思考并努力践行的课题。自主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属性,是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前提,是构成人的独特性的必备品质。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好的教育,像火把,能点燃生命火焰;是激发,能挖掘出自主发展的潜能;好的校园,一定是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展现的地方。自主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发展,因此唤醒激发师生内心自主发展愿望,是成就师生幸福人生、推动学校持续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我尽最大可能尊重师生,解放师生,发展师生,了解师生需求和愿望,利用一切资源,为师生成长搭建平台,激发师生内在活力,在成就师生的过程中成就学校。

“五项品质”追求构建教师自主发展支持系统。“五项品质”追求:管理走向引领、标准走向个性、行政走向学术、制度走向文化、资源走向开放。

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和组织机构变革,通过“尊重、认可、支持”教师专业自主性提升策略,通过赋权、分责、搭台、激励四项措施的实施,把管理的权利和职责分布到组织成员内部,坚持民主决策,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动态的承担分布式领导角色,形成“人人有责”、“我即学校”的价值认同。将个体的“小我”与学校这个“大我”凝聚起来,共同承担起建设“最好一小”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成立“一会两院”,“三个中心”+“项目负责”几十个岗位面向全体教师招聘,所有岗位人选均由教师自愿申报、同伴推荐、教师之间协商产生。我们设立 “项目管理负责人”、“科研老板”、“论坛坛主”、“卓越教师”,把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权利交给教师们,使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我们针对教师不同需求开发教师发专业展课程,形成目标引领、交流分享、调研反馈、课程建设和榜样引领五类共计30多项菜单自选课程。我们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名师工作坊、青年教师“种子营”等途径,

聚焦协同创新的教师团队合作,培养专家型人才,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校长共同谈到课程改革与评价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读书会引领教师最新的教育理念,工作坊帮助教师梳理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周计划的教研重点,将理念转化成教师行为与方法的引导,促进教师专业而有尊严的职业生活。我们倡导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要求的“规定动作”之外,开展微变革、微创新的“自选动作”,实现教师的想法和创意,形成学校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生动景象。

在这过程中,校长更像教师发展的“平台搭建者”、“资源组织者”和“首席服务者”。学校管理价值取向的转变,使校长由台前退到了幕后,学校管理由校长一个人的独角戏,变为教师们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搜狐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未来学校将会是什么状态?

刘畅:教育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是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充满可能性的变化过程。

中关村一小作为位于中关村高科技核心园区、被中国科学院众多院所包围、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我们希望学生自信灵动、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成人、成才、成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精神,最终迈向成功。为此,根据国家育人要求,以及学生特点,我们确立了“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善合作”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尚礼明德、健康乐群、自主善学、求真崇美、开放创新”的学生核心素养。

追求、创造“最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基于人的发展规律、身心特点,用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成就孩子的发展可能性。

具体而言,它会呈现四个特征:

生长性。好的教育,是具有生长性的教育,它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向学生心灵的解放、能动的成长,从而培养一个富有能力、善良、自由的人。

公平性。好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既能保证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公平,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和爱护的成长氛围,也关注那些期待成功的孩子。

差异性。好的教育,是具有差异性的教育,它不仅正视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性,而且注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从而因材施教,依据儿童的兴趣和个性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实现分层、个性化培养。

创造性。好的教育,还应当是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学校能通过管理变革,激发老师处在一种不断创新的状态;老师不断地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质,并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教育应当培养完整的人。近年来,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科技的指数式发展,势必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突如其至的新冠疫情,更推动我们反思:当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未来教育、未来学校要发生哪些改变?

(1)学校教育将走向新生态:“培养完整的人”

这次疫情,更让我们看到教育的一种转向或发展契机:教育应当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而要有强健的体魄,有善良的本性,有健康的身心;完整的人,有出于人类一分子的责任感,能将“小我与大我”进行连接;完整的人,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是要让智慧觉醒。为此,未来,学校应该更注重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走向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2)课堂教学将与新技术实现深度融合:云端学校、更自主的学生

虽然现在科技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还似乎处于传统的方寸讲台之上。这次疫情,很多老师调侃自己被迫成为网红直播,其实,这正是推动着教师去应用新技术的一个良好契机,也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伪存真”。

未来,学校也会在实体学校之外,形成一所“云端学校”,从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排课选课到期末质量分析、学生评价、电子学生档案,学校资源与管理的数字化、共享化、平台化,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选项;同时,学校与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引发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找到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如何建立学习小组,这些将引发学生更大程度的“自主”。

(3)学生学习方式日趋灵活多元

生活,才是一门大课。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变革的关键。我们现在的学习,是固定的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知的改变,我们发现,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未必是唯一成长的渠道,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乃至一次新闻事件、一次旅行,都会引起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发生、以及成长变化。为此,未来学校教育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4)学校组织形态:民主化、扁平化、透明化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不适合的管理将会导致不完整的学生。其一,未来学校会更尊重教师和学生,并把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作为自身管理的一个出发点;其二,学校会实现一次更迭升级,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将学校组织结构从纵向垂直模式转向分布式、多向交叉式的互联模式;其三,学校管理会更公开化、透明化,角色定义清楚、职责明确、过程可见,从而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更信任学校,带动影响学生发展。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搜狐教育: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最好”?家庭与学校如何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

刘畅:好的家庭教育将能够带动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成就“最好”的我。一个人的行为素养就象征着家庭的素养,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有以下三点:

创造好环境。环境造就人、影响人、更教育人。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建立真诚、信任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实质是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家庭教育中,信任是前提,教育是手段,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基础没有建立好,当家长欲以言教来说服对方,效果甚微。

树立好榜样。我们常说“童蒙养正”,希望能给孩子规划“最好”的人生,但只有当家长自己明确了“最好”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家长学的,家长修正自己就是在帮助孩子;培养孩子,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家长应当在自己身心上多下功夫,不断长养智慧,开阔人生格局,提升生活意趣。当家长变成“最好”的模样,才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培养好孩子。好孩子不是一个样本,而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最好”。孩子的成长终究要靠自己完成,身为家长,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一个支持的环境和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己。正如中关村一小始终秉承的核心价值理念——“做最好的我”,这个“最好”不和别人相比,只与自己相衡量。

具体而言,可以送给家长们四条建议:

(1)关爱无痕。低年级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爱。拥抱是表达关爱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每天拥抱孩子“一分钟”,让关爱变得亲密、自然。

(2)闲谈无意。高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强烈,正在逐步建立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家长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利用饭后、闲暇和孩子闲谈一刻钟,将道理、价值观融入到和孩子无意的谈话中,润物于无声。

(3)运动有方。男孩子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喜欢挑战、勇于探索。运动可以释放孩子的能量,激发孩子的活力。选取一些适合男生和女生的、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每天和孩子运动半小时,将其作为联结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

(4)亲子共读。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也极具可塑性。若能在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影响其未来的生命格局和人生发展。每天和孩子共同阅读半小时,让阅读滋养心灵、提升素养,同时建立良好的家风、家教。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儿童成长离不开教育的合力。让儿童成长的每一位相关者都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能为儿童的成长营造更具有生命力与创造性的学校公共生活。因此,我们吸纳优质的家长资源,并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以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拓展成长空间,并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构建基于发展、互相成就的教育共同体,形成“最好”的教育合力。

中关村一小致力于构建葵园家校共同体的合作平台,形成由家长学校、家长导师、家长义工、家校科研四部分构成的教育合作体系。通过葵园家校共同体,让家长更清晰自己的责任,更认同学校的文化,让家长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同盟军。

(1)家长学校

重家教。每月召开葵园家教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到学校为家长们授课,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编写《为儿童成长助力——中关村一小葵园家校共同体好家长指导手册》,并借助微信等网络支持平台定期更新家庭教育、教育热点、教育政策等内容,通过家教知识报和家长心理小报等媒介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传家风。借助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向优秀的家庭榜样学习。如“传家风 学榜样 做有担当的葵园少年”为主题的开学典礼,邀请“葵园最好家庭”向全校师生分享他们和谐家庭的“小秘诀”,引导每位一小学子做优秀家风的传承者。

(2)家长导师

成立“家长资源中心”,建设家长“导师团”。家长“导师团”包括“跟爸爸妈妈看社会”、“导师精品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导师”等栏目。从2011年起,学校开设每月一课的“跟爸爸妈妈看社会”活动课程,通过把就职于不同领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为学生讲解与其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父母;充分发掘家长中的智力资源,聘请家长中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讲解专业知识,如:《气象知识》《太阳风暴》《奇妙的超导世界》等精品课程;同时,邀请家长们担任六年级毕业课程设计的导师,与孩子们一起经历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3)家长义工

推行“家长义工制”,让家长近距离体验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每日的“绿色安全通道志愿者”,家长是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守护者;“小葵花”自然之旅志愿者,家长是呵护学生顺利出行的陪伴者;运动会上的家长方阵和裁判员志愿者,家长是学校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管理者。开放校门,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打破学校与家庭的心墙,建立良性的家校互动机制。

(4)家校科研

做“智慧家长”,引导家长将教育热情转化为实际的研究项目。家庭教育亦有“道”,掌握科学育人策略,不仅要有热情,更需要智慧。在学校“知性 协作 共进”的家长文化引领下,教师与家长组成研究团队,分别就研学项目、公民教育项目、体育项目、阅读推广项目、融合课程项目等开展研究,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切实、有针对性的帮助。

(5)家校活动

家长活动有家长主题升旗、开放日、座谈会,学校通过对家长保持开放、鼓励参与,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亲身感受葵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了解前沿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改动向,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群体生活中的个性表现。这些活动既保证家长能够与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又能满足家长不同的关注点、兴趣点和需求点。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防疫带来教育契机,完整的人要让智慧觉醒

搜狐教育: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难点,有哪些对策?

刘畅: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难点:一是在于专业老师配比不足、教师专业性不强,尤其是近些年来,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更需要心理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

二是基于我国小学教育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探索。西方学校心理学工作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多对一”的行为评估和诊断,偏向行为治疗与特殊教育服务评估,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德育教育的基础、有班主任制的人员管理、有面向大众的服务需求、有积极干预的应用导向。

为此,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要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中关村一小从立足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积极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积极的文化环境与心理环境,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关村一小的核心价值选择为“做最好的我”,这一理念为全校师生创设了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希望师生挖掘自我的潜能、发展积极的自我、关注积极向上的力量。

(2)通过活动与课程结合,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如友善、自制、好奇、社会智能等,并将这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融入到我校课程研发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培养。在低年级“果果与朋友”课程中,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社会智能”这一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说话、如何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等社会交往智能。此外,我们还把孩子积极品质的培养融入孩子社团活动中,比如在“金帆京剧”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在微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好奇心”和“领导力”。

(3)运用积极的干预方法,把心理治疗方法的“教育化”。心理治疗方法有多种,比如心理剧治疗、游戏治疗、阅读治疗、绘画治疗、叙事疗法等,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教育化”。比如,将“游戏治疗”与中年级学生的自主选修课结合,通过通过疯狂多米诺、操纵机器娃娃、冰雕找茬,帮助盲人跨越障碍等一系列主题游戏来发展学生的友善、创造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将“心理剧治疗”与校园儿童剧结合,将“叙事疗法”融入到“班级心理小说”课程中,等等。

(4)立足积极的教育理念:尊重差异,以差异带动发展。在中关村一小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并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在学校开展了“性别差异课程”、“朋辈辅导活动”等丰富的支持性平台,让学生在差异的前提下,学会理解、互帮互助。在“朋辈辅导”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朋辈交流,透过各自的角色视角传递经验和力量。比如高年级从开学第一天与一年级学生建立同伴关系,帮助一年级学生融入校园生活,从找到自己的教室到每天中午的分餐,到午休时间的校园聊天,小先生学堂等。

(5)全员参与的三级辅导模式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辅导与教育的角色,学校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给予教师培训和支持。对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无法解决或者突发事件带来的困扰,由学校心理老师介入辅导和追踪,而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要及时转介、告知家长并持续追踪。

学校就像一片广袤的生态林,每个学生都是这座林里的幼苗,我们要为每一棵幼苗提供丰厚的土壤、空气、温度和营养,心理健康是这些幼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命力。我们要提供他们良好的环境也要及时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促进他们的生命力,让每一棵小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搜狐教育”获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搜狐教育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若有意洽谈搜狐教育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