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稻需要插秧?直接像小麦那样撒到地里不行吗?

成都全球鹰


其实现在许多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户,在许多年前就不插秧了,他们就是将水稻种象种小麦那样撒到田里的。

既然也可以撒播,为什么水稻还需要插秧呢?这就是直播与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劣,也有种植者各自的种植习惯。


如果直播,省去了育秧的工作,省去了移栽插田的工作,省去了挑秧运秧的工作,甚至亩产也不亚于移栽田。这样看来,的确比插田简单多了。

但水稻直播的历史远比水稻移栽的历史要短,而且直播也有它不理想的地方:

1.直播很难很均匀的播撒在田面的,布局会稀疏不一,密的地方太密了,稀的地方太稀了,从直观看,让人有点不放心。如果重新排插均匀,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任其那样,对以后水稻的分蘖、通风、光合作用、灭虫、除草等等方面,确实都有妨碍作用。


2.直播会因田面不平,播撒时会有的种子在水里浸,有做种子在高处晒。水浸的会因天气和肥料的原因,可能会造成烂种,日晒的则有可能被鸟类吃掉。所以直播要多用些稻种子。


3.直播谷与草几乎是同步,仅只前后而已,水稻盖不住杂草,除草比较困难,封一次草不行,甚至封两次草都不行。


4.直播田开始不能一次下足基肥,后期追肥比较麻烦。

5.直播水稻,其根系较浅,水稻成熟时,一旦遇上长时间的风雨,倒伏的几率较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那些种植水稻面积不是很多的种植户,宁愿继续采用插秧这种既辛苦又麻烦的水稻种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虽然开始辛苦和麻烦,但对水稻的生长,对水稻的管理却是很有利的。

1.插秧的水稻,都是集中育秧,这样稻秧小时便于管理,肥料集中,农药集中,灌溉集中,除草集中,对于培育水稻壮秧极为有利。


2.插秧虽然辛苦,但布局均均,株距行距合理一致,对水稻在生长中分蘖、接受阳光,通风以及人工除草、施药都极为有利。



3.移栽田除草比较容易。因水稻在移栽时稻秧已有很高了,栽插后,对还在慢慢露芽的杂草形成了盖顶之势,正常情况下,移载10天左右施一次除草剂,草就不能为害了。

4.移栽田,一般栽插时根部都插入了泥土之中,对水稻根系的耐旱、吸收营养等,特别是抗倒伏都非常有利。


当然,部份选择移栽的水稻种植户,也许并不是认定移栽种植方式好,并不是认定移栽种植方式亩产高,可能只是他们的一个延用久了的种植习惯,可能他们对水稻直播这种种植方式还不适应。还不专业,所以只好继续辛苦的移栽。


一生好人大司马


水稻其实也可以像麦子一样直接撒的。为什么人们还是选择插秧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1:水稻种子和小麦的种子是有区别的,水稻种子的外壳有层小刺,它们容易挤在一起,不好数粒数,如果直接撒就有可能造成植株过多,最后不仅浪费种子和肥料,还需要大量人工来拔多余的植株,并且水稻生长在水田里,这样会很不方便。小麦的种子表面是光滑的,每次撒的时候,方便控制粒数,并且小麦长在地里,拔多余植株也要方便一些。



2:水稻选择插秧是为了从源头选择优质的秧苗,这样就对保证产量做了重要一步。


3:因为水稻生长在水田里,如果选择插秧,水稻就能更快的扎根,发展根系,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对高产也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在我们老家,我也看见过人们插秧,后来直接撒种,抛秧,可经过大家总结,还是认为插秧是最好的,虽然当时感觉累,但是后续要省时省力很多,而且产量也是最好的。


静待花开时光不语


看到这样的问题,有一种感到提问题者从未到过农村的感觉,其实几年前,我国水稻种植已经推广直播了。

目前,在我国农村水稻种植基本上以插秧和直播为主,二者各有优缺点,一般较小地块多以插秧为主,面积较大田地多数采用直播方式。

两种方式相比较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先说一下插秧,从古到今农民种植水稻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优点是提前育苗,稻苗生长均匀整齐,方便插秧和管理,插秧以后就是高热高湿天气,生长旺盛,及时完成分蘖、扬花、灌浆等生长过程,因此插完成以后完满足其生长期天数就能及时收割,然后抢先上市和种植下一轮农作物。缺点是费工时和资金,前期育苗需精心管理,插秧时用工量大,如雇工人需付资金多,目前劳动力缺乏,会插秧女工每天工资需要二百多元。如果田地较多,用工量大,所支付工资占整个生产投入很大比重。

再来讲一下直播,其最大优点是速度快和省工,同时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有时间从事别的工作,赚取工资。缺点是种植较晚,等到稻苗长齐时已错过最佳生长温度,无法完成分蘖,因此需加大播种量,保证每亩足够株数,而且扬花、出穗较晚,导致穗短粒小。因此,直播稻比插秧稻收获晚,上市晚。

至于稻子品质和产量,二者并没有多大区别,有时候直播田产量甚至高过插秧田。





大哥带你看乡村


世界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水稻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最早起源于南方的的水稻种植其实就是将稻种直接撒到地里进行直播,后来传入北方后逐渐演变成育秧移栽的播种方式,这几年又开始逐渐倡导将水稻稻种直接播种到稻田的种植模式。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力劳动效率高的好处,因为不用育苗,所以大大节省了育秧棚的占地面积,同时也省去了人们在稻种育苗时期的各种劳动,相对比来说直播稻的生产成本同比移栽稻每公顷可节省用工60个左右,单位的投入产出率比移栽稻高20%左右,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一些田多人少的地区和农场使用。

但是目前直播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水稻直播对播种质量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要求比较高,所以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出苗低和不齐苗的现象。再有就是直播稻田中的杂草发生量比较大,所以直播稻田里杂草管理是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发生杂草与秧苗争光、争水影响秧苗生长的现象。

在我们北方寒地水稻种植区域,没有人进行水稻直播的种植模式,当地农民都采取的是水稻育秧和插秧播种技术,甚至很多农民为了保证稻米的优质,采用了二段式育苗法。因为当地种植的稻花香二号品种所需要的生育期138-140天以上,活动积温需要2,700-2,800℃。所以为了克服寒地稻区生育时间段,活动积温少以及前期升温慢的种植环境,当地农民都提前在温室里进行育苗,然后再将发芽的小苗移栽到大棚里进行育苗,等生长一段时间后再次移栽到本田里。虽然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比较多,但是种植出来的晚熟品种产量及口感非常好。

所以,水稻的播种可以采取直播的种植方式,但是只能适合于普通品种的稻米生产,这样可以达到省工、省时,提升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但是对于一些北方的高端稻谷品种来说,要想保证优质的口感和质量还是必须采取育秧移栽的种植模式。

你们那里种植水稻采取的是直播还是插秧?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谢谢提问:

我是济宁泗水的农村老农,过去在我们这里水利条件很好。为了提高收益,解决生活之困难,在年小的时也种过水稻,也是育苗,插秧种植。


为什么要育苗迁插呢?水稻,就是在水里生长的作物,如果像小麦一样播种或撒种,不利于田间管理。对春茬闲地还好说,对于麦茬水稻来讲,为了赶季节,不误农时,必须得育苗迁插。


十多年前,我在信息上看到,济南“农科院"有“旱稻种”,当时我很希奇,但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东西都有改良,按现在来讲,不相信科学不行,不信科学是会落后的,科学发展,农业更不例外。于是我就一人去济南农科院购种播种,稻种名子叫“旱改二号",头一年种,没经验,按说明像播麦子一样种植,(没有耕地,在麦垄里直接播种),地湿,几天就出苗了,出苗后及时松土,去麦乍,锄草,施肥,长势良好,由于雨水调和,没浇过水。也很少生虫,比小麦好管理。由于种子少,种的稀,产量在亩产八百斤左右。通过头年的初种,知道这种作物很抗旱,比小麦还耐旱,但稻粒不易脱落。


但在第二年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重茬地下害虫太多,种下的“旱稻”出苗后被蝼蛄危害严重,造成了严重缺苗,又正赶上史上罕见的干旱少雨,那一年岭上的地瓜减半,平时岭上的玉米长2米多高,个大高产。那一年却旱的一米来高,没抽穗,也没结棒就干了。可见旱情多严重。

反过来再说说我那年种的“旱稻”,地里也裂开了宽长的裂隙,由于前期虫害,缺苗严重,剩余的稻子长势良好,没有丝毫的影响。有的网友可能会问,可能吗?你浇了几水?其实,我不撒慌地告诉各位,我一水也没浇过。过去水利条件好,分地以后由于地也少了,公路两边也盖起了生意房,原来的水渠早已没有了,根本无法灌溉。到了收获期,也仍有亩产七百斤以上的产量。

由此可见,“旱稻"的抗旱是相当强,按说这样的旱情,别说“旱稻",就是小麦也损失很大,结果没事。


“早稻”,并非单单适应于旱地,涝洼,水田更适应。只要别荒了,种那里都适应。第三年,由于动地我没种,有一个旱干的藕池,当时没水藕也旱沒了,我就种上了“旱稻",到了六月,阴雨连绵,藕池里积水达半米多深,有的“旱稻”露出水面一半,有的不到一半,整个下季全泡在水里。结果,比“水稻"适应性还强,“水稻”还有有时有水,没水的时侯,而“旱稻”一至就泡在水里却没事。可见它的适应是很强的。不过假设“水稻”种在旱地如何?我就不了解了。你们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做个试验吧!过去有“巴西旱稻",现在又有什么改良品种,我就不清楚了,我这也没有地可种了。

谢谢各位网友的阅读加关注,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经验和观点。


老年之光




水稻进行插秧是最好的种植方式,因为这样能淘汰病秧、控制秧苗与秧苗之间的距离,直接增加水稻后期收割的产量。

  • 目前水稻的栽种方式,据我所知有三种方式:插秧、抛秧、直接播种。
  • 其中水稻的收获,产量大小如下:插秧>抛秧>直接播种。
  • 虽然插秧的方式,收获的产量最大,但是其劳动程度最大。三种栽种方式的劳动程度大小如下:插秧>抛秧>直接播种。
  • 插秧和抛秧都需要先育种然后移栽或者直接抛秧,而直接播种只是将谷种均匀抛撒到田里就可以。


  • 抛秧和直接播种,在抛秧或者直接播种时,田里都不需要水,而插秧就必须要一部分浅水。

水稻直接播种法



  • 首先田地的整理,必须先将田注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使用碎田机连续不断的粉碎水田,直到整个水田成稀泥状为止。
  • 然后再静沉一个晚上,次日清晨放水并平整水田,使整个水田成一个整体平面为最好。有需求的可以按每间隔2.5米修整一条水沟,水沟的用处是方便施肥和播种使用。
  • 水田平整好后,先进行除草处理,再进行施基肥处理,一般农村都是使用的农家肥。
  • 再次注水静养3天以上,然后选择一个温度合适的清晨,将水田的水放出去一部分,直播播种只能浅水播种,最好是水平面直接接近泥土为最好。
  • 直播播种的时候,一定要均匀播种,太密和太稀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 直播播种容易造成很多地方种子被鸟儿吃掉或者发芽不齐,所以后期根据发芽情况,还需要补播一次。
  • 待水稻种植开始发芽后,就需要根据秧苗高度注入新水,直到水田水位最高高度达到10厘米为止。
  • 后期的水稻管理,就和另外两种种植方式一样。

水稻直接播种优点

  • 减少了育种,这个重要环节。
  • 减少了插秧,插秧是人工种植水稻最累的时候,插秧需要弯腰边退边插。

水稻直接播种缺点

  • 容易造成水稻整田,不均匀的生长。
  • 因为直播的过密或者过稀,容易影响水稻的产量。

总结:水稻插秧容易控制水稻的间隔,使水稻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对秧苗进行优胜略汰的选择,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直播播种法,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减少劳动力。


田园轩月


首先说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只是收获的成本不同,品质和产量有所不同。插秧,秧苗在移栽之前集中在母田培育,单位田块处于无水状态,各种水草种子无法萌芽,移栽秧苗后,杂草当然不具优势。秧苗移栽后生长时间短,肥水管理集中,合理密植,泥土溶氧充足,根细再生快速发达,肥水大部份被秧苗吸收,容易培育壮苗。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必备条件。生长后期各种杂草处于劣势状态,无法和秧苗抗衡,减少劳动力除草和药物除草。收获时种子饱满,荫壳少,千粒重比高,产量也高。直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到处可见。成本高,耗工费时,需肥量大,往往出现秧苗杂草共生,肥水,光照相互争夺。培育壮苗难,收获种子饱满度不够,荫壳多,千粒重比底,产量也底。


潇逸农哥


也不是说不行,但是那样不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收成。

首先,如果你直接撒在田里,就会导致疏密不均:如果太密,那么每一根水稻的生长空间就小了,接受的阳光也不足,最终导致产量反而不好,浪费了秧苗;如果太稀疏,每一根水稻是得到了最大产量,但在单位面积固定的田里总产量也没达到最大值。所以,每一根水稻的疏密间隔其实很有讲究。

其次,水稻是种在水田里的,如果直接把种子撒在田里,或者把秧苗抛到田里,根的生长就不稳固,如果碰到大雨洪涝天气,就会容易被冲走,以前的劳动就白费了。我们这边,曾经有过一两年很流行“抛秧”,但由于上述提到的种种弊端,现在都淘汰了。农民朋友们不惜辛苦点,弯腰在田里一根一根地把秧苗插稳在田里。




牛三爷


以前我们种水稻都是插秧的,那时候双抢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

现在有渠道水的地方,基本上是撒播。靠雨水种田的地方插秧的居多。

麦子能撒播是因为它的根要往下生长才能吸收水分。水稻水稻,是种在水里的,它的根不会往下扎的,因为在表面就能吸收水分了。所以撒播的话,容易倒伏。

但是田里排水灌水方便的话,是可以撒播的。先把种子撒田里,等长出秧苗后,把田里的水放干,我们这里叫晒田,等到水稻田干得微微开裂的时候再灌水,这样水稻根就会往下扎了。在水稻成长的阶段还得放干几次水,让根往下扎。

灌水不方便的地方一般不撒播,怕把田里的水放干了灌不起来。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了解水稻种植有所帮助。


湘村生活


为什么水稻插秧?直接撒地里不行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也可以直撒在地里,也叫抛秧,直接撒会导致株距疏密不均,株距太近就长不好太阳也照不好,稻子会长的不那么粗状,产量就会减少,抛秧还会导致扎根不稳,碰上大风,容易躺倒,由于种种弊端,最后都淘汰了,前阵正好万亩稻田拍摄,哪里的农民大哥告诉我,现在都是在大棚育秧,育好秧机器再插秧,这样大大减少了人力,而且这样插出的秧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株距合理,利于采光,产量高,米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