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这款印章边款的技艺水平?

三宇乒乓论


很高兴,在这里结合这则问题分享自己对篆刻边款的一些理解。

首先是这则边款的技艺水平如何评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则边款的刀法娴熟程度、字法结构以及布局章法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看如何能刻好篆刻的边款。


首先是刀法。篆刻里的单刀、双刀的用法,同样在边款里得到应用。比较常用的为单刀刻款模式。其中一种就是用接近切刀的刀法,一次刻出点横竖等笔画,书体以行楷为主。虽然当今印人在边款书体的取法上越来越广泛,如帖学的书卷气、碑学的刻划墓志等,但总体强调金石气息。比如在楷书的边款里点画的形状一般都为比较规则的三角形,与纯毛笔书写的墨迹书法还是有些不同,如图。我们把提出问题中的边款和韩天衡先生作品的边款列在一起做点画的对比,就能看出点画上由于外形的不同而导致在神采上的差异。

冲刀的刻法一样得到应用。我们看清代黄牧甫的篆刻边款,点画的粗细变化不是很强烈,相对匀称一些,应该是冲刀刻就。整体气势一统,整齐划一,和印文的工稳和谐统一,见下图。


然后是字法。除了上面提到说的碑贴取法丰富的元素之外,现在各种书体在边款里都有出现,行楷隶篆争芳斗艳。那么对这些字的字法结构要求一样是在书法的基础上,体现“笔意、石意、刀意”的同时,合乎书法中字法的结体形式。

上图为清高凤翰的作品及边款,可以看到其书法意味浓郁的行草书边款,这种形式一直被今人所采用。

这一则篆刻是清代奚冈的作品,其边款采用了隶书的形式,取法汉隶,古朴隽秀。


本人在创作中由于印风相对写意,所以经常刻边款时取法魏碑,单刀冲刻,追求碑刻的苍茫,通过边款让自己的风格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印文相得益彰,发挥提升格调的作用,如上图。


第三是章法。边款的章法变化比较丰富,有一面、二面、三面,甚至到四面和上面也刻边款的形式,可以有阴文,阳文的区分和阴文阳文结合,几种书体结合等模式,同时还有图形和图文结合的形式。虽然边款可以比照书法,但章法还有些差异:就是边款本身就是落款,所以不适宜再在边款上做出正文落款那样类似书法作品一样的章法,而是尽量保持其整体性,起到辅助印文的作用,否则必将争夺对印文的视觉关注,效果就适得其反。本次问题的边款示例中的几行文字的章法排列中,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气势还不够一统,行与行之间也缺乏呼应,而且三行排列的错落关系,又带有刻意的人为因素,比较机械了一点。见下图。

我在下面的图中选择了吴昌硕作品集里的边款比较多的一个整页,而且是有多文字和少文字的不同形式的。从这些的边款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文字的多少,整体的文字布局简单自然明了,紧凑完整。之所以我用一个整页来做说明,是想表达这种模式是带有广泛性的,纵观其他名家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这样。


在有些阳文边款或图形和文字同时出现的边款里,有些带有正文落款模式的章法,但大都基于对印文文字的再次强化为目的。如下图。



以上是自己对边款的一点理解,仅供参考。对于本问题,窃以为是基于能提出这个评价的征求,就是要得到一些意见以期提高进步的,所以就指出一些问题,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是希望自己所言能对您有所帮助。


赵国林


边款是篆刻的最后一道“工序”,常见的字体有:魏碑,楷书,行书,隶书。其中以楷书最常见。

△吴昌硕篆刻

刀法一般都是单刀入印,因为单刀刻起来比较快捷。

如图所示,题主的边款正文刀法尚为成熟,“期,速,成”明显于其他字不对称,比较草率。左下的署名也太大了些。

要纠正也不难,多看看明清诸家边款的就可以了。

△陈巨来篆刻


青翁书法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记得冉氏有个叫作日拱一卒,不期速成。之论说,其旨为日日努力进取,一点点向前,一步步一个脚印,象棋子小卒行走一般,只要坚持,尚有进大步。

朱学勤也说过,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差不多都这意思。

从篆刻上的边印小款,很有寓意,证明刻印的人生理念,本着步步移程,日日坚持,不期望速成。

客观上,这种想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学习篆刻书法,必有漫长的砥砺。不可三日打鱼五日晒网,要有自己的定力。须持之以恒,一如掘井,终究会有清澈透明的水源。

对于刻印的技术,我是外行,仅仅停留在一般欣赏上,从刻字,朴拙气象,错列参差,小方印,大世界,在兹可有奇妙而显现。

期盼懂行者,评析,

承蒙关照。包涵


狂喜淡墨a


刀法拙朴,率真不作,不师千古,心出自然。字体非碑非贴,断连散落之间字字骨立,颇有“孩儿体”的几分精神。此字体配合上边款上勤勉之语“日拱一卒,不期速成”中体现出来的踏实治学心态,字文相得益彰,赏玩颇有余味。傅山先生曾说“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这边款不雕饰、浑天然,倒是对此做了一个不错的诠释。我本身不治印,正好手上有发小刻的姓名章,算是给配个图。

最后一联相祝:技艺时时进,刀工日日精!


诗渡石光


回答楼主,看到你这个印章边款,我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然后也探讨一下,以便共同学习。

一个印章的边款也要像一幅书法作品一样,必须要讲求字型、过关错落有致,给人留言美感,刀法相当于我们的比法,好的刀法可以塑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线条,在印章中,刀法是一个持久练习的一个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积累下,一些经验和功力,包括手法。

上的边款,刀法不是很娴熟,显得有些生疏,取法与魏碑,结构不够精到,气息不是很足,不过这些问题都会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会有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如说的不对,望楼主多多谅解,我们相互学习。



书法镜子老宋


[赞][赞][赞][赞][赞][赞]








传承书法弘扬书法


只一句:拙中见精。看似质朴,实则用心[呲牙]



恺晗望月


一、寓意极好。

二、字形有魏晋之味。肯定。

三、整体布局松散,气韵不足。

四、刀法稍显生疏。

五、整体说,加以时日,必有显进。


篆刻与卜者老宽先生


篆刻讲究的是古风,向魏体看齐为佳。相信日久,会有精进。


临风若愚


这个是刚刚才学的,笔画不成型,结构松散不合理。还要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