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新時代 華為將數字孿生帶到智慧城市

城市作為現代產業和商業活動的空間集中體現形式,它的轉型包含了

空間、功能、基礎設施、制度等一系列的轉型與發展,同時城市的發展是單向不可逆的,也是城市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數字化助力城市的方向體系更智慧、支撐體系更完善、動力體系更穩定,公共服務體系更優質,智慧城市建設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開啟新時代 華為將數字孿生帶到智慧城市

  從智慧城市建設理論到解決方案,再到全球客戶服務經驗,華為已經成為國內智能城市建設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跑者。智慧城市是華為長期投入的業務方向,擁有1100多家解決方案合作伙伴,面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200多個城市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務。在日前高交會期間舉行的2019亞太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上,華為提出了“5G+AI,開啟智慧城市孿生新時代”的全新理念,通過華為數字平臺的新聯接、新沃土、新體驗、新價值的“四新”理念,集眾智、聚眾志、促眾治,讓城市在數字孿生時代達到自我糾錯、自我迭代、自我優化的“智慧城市”。

  具體來說,“新聯接”包括全域感知和全聯接,通過物聯網、5G、AI、BIM等技術實現城市“數字孿生”;基於沃土城市數字平臺,賦予城市“新智能”;而基於沃土數字平臺提供的開放能力,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滿足城市業務應用需求的應用解決方案,滿足城市服務對象的業務需求;最終,城市數字孿生一體化,重塑城市規劃、管理、協同及發展。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諮詢規劃專家袁萬海告訴記者,當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進入深水區:一方面,從發展趨勢來看,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幾乎所有ICT企業均涉足智慧城市市場,近三年,隨著眾多新型行業巨頭的進入,智慧城市市場進入新一輪大繁榮。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與市場供給之間的斷層在加大,有些地區政府對智慧城市更大規模的投入信心不足,給表面上看似繁榮的智慧城市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全新的思考,那就是將數字孿生帶到了智慧城市建設中。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資深專家、5G+智慧城市首席顧問李景松表示,“5G+AI”,將為智慧城市的場景創新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5G的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特性,將加速城市要素和城市業務數字化,形成物理域與數字域鏡像的數字孿生城市,再通過數據的分析建模,形成AI驅動的城市認知決策,指導物理城市的運轉,實現城市的認知提升。

  數字孿生下的智慧城市建設

  數字孿生這個概念應該說由來已久,但是系統性地出現在智慧城市的語境下應該是首次。袁萬海表示,真正的孿生城市,從一個城市的維度思考,要把城市的全要素在數字世界裡進行鏡像,這個願景應該說是非常遠大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技術體系非常多,尤其是“5G+AI”。比如孿生城市要實現,第一是全域數據的感知和連接能力,這個過程中5G會發揮更多的角色;第二,一旦這些全域數據感知進入數字世界,在數字世界裡面如何把它解讀成可識別、可運行的信息,這就需要AI的算法和模型。

  李景松說,華為現在提的新孿生時代,就是將人工智能與孿生數據疊加。未來,城市將會形成一個“5G+AI”的分佈式人工智能架構體系,能夠通過5G網絡把人工智能服務推送到智慧城市場景的方方面面,加速城市要素與城市業務數字化進程。在物理城市跟數字城市之間形成一個相互鏡像的數字孿生城市。

  依賴數字孿生,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之間不再是簡單的數據流通,同時也將融入人工智能服務的流通。在這個數據孿生之上,對數據進行分析與建模,往上形成AI驅動的一個城市認知決策。通過認知決策反饋給物理城市,指導物理城市的運行,提升城市的運行效率。物理城市的實際運行數據再回歸到以上的循環模型,形成城市認知決策循環滾動優化與提升。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首席專家、數字經濟首席規劃師聶俊宇也表示,數字孿生是一種思維範式,思維範式是一種思維架構,和以前數字孿生是一種場景化不同。“現在我們的城市作為單向不可逆的一種發展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實現了真正的數字孿生階段,依託底層的感知數據,通過認知的升級,城市的管理者和參與者都能夠快速瞭解到城市變化,做出最準確、最及時、最優的選擇。”

  對於5G與AI在智慧城市孿生新時代扮演著何種角色呢?李景松介紹說,新興技術與5G發生碰撞能夠迸發出更多的智能化的場景。5G是智慧城市孿生新時代的管道,管道中流動數據或AI服務,AI服務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將產生新興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同時倒逼我們進入一個知識型、學習型和創造型社會形態。

  隨著邊緣推理智能芯片的商用普及,海量的行業智能終端將加持AI芯片算力、加持5G通信模塊,成為分佈式的智能節點DIN,為單智能場景提供智能服務。比如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無人機、VR等。邊緣智能節點將提供海量數據的篩選、分析、本地推理決策。例如把非結構化數據轉換為結構化數據,提取行業特徵,進行本地推理並下達作業指令,是5G殺手級應用場景,是商業化的核心關鍵。

  “單域智能節點之間的配合,可以形成更復雜的智能化場景,比如車路協同場景,自動駕駛可以與道路攝像頭等智能終端進行配合,提前預測路況,創造更加高效、安全的駕駛場景。單域智能節點的不同組合應用,將助力城市從單場景感知型弱人工智能階段向協同型認知智能階段演進。城市將來也會走向一個以平臺為中樞、去中心化的群體智能階段,這也是我們認為5G+AI能夠幫助城市走向智能型的發展歷程。”李景松說。

  正是這樣的思考,華為發佈了沃土數字平臺,這是華為自有平臺能力與生態夥伴能力結合共同打造的一個城市共性平臺,助力城市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地理信息、融合通訊、視頻雲等多種能力接口,為城市場景、業務創新提供平臺化能力支撐。

  隨著行業智能終端需求的不斷湧現,AI芯片的種類也會變得越來越豐富。海量的行業智能終端通過AI芯片的算力加持,具備自主思考能力,形成多樣的智能化場景。華為沃土數字平臺作為城市ICT基礎設施為智能化場景提供共性技術支撐,依靠“平臺+智能化場景”的不斷豐富演進,城市立體化的智能體系就能逐步構建起來。

  聶俊宇表示,智慧的概念是響應內部和外部不確定性的一種能力。未來智慧城市基於AI或者數字平臺上進行這種智慧的貢獻。我們的智慧收集越多,整個城市所涉及的場景就越豐富,這個城市就越智慧。這個時候在孿生時代,智慧城市達到一個集眾智的概念。

  科學務實之路,華為強化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能力

  智慧城市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從頂層規劃出發的智慧城市全生命週期管理是突破智慧城市陷阱的關鍵方法,評估評價需要貫穿始終。除了在平臺建設方面的新思考,華為一直堅持培養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能力。通過頂層規劃夯實基礎,一張藍圖、統一架構,是突破智慧城市陷阱的關鍵。在技術解決方案架構上,華為提供了“1+1+N”解決方案——通過打造1個沃土數字平臺、構建1個智慧大腦,使能N個智慧應用。

  袁萬海告訴記者,智慧城市頂層諮詢規劃是華為智慧城市服務鏈條的關鍵環節,是華為重點打造的服務能力之一。目前華為集聚了一支人數眾多的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諮詢隊伍,發展了11家深度合作的國內優秀諮詢規劃合作伙伴,可以面向省級、地市、區縣、園區等不同場景提供智慧城市及數字政府相關頂層諮詢規劃服務。“近三年,我們累計為全球客戶提供100+智慧城市頂層諮詢規劃服務,僅在2019年,我們為客戶提供的頂層諮詢規劃服務就超過40+。”

  遵照國標委《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華為進一步細化完善制定了《華為智慧城市頂層規劃方法論》,將自身積累的智慧城市頂層諮詢規劃經驗提煉總結成一套方法,共享給業界,以期在業績逐步打磨出共識,進而牽引整個國內智慧城市市場科學有序地發展。

  華為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諮詢方法論可以概括為“3444”,包含3個協同、4個步驟、4個架構和4個體系:3個協同指智慧城市的戰略到執行協同、服務與組織保障協同以及這兩個方面與頂層規劃的協同;4個步驟是指需求評估、總體規劃、架構設計和實施路徑規劃;4個架構是指智慧城市架構設計中的業務架構、應用架構、信息架構和技術架構;4個體系是指信息安全體系、標準規範體系、運營體系與治理體系。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願景驅動的長期過程,能夠在願景和能力上取得平衡的規劃才具有可執行性。為了全面地評估城市是否具備實現其智慧城市建設長期戰略目標的基礎,華為開發了一套智慧城市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協助開展頂層設計。為此,華為在參考了國內外相關評估模型的基礎上,確定了戰略定力、創新服務和數字化交付、數據治理、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組織和人才、持續運營等6方面的評價要素,推出了智慧城市能力成熟度的評估模型。

  近年來,華為與合作伙伴就諮詢規劃方法論、基礎研究、行業研究、高端戰略研究等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助力國內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在智慧城市業務應用領域,華為與多家業界優秀的合作伙伴進行了聯合解決方案的對接、開發、驗證,共同為客戶提供了IOC、政務、旅遊、農業、教育、環保等諸多領域的優秀解決方案。

  袁萬海最後表示,在智慧城市裡面,華為有自身的業務邊界,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華為在整個過程中提倡的是“平臺+AI+生態”的策略。“所謂‘平臺+AI+生態’,就是我們恪守平臺的職能,把平臺做得更好,然後把華為不擅長的客戶需求部分交給合作伙伴,讓合作伙伴補齊這塊能力,同時整合AI的能力,實現強強互聯,為客戶提供最優質服務,這是我們總體的原則。”

  隨著5G、AI、區塊鏈、物聯網等的快速發展,基於數字孿生理唸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將不斷融合智慧城市的先進建設經驗並持續迭代優化,推進國內“數字孿生智慧城市”落地,促進現代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