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乃系被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评价为“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

,最接近昏君的清朝帝王。其实,执政初期的咸丰皇帝,年轻气盛,绝对是一位作风严谨、勤于政务的帝王,清史研究专家喻大华认为:咸丰在整顿吏治方面是个狠角色,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还要厉害。更重要的,贤咸丰皇帝用人,“惟贤是尚,不分满汉”,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国策。

但是,勤于政事、推行改革的咸丰皇帝眼见自己所为根本无法改变晚清政权“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的现状后,他放弃了,而且学着信陵君魏无忌的做法,试图用沉迷酒色而自戕。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关于咸丰皇帝执政中晚期的沉迷声色,在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着明确记载,诸如“奕詝御宇时,以耽于声色,体多疾,面常黄,命取鹿血以进”;诸如“洪、杨之势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诸如“文宗因东南太平军起,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妇人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陈”的记载,都能直接说明咸丰皇帝“沉迷声色以自戕”的奇葩做法。

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以“木兰秋狝”为名,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的危急关头,他依然没忘了携带自己的后宫妃嫔,携带自己早就离不开的鹿群。

但是,这个治国能力不行,整日沉迷酒色的昏聩帝王,却是一个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清代后妃形象

我们列举3方面事实,予以具体说明:

1、绝不因恩宠妃嫔,而影响皇后的绝对地位

咸丰皇帝共有三位皇后,除了崩逝于道光二十九年,被咸丰皇帝追封为孝德皇后的萨克达氏和咸丰皇帝驾崩后,被同治皇帝尊封为皇后的孝钦皇后叶赫那拉氏以外,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就只有一位正式册立并稳固在位10年孝贞皇后钮钴禄氏,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

咸丰二年,通过选秀入宫的钮祜禄氏,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嫔到皇后的晋升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位一生未曾有过生育的皇后,完全凭借着咸丰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宠爱,才得以稳居后位长达10年。而且,孝贞皇后的后权,在10年之中从未受到过任何挑战和威胁。

根据相关史料显示,孝贞皇后之所以后位稳固,和其“工文翰,娴礼法,容色冠后宫”的诸多优点分不开,更和其敢于在咸丰皇帝荒废朝政之际,“婉言规谏,未尝不从”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孝贞皇后面对的毕竟是咸丰皇帝,一个可以沉迷声色到不顾国家、朝廷安危的昏聩君主。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咸丰皇帝时时、处处维护孝贞皇后的权威和地位,她的后权不会如此稳固。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在《清稗类钞·宫闱类》中,就有着咸丰皇帝对孝贞皇后礼敬有加甚至有所忌惮的相关记载:

丙辰春,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逮出朝,少时即退,问后何在。或对御坤宁宫,坤宁宫者,皇后行大赏罚之所也。文宗至,则孝贞坐于中,孝钦跪于下,孝贞历数其过,将杖辱之。文宗大呼曰:“请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

对于清朝的皇后而言,有着皇帝的明确支持和维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宫之主,才能有效约束后宫妃嫔,高效处理后宫庶务。就这方面而言,咸丰皇帝的做法远胜于清朝其他帝王。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2、沉迷后宫声色,也要先行完成皇嗣繁衍任务

对于咸丰皇帝沉迷声色的最好证明,乃系被时人乃至后世广为流传的

“四春之宠”。《清稗类钞》中,虽然有着“文宗有五春之宠”的说法,但除去慈禧太后代表的“天地一家春”外,也明确了咸丰皇帝对“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这四位妃嫔的特殊宠爱。

在诸多民间野史记载中,咸丰皇帝所恩宠的“四春娘娘”,皆为“汉女分居之”,但实际上“四春娘娘”乃系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晋封的四位贵人,分别为璷贵人那拉氏、禧贵人察哈喇氏、吉贵人王氏和庆贵人张氏,并非全是汉家女子。

咸丰六年三月,咸丰帝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出生;而“四春娘娘”中的第一位——璷贵人,则是在咸丰六年六月得以晋封;直到咸丰九年才完成“四春”的配置。也就是说,在完成皇嗣繁育的关键任务以后,咸丰皇帝才开始放纵自我,开始沉迷于后宫声色的

“自杀”生活。这虽不能说明咸丰皇帝的英明,但最起码能够证明咸丰皇帝在沉迷声色中的心中有数,能够认清自己乃系大清君主,必须有皇嗣传承的重大责任。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3、对低等妃嫔重手段惩治,敲打后宫

除了维护皇后地位,在沉迷后宫的同时认清自身责任以外,咸丰皇帝还是一位懂得

“杀鸡儆猴”计谋的高手。为其生下皇二子悯郡王的玫贵妃徐佳氏,在后宫位分上频繁升降,就是咸丰皇帝用以敲打后宫妃嫔的工具。

咸丰三年十一月,宫女出身的徐佳氏,有幸成为咸丰皇帝“自杀”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得幸被封为玫常在。一年以后,外貌条件甚佳的徐佳氏再次得到晋升,成为玫贵人。可就在徐佳氏眼看就要成为一宫主位,成为高等妃嫔的时候,咸丰皇帝抓住一次机会,对其进行了狠狠地惩治。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玫贵妃徐佳氏

《清实录·文宗实录》记载了咸丰皇帝对徐佳氏的降位谕旨:

昨因玫常在凌虐使女,并伊与太监孙来福任意谈笑,已将伊之位分被革,现从重惩处,降为官女子。

但是,在这份谕旨中,咸丰皇帝还趁机对后宫妃嫔、太监诸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六宫规矩理宜严肃,嗣后若再有任性凌虐使女,与大监诙谐无所不至者,朕必照此办理;若太监再有似此无规矩者,朕岂能尚如此轻办,必即将太监正法!这才是咸丰皇帝重惩徐佳氏的真正原因所在。

咸丰六年五月,在后宫状态达到咸丰皇帝所预期的效果以后,咸丰皇帝又慢慢恢复了徐佳氏的后宫位分,而且恩宠依旧。经此一劫后,不光徐佳氏变得小心恭谨、乖巧听话,其余后宫妃嫔也全都认清了形势、摆正了态度,再无违反宫规的情况出现。

咸丰皇帝的另一面:虽然沉迷声色,却是管理后宫妃嫔的绝顶高手

后记

正如历史学者茅海建所言,“咸丰帝知道自己不是绝顶聪明,但绝不会承认自己不够当皇帝的资格”。在后宫管理事务中,咸丰皇帝尽显一位君主的机谋、策略,在国之将亡的危难时刻,竟然能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尊卑有序,也着实令人费解。

参考文献:《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实录·文宗实录》、《清稗类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