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绝佳的历史剧,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着实过了一把瘾。这部剧是国家一级编剧

刘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无战事》这两部优秀的电视剧也都是他的著作。

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高达9.7分,绝对是一部历史良心剧。第一集就给我们带来了最精彩的官场争斗的精彩画面,在官员的内阁会议中给观众阐释清楚了故事的背景,生动地描述了把持朝政的一群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揭示了接下来“改稻为桑”的剧情导向。


这个电视剧中介绍了许多牛人,每一个都是朝堂之上权利游戏的高手中的高手。因而大家一致同意,一般人在剧中活不过三集,而小编我自认为第一集就会死……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剧中最厉害的五个角色:

第五名、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吕芳

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太监吕芳

吕芳他是嘉靖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懂嘉靖帝的人。对于他这个阉人来说,嘉靖帝不光是他的主子,也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的亲人。

在权力的斗争中,他是没有自己的立场的,一切都是揣摩皇帝的意思来发言并且执行作为大小太监的老祖宗,他上要服侍皇帝,下要治理与呵护下属,这个老祖宗真的不好当。

不过还好,嘉靖帝非常器重且信任他,知道吕芳一生都在维护自己权威,替自己受累,最后需要派人顶在前面干坏事的时候,他特意把吕芳撤了下来,让陈洪替代他顶在前面背锅。这也算是嘉靖帝对这个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的老太监的一点恩惠吧!


论及对皇帝心思的把控,还有一个人不输吕芳,那就是内阁首辅严嵩。

第四名、大奸似忠的内阁首辅严嵩

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奸臣严嵩

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废弛边防,手段多、狠、毒。该糊涂的时候,糊涂就是他的武器,该清醒的时候却特别清醒。年近八十,他还坚持奋斗在朝政一线,以他的资历和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提出告老还乡,离开朝堂这个是非之地一定是可行。但是严嵩没有,这说明他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是有感情的,对于国家的存亡还是有所担忧的。他罢官无数不假,杀人无数不假,贪赃枉法也不假,但确实也是他在乱世之中顶起了大明的江山。

这大明朝能呼风唤雨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帝。能遮风挡雨的也只有一个人,就是我。 ——严嵩 《大明王朝1566》

嘉靖帝记得严嵩对朝廷的贡献,因而在严家倒台之后,严世藩被处刑,严嵩却得以寿终正寝。评价这个角色,也只有用“大奸似忠”这个词来形容吧。


推倒严党的是徐阶为首的清流党,严嵩倒台后,接任内阁首辅的自然而然就是副手徐阶了。这不是偶然,而是来自步步为营的精心策划,把严嵩这个老狐狸干倒的能是简单的人物?

第三名、深不可测的徐阶

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徐阶

徐阶本是严嵩的副手,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沉稳忠厚的姿态,其实暗藏心机。

《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中,内阁会议上,严嵩给户部施压,要求他们签字认账。徐阶非常机智地回了这么一句话:

“票拟是世蕃兄昨天交给户部,我和肃卿核对一晚上,有些签了字,有些没敢签”

这句话表面上平淡,其实暗藏至少三个玄机。

1、以“世藩兄”为称呼,并不是表示尊重严世蕃,旨在恭维严嵩。

2、强调昨天才交给户部,意思是在告诉正在旁听的皇帝,严世蕃想打一个时间差,让户部来不及思考从而蒙混过关。

3、表示核对了一晚上,意思是我们户部非常认真的对待这件事,因而发现了一些由工部制造的问题,请给户部一个交代,这个锅我们户部肯定不背。

这仅仅只是一句话中的心机而已,用“老狐狸”三个字来形容他也算是贴切吧!

他玩弄政治的心机更加深不可测,徐阶比严嵩小一辈,因而他知道将来等严嵩退下去很可能就是自己执政,而到那个时候皇帝很可能也换成了裕王。一方面,徐阶成为储君裕王朱载垕的老师,这便是徐阶的远见。

另一方面,他启用得意门生赵贞吉,助他平步青云,入内阁成为自己的助手。徐阶和严嵩一样老谋深算,从不掺和小打小闹的争辩,但是会安排属下去阐明自己的意志。换句话说就是,高拱这个冤大头就是他的枪,对战的就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最终时代的洪流还是将严嵩拍在了沙滩上,取而代之的是徐阶的王朝。可是国家并没有因为严党的倒台而有所改观,反而变得更糟糕了。


如果说那个时代还有什么真正的清流的话,那一定是指海瑞。

第二名、大清官海瑞

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海瑞

海瑞是的名副其实的清官,但未见得是一个好官。论及揣摩圣意,未雨绸缪,他不如严嵩;不管朝廷黑暗,只顾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他不如胡宗宪;顾全大局,安分守己,他不如赵贞吉。但论及“忠孝仁义”,以上诸官却都不及海瑞,因而如今海青天的名号依然留在百姓的心中。

海瑞不是唯一看清嘉靖皇帝的错误的人,但他是唯一敢于拼死奏谏的人。他做的是别人不敢做的事,坚持的是别人不敢坚持的大义,保护着皇帝和大官都忽略的百姓。可是,最终的结局海瑞的死荐并没有能拯救垂危的大明,因而许多人都会说“海瑞就是嘴上怼,实际上就会嘴炮,不会做实事。”这话是有失公允的,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海瑞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的。

海瑞的错误在于,他秉持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政治理论,只是他个人的一家之言而已。嘉靖帝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是对的,救国之路远不止海瑞坚持的这一条。在海瑞坚持在这条路上折腾的只有海瑞一个人,没有人响应,孤独的他能走多远呢?


海瑞是唯一敢于抗衡嘉靖帝的官员,那么嘉靖帝究竟有多厉害呢?

第一名、嘉靖帝朱厚熜(cōng)

回顾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谁才是最狠的角色?

嘉靖帝

看完这部剧,应该没有人认为嘉靖帝是昏君吧?嘉靖帝虽然不上朝,甚至都很少和大臣见面,只是一心修道,但其实国家权力一直都牢牢掌握在嘉靖帝手里。

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很大,可以直接代理皇帝批阅奏章,而掌印太监是直属于皇帝领导的,他们的意志自然完全遵循皇帝的意愿。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是这些太监去干的,出了纰漏,就是太监背锅,皇帝可以一直高枕无忧,比如第一集中杖杀周云逸的事情。

国家大事完全交由内阁去办,内阁首辅是严格按照嘉靖的旨意执行的,因为财政大权是牢牢把控在嘉靖自己手里的。(看来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有钱才可以为所欲为!)

锦衣卫也是嘉靖帝手里的重要工具,这是兼具查案、监听、刺杀等职能于一身的机构。锦衣卫的存在也是其他部门行事有所忌惮的主要原因。

明嘉靖帝一心修道,虽然看似不理朝政,但却一直把控着权利的核心,这可能就是他追求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吧!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

嘉靖帝是个绝顶聪明的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认明朝的衰败确实是从他的时代开始的。在我看来,嘉靖帝非常聪明且政治手段非常高明,但他有个更大的特点就是

自私。在他眼中,根本不管官员还是百姓的难处,只要局势平衡,自己能够“稳坐钓鱼台”操控朝政就行。因而,官员之间互相争斗,先是放任严嵩扳倒夏言,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让徐阶去搞垮严嵩,一环扣一环,这是君王相当高明的制衡之术。

嘉靖: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时用之,不贤黜之。 ——《大明王朝1566》

这句话就反映出嘉靖帝的心理状态,朝堂之上也许不会因此而有多大的动荡,可是百姓的死活谁来管呢!

严嵩有句台词很经典:

历代造反的都是种田人,没听说过经商的去造反!

这个时代,种田人的利益根本没有得到保障啊,百姓们被逼得放弃土地改稻为桑。这一切都是在为朝廷谋出路,可是农民他们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这样的朝廷逼得这些种田的人们过不安稳,天下怎能不乱?


以上这些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种种行为和决策都有那个时代的局势和背景,现在的我们多说无益。

这个电视剧给我们呈现了朝堂之上臣子之间的你争我夺,成王败寇,但我们要知道真实的历史可远比影视剧残酷得多。古代政治游戏里输了就意味着死亡,这时候会觉得当一个俗人其实挺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