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首唐詩。


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春怨》


如果這首詩是今人所寫,我們完全可以這麼翻譯:

【不正經譯文】

窗外的太陽落山了,天都快黑了,家裡都沒餘糧了,晚飯咋吃呢?

我住著寸土寸金均價十萬塊每平的高端小區,家裡卻只剩下最後一顆土豆,連青椒都沒,如此之慘狀讓人不禁淚流滿面。不過突然想起來,我就是一個單身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幸甚幸甚!轉身拿起了一包方便麵,沒有雞蛋。

向窗外望去,平日裡喧譁熱鬧的小區,現在空空蕩蕩,連一個鬼影子都沒有。春天美麗的景色還沒來得及欣賞,卻彷彿馬上就要結束了似的。

小區路邊的那幾顆梨樹開滿了白色的梨花,地上灑落了無數的花瓣,但是我卻不能開門出去融入這明媚的春色,因為我要響應號召,沒事兒不要出門。

這麼一解釋,是不是像極了我們防治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情形?這首1000多年前的唐詩簡直就是為今日量身定做一般。

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沒事兒就宅在家


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當然,以上只是笑談,現在我們來認真解讀一下這首古詩。這首《春怨》是唐人劉方平所寫,也被清代的蘅塘退士編選進了我們熟悉的《唐詩三百首》。

【正經譯文(一)】

窗外,太陽西墜,黃昏漸近;

房內,暗自垂淚,四顧無人。

院裡,春意遲暮,寂寞難掩;

地上,梨花落盡,無人共賞。


【正經譯文(二)】

紗窗外,太陽漸漸落下,黃昏已近;宮殿雖然華麗堂皇,但卻無人看到我悲痛傷心的淚痕。

庭院深深,春意將盡,難掩寂寞之意;梨花如雪落滿地,我卻沒有心思開門。


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梨花如雪


【賞析】

首先,這是一首春怨詩或者說是宮怨詩,主題便是宮人失寵,思春不得而怨春。

第一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日映紗窗,金烏西墜,日影越來越長,黃昏漸漸來臨。屋內日色漸暗,更添淒涼蕭索之意。《紅樓夢》中有詩云:“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深得其中三昧。蘇軾《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說:“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皆是借紗窗之景言思念之情,此刻之冷落與彼時之長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顯孤苦。

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直接揭開了主題。

“金屋”即“金屋藏嬌”之“金屋”,出自出自魏晉志怪小說《漢武故事》,並非正史。

話說劉徹乃漢景帝第十子,景帝共十三子,長子劉榮乃慄姬所生,並非嫡子,但依照“立長”的傳統被封為太子,並在立儲當天,劉徹為封為膠東王,時年四歲。

館陶長公主原想把女兒陳阿嬌許給劉榮,將來就是皇后。但是慄姬秒拒,於是長公主把目光轉向了劉徹。

《漢武故事》中記載:長公主問劉徹是否願意娶阿嬌,當時僅僅四歲的劉徹便直接說道:“若得阿嬌,必以金屋貯之。”

後來,金屋便代指宮殿或者嬪妃的住所。

本詩首句“紗窗日落漸黃昏”便渲染了孤苦離索之情,而第二句中的“無人”二字更是進一步揭露了詩中人的淒涼孤怨。

“金屋”二字說明詩中人原先深得寵幸,而今風雲變幻,年華已逝,黃花不再,已經失去了帝恩眷顧,所以只能黯然神傷,以淚洗面。

一人獨處一室,“金屋”再富麗堂皇又如何?當年誰為我“當年拚卻醉顏紅”?我為誰“素手破新橙”?當初你說一輩子為我畫眉,如今我卻只能“可堪明鏡裡,獨自畫蛾眉”,“銀漢紅牆入望遙”;當初你說“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今日我卻獨自一人 “含愁拭淚坐相思”。

此處“淚痕”二字說明詩中人已哭泣多時,淚痕浸染,也不願自己拭去,孤單怨恨之情撲面而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屋內孤身一人,屋外院落空闊寂寥,孤身對寂寥,更顯孤苦。

“掩淒涼、黃昏庭院,角聲何處嗚咽”(《摸魚兒》宋·程垓),“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蝶戀花》宋·歐陽修),春意留不住,總被風吹雨打去,借景抒情,悽苦離索再也掩蓋不住。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承接第三句,是其補充和延伸;同時遙相呼應第二句。


1000多年前的唐詩預言了今日的足不出戶?——唐詩《春怨》賞析

落花滿地


春意濃了又殘,詩中人坐看春去秋來,雲捲雲舒,卻再也等不來那個人來陪自己賞春風冬雪,看花開花落,“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今日“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一剪梅》明·唐寅),想當年“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虞美人》宋·陳亮),“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語”(《綺羅香》宋·史達祖),而如今“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眼兒媚》宋·王雱)。

此詩讀來簡單平淡,但卻讓人充滿了畫面感,從“紗窗”到“金屋”,從“空庭”到“門”,景色層層遞進,情感也不斷重疊渲染,將詩中人的孤苦哀怨之情烘托到了極致。

每個人都有“黃昏”,美人遲暮,將軍白頭,時光如刀,時不我待。珍惜眼前人,做好身前事,防治疫情,人人有責,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