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40了,工作上不愿做动脑的事,只想按部就班,心态对不对?

时间留给了我们什么


曾经追女朋友的时候,发誓要给女友美好的生活,女友说,只要努力上进即可,因为她相信两个人只要努力前进就可以把生活过好!十几年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原生家庭背景都不一样的,普遍有两三种。

一种是大部分的平凡人,普普通通,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打工的,这种情况,如果是公务员可能一辈子基本在一个地方,工作也不一定需要多努力。另一种是社会上打工的,没有进步,那么薪资也不会怎么变动,公司的变动反而会令你的职业变动,甚至换公司。

一种是那种少部分家境好根本不是为了生存的,出来工作来着跑车,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是对工作的兴趣而来。

还有一种是那种奋斗出来的,也就是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的人,不断的在进步或者创造财富。

那么题主是哪种人呢?



toutiaoliu


说实话,我也接近40了,但是我的心态恰恰跟你相反。我总是不认老、不服输的心态,天天老想着去更干更多的事情,特别是动脑筋的事情。

既然我看到了这个问题,刚好与我现在所处的思想状态相反,所以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心态!

首先,我拥有我人生最大的目标,也就是梦想,还在实现的路上!

  • 回想青少年时代,我在学校上学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至今仍为变动过。

  • 我从学校就开始,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功读书,扎实学好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每一个科目,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比身边的同学都好。

  • 当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不可能永远第一,但是我有永远争第一的心态,永不服输的心态。

  • 至今,我仍保持着这样的昂扬斗志。

  • 学校很公平,很单纯,只要够努力,付出了基本上都会有好成绩的!

  • 但是在社会上混,变数是在太多,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功,努力奋斗是基础,但是也要运气这个风口,两者偶遇交叉,你成功的机会就在交叉点那一刻了。

  • 一旦只有一个因素存在,都会很难取得成功的。无数的大咖已经验证过,包括造锤子的老罗等牛人,他们都有实力,就是欠缺机会。

  • 所以,就算我是一个接近40的中年人,但是我仍保持着“永争第一”的战斗心态,我是不会放弃我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一直在等待机会,我一直储备,一直在谋划,等待属于自己的风口出现。

其次,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服输!

  • 人是要不断进步的。况且作为一个中年人,房贷、车贷、小孩读书学杂费、父母生活费、妻子保养费等等,一大堆生活开支,在等着我这个中年人供给,我不努力,谁可以替代我去挣钱养家糊口呢?

  • 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不能被职场淘汰,不能被老板辞退。否则,我就是一个人生失败者。

  •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让自己不断进步。

  • 如果我们身边还有大咖存在,可以找他们做自己的人生导师,向这些牛人学习。

  • 如果没有,可以找自己的领导、老板,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当然,我们都清楚,这些学习,都是间接的,有些东西不用我说得那么明白!

  • 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向技能培训机构学习,向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等等。如果公司还提供培训资源,我们当然也可以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活动。

第三、年纪愈大,体力越跟不上,这时“吃脑”才能体现中老年人的价值。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为何叫“老不读三国”?不就是因为年纪大了,深谙世故,洞悉职场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吗?

这就是年纪大的人的价值所在,靠脑力,靠智谋吃饭。不可能一把岁数了,还去跟小年轻抢体力活吧?这时候,还有资本去抢体力活吗?

所以,40岁就开始不想动脑,这是开始断自己的后路啊!

我们熟知的很多职场牛人大咖,都是在40岁以后,才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的!

例如:柳传志40岁,宗庆后42岁,任正非43岁,这些人都是在40后才开始自己的人生辉煌时刻。

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坚持和努力,我们也会有实现我们梦想的那一天的!


以上是我个人心得分享,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参考价值,谢谢!


Amy爱读书


我现在也是这种心态,可是我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静下心来回想起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刚毕业时激情慢慢,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想干,干了两年就觉得没劲,每天都不想上班,后来就自我调节,如果我满足这种状态,过得开心那就可以。如果自己不开心,想换工作,那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能否换个好工作?换个好工作我需要积累什么经验?有了想法,理好了思路反倒有干劲了。但是这种状态每隔两年就会来一次。现在我对这种状态一点也不焦虑了,人生有波峰就有波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只要自己过得舒适就可以,如果你觉得这种状态让你痛苦,你自然会做出改变,生活靠你自己平衡的。


2020樱桃红


【菲儿职谈】告诉你:这种心态是不对的,这种心态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




一个近似例子

我们单位有个老同志,1962年的,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工作一丝不苟,喜欢主动作为,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年终评先进也是经常有他的份,我们都很尊敬他,有不懂的业务经常向他请教。

有几次,我看玩笑的问他,几年就要退休了,何必要如此的辛苦,还和年轻人一样加班加点,他笑着说,我不考虑提拔重用,这离我很遥远,但是,我总得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岗位,以及领导的信任,还是希望能发光发热,与其整天混日子,浪费时间,还不如做点事情,体现自身的价值。

听到这样的回答,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后来,在工作中也开始主动的作为了,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01不对的原因

第一、四十岁年龄不大,如果延迟退休的话还要工作20几年,有大把的时间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倘若都像你一样,一个单位还如何的运转。我也是和你差不多的年龄,现在准备读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希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工作要对得起工资。按劳动给予报酬,既然还身在工作岗位上,就必须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对得起自己到手的工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下属都是这样的心态,他会如何对待你?

第三、有可能丢工作。现实是残酷的,特别是在职场中,不懂得创新和积极工作的人,会给单位和个人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你可能就会逐渐的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技能,你的工作慢慢被其他人所替代;一个不认真工作的人是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02应对之策

因此,无论自己年龄有多大,都有努力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和工资,扎实工作,提升工作技能,或多或少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03结语

总之,不要因为年龄而放弃工作,要保持昂扬的心态,积极作为,作出贡献。


菲儿职谈


想问一下题主所在工作单位是私企吗?比如我们私企女员工就是50岁让退休,除非关键岗位可以返聘。说实话我的内心每天都在问自己和你相同的问题。

 

40岁这个年龄吧,确实容易让人有危机感。事实也是如此,让我们不得不产生紧迫感,身边很多90后都已经成长为部门的中层领导了,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光点,带着年代的印记,他们更有魄力和想法。

而即将(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们一方面成长空间不是很大了,一方面精力也相较于年轻人差一些了,那种对工作的激情和冲劲儿也很少了。

但是我们具备年轻人不具备的长处:例如:工作经验、人脉积累、看问题的高度等等,所以如果肯积极主动一些,多动动脑的话,还是有机会升职及升值的。我自己感觉40岁还是个不错的年龄,我自身的成长也是在这一两年最快。

 

不同的环境、背景决定了你的想法和做法,对你的问题我可以给出如下回答:

1、如果说公司的前景不是很好,不会长期做下去,或者你有其他的打算,比如:自己创业,另谋高就等等,那么按部就班也没什么不对,保证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完成,到月拿一份薪水,我感觉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

 

2、如果不打算离开这个工作单位,又没有创业的打算,那么我建议您对工作还是应该尽量积极主动一些,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不要被40岁这个年龄限制住了。

 

3、另外就是如果你决定“按部就班”地工作,那我建议你一定也不要放弃学习,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现在的百岁人生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成长,等到50岁时候你一定对自己都刮目相看了,而且那个时候你一定会觉得40岁也太年轻了吧,所以,想做什么就开始,每一个最好的开始就是当下。

 

最后祝你无论怎么选择,都要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为中年人打call!加油!



点点拾光


首先,这个前提就是有问题的。“马上40了”是工作上不愿做动脑的事,只想按部就班的原因吗?

肯定不是,有这种心态的人,哪怕20刚出头,估计干起活来也会眼高手低,避重就轻。

而踏实肯干的人,哪怕50,对待工作仍会兢兢业业。

人到40,生活上、工作上难免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有不公、有委屈,可能几次与机会擦肩而过,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消极的理由。因为这些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在你看来那个比你成功的人,他肯定遭遇过比你更大的不公,承受过比你更大的委屈,也有过比你更多的尝试。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最公平的。很多事情,短期看来很不公,但放到时间的长河中,就很公平。急功近利的心态最要不得。我们20多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40岁,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才刚刚不到一半,就灰心丧气了,也未免太早了点。

所以不要悲观了,40岁还太年轻。

柳传志40岁才辞职下海,创办联想集团。

宗庆后42岁才东拼西凑借了14万开始创业,最终打造娃哈哈集团。

任正非43岁才创立华为。

齐白石老先生,到了66岁高龄,因徐悲鸿力挺,画作才被世人认可,终成一代大师。

所以才40岁而已,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着啥急,何至于就灰心丧气了!

泉城小妮的生活随笔


当然不对,任何人都知道不对,可大多数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也包括我在内。

以我为例,年近40岁,生活工作趋于稳定,在工作中明显缺少了“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开拓进取精神,总觉得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足矣!其实自己内心很明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样混沌度日真的没有意义,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这种看似释然的状态,只是为了给实则懒散的行为找一个自我解嘲的心理安慰罢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各个工作岗位已经逐渐形成以能力论英雄的模式,不论年龄大小,不更加努力最终只能沦为寄生虫,扪心自问尊严何在?自以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实际上只是在快速消耗年轻时自己打拼下来的资本,随着时间推移,定会被逐渐边缘化,到那时在想努力恐怕真的力不从心、时不待我了。

四十岁,正是人生上行的黄金年龄,也是事业最后一搏的起点,在不给自己压力、在不拼搏进取,真的就把遗憾留到退休时慢慢回味了。人生最长不过百年,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时段该尽的责任和该做的事,释然、淡然、安享是65岁以后该有的状态,用实际行动拼一下吧,给自己的家人做个榜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待、给自己的晚年留下美好回忆。

改变从现在开始!发文共勉!


韧道容


这种心态肯定是不对的

大部分优秀的人,那些企业大佬,40岁以后,也才开始发展起步啊!

  1. 马云,35岁才在当时成立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

  2. 柳传志,40岁这年他辞职下海,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所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内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3. 宗庆后,在42岁之前只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一个经理,收入微薄,十五年才拿了将近5000元的工资。直到42岁才东拼西凑借了14万开始创业,后来都知道了,娃哈哈集团。

  4. 任正非,据说任正非当年创立华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当时他已经是43岁了。

心态决定一切

现在大家上网方便了,经常会看到那些网络里,断章取义的评论。

例如:如果40岁之前你还没有如何如何,那就一切都来不及了;35岁之前要做好的某些准备,要不就没有希望了。


这类毒鸡汤就像一个大坑,深深的大坑,掉进去,就很难出来。其实,越是成功的人士,越是无暇去看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无聊的评论,没有任何借鉴意义。管他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奋斗就是了。

结尾

希望更多的年近40的朋友,不要按部就班,人生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茶叶哥卖职场


40岁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这时候的心态和动力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至少心态上平稳缓和了很多,不像20岁一样,年轻气盛,有理想,有抱负。

40岁以后就要把重心转移到家庭当中,关心孩子,孝敬父母等等。所以你这种心态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并不是不求上进!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暖通达人


【纸箱客】观点:40岁的年纪在职场其实很尴尬,而且距离职业生涯的结束也越来越近,因此,纸箱客建议:不要按部就班,要【总结经验,传道授业】,不要不动脑子做事,要【多学多做,给自己的竞争力添筹码】,不要消极面对,要【积极、乐观的传递自己的工作态度】。

一、题主心态不对,要多总结经验,传道授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末期增加一抹亮色。

年纪到40岁,最少也是10大几年的工龄,有的甚至已经超过20年,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中,取得过辉煌,经历过失败,有理论的方法,更有亲身的实践。而所有这些都要一个统称,那就是【经验】。

经验是宝贵的,经验同样是可以借鉴的。

按部就班的工作虽然也能【混】过最后的职业时光,但题主是否觉得太过于单调?与其平平淡淡,不如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传递给自己年轻的同事】,这样的工作岂不是更加的精彩?

二、题主的心态不对,要多学多做,给自己的竞争力再添筹码。

记得上初中时,我的物理老师就是40多岁,他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实验:一根木棒,一段绳子,一只陀螺,用绳子穿过陀螺绑在木棒的一端,然后甩出并旋转,这个陀螺就开始围着木棒缠绕,一开始没觉得怎样,但当陀螺快要到顶端时,就见那段绳子【刷刷刷刷】,一下子就缠没了。

老师说:这最后一段就好像是【中年人】,眨眼间就会变老,一瞬间就到头了。希望我们每位同学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涯,特别是到了中年之后,一定仍然要【多学多做】,让拴着自己的那根绳子【慢慢缠绕】,让自己的竞争力再填筹码。

三、题主的心态不对,要积极乐观的传递自己的工作态度。

俗话说,积极是一天,消极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积极一些呢?40岁的年龄,尽管在现实中很难找工作,但题主现在可是【有工作】呀!

既然有工作,那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对待,不要总是按部就班,把自己当做【小老头】,那样就真的距离自己的老去不远了。

总结:

40岁在岗的职场人,正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同事需要你的帮助和支持,公司需要你少出错误。多出成绩,而家庭更希望你这个【顶梁柱】为家做出贡献,给家人以幸福和安心,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动脑,没有理由按部就班,不是吗?

个人见解,我是纸箱客,感谢阅读和关注,关注后可以看到更多分享和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