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德宗将五位姐妹纳入宫中具体是怎样的?唐德宗介绍?

鱼鱼鱼__出没


唐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贞元四年(788年),五位才华横溢且美貌与气质并存的亲姐妹,经过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的上表举荐,被唐德宗召进宫中。当唐德宗问及她们一些诗赋、经义,五姐妹皆对答如流且造诣匪浅。唐德宗如获至宝,惊喜之余遂将五位美人留在宫中,封为女官。五姐妹被同时留在宫中,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大家知道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姐妹组合”,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被称为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我们今天的女主角仍是宋家姐妹,她们是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宋氏五姐妹”,因她们官职被拜为尚宫,也被称为“尚宫五宋”。她们因才华生活在社会上层,活成了传奇。“五姐妹”的祖先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宋之问,这五位美人遗传有她们祖先的长处,能诗善文,博学多才。大家知道但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人,都不一般。


她们的父亲宋廷棻(fēn),他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是个有才华的文人,教书先生。他呢一共有6个孩子1男5女,他那个儿子又笨又蠢,对他无论怎样教育也教育不出来成绩,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属于“无用男”,按说男孩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哪里知道他和五姐妹相比这么没出息,在史书上竟然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这五姐妹聪明伶俐,名声出众,难免持才傲物,野心勃勃。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龄,但她们看到自家兄弟太无能,指望他光耀门楣肯定无望。她们又看到周围那些男人们,没有一个能配得上她们的。所以五姐妹一商量,做出了一个雷人的举动,她们发誓一生不嫁!目的:留在宋家光宗耀祖!这个决定竟得到父母的同意,支持,这样的父母可谓开明。随之无数的媒人被拒绝。

她们的这一决定在当时旧社会来说可谓顶着很大的压力,随着媒人们那一张张快嘴,五姐妹发誓不嫁的消息,很快就爆炸开了。就拿我们今天来说,如果谁家有一个女儿,一辈子不出嫁,就难免会有亲朋邻居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更何况他们家一下子出来了五个不嫁的美女。这下宋氏五姐妹更“火”了,当然更火的是她们超群的才华。



这一火不要紧,被唐朝一位得高望众的老臣李抱真得知,这名老臣本来叫安抱真,因为安史之乱,他恨透了安禄山,改姓为李姓。李抱真沉着果断、智谋过人。他非常爱才惜才,只要他听说谁有长处,就一定不远千里,命人带着礼品把他请来;如果经过面谈发现其并无出众的才华,他也会以礼相待,婉言劝他离开。

所以当他听说有,有一家出了五位才貌双全的大才女,惊叹不已,立刻禀报唐德宗李适。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在人生的前期历经波折,他14岁那年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宗即位之初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与安史叛军馀孽拼命厮杀,平定了叛军。他深知国家的“安定”是何等宝贵,就在政治上改革,在文化上广纳人才,他自己“能诗”,颇有文采。当他听李抱真说宋氏五姐妹既美貌又有才华,立刻把她们召进宫,于是就出现了篇头的一幕。

唐德宗把五位才女留在宫中,当然想把她们当自己的嫔妃,作为皇帝大都把美色作为奋斗目标,唐德宗也不例外,可是宋氏五姐妹婉言拒绝了,因她们立过誓言:永生不嫁!唐德宗就把她们封为女官尊她们为“学士”,大姐宋若莘更是拜为尚宫,当了皇后的顾问。

若莘死后,唐穆宗让若昭掌管六宫文学,封为“外尚书”。同时,还当了诸皇子公主的家教,被称为“先生”。经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宝历中期去世,封为“梁国夫人”。


《新唐书·后妃传》:

“廷芬,能辞章,生五女,皆警慧,善属文。长若莘,次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贞元中,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悉留宫中。……又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

唐德宗经常与大臣开诗会大Party,每次都少不了宋氏五姐妹,并且每次都能得到唐德宗和大臣们的称赞,她们的父亲宋廷棻也占了女儿们的光,被授予官职。

宋若莘、宋若昭姐妹一生所做,最具影响力的是写了《女论语》,更是直接承袭了《论语》之名,采问答形式。其妹若昭注释。清王相编入《女四书》,它开创了唐以后女训道德教化与内心惩罚相结合的先河,促进了女训思想的拓展和实用。最终使女训在社会中下层中广泛普及,为唐德宗所用。

她们对女人们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地规范着女人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不过对于从未结婚生子的她们来说,有一点让人感到不现实,就是空谈天下女人如何成为贤妻良母,如何侍奉丈夫,如何教育孩子。通篇都是男性化的语气,她们把自己当男人,去要求天下女人,就像野心家。

“宋氏五姐妹”不屑于世俗的目光,选择了做单身贵族,的确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自由。她们免去了受丈夫的管制,也免去了侍奉公婆、丈夫、舅姑的苦难,免去了各种人情世故的礼节,免去了生育的痛苦,还有让人崩溃的教育孩子,免去了去做繁杂、琐碎、无休止地循环的家务。她们跳过婚姻的坟墓,其勇气和反叛精神让人叹服,她们向世界证明女人不当奴仆,名声流传千古。

宋氏五姐妹不甘心做卑微的女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职场上都扮演着男人的角色。即使在深宫里的高层职场,面对无数风流权贵也不曾迷自我。


小姐姐讲史


五姐妹共同入宫服侍君主并不是一件少见的事情,李煜曾经娶了大小周后,姑侄三人也是同时服侍了皇太极。但是确实五姐妹一同进宫,有点另类。但是这五姐妹还并不只是唐德宗的妃子,且身担要职,也是有官职在身。

若是四妹宋若宪没有在政治上行将踏错,惹得帝王大怒,宋家五姐妹可保宋家的兴旺不只50年。

五姐妹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从便是熟读诗经词赋,及笄之年便已经名满天下。身怀宝藏本身就难以看上俗世中的婚嫁,不愿以红妆安于做他人妇,所以功名成为了五姐妹扬名立万的唯一选择。唐朝民风开放,自然对于女子的束缚也格外松懈。

五姐妹的才能引来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的举荐,一来是五姐妹出落的水灵,二来才情也是让人瞻仰,自然唐德宗如获至宝。五姐妹的入宫也是颇受恩泽,唐德宗经常招幸,吟诗作赋好不热闹。

其中大姐宋若芊掌管宫中记事主簿,著有《女论语》以问答的形式规范了封建时期女子的行为,这倒是和《女戒》、《女训》差不了多少,都是对女子在家、出嫁的一些规范。但是宋若芊本身就没有遵循女子规范,反而是抛头露面。不仅没有书中所写的管理后院,而且还参与政事。


大姐去世之后,二妹宋若昭接替了宋若芊的官职,一直做到了尚宫,同时对宋若芊所著作的书籍进行了注解,成为姐妹当中官职最高的女子。其次因为才华出众,皇子公主都在宋若昭的门下被悉心教导,地位可以说是非常尊贵的。

但是随着两姐妹的去世,宋家的繁盛也逐渐走到了头。

虽然官职交给了四妹宋若宪接管,但是宋若宪仕途并没有入两位姐姐一般,政治上尔虞我诈乃是常事,但是宋若宪却没有学会明哲保身,不仅害了自己,也断送了宋家的辉煌。

宋若宪不会审时度势,唐文宗励精图治想要改变朝堂上宦官专政的政局,但是宋若宪却不懂帝王的心思,受人贿赂祸及朝廷,最后被幽禁赐死。

至于其他两姐妹,虽然有名声,但是奈何早早便香消玉损,并没有在宫中留下多少事迹。


其实一个家族单单凭借着女子的才华,便兴盛了五十年,可以说是一时的名门望族了。再加上除了受到帝王猜忌的宋若宪,其他姐妹在宫中也是尽得帝王欢心,相比于困在深宫中每日点着青灯等着帝王临幸的女子,幸运多了。

而五姐妹精心编著的《女论语》,也因为有着历代帝王的庇护,得以流传下来。虽然五姐妹的德行并不像书中那般被过分要求,但是因为唐德宗,旁人也不敢说些什么。在还是对女子的行为有着一定束缚的封建时代,五姐妹的肆意的生活确实是值得艳羡。但是五姐妹自己都没有遵循自己书中所编著的那般,却又要求其他女子的一举一动,实在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小镇月明


1.唐德宗将宋氏五姐妹纳入宫中,这宋氏姐妹分别是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 若宪、宋若荀,其中宋若莘、宋若昭两人还著有《女论语》一书,五姐妹是宋之问的后人,饱受诗书教化,天资聪慧敏捷,性情文雅,不爱靓装爱读书,以才艺闻名。

△唐德宗像

2.进宫具体情况:

  • 唐德宗时期:

由于五姐妹才华出众,声名远播,在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时,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向唐德宗推荐此五姐妹,被唐德宗纳入宫中后,这五人经史子集样样精通,引经据典无所不能,唐德宗与众大臣对诗词歌赋,她们也能参与其中,被屡次受到奖赏。唐德宗并不把他们当做宫妾看待,称他们为“学士”。自贞元 七年(公元 791 年)以来,宫中记注簿籍,皆由若莘总管。

△女论语


  • 后唐德宗时期:

若莘去世之后,唐穆宗时又命令若昭代司其职,拜尚宫(正五品,相当于宫内总管)。若昭通达干练,学识渊博。宪宗、穆宗、敬宗都称呼她为先生,六宫嫔媛、 诸王、公主、驸马都拜她为师,非常尊敬她,封为凉国夫人,宝历初年去世。唐敬宗又令若宪代司宫籍。唐文宗好文,以若宪善属文,能论议奏对,尤重之。

△女论语

3.其实,她们五人在唐朝宫中地位很高,并非宠妾,她们在宫中被称为“先生”,历德宗、宪宗、穆宗、敬宗四朝,地位虽高,更无宠幸之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女子中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佼佼者。

文\\燕山史话


燕山史话


唐德宗大家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他的老爷爷唐玄宗大家就清楚了。公元755年唐玄宗在位时安史之乱爆发,14岁的唐德宗李适(kuò)就跟随家人四处逃散,这给李适留下了影响他终生的印象。后来从唐德宗在朝廷任职到他成为皇太子,再到他登基为帝后的十来年,他都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割据势力,实现天下太平而努力。

虽然在其晚年出现了相对负面的举止,但是同时将五个姐妹花纳入宫中却并不是为了风月之事!

征召五姐妹入宫的背景

因为李适经历了安史之乱,并且在安史之乱中也作为唐军统帅,开展了与安史叛军的最后决战,并取得了胜利。同时他作为皇室成员也深知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在他登基为帝之后,大刀阔斧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严禁宦官干政,亲贤远佞,塑造了良好的朝堂风气;然后是裁剪各地节度使兵权,对处于川蜀要地、态度狂妄的西川节度使进行软禁,加强中央控制;同时他还节俭各项开支,废弃朝贡,裁减朝廷多余人员,为实现国家中兴节衣缩食。

然而唐德宗的努力没有挽救大唐的颓势,他的削藩举措遭到个各地割据势力的反抗,公元781年爆发的奉天之难,狠狠的打了唐德宗一记耳光,历时3年4个月久的战乱才得到平息,再次经历颠沛流离之苦的唐德宗也得以重返长安。

经历奉天之难的唐德宗仿佛换了一个人,他彻底改变了之前的各种举措,开始尝试着任用宦官,收敛财富并且充任佞臣。或许唐德宗认为这样换一种思路或许能收到奇效。

唐德宗也是个文艺人,当自己的行政举措改变后,就有了许多的时间了做做学问什么的,并且也企图通过提倡文学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宋氏五姐妹为什么能入宫

五姐妹具有真才实学。她们五姐妹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后代,家族世代治学从文,对儒学甚是精通。到了宋氏五姐妹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这一代却是发生了让她们的父亲宋廷芬头疼的事,他的五个女儿个个聪明好学、吟诗作对样样精通,唯一的儿子却不好这口。宋廷芬只好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培养女儿的身上,女儿们并未让他失望,宋氏五女的名声传遍文坛、享誉全国。

唐德宗的想法。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虽说唐朝风气开放却也没有出现女子从政的情况,当然想武则天、上官婉儿这样的传奇女子实属罕见。要说唐德宗看中她们的文采褒奖一下、或者发个圣旨什么的就完事了。唐德宗如此大张旗鼓的征兆她们姐妹五人入宫出了看重她们的才学之外,更多的还是想借助她们的名声向天下人传达一个提倡文治、崇尚儒学的信号。从而在全国塑造重文轻武,以儒学治国的风气。

五姐妹的成就

在那个时代能够进入皇宫跟皇帝谈经论道,五姐妹实现了光宗耀祖和个人荣耀。当然她们并没有以进入皇宫为终点,而是继续凭借所学所知继续争取更大的成就。

唐德宗很快就被她们的才学所吸引,当然也不否定与女孩做学问更有吸引力。唐德宗经常与她们一起谈经论道、吟诗作对,并且给她们”学士“的称号,要求内宫人员不得将她们当为女眷。

称心之余,唐德宗也让她们参与到一些宫廷的文学工作中。自公元791年开始,唐德宗就下令皇宫里的记事、书籍管理等工作交给五姐妹的老大若莘总管。若莘善于治学,比较出名的《女论语》一书便是出于她手。

唐穆宗时期,专门让老二若昭代替姐姐若莘的职位,甚至封她为正五品的官职。若昭善于交际,明白事理,宪宗、穆宗、敬宗三任帝王都尊称她为先生,皇亲国戚也都拜他为师学习礼仪和学问。

若昭去世后,唐敬宗任命老四若宪代替二姐的位置,管理宫中的相关事务。

唐文宗时期,善于行文、议论的若宪深受皇帝重视,经常与她一起讨论。

唐德宗是个可怜人,本想施展抱负,再兴李唐,怎奈无力挽回颓势,最后只得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寄情文学;而宋氏五姐妹却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向世人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和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


以史励人


唐德宗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行为,实为贪恋女色,非明君所为。以皇帝之尊,这样的吃相,还是有些难看。

立志重振大唐的唐德宗的沉沦史

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的长子。他出生在外于大唐盛世的天宝年间年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刚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可以说,他是看着大唐一点一点的从辉煌盛世,跌落到国家衰败的。

曾经的盛世繁华,眼前的民生凋敝,李适是深有感触的,也一心希望改变大唐的现状,重回盛世。当他于公元779年,当上皇帝时,刚37岁,正当壮年。

初登帝位的唐德宗,对振兴大唐充满了激情。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实施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

德宗制定措施,严禁宦官干政,以杨炎为宰相,废除唐初开始施行的租庸调制,改用更符合当时形势的“两税法”。一开始,措施推进还不错,形势看起来开始好传,然而,德宗虽然在诗歌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治国识人方面就还是有些欠缺。

唐德宗错误的作用了奸相卢杞等人,导致杨炎、颜真卿、张镒忠等一系列正直有才干的贤臣诬陷排挤。其后,他增加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经历了安史之乱,本就不富裕的民间怨声日盛,朝廷政局也日渐混乱。

公元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愤怒的士兵很快攻陷长安。唐德宗不得不像唐玄宗一样,仓皇逃出长安,在奉天(现在的陕西乾县)被包围长达月余。唐德宗不得不向全天下下《罪已诏》,致使朝廷威望扫地。

叛乱后,再回到帝都长安的唐德宗,锐气尽失,开始任用宦官。应该说,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有先前的激情,追求政局的稳定,和个人的享乐了。

就在这一时期,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向他推荐了美貌与才华均出众的宋氏五姐妹。

才色皆艳的宋氏五姐妹

宋氏五姐妹传说是大诗人宋之问的后人。父亲宋庭芬,也是博学之人,生有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可是,儿子却不知道怎么回事,生得极为蠢笨,没有遗传父亲的才华。倒是五个女儿,一个比一个聪明伶俐,清秀出众。

无奈的宋庭芬只好全身心的教五个女儿诗词歌赋,儒家经典。等到女儿们长大时,俱皆才学过人。

宋氏五姐妹一方面天生丽质,另一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们所在的贝州清阳大有名气。当地的官绅人家的子弟都想将她们纳为妻室,可以,五姐妹偏偏只爱诗书,不原嫁作人妇。

很快,宋氏五姐妹的美名为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知道了。这李抱真为人心系朝廷,其在任内,经常寻找有才之人。听说了宋氏五姐妹的情况后,遂将她们举荐到了唐德宗之处。

听说有如此才貌皆艳的五个可人儿,唐德宗急忙将她们召进宫中。一番诗赋、经义的对答,让唐德宗极为满意,干脆一股脑的将五人留在了宫中。

唐德宗此行为,实非明君所为

虽然,唐德宗召五姐妹进京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她们的才华,可将她们全都纳入自己的后宫,那就非明君所为了。

历史上确有姐妹同入后宫的,唐德宗之前,好像最著名的当属汉成帝所纳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反正应该没有有德君王吧。就算是汉末的大小乔,孙策尚且没有独占,小乔给了爱将周瑜。

有些答者认为唐德宗是爱慕五姐妹的才华,爱慕才华就需要将她们全都变成自己的嫔妃吗?古代才女比五姐妹出名的多吧,可是,有几个皇帝就将她们都纳入了后宫呢?

(宋氏五姐妹的大姐宋若莘所著《女论语》)

如果一个真的还励精图治的君王,发现如此才色皆艳的美女,大多数时候应该把她们赐婚给身边有功劳的大臣,这样才显得自己既重才华,又拉笼了人心。

毕竟以皇帝之尊,这样的吃相,还是有些难看。


挚守静笃


历史上唐德宗将五位姐妹纳入宫中具体是怎样的?唐德宗介绍?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古代的皇帝们三宫六院妻妾成群,不但有纳娶母女入宫的荒唐事,而且还有姐妹花一同嫁入皇宫的事情,但同时将五位姐妹纳入后宫的却只有一人,那就是唐朝后期的皇帝唐德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唐德宗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吗? 其实,唐德宗名叫李适(kuò),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在位二十六年,出生在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成长中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他登基皇位后,立有图强复兴、中兴唐室的雄心壮志,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大小叛乱此起彼伏。后来由于削藩战争,开启四镇之乱,爆发“泾原兵变”,文官武将的失节背叛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唐德宗放弃了执政之初的观念,他决定实行文治,通过开展一场新文化运动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而此时唐朝文学家宋廷芬的五个女儿进入了唐德宗李适的视野。

1、唐德宗一纸圣旨将五位姐妹纳入宫中。

宋廷芬,出生在一个饱受儒学浸润的书香世家,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之裔孙,贝州清阳人。宋廷芬生有一个儿子,五个女儿。不知什么缘故,唯独儿子愚不可教,五个女儿均天资聪颖,个个聪明 ,善文能诗,性情又都素洁闲雅,不尚纷华之饰。五女分别为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五女全都“慧美能文”,其中以大女宋若莘最为优秀。于是宋廷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女儿的教育培养上。宋氏姐妹五朵金花一时名动天下。她们曾对父母说“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意思是发誓不嫁人,而要像男子一样专心学问,想凭借出色的文学造诣为家争光。

贞元四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闻听清河宋氏五姐妹的大名后,甚感惊奇,便向朝廷举荐了五姐妹。求才若渴的唐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赏叹。”于是颁下圣旨,将五姐妹纳入到宫中。五姐妹不敢违抗圣旨,只好放弃了自己的决定,进了皇宫。唐德宗在宫中称她们为“学士”。所谓“学士”,本是一种官名,一般只有男子才能担任,而当时唐德宗把这五姐妹称作学士,可见他对作为才女的她们是多么重视。据史料记载,唐德宗李适经常与宋氏五姐妹探讨诗文,彼此之间经常唱和,才貌双全的宋氏五姐妹被称为“五宋”。

2、唐德宗为什么要同时将五位姐妹纳入后宫?

一是因为自古君王爱美女。作为一代帝王的唐德宗也不能免俗,而当时的宋氏五姐妹不但惊才绝艳,而且貌美如花,自恃有才的帝王唐德宗不可谓不深爱,收入宫中,常伴左右,何乐而不为?

二是因为唐德宗要推行新文化运动,实行文治,推广传统的礼乐教化。唐德宗自恃文武全才,登基之处,想通过武力实现自己富国强民的梦想,但却经历了多次失败,使得社会动荡,百姓不安,不得不转为文治。唐德宗不仅自己作诗,对初唐的宫廷文风更是刻意彷效,《唐诗纪事》中就记载了他亲自考第百僚重阳会宴的应制诗,甚至批评崔叔靖的诗为恶诗的故事。而此时他非常需要有才华的人士,宋氏五姐妹正是他需要的,于是他就一纸圣旨收宋氏五姐妹入宫,入宫后,唐德宗并不把她们纯粹看做伺候皇帝睡觉的宫妾,而是别出心裁地称她们为“学士”。从中可以看出,唐德宗对他们的尊重和才华的认可。其目的就是让文章诗词的缘饰功能继续得以发挥,并推展传统的礼乐教化,力图恢复大唐盛世。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小编认为,唐德宗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君王,生在盛世,经历过叛乱,立有强国富民之梦,但因不可挽回的大唐积重难返之原因,空有一腔抱负,只得转为文治,从而把五位姐妹才女同时纳入宫中,但他并没有荒淫无道只知享乐,而是开展新文化运动,企图通过革新文学来革新政治。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不得不说,唐德宗在文化上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葛大小姐


唐德宗时期,有宋氏五姐妹,即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因自幼警慧多才、能诗善文,逐被召入宫中,负责教导后宫嫔妃,堪称“后师”,因姐妹多人被拜为尚宫,故又称“尚宫五宋”。这里说纳入宫中其实并不准确,她们并非唐德宗的后妃。

宋氏姐妹因才学出众,得以入宫为官

初唐诗人宋之问后裔,宋廷棻生有五女一男,儿子虽然“愚不可教”,但五个女儿“皆警慧”。因从小便聪慧多才、能诗善文,故而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声名极为出众。

贞元四年(788年),宋氏姐妹跟随父亲客居上党,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得知其姐妹才学后,便上表向朝廷推荐。唐德宗随即下诏,召五姐妹觐见,考察他们的文章诗赋和经史大义,结果五姐妹才学令唐德宗大为赞赏,逐被召入宫中,被尊称为学士。

唐德宗每次与侍臣写诗唱和,都常常令姐妹五人参与,而随着五姐妹的受宠,她们的父亲和弟弟也因此而得以入朝为官。其中,大姐宋若莘(《旧唐书》称宋若华)更是被拜为尚宫,做了皇后的顾问,负责教导皇后和后宫嫔妃。宋若莘去世之后,宋若昭则做了“外上书”,不仅负责掌管宫中典籍,还负责教导皇子公主,被尊称为“先生”。

而宋氏姐妹一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毫无疑问便是被称为“女四书”之一的《女论语》,其借鉴《论语》的问答形式,对女性的言行举止、一瞥一笑等都进行了严格规范,教导女人如何立身、如何劳作、如何事夫、事父母、事舅姑,如何营家待客,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守节等等。

五姐妹结局如何

在唐朝那个较为开放的风气之下,宋氏五姐妹皆立志终身不嫁,而愿意以才学留名,而其父母也接受了女儿们的想法。那么五姐妹的结局如何呢?

宋若莘:贞元七年(791年),唐德宗下诏以宋若莘总领秘阁图籍,《女论语》便主要为宋若莘所著。元和末年(820年)前后去世,追赠内河郡君。

宋若昭:贞元七年(791年)后,宋若昭主要负责记注簿籍之事,曾为《女论语》作解。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唐穆宗令其掌文奏之事,官拜尚宫,取代姐姐宋若莘之职。宋若昭共历六帝四十余年,主要负责教导后宫嫔妃,六宫嫔妃、诸王、公主、驸马,皆以师礼相待,为之致敬,被晋封为梁国夫人。大和二年(828年)七月二十七日,宋若昭卒于大明宫。

宋若伦:早死,事迹不显。

宋若宪:宋若昭去世后,于唐文宗时期承接宋若昭职司,因其“善属辞,粹议论”,故而被唐文宗极为看重。太和末年,即835年前后,此时朝局已经极为混乱,宋若昭也被卷入政治风波,后被诬陷收受驸马都尉沈生贿赂,唐文宗一怒之下将其幽禁于宫外,随后赐死。其弟、侄等家属连坐者达十三人,皆被流放岭南。

宋若荀:早死,事迹不显。


综上所述,宋氏五姐妹乃是唐中期的风云人物,即使在官场上也有着较大影响力,虽然传世之作不多,但以女性身份取得如此成就,已经极为不易。其家族因宋氏姐妹而起,但在宋若宪被诬陷赐死后,宋氏家族也随之衰败。


香茗史馆


古代帝王风流韵事不胜枚举,看到这个题目自然会想到五姐妹共侍一夫。实则不然,这个典故讲的是五位才女入宫做官的故事。这五位姐妹是唐德宗时期的清阳人士,父名宋廷芬,传说是宋之问的后人。宋家世代书香,到了宋廷芬这一代,生了五个女儿,个个才华出众,全部送入宫中,也成为了一桩佳话。

宋家这五个女儿,历史上记载只说才思敏捷,并没有对外貌进行诸多描绘,想来也只是常人之姿。家中书香熏陶,饱读诗书的五姐妹自然是有些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大女儿长到十五岁时,五姐妹一起立誓言不嫁人,号称只想一门心思研究学问。唐德宗是一个爱才的人,听到了宋家五姐妹的美名,便动了心思。唐德宗一旨圣谕,就将她们召到了宫中。谈吐之间,果然如传闻中一样,唐德宗便将她们留在宫中了。想想也对,如果这样的才女都能够被收入囊中,何愁天下不会有更有才的名士投奔呢?

虽然五姐妹有着不嫁人的誓言,但是天子之命,不敢不从,就这样入了宫。既然是入宫,那宫里除了妃子就是宫女了,即便是女官,也是皇帝的人。就像上官婉儿,虽然名为女官,但是为了名正言顺,她也曾为李治的才人,更做过李显的昭仪。宋家五姐妹入宫之后,被封为学士。一面可能是德宗为了显示自己对待她们有别于一般的妃子,另一面也说明了唐德宗是真的崇文尚学。

这五位姐妹,分别是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其中长女若莘,在德宗年间掌管六宫文学,又称“外尚书”。也就是说,当时宫中的后妃、公主、皇子都要向宋若莘请教文学。一般皇子公主都是有老师的,但是单独有一个文学老师在宫中,足以体现宋氏五姐妹的地位了。这位长女,还曾经主持写下《女论语》,一本教诲女子言行举止和处事方式的书籍。类似于《女诫》、《女史箴》,书中仿照论语里孔子与颜回等人的对话方式,采用问答模式来为世人传递理念。其实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传递的是唐德宗本人的一些理念,并且还有很深的佛教痕迹在里面。

长女去世以后,次女若昭顶替了她的职位,这时已经是唐穆宗时期了。在宫中还是主管文学,任外尚书一职,宋若昭经历了三朝皇帝,死后获封梁国夫人,殊荣可见一斑。宋家最后担当官职的是宋若宪,但是她运气不好,得罪了人,被卷入朝廷纷争内,落得赐死的下场。宋家的一门荣耀,也因宋若宪的结束而全部断送了。

这五位姐妹的荣耀一生,全由唐德宗开启。唐德宗本人,也是颇具传奇色彩了。身在帝王之家,少年时期恰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二十岁出头任兵马大元帅,与将士一同平定叛乱。安史之乱的战火绵延了整整8年,刚好是唐德宗的14岁到22岁。

德宗在位期间的政治举措,无不与他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有关,可能正是因为见证了烽火连天的残酷,越发成为了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唐德宗在位节俭清廉,并且对宦官势力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平定边陲,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只是晚年开始猜忌大臣,引得朝中局势不稳。不过他有一个优秀之处,就是擅长诗文,在位期间还曾经兴起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这也正是说明了德宗是因为文才将宋氏五姐妹召入宫中,可见帝王爱才之心。全唐诗收录的唐代帝王诗文,德宗占十五首,排名第三,足以说明其诗文优秀。

而且因为安史之乱,德宗母亲沈氏下落不明。代宗继位之后,寻遍天下,德宗即位亦是如此。可怜沈氏早已不知去向,并且后世流传各种说法。正是因为身世离奇,后人给这位吴兴沈氏命名沈珍珠,多番演绎她身上的传奇故事。


实说历史


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娶了宋家五姐妹,在我国封建王朝,姐妹嫁给一人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李煜就曾娶了大、小周后,汉成帝也娶了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但是同时娶五人的还真是少见。

当时有位叫宋若莘的女子,她模仿《论语》,写了一本《女论语》,来规范女子言行举止。这个宋若莘还有四个妹妹,分别叫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


在宋若莘的影响下,她的几位妹妹也都是饱读诗书,当时有名的才女。

公元788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听到了宋家五姐妹的才名后,及时向唐德宗上书,建议唐德宗把宋家五姐妹纳入后宫。唐德宗听到有这样的五位奇女子后,也是十分好奇,就下令让宋家姐妹入宫。

宋家姐妹进宫后,唐德宗并没有仅仅把她们当做妃子看待。唐德宗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他见到宋家姐妹后,就进行诗词歌赋的谈论,结果宋家姐妹对答如流,唐德宗封她们为女官。


女官和妃子是不同的,女官自然也是要服侍皇帝的,是皇帝龙床上的女人,但是女官同时又是可以参与朝政,真正有才能的女子。

唐德宗时常让宋家姐妹同时侍寝,并不仅仅是寻求身体快乐,而是为了能和她们吟诗作赋。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之后唐宪宗继位,唐宪宗也很看中宋家姐妹,不仅仅因为她们天生貌美,更多的是因为她们多才多艺。

唐宪宗让宋家姐妹继续担任女官,当然宋家姐妹的才气他喜欢,身体同样喜欢,所以宋家姐妹也负责服侍他。

宋家姐妹共经历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五位帝王,后来宋若莘去世,主要是宋若昭带着宋家姐妹。这姐妹几人,担任皇帝身边的文书,同时也是皇帝的宠妃。

像这样在五代帝王中能被宠幸的女子,真是少见。


斯幽说历史


自古英雄爱美人。帝王更是如此。把姊妹全部招入后宫的不止唐德宗一人。然而古代把五姊妹全部纳入后宫的,史上仅此一人。

有一个成语叫“环肥燕瘦”,指的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身材丰腴可人;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身材苗条,能在掌中跳舞。

赵飞燕既有倾国倾城之貌,舞技也很了得,深受汉成帝的喜爱。她的妹妹赵合德,容貌更是超过姐姐。姐妹俩入宫后,汉成帝终日沉迷于她们的美色之中,不可自拔,把皇后都凉在一边。

赵飞燕和赵合德便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同时被招入后宫,并受到恩宠的姊妹俩。

唐德宗,天生花心,好色。但是其文学造诣也很了得。《全唐诗》收录唐德宗的诗共15首。数量超过其他几位留下作品的皇帝,仅次于唐太宗、唐玄宗。

唐德宗在继大统之前,担任过兵马大元帅,平定过安史之乱。登基之后,平定泾原之乱。从小经历过战乱的洗礼,深知安定的重要性。

他从继位之初便立下了发愤图强,让百姓生活安定,让唐朝再度崛起的宏愿。他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吐蕃,创造了唐朝边境的和平环境,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唐德宗执政初期很有一番作为,但是经过“泾原兵变”之后,唐朝内部的藩镇割据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大大小小叛乱不止。唐德宗也无力回天。

政治上的失意,使得唐德宗寄情于文学,用诗歌抒发自己的胸臆。此时,有一位叫宋廷芬的人,其文学造诣颇深,他的五个女儿从小受到他的熏陶,并且他对女儿言传身教,使得五个女儿的文学素养更是超过他。他的五个女儿,各各面容姣好,雍容华贵,再加之才华横溢,在民间名气很大。

唐德宗听说后,便登门拜访宋廷芬。他见到宋家五姊妹后,便魂不守舍,被她们的美色和文学功力所折服。

他便将五姊妹全都纳入后宫,日日与她们谈诗,作赋。唐德宗对唐朝文学的影响日甚,使得唐代的文学发展兴兴向荣,展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