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超牛"大学:17个专业就业率100%,上千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最新发布的《长安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学校2019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共计78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720人,毕业研究生2139人。截止2019年11月15日,学校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4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38%,本科生就业率为96.12%,较往年有所提升。

西北

各学院及专业的就业率

从学院来看,2019届长安大学有4个院系的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8%,有7个院系超过学校平均就业率,17个院系的就业率在95%以上。从专业来看,2019届长安大学本科有17个专业(方向)的就业率达到 100%,超过学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有43个。

西北

本科毕业生深造(含出国留学)情况

长安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有2130人选择赴国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攻读深造,其中研究生93人,本科生2037人。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深造率为 35.61%,较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大幅提高了4.31个百分点。

西北

共有1828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高校继续深造,升学率为31.96%,其中有1747名毕业生升入清华大学等90多所著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攻读学位,占升学总人数的95.57%,有690名毕业生选择在本校继续攻读深造,占国内升学总数的37.75%,充分反映了较高的升学质量。

西北

有209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留学,比例较2018届有小幅增长;主要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如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高校留学深造。在世界著名高校攻读的毕业生数占出国留学总数的85%以上。

西北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在已就业的3461名本科毕业生(不含升学及出国毕业生)中,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就业的有2791人,占已就业本科生数的80.64%;到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就业的有806人,占23.29%;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就业的有 682人,占19.71%;在陕西省就业的有966人,占27.91%;在西部其他省区就业的毕业生有476人,占13.75%;到晋、豫、鄂、湘、赣、皖等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有575人,占16.61%。

西北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

长安大学本科毕业生已就业3461人(不含升学及出国留学毕业生),其中到国有企业的有1612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46.58%;到其他企业的有 1530人,占44.21%;到学校、科研设计单位的有129人,占3.73%;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有88人,占2.54%;到部队的有63人,占1.82%;灵活就业的有39人,占1.13%。本科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就业的人数达到3142人,占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的90.78%。

西北

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共1219人,占本科已就业人数的35.22%;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共1495人,占本科已就业人数的43.20%。反映了长安大学毕业生具备优质的市场竞争能力,有较广阔的就业平台,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西北

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长安大学2019届共有1259名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其中1233人已顺利就业,就业率为97.93%,超过本科生的整体就业率。共有建档立卡本科毕业生227名,分布在18个院系的65个专业,来自22个省市、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1人。所有建档立卡本科毕业生在2019 年6月底前已实现100%就业。

西北

西北

2019届毕业生就业总体特点

1.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研究生就业率较2018届分别增长0.27和0.93个百分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2.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国有企业是吸纳长安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有2438人在国有企业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4.73%。

3.从就业地区看,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就业的有4393 人,占80.59%。

4.从就业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达到2057人,占37.73%。较2018届而言,在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就业的有所减少,在制造业就业的基本持平,在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就业的增加。

5.从就业岗位看,技术人员岗是长安大学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岗位,达到397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2.85%,与2018届基本持平,客观反映了学校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

西北

2019年,长安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就业工作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未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2020届毕业生将首次超过9000 人,达到历年来的最大规模。面对挑战,长安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同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