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八千年玉文化来看,博物馆里收藏的古玉仅仅是九牛一毛,高手在民间,您赞同吗?

玩古赏今


民间当然有高手,而且水平还远远高于某些体制内的专家,但这种高手在民间也是凤毛麟角。




生有涯而思无涯


有一些老的,画家,雕刻师,好的手艺人,景泰蓝厂的老艺术家,在七,八十年代,如果家里事情多,就不上班了,把单位的活拿回家里,嫌时,或晚上,加班干完活,在拿回单位,领导就算这位师傅上班了,我家长就是象牙雕刻厂的,母亲就是把雕刻件拿家里晚上干完活,在拿回单位,我们院住的八户人家,有两三家都这样,您想想如果我有几价好的雕刻件,不费劲吧。


琴溅


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高古玉,古玉,彻底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的全程!收藏古玉,传承古代文化艺术,宏扬民族伟大不朽的精神,将成为这一代盛世收藏的重戏。



老知青183633304


博物馆的古玉器来源不外这几方面:古墓古迹发掘出土、民间征集、接受捐赠…其中出土玉器占最多,但与历史上的玉器量比也是相当少的一部分…就汉朝,仅汉朝,算24帝,一帝500件玉器是平均估计,有384诸侯王,每王均100件玉器,金缕玉衣至少也应有九副(不计当中小件2290件左右)…计,仅汉朝5万件皇家玉器是最少估计…而馆藏汉朝玉器不过数千,数万之数不在地下就在民间…

这些年,海外拍卖行不断摆拍大量高古玉,不少是精美到代之器,说明民间藏有大量的高古玉,这是可以肯定的…

安徽两名文物研究员研究远古玉时说及其数量,认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应不少于20万件…

高古玉流落民间可能自周朝就发生了,主要原因是地质灾害,西周时中原有过八级以上地震,是可以想象的…汉朝前是一定有大量玉器被民间私藏的,否则,春秋孔子一介草民、汉朝许慎一介书生,若不曾见玉是说不上什么玉德的,可以说他们也一定玩藏了玉器…

明朝嘉靖年间,中原大部再度发生八级地震,地下玉器要么被自然力深深埋入,要么被自然力翻出地面,汉朝“皇后之玺”就是一个小孩在地面捡到的…

民间高古玉、远古玉真品比馆藏多是肯定的,民玉期的古玉比馆藏多很多很多也是可肯定的,进入唐朝民玉的合法性更使民藏玉增多了很多…

①自唐进入民玉时代,玉器陪葬入土较少,故唐后历代的玉器出土很少,大多玉器就是在民间藏传着…

②自唐后历代民间玉器数量不会比汉代前玉器少,在唐诗唐朝人著述中谈及玉器的文字比以往朝代都多,只是唐宋宫廷玉器或会比汉代以前的宫廷玉器少…

③唐代后治玉工具的进步,加上对外贸易的扩大,玉器可能在贸易上也普遍作流通使用,使大量玉器流布民间…就唐代论,人口算平均5千万人,至少有百万人或多或少拥有玉器,所以一个唐代民间玉器数量超过百万是低估计…

④宋代后至明清时期,民玉都是繁盛期,民众进入了可谓无玉不欢的世道,文人雅士著述中大多论及玉器,宋至清这期间存世流转400万器是一定有的,甚而明清两季时势有五百多年的稳定,玉器民俗化程度极高,玉器大量为民所喜用,两朝代可能不下300万之数…

粗略算计,唐代后至清朝民间存传玉器数量500万器是低估的数字…馆藏数或仅得其千一万一…

再从侧面推算一下…仅新疆和田玉,其开采史算3千年,平均一年开采3万吨(新中国高峰开采一年过百万吨),如此计之,历史开采有近亿吨的玉石…今14亿人每人应有多少斤玉石?每人均占有玉石过百斤吧,还不算蓝田河磨玉、岫玉、独山玉…(齐家文化夏商周时很多玉石来源应是在甘肃,近年考古发现有多处类和田玉的透闪石玉矿源并为古人开采的证据),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民间玉器数量之大没法可测度…

古玉、高古玉、远古玉其真品可以肯定在民间私秘藏是大量的,具体数量无法估计…但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如人世间的战乱灾害迁徙…加之朝政权贵干与打压侵占诸因素或致大量玉器传家中断甚而被湮没,又或秘不视人…今天人们所见古玉还是稀罕的、珍贵的,但其潜力仍然是不可估量的…

民藏被冷落的原因很复杂,大概是①仿品赝品泛滥②鉴定认证上难度大③国家管理上缺乏正确的战略定位④大众认知普遍缺乏鉴赏能力⑤鉴定上专家维度不足却有话语权的现象大量存在⑥投入风险过大而少人问津…











謝亞鐵


现在各博物馆收藏的高古玉从品类到艺术性远远落后于民间!

专家们还以馆藏品的标准来搞鉴定,所以谬论百出!



1637458735194


抗疫禁足,正好有闲暇时间时光在网上浏览云上博物馆,单从玉器收藏看,博物馆收藏的高古玉,我感觉,确实没有我所见的民藏高古玉来得精致和等级高,举个例子,商朝风字型玉钺,从型制和纹饰内涵看,应是商王朝最高皇权和军权的信物和礼仪用器了,各位藏友看看,博物馆收藏中有类似的吗?











行者瑞锋


分享给朋友们,这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山na边


看吧,西周玉虎











名嘴快嘴1


这个问题我不赞同。

从民国开始引进科学的考古方式以来,国立的博物馆传承、记录、保护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我们现在认知的玉器知识体系全靠这么多年来的考古人一点一滴的积累,学者们不遗余力的宣扬才形成我们认知的体系。博物馆作为我们文明的传承场所,收藏保护的玉器数字巨量,远远不是民间可以比较的。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基础建设大力发展,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地貌改造,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古玉,不可避免的流散,从而形成了众多的民间藏家,收藏了就琢磨,自然有所认知,各自的发出自己的声音难免良莠不齐。

专业的考古是很严谨的,所有的信息采集都是记录在案的,随时可以查阅资料。而民间散落的你永远不能追本溯源,总有信息的缺失。一个是国家意志的延伸,一个是个人爱好的体现,这也是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区别。

一个是成体系学习并参与国家文明的考古,并形成学术;一个是碎片化的知识积累、去做梳理,而且难免走偏,你觉得哪个有优势?民藏最可怜的是从开始接触的就是假货,形成的概念从根儿上就走偏了,然后花了巨额资金,你说干点什么不好?偏偏便宜了造假,这种还真就教不会了。

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收藏好,都比国家博物馆的珍贵,不否认有,但真不是常态。都自诩高手,为了利益而已,自娱自乐一下就得了,别太当回事儿。

民间有藏家,还真成不了大家!


71董先生


这是必须的,博物馆藏基本葬玉偏多,佩玉本就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