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千万别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在职场中,有的领导,心情一时高兴,心血来潮,信口开河,随口承诺,从不兑现,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轻诺者不实,凡事要以书面形式为准。人生有四不可靠,一是秋暖不可靠。二是春寒不可靠,。三是领导口头承诺不可靠。四是君宠不可靠。


亮剑3549


太认同了!

这就是所谓的画大饼!

1.几年前,我刚入行销售行业,跟着一个老板做,基本上他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指哪打哪!

2.我一根就是三年,现在才明白他说的话有多水!

3.跟着他的时候,他老是画大饼,说明年怎么怎么样,明年会从政府那边接几个大项目,跟着他保准能赚到钱!听的我是一愣一愣的,信心爆棚,干劲十足!

4.末了,说政府那边还没开工,得等等,这一等就是三年,现在想想,我滴那个悔呀,这中间他确实也接了几个项目,你要问赚钱了吗?很明确的告诉你,赚了,但是都是他赚了,我们只是拿点小头,

5.现在这个利益的社会里,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老板再好,说的再好听,他的出发点也都是以他为中心的,不沾亲不带故的,人家为什么会分你?

6.好好的上班那你的死工资就得了!有本事的自己长点心,社会很无情!

谢谢🙏


北漂冯小胖


“职场中,千万别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山西1哥并不认同这句话。如果换成“职场中,领导的承诺千万别当真”,两个字的差别,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以我多年的职场经验,无论领导对你私下说过什么,都不能轻易怀疑他的真诚,只不过,有的时候时过境迁,有的时候无能为力,让人感觉他的话不那么可信了而已。

我在自己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差不多有10来位领导(一把手),多数领导都是帮忙与否都不会事先和你说。只有几个领导有这个意思,下面重点谈一谈。

曾经有一任领导,我们关系一直很好。我一共跟了他10年,10年间,他先当一把手,后当二把手,再后来又当了一把手。在他最初当一把手的时候,我们工作配合的一直不错,因为机构改革,上级派了一个新的一把手过来。有一次,我们两个人一起出差上海,一天晚上,我们在外滩的习习凉风中,一人一瓶啤酒,聊得特别投机真诚,他对我说,“好好干吧,没问题。”

这是暗示还是承诺,我当时并没有搞清楚。不过,说老实话,我还是挺在意这句话的。

果然,没有多久,那个空降的一把手调离,他又恢复了单位的一把手身份,这一干就是5年。5年来,我仍然兢兢业业,全力支持配合他的工作。期间,单位有过两次大的人事变动,一次是空降了两个副职,又一次是就地提拔了两个副职,但都与我无缘。一直到他临调走的时候,那段时间他的情绪比较低迷,依然是我伴在他左右,送他离开。

直到今天,我偶尔还会想起那天在上海外滩,他对我说的那句话来。无论如何,我都坚持相信,当初他说的是真的。只是我现在想明白了,所以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了下文,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变迁,一切都和他当初的想象不一样了,对,是他身不由己了。毕竟要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决定权在上级。尽管他有推荐权,而且他的意见也很重要,但我能明白,面对现实,他们也有许多无奈的时候。更何况,他也没有承诺你什么呀?他说的只是一个没问题。是呀,没问题呀。

如果他的这句话也算是承诺的话,我觉得只要听听而已,别太当真就可以了。

那么,我为什么还会相信领导的承诺呢?那是因为接下来,又有两位领导分别对我说过差不多的话,若干年后,这些话都分别得到了验证,他们是可信的。

由此,我的结论是,在职场上,并不是多数领导会给你承诺。但只要有承诺,基本是可以相信的,除非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走到了不可控的地步。为了防止自己有一天会感到失望,我们只要别太当真就行了。


山西1哥


同意,非常同意这句话。就拿每年年初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就说,新的一年大家都好好干。等到三四月份的时候就给大家涨工资。但是每年到三四月份都没有找。都是在下半年,11月份,12月份还回家的时候再找。年底涨工资就是为了让你多干一段时间。不要提前走了,要做到放假再走。


汉中小杜


职场中,“千万别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这句话还是说的有些道理的。

领导不经意的口头承诺,千万别太放在心上,认真了,你就输了。

很多人也许会经历过,领导当着你的面说,“小王,下次公司财务科长的职位非你莫属,跟着我好好干,肯定不会亏待你。”事实上,财务科长最后和你插肩而过,等到的却是领导安慰的话语“不要灰心,下次继续努力。”

类似这种领导口头承诺的事情,大多数是领导采取的是胡萝卜激励的心理认可策略,只传达了承诺的信号,但是不表示承诺的结果。如果你认真了,较真了,就输了,只会让自己得失心太重。

正所谓的“领导的嘴,骗人的鬼”,只能左耳进,右耳出,职场中的重用、晋升、加薪还是得靠自己努力才能从领导那获得,不能轻信领导在不经意的场合下的承诺话,如果较真了,只会让领导尴尬,自己倒霉。

我有个朋友小王,就属于那种一根筋,领导口头上说的话,总是会锱铢必较,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 领导在酒桌上,承诺的,下次加薪升值,肯定会考虑你。

  • 领导在委派工作时,经常会给你个甜枣,如果这个项目完成了,一定给你项目奖金。
  • 在项目周期比较短时,领导为了激励大家加班完成,口头承诺,有加班费。
  • ……

那小王,对于领导这种口头承诺,总是会跑到领导处讨承诺。有些领导口头承诺了,但是因为公司政策、自己权利范围,并不能轻易实现。但是小王却偏偏不依不饶,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不仅利益没有得到,反而把领导得罪了。

在职场中,对于领导的一言一行,也要观其言,查其行。有些时候,领导承诺重于千金,但是承诺却不能实现,我们要报以理解的心态去积极对待,如果心生怨念,烦恼的只是自己。对于承诺的事情,不能落实到书面,变数太大,再者你总不能让领导去签个书面证明吧。所以,心态平和去对待,不强求。

对于决策事情,不要轻易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

一旦涉及到承担责任的时候,领导的口头承诺不要太轻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的朋友小王,曾经就碰到这样的问题:

一个核心关键岗位offer审核,领导正好出差,需要一周时间。小王通过电话和领导进行了口头承诺。然后领导回来后,不承认有口头承诺的事情,反悔。

这个时候和领导去掰扯口头承诺的事情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是下次自己涨点心。涉及到重要决策方面的事情,和领导电话时留个心眼,可以启动录音模式。或者给领导进行短信的确认回复。一定要留下证据,否则最后被甩锅,有口说不清。虽然有时间现实更残酷,即使有书面证据,也依然会背锅。但是留有证据,至少能够让自己安心点。

有时候领导书面承诺的事情,都一不定兑现,更何况是口头的。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是很薄弱的,契约意识非常差。比如,在入职前,约定的基本工资是1万。但是入职后,签订的劳动合同变成了分解工资是1万(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又比如,领导为了稳住员工好好工作,明确表态到了年中半年涨薪时就给加工资,并且给公司人事部门上报了名单。但是到了该涨薪时,又因为公司政策的变动,涨薪取消。

又比如,公司年初定的销售提成奖金制度,白纸黑字签字了,但是当员工超额完成任务,领导又后悔,不愿意发放提成。

诸如此类,相信在很多公司都不是一件稀奇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员工都在强调,不要给一些口头承诺,画饼的事情,就给一些看的着、摸得着的(涨薪、福利待遇等)激烈更实在。

综上,在职场中,不要太轻信领导的口头承诺,领导的画饼。要观其行、查其言,如果经常失言,这样的领导也不值得跟随。不过,我们也要在职场中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极主动争取到相应的利益(涨薪、升职),不要被动的等待领导的承诺兑现。

二胎宝妈@Coco宝贝1126,分享职场和生活育儿那些事!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Coco宝贝1126


不认同。

我所处的行业,调职加薪是随着年限定期调整的,首要条件是个人素质过硬、业绩合格,面临竞争压力,即便领导对你青睐有加,也无法合同化对你的肯定,更多时候是“口头嘉奖”,甚至,无法明确承诺。

但只要出口的承诺,就表达了领导的主观意愿和强烈想法。有一次,老板询问如果给我调动岗位,我怎么看。因为新岗位和所学专业更贴合,所以我欣然向往。老板也口头承诺促成此事。从承诺到达成,历时一两个月。倒不是说事情有多复杂,而是老板实现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合适的时机和理由。所以,耐心等待,不能说“千万别信领导的口头承诺”,而是理解口头承诺实现过程中的现实艰难。

我理解“千万别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这句话。合理之处在于“口头承诺”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如果对方拒绝旅行,你无法取证、无法维权。但口头承诺到正式offer,中间需要复杂甚至漫长的流程。大部分领导“口头承诺”以后,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也不排除,计划多变,出现“爽约”。

所以,出现口头承诺,更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得之我命”,不得也不会要命。

认真做好自己,才是职场王道。


韩S33


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职场中,一个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值得相信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作为一个混迹职场多年的职场老手,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职场中,千万别轻易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这样会更严谨,也更合适。个人觉得,一个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可信,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值得相信,需要视场合而定。比如,在私下的场合,领导找自己谈心,出于关心和鼓励的出发点,可能会说一些宽慰自己的话,比如说好好干,干好了给你升职加薪等等,关于这一类的话自己听一听就好,千万不要当真,因为当今职场上很多领导都会这样激励自己的员工,可能他不止对你这样说。当然这个也是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还有一种场合,领导为了留住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口头承诺一些东西,那么这些承诺能否兑现,何时兑现,就取决于很多的因素了,就比如说,我的领导老早就承诺等公司上市了一定不会亏待自己,可是到现在为止,公司上市的事情依然不明朗,即便是上市了,领导能兑现什么给我也犹未可知,所以这种承诺可以持保留态度。如果领导是在公开场合,比如说在公司会议上的口头承诺,那么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承诺是可信的,因为作为领导而言不至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自己的脸。

其次,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值得相信,需要视人品而定。如果这个领导的人品极差,经常干一些欺上瞒下的事情,毫无诚信可言的伪君子的话,那么这样的领导的口头承诺能够兑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反之,如果这个领导属于那种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人,,那么这样好人品的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值得信任的,这样的领导也是值得追随的。曾经跟随过一个领导,人品很好,说一是一,从来都不忽悠自己下边的员工,每次跟下属承诺的事情,都能不折不扣的办到,深受我们爱戴,大家工作也很卖力。虽然后来自己因为各方面原因离职了,但是彼此依然还有联系,当今社会,这样的好领导越来越少了,如果你有幸遇到这样的领导,一定要懂得珍惜。

再次,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值得相信,也要视他的职权而定。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可能需要面对多个部门的领导,比如说我现在的工作就需要同时面对技术部、财务部、销售部几个部门的领导,不同部门的领导他们的职权是不同的,如果一个领导他的口头承诺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那么这样的承诺就千万不要当真了,当真你就输了。

总之,在职场中,一个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否值得相信,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一味地抵触。个人觉得,在职场中,如果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最好不要通过口头的方式来约定,白纸黑字会更靠谱一些。

在职场中,作为员工,不要轻易相信领导的口头承诺,以免被别人当成傻子;作为领导,也不要轻易做口头承诺,以免被员工当成骗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爱养猫的鱼


【职友圈老金】做法:如果我主观想在公司一直干下去,那就相信,哪怕领导没有兑现口头承诺;如果我只是把目前工作当成一个跳板,领导没有兑现口头承诺,是一个自己以后跳槽的“合理”借口。


领导的口头承诺是对应一定的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领导对自己的一句口头承诺,会抱有很大的希望,这很正常,毕竟这说明领导认可自己。

但大多数情况下,领导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当下场景而食言了

1.公司效益不好的时候,领导暂时没有条件兑现承诺

2.自己近期工作表现不理想,领导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了

3.领导希望通过一定的口头承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场景,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员工可以更加的卖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员工如何合理的看待领导的口头承诺

很多员工把领导的口头承诺当成白纸黑字的合同,并主观上要求领导言出必行,不过大多数情况是失望的,所以建议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心态去对待。

1.把领导的口头承诺看成是一次口头表扬

2.无论领导最后是否会兑现承诺,自己最该关心的是自身能力有没有持续增强

3.如果有人“挑拨”自己,说你看看领导承诺你的都没兑现,怎么办?

第一步:听后笑笑就好

第二步:笑过后继续投入工作

第三步:不断的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3步才是让领导的口头承诺能真正兑现的必备条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次的被表扬,就能得到N倍的奖励。


总结

如果自己真的愿意一直干下去,那就相信领导的承诺,如果有了怀疑心理,肯定是干不久的,毕竟心里有埋怨,工作重点一定不会放在实际的工作上。如果只是暂时干干,以后还要跳槽,那有好的出路,也不会太过纠结,不好意思开口离职。

总之一句话:口头上的承诺,别太纠结真实性,毕竟自己没法把控,何不让自己心态放轻松点。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关注@职友圈老金。共享职场生存、晋升技巧、副业实战经验。

职友圈老金


对于口头承诺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变数,如果你相信口头承诺这件事,只能说谁认真谁就输了。

领导的口头承诺,还是要看哪种情况,如果你对领导有用,他的口头承诺,其实比书面承诺都还有用;但如果你对他价值不大,那么,即使是书面承诺也不会兑现。

1. 说说我在一家私企里的工作经历吧,老板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对我们部门的人进行资源整合,原三个人的工作量由一个人来作做,一个萝卜三个坑忙得人连轴转。老板承诺人力成本降低了,费用支出少了,年底的利润分红就给大家提高。结果到年底的时候老板以各种理由未兑现分红承诺,大家提出异议,老板说一切按书面的合同和当时签订的相关协议为准,只字不提口头承诺一事。

2. 当然,老板也有对口头承诺兑现的时候。比如,老板高薪挖来一个销售人才,口头承诺只要带来客户完成目标任务,就会给予额外奖励。当然,前提是必须达到老板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并源源不断地带来客户,这样的口头承诺基本会兑现。反之,领导的口头承诺基本不会兑现。

3. 所以,身为职场人,切记不要相信口头承诺这件事,涉及的相关待遇、分红、奖励等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是以书面协议或合同形式的才具有法律效力的。

欢迎关注@蕙子,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蕙子


领导一时许下的口头承诺 ,却迟迟没有兑现。我是应该忍气吞声,还是找领导据理力争?如果你也遇到类似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我原本要离职了,领导却用人情挽留我,并且许诺给我更好的工作待遇。现在已经半年多,领导却都没有实现任何承诺,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领导口头承诺沒有兑现的原因

我觉得如果碰到领导说话不算话的情形时,也不一定要往坏的方向去想,因为有可能只是领导忘记了当初的承诺。

一位领导通常手下有很多下属,自己手头上也会有许多待处理的业务,真的有可能将他个别与你所谈的工作条件,不知不觉间就忘记了。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碰到自己所认为的“领导说话不算话”情形时,我认为应该直接询问领导想法比较洽当。

你不要一味地随便揣测领导心意,然后自己就认为领导是怎么不讲道理的人,最后一厢情愿默默承受,或选择离职,可能得不偿失。

直接去询问领导想法是最恰当的做法,不过提醒大家的是,问态度不可以是挑战、质疑的口气,应该挑选一个相对轻松的气氛时机,然后保持平和态度去沟通。

例如询问领导的语气,可以类似这样的方式:

“当初您所说的……不知道现在……”、

“当初您提到……可不可以……”、

“我想请问一下……进度如何… …我该再做什么……”等。

搞清楚权利与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任何工作合约都应该有相对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我答应做什么事,对方要付出什么代价,完成相应承诺。

年轻的你经常会碍于面子、胆小等问题,而天真地认为领导绝对会说话算话,所以不敢将工作条件在工作合约上一一体现。

这是一个很不保险的做法,建议以后签任何工作合约前,要把利弊得失考虑清楚,而且记住一项原则——任何工作合约都要有相对的权利与义务。

多方考量,别因为单方面因素就离职

如果自己或者第三者与领导沟通后,都无法得到满意答覆时,很多人会选择离职,不过我认为要多方考量。

虽然领导对你的态度,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情绪,但领导不能代表工作的一切,这位领导也有可能不是你一辈子的领导,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单方面因素离职。

是否离职还需要考量下列因素,公司未来前景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工作的环境是否良好、公司是否为可以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经过各方面通盘考虑,比较不会做出错误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