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红军长征【注1】过定边

作者 马占仓

三弦一响我就开了言,

首先把背景交代一番,

万事万物它有根源,

水流到江海云行天。

日月在天是东西转,

朗朗乾坤好河山,

中华历史五千年,

朝代更替上下翻。

原始社会人繁衍,

母系氏族大发展,

人类生存靠群体,

同吃伙过斗自然。

奴隶社会有了私产,

贪婪无度不得安,

倚强凌弱露凶残,

你争我夺挑战端。

封建社会等级严,

君臣官民分界线,

阶级形成更明显,

国家机器已经健全。

封建社会还没走完,

外国贩来了黑洋烟,

鸦片战争起了祸端,

八国联军进犯中原。

日本鬼子来侵犯,

占据东北虎视眈眈,

国内军阀搞混战,

把国家弄成个烂滩滩。

到了1921年,

共产党革命烽火燃,

在上海召开代表会,

选举中央定纲弦。

建立武装夺政权,

唤起工农闹共产,

朱毛红军名声远,

会师雄踞在井冈山。

老蒋他窃国揽大权,

消极抗日胡求拾翻,

派兵包围着根据地,

不打日本他打内战。

四六八句说了几段,

小小背景我交代完,

接下来我要开正本,

把这个算做个小序言。

(白)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一段书就叫:《红军长征到定边》。话说1934年,国民党蒋介石对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五次“围剿”【注2】,一心要把人民武装力量消灭在摇篮里他才能放得下心来。但是他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对手。

面对穷凶极恶的反共老手蒋介石无休止的“围剿”和进攻,共产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北上抗日。到达遵义城,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攻破庐山关、突破腊子口【注3】,于1935年10月17日,从甘肃省环县耿湾到达我们定边县的牛圈圪坨和鉄角城。

要知道红军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夺关斩将、付出了多大代价、花费了多大辛苦、吃尽了多少苦头、有多少烈士壮烈牺牲?就请大家坐稳,不要高声喧哗,听我慢慢地道来啊!

1934年10月中,

长空万里起秋风,

反共“围剿”炮声隆,

红军离开了瑞金城。

蒋介石生来他杀心重,

从四处调集了百万兵,

天上地下是齐头并进,

不灭共产党他不甘心。

党中央决策够英明,

战略转移往北方行,

有了错误即刻来纠正,

遵义城确立了毛泽东。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绕了几个圈子他把老蒋哄,

四渡赤水把计谋用,

甩脱了老蒋的百万兵。

大渡河上显神勇,

连夜强渡往过冲,

泸定桥头又强攻,

一举飞夺下泸定城。

茫茫草地淤泥深,

四野空旷杳无人,

千军万马踏路行,

不知道陷进去多少人?

高高的雪山寒气重,

皑皑积雪阻前程,

雪崩路滑藏险情,

不小心就掉下大雪坑。

腊子口天险也有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红军将勇也无弱兵,

突破了险关向前冲。

哈达铺是一个小地名,

到这里作了点小休整,

改编了番号定下方针,

要到陕北扎下根。

(白)话说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甘肃哈达铺,打散了国民党守军一个营。林彪聂荣臻部下打扫战场时,发现国民党报纸上刊登关于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立即呈送毛泽东。毛泽东一看,心情非常激动,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立刻做出决定,召集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要加快速度,开赴陕北根据地去。这个决定很快传达到连队,大家一听,高兴地欢呼雀跃:“我们快要到家了!加油啊!加油!距离陕北不到八百里路程了!加油啊!”队伍立刻就沸腾起来了啊!

听到陕北有亲人,

战士们个个喜心中,

士气高涨来了劲,

摩拳擦掌跳蹦蹦。

人有了精神马来了劲,

红旗飘飘扬歌声,

一路大军齐迈进,

铿锵有力往东行。

平地行走快如风,

翻山越岭有精神,

互相搀扶来照应,

日夜兼程不歇停。

紧紧地走来快快地行,

心里头高兴笑吟吟,

走下山头川道平,

不觉就到达了洪德城。

国民党军队来势汹,

穷追不舍紧相跟,

飞机侦察在空中,

骑兵追赶冒黄尘。

蒋介石坐镇在遥控,

胡宗南亲率几路兵,

陶峙岳督师打头阵,

“三位一体”不放松。

(白)红军到了洪德城,国民党军队紧追在后。为了对付国民党追兵,毛泽东把部队分成两路,自己亲自率领一纵队走川道,经耿湾、缪河、黄泉、城儿沟、耿河、慕油房一路顺沟道前进,16日宿营木瓜城一带,17日进入我们定边县的张崾崄镇。又经张塬畔、周小掌、左崾崄、赵官掌、邢河到了牛圈圪坨住了下来。彭德怀带领二、三纵队一路走山梁平行前进。经六合塬、四合塬到了老爷山神庙宿营一晚,17日到达我们定边县铁角城住了下来。牛圈圪坨和铁角城就都成了红军由甘入陕的第一站了。要知红军到了我们县的情况如何,听我再与你细细的说来呀!

牛圈圪坨小山村,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兵,

有一个党员白彦俊,

他忙把红军来接迎。

(白)白彦俊急忙上前一打问,原来是中央红军到咱村,赶忙叫来了众弟兄,快给红军把地方腾。他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做白彦珠,一个叫做白彦杰,三个人一商量,首先腾出来自己家王圪崂的三孔大窑洞,然后去家家户户作动员,总共腾出来十六孔土窑洞。就这样也是住不下,草窑里、院子里、打谷场里都住满了人。一边安排住宿,一边安排备饭,婆姨女子们都忙活开了啊!

这几家黄米干饭南瓜汤,

那几家洋芋臊子剁面长;

这几家油涮饼子炝酸汤,

那几家荞面搅团摆在桌上。

还有几家细思量,

地软软包子蒸了个几箩筐。

想方设法做好饭,

招待红军吃得香。

林家二婶白三娘,

手搭耳畔悄悄地讲:

“家中的米面都用光,

明早上拿啥给吃上?”

“不用慌来不要忙,

连夜加工赶得上!”

媳妇女儿叫了几个,

下夜工推荞面够几装。

鸡叫三遍蒙蒙亮,

炊烟缭绕备饭忙,

山蘑菇洋芋萝卜汤,

撬面压起了饸饹床。

红军吃面吸溜溜地响,

个个就翘起了大姆郎。

吃过早饭赶路忙,

军民惜别话短长。

先不说这边老百姓送红军,

把话岔开另说些人。

西南面有一个古山城,

鸡叫一声三县闻。【注4】

彭德怀他来统大军,

带领着二纵和三纵,

顺着山岭靠南行,

开进定边的鉄角城。

村子不大却也有名声,

康熙皇帝还来过此城。

住的些人家全姓董,

对待咱红军够热情。

红军的纪律最严明,

秋毫无犯是鸡犬不惊,

露宿在院子里和街道中,

关老爷庙里头去容身。

老百姓叫他们把饭用,

开下了伙食他才走人。

你知道用啥饭待红军?

听我给你们都表分明。

荞面撬稀了摊煎饼,

杀了鸡熬汤香喷喷;

炸油糕来捞油饼,

窖藏的黄酒敬上几盅。

剁荞面下锅乱纷纷,

捞进碗里头溜溜平,

擀白面切得细茸茸,

油泼辣子通冈红。

荷包鸡蛋打烙饼,

燕麦面馍馍夹大葱,

谷面糜子面烙成饼,

带在路上慢慢用。

司务长买回来几只羊,

一起杀倒在院子当中,

支起了几口大铁锅,

干柴架起来炖脱笼。

南方人闻不惯羊肉的腥,

也更是不会把羊肉来炖,

大水旺火急性性,

用啥料他们也闹不清。

煮了一阵子捞出锅,

把腥汤要倒掉把肉洗清。

董大爷上前忙挡定,

不能不能你万不能!

羊肉就凭着羊腥汤,

倒了它羊肉就吃不成。

炖香羊肉有窍门,

叫我给你们整一整。

尝一口腥汤咂咂嘴唇,

撂进一把盐来丢进几段葱,

撒进些花椒和姜粉,

干辣椒和肉下锅中。

再用小火慢慢地炖,

一时三刻香喷喷。

炖了一阵又一阵,

肉烂自香太好闻。

首长下了开饭令,

以班排连队把肉分,

还有村子里的老百姓,

家家户户都有份。

再说染房院一家人,

有一个董大娘生了病,

睡在炕上唏唏哼,

卧床不起一个月整。

卫生员给她打了一针,

拿了个药片片喂进口中,

扶起她坐在炕当中,

端来了羊肉让她尝新。

她吃了红军端来的肉,

顿时觉得眼睛放光明。

一半是病她一半是困,

缺乏营养才是她的大病根。

上午她吃肉喝腥汤,

下午她就起身下了床,

第二天早上更清爽,

送红军她站在硷畔上把手扬。

(白)彭德怀率领的二、三纵队在鉄角城住了一夜。晚上接到毛泽东电报指令,第二天早饭过后,带领大军,趴上村子脑畔的大山梁,顺着八道峁、二道峁、杏树塘、赵崾崄、姚崾崄、贺渠,朝吴起镇方向开过来了。刚刚走到赵崾崄到贺渠之间,国民党两架侦查飞机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嗡从头顶飞过,发现了目标,盘旋了两圈,扑腾扑腾撂下来几颗罪恶的炸弹,三位红军战士躲避不及光荣牺牲,一位身负重伤倒在地上,断断续续说了几句话:“战友们!我——我不能跟——你们到——达——目的——地了!解放国——家和——人民的事——事——事业——就,就,就靠,靠,靠你,你们——了!”说完话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可惜!可惜!太可惜!

他们只不过才都十六七,

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用生命浇灌我们黄土地。

附近来了几个贫雇农,

铁锹头拿在手里,

帮助红军埋尸体,

烧下去纸钱冒黑灰。

此地的人民不会忘记,

30年以后还迁坟地,

集中埋葬在贺渠,

坟墓旁立起了纪念碑。

埋葬了战友往东去,

吴起镇两路才相聚,

胜利山前摆战场,

口袋阵装进去些“小乌龟”。

(白)彭德怀和毛泽东各带一路红军,从甘肃来到陕西,在吴起镇会合在一起。国民党的“围剿”部队集结了五个装备精良的骑兵团,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像一条长长的“尾巴”。毛泽东早就想割掉这条十分讨厌的“尾巴”,在吴起镇平台山(就是而今的胜利山)前埋伏了下来,布置了一个大大的“口袋阵”,部署了有名的“切尾巴”战斗【注5】。

红军到吴起脚未稳,

长长的“尾巴”随后跟,

一下就惹恼了毛泽东,

决心要收拾这些害人精。

暗暗地布下了“口袋阵”,

三大纵队都藏在阵中,

战斗打响多一阵,

“咬住敌人”不放松。

(白)你看红军打得那些国民党军队团团乱转、抱头鼠窜,死伤过半,俘虏捉了一溜二串……你再看那些白狗子们:

恓惶恓惶是真恓惶,

又哭爹来是又喊娘。

死的死来伤的就伤,

七瘸八拐泪汪汪。

红军战士喜若狂,

欢声笑语打扫战场,

死伤活捉了一千六,

夺下了战马八百双。

缴获枪支弹药无其数,

还有迫击炮和轻重机枪,

战果累累真是辉煌,

旗开得胜斗志昂扬。

说到这达我要收场,

喝一杯茶水润一润嗓,

说得好了鼓一鼓掌,

不好了还要请原谅!

注释:

【 1】、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 。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 2】、国民党蒋介石的五次围剿: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 ①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③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此时,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进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数战不利,被迫撤离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10万军队还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红三军团在夏曦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伤亡惨重,被迫转移到黔东。 ④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⑤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3】、长征经过了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 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娄山关、突破腊子口等战役、战斗和惊险举动。时间顺序分别为(1)喋血湘江1934年12月。(2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3 )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4 )强度嘉陵江1935年3月28-4月28日。(5)抢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 6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 7 )翻越夹金山1935年6月。(8 )包座战役1935年8月29日。(9)攻占腊子口1935年9月16日。( 10)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19~24日。

【4】、鉄角城这个地方是陕甘两省交界的地方,鸡叫一声,定边县、华池县、吴起县三个县都能听得到。

【 5】、 作战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先后于10月19日晚和10月20日晨分别进入阵地。陕甘支队一纵队进入吴起镇及二道川塔儿湾以东,埋伏于三道川、二道川与头道川之大峁梁上,其四大队埋伏在头道川的杨城子左右山坡上,准备截断敌人的退路;二纵队进入吴起镇西北乱石头川的梁台、郭沟门一线,埋伏于头道川与石头川之间的山梁上;三纵队进入吴起镇东南宁塞川的宗圪堵至彭沟门一线,埋伏于洛河东侧吴起镇的燕窝梁上。红军布下口袋战术,严阵以待。

国民党军在何连湾集结后,于10月18日拂晓奉命追击红军,骑兵为前锋,步兵跟进。东北军第六师师长白凤翔率3个骑兵团,副师长张诚德率第三师两个骑兵团和第三十五师马培清骑兵团日夜兼程,盯住红军不放。10月19日晚,马培清骑兵团进抵铁边城附近宿营,距红军只有10多里。

红军主力为了在吴起镇集结,决定由中央干部团担任阻击任务。团长陈赓命肖应棠率3个班埋伏在距铁边城约10华里的王畔子东西两个山坡上滞敌前进。10月19日晨,驻铁边城的马培清团派出1个排,顺头道川侦察前进,当进入红军的伏击圈时,肖应棠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敌骑兵措手不及被打散。随即1个连又向红军阵地扑来,顷刻之间又被打散。午后,第三十五师骑兵团的1个营在飞机、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顺着小沟向红军阵地袭来,红军战士以一当十,激战两小时,将其击退。10月20日,第三十五师骑兵团让开中路,顺二道川与头道川之间的山梁侦察前进,从侧翼夹攻。下午准备在二道川刘河湾一线宿营时,遭到红军一纵队的伏击,马培清凭借有利地形,将部队拉到头道川与二道川山梁上构筑工聿,准备扼守。此日,白凤翔率骑兵部队由正面推进。白部凭借人多势众,装备精良,顺着头道刷奔驰而下。黄昏时,第三师两个骑兵团已进入红军包围圈。埋伏在杨城子山坡上的红军第一纵队四大队趁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死打伤400余人,缴获战马100余匹。

10月21日4时半,毛泽东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今胜利山)指挥所,召集部分干部开会,再次进行动员,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大意义。7时左右,一纵队二大队在二道川塔儿湾对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发起进攻,其军大乱,团长马培清随即把兵力拉到二道川与头道川的山梁上,窥视方向,准备逃跑。逃跑不到10华里,又遭到红军一纵队主力的伏击,其警戒连被歼。这时战役全面打响,红军左右两翼配合作战,截住白凤翔第六师的1个骑兵团,将其全部缴械,其余被红军击溃。白凤翔率残部逃窜,红军追击50余里。马培清骑兵团亦被红军在山梁上打得七零八落,即率残部向元城子方向逃窜。在齐桥又遭埋伏在三道川的一纵队二大队的伏击,经过激战歼灭50余人,缴获战马20余匹。整个战斗从7时打响,到9时多结束,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师的两个骑兵团,第六师的1个骑兵团,击溃第六师的两个骑兵团和第三十五师马培清骑兵团,毙、伤、俘1600余人,缴获迫击炮、重机枪数十门(挺),战马1600余匹。至此,红军切断了长征中的“尾巴”,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战后,毛泽东为赞扬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表彰他对敌作战英勇无畏的精神,特致电赠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枪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2016年8月25日于定边)

桂山弟:

这一段说书词,说的红军长征故事,是发生在陕甘两省环定二县你我故乡一带的历史真实。我提议兄弟好好加工修改,加进去甘肃环县境内的内容,乘你在位有权有责,印成小册子发行民间,让说书匠到处传唱, 宣扬红军精神及陕甘老百姓支持红军的精神,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有关署名问题,咱们两个合署,按级别和名望你前我后。妥否?请考虑。

2020.2.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