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当你变成一只甲虫

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某种有着硬质外骨骼的不明动物。这只“巨大的甲虫”会躲在沙发下,会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爬上爬下,喜欢吃腐烂的食物。可怜的格里高尔,他的家人对他的变形感到非常难受,而且相当厌恶他。当格里高尔死去后,他们如释重负。

这是弗兰茨·卡夫卡发表于1915年的作品《变形记》,它以一个荒诞的故事开启了20世纪的开端——这个世纪的思想不再像以往那样以人类为中心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作者选择了一个面目丑恶的生物来表达自己的隐喻,迫使读者从故事开头就开始想象一只甲虫的生活。

在同一时期,德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冯·于克斯屈尔使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视角——于克斯屈尔称其为周遭世界。

为了诠释这一新概念,于克斯屈尔带领读者在多种多样的世界里漫步。于克斯屈尔认为,每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方式来感受世界。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周遭世界

壁虱没有眼睛,它们会爬到草茎上,静候哺乳动物皮肤所散发出的丁酸的气味。实验表明,壁虱这种蛛形动物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18年,这给了它们充足的时间来守株待兔,直到遇上一只哺乳动物为止。然后,壁虱会跳到这只受害者身上,美美享用温暖的血液大餐。吃饱喝足后,壁虱便会产卵,然后死去。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我们能够了解壁虱的周遭世界吗?对我们而言,壁虱的一生简单到不值一提,但于克斯屈尔认为这种简单恰恰是其优势所在:壁虱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并极少被其他事情干扰。

于克斯屈尔也回顾了其他的例子。这些例子表明,单个环境可以提供数以百计的现实,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现实。

根据于克斯屈尔的理论,对于所有构建这些主观世界的物种而言,这些多种多样的主观世界是“不可理解也无法识别的”

例如,有些动物通过感知紫外线来感受世界;还有些则通过嗅觉,比如星鼻鼹在地下行进时就是通过嗅觉来摸索方向的;有些动物生活在橡树的枝丫上;有些生活在树皮下;还有些则在树根处刨出一个巢穴,狐狸中有一科就是这样——尽管这些动物都生活在同一棵树上,但它们对这棵树的知觉全然不同。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动物与人类的隔阂

虽然于克斯屈尔想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和观测各个不同物种的周遭世界,且这一想法极大地鼓舞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人们,即行为学家们,但是20世纪的哲学家们对这一想法相当悲观。

1974年,托马斯·内格尔提出疑问:“做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他的结论是,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点。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他说,我们是无法进入另一个物种的主观生活的

。内格尔并不关心如何让一个人拥有和蝙蝠一样的感受,他只想理解蝙蝠是如何获得其自身的感受的。后者确实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

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也记述过这种动物与人类之间的隔阂。他有句名言: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这触怒了一些学者,他们抱怨说维特根斯坦对动物交流的微妙细节一无所知。

但是,维特根斯坦这句名言的核心在于:由于我们自己的体验与狮子的体验如此不同,因此,即便百兽之王能够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话,我们也不可能理解它。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事实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可以延伸到与我们有着不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中——即便我们会说他们的语言,也不可能对他们的体验感同身受。维特根斯坦的论点是,不管对方是一个外国人还是一种其他的生物,我们进入对方内心世界的能力都相当有限。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打破隔阂

尽管我们无法体验它们的感受,但我们可以试着走出我们自己狭隘的周遭世界,用想象来体验它们的周遭世界。若不是科学家们尝试着想象做一只蝙蝠的感受,并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想象,我们不可能发现蝙蝠的回声定位。

而事实上,倘若内格尔从未听说过蝙蝠的回声定位,他压根不可能提出那些犀利的想法。蝙蝠回声定位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的思考跳出了自身知觉的局限。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在那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瞎眼的蝙蝠照样能够找到方向并安全地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着陆,耳聋的蝙蝠却做不到这些——蝙蝠丧失了听力就仿佛人类丧失了视力。没人完全清楚这是为什么。于是,人们将蝙蝠的能力归结为某种“第六感”,但这对厘清这一问题毫无帮助。科学家们并不相信超感官知觉的存在。

蝙蝠回声定位发现者的荣誉属于美国行为学家唐纳德·格里芬,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格里芬使用了一种装置,可以探测到高频声波,其频率比人类能听到的频率上限要高2万赫兹。

利用这一装置,格里芬进行了最终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回声定位系统并非仅仅是一个碰撞预警系统。蝙蝠的超声波还用于寻找和追捕猎物——从大型飞蛾到小型蝇类。蝙蝠拥有的是一个多功能捕猎工具,其功能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即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人类如何跳出自身知觉局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