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唐山本是一座山的名稱,即大城山。大城山分東西兩峰,面積1745畝,主峰海拔122米,山體石質為石灰石,東北部地勢陡峭,西南部坡度較小,略為低緩。大城山是市區內最大的山峰,也是天然的軍事要地。

唐山(大城山)松柏蓊鬱,芳草萋迷,山泉處處,流水潺潺,吸引許多騷人墨客來此賞景,題詩吟詠,流連忘返。明代詩人卓金殿專賦《唐山詩》一首:“孤峰秀聳陡河邊,松帶虯形柳帶煙。紅透夕陽橫石壁,翠連芳草瀉山泉。”夕陽美景,令人如醉如痴。《灤州志》盛讚唐山為灤州第一美景:“週迴數里,復嶺重崗,中多幽境。其東麓陡河瀠帶,有流泉十餘道注之,舊有姜將軍祠及它廟宇數處。鳥道微通,遊覽不倦,且多產木石材物。灤邑山水之佳,宜推此為勝。”青山秀水,躍然紙上。

關於唐山(山名)之得名,學術界曾有不同說法[1],其中後唐李嗣源屯兵唐山和姜將軍斬蛟龍之說,給唐山得名賦予神秘色彩。據《灤州志》載:“相傳後唐李嗣源曾屯兵於此,立石城二百餘丈,基址尚在。又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因此,後唐李嗣源屯兵唐山和姜將軍斬蛟龍之說便成為唐山得名的一家之言,而石城、神慶廟、姜將軍墓碑等給唐山留下了諸多傳說和神秘遺蹟。據說後因清末開平礦務局在山之南麓開礦採煤,聲譽日隆,唐山之名不脛而走,山名遂逐漸演變為地名,又因唐山(山名)曾有石城屹立,故更名為大城山。

《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大城山(原名“唐山”)


事實上,唐山(山名)之得名,源於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屯兵此地。據《唐山事》記載:“唐山又名石城山也。相傳唐李世民東征,曾屯兵於此,證諸山頂石城遺蹟,此說或為不誤。”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唐太宗於貞觀十九年(645年)徵高麗諸路大軍齊集幽州,發兵遼東,的確經由此地,回師時入渝關(今山海關),又經由今唐山地區。唐太宗率軍途徑今唐山時,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山名)得名的開始。後來的《永平府志》《畿輔通志》《大清一統志》《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史志對此都有過記載。隨著唐山的命名,該山下的龍鮮水(今陡河)遂名為“唐溪”,意為唐山腳下的河水;河上建橋,名曰“唐山橋”;唐山橋西側後來形成的村莊,名曰“橋頭屯”,即今路北區喬屯。舊志書中有關唐山的古蹟、傳說均來自唐朝,亦可作為旁證:唐太宗在今大城山北側河岸邊觀賞風景,放線垂釣,後來這裡稱釣魚臺,名稱沿用至今;在今大城山東1公里處的山丘上,唐太宗及將士曾晾曬鎧甲,後人遂將該山稱作晾甲山,後演變成亮甲山,今稱賈家山。此外,還有唐山土城(在今唐山市區內,遺址無考)、興唐寺(在今唐山南郊)等遺址或遺蹟。因此,唐山之名始於“唐朝說”現為學術界所接受。

《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唐太宗 李世民


不過,唐山之名究竟何朝何代因何人何事得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述說法均與軍事有關,即唐山是幽州通往遼東的必經之路,這說明很早以前唐山便具有軍事上的意義。今唐山市區原為荒原,“遠在唐代以前,於唐虞時為冀州、幽州之地,周近山戎,秦漢屬右北平郡,隋唐隸石城縣,宋陷,遼金元因之”。至明永樂年間,“徙民實邊,編屯編社,人煙始集。”[2]明清時期為永平府灤州橋頭社、義豐社之地,以後歸灤縣和豐潤縣分管。

唐山地名不但由唐山(今大城山)山名而得名,而且大城山還是唐山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55年發現的大城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唐山市區陡河西岸大城山的東峰南面向陽處,距今約有四五千年。該遺址出土了石器、陶器和骨器,還發現多處用火的痕跡,表明唐山一帶的農業、手工業已經相當發達,處在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從出土的陶器看,與山東的龍山文化有很多共同之處;從出土的細石器看,與內蒙古的細石器文化類似。


《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大城山遺址碑


需要指出的是,以今唐山地域論,唐山遠古文明最早發生在遷安、玉田、灤縣、遵化等地。就目前考古發現來說,唐山境內舊石器時代遺址主要有遷安爪村、玉田孟家泉、灤縣灰山和遵化君子口等,而遷安爪村、玉田孟家泉遺址最為典型。1958年發現的遷安爪村遺址距今4.5萬年,發掘出了石器、骨器,石器有人工打製的痕跡,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1986年發現的玉田孟家泉遺址距今約1.7萬年,出土了古人類打製的各種石器,發現了3枚晚期智人的牙齒、1件右上頜骨及1件頭蓋骨,屬於燕山南麓存在的特徵鮮明的細石器文化,故賈蘭坡教授把它命名為“孟家泉文化”,其古人類命名為“孟家泉人”。這是迄今冀東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一處有人類遺骸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


《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遷安爪村舊石器時代遺址


《唐山城市發展史》 第二集  唐山溯源

玉田孟家泉舊石器文化遺址


唐山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遠古文化遺存。近年來,從燕山南麓到渤海之濱,唐山地區發掘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多達數十處,出土了大量的動物化石以及數千件石器、骨器和晚期智人的牙齒化石。這充分證明唐山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遠古文明。



[1]關於唐山(山名)得名於何時,目前學術界有4種說法,即唐太宗東征高麗屯兵說、後唐李嗣源屯兵和姜將軍斬蛟龍說、明代唐氏首先發現產煤說、清光緒年間唐廷樞發現產煤說。其中後唐李嗣源屯兵說與正史記載不符,不足為據。後唐姜將軍斬蛟龍說,其人其事子虛烏有。至於第三、第四說,時唐山之名早已出現,屬於時空錯亂。而唐山得名應認定唐太宗東征高麗屯兵於此而來,這可從唐代古蹟和傳說中得到證明,志書中也多有相關記載。本文采唐朝說。參見趙競存:《唐山得名考》,《唐山師專學報》1993年第1期。

[2] 王知之編輯:《唐山事》第1輯,唐山工商日報社印刷1948年版,第10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