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用什麼來形容一個地方的春天?

是江風微涼輕拂心塵,是百草新綠一芽醒神,或燕子飛渡戲於堂前?

這些看似尋常的意象之景,又總有幾分雅韻,

構建了一方水土特有的春日情懷,

就像油菜花之於婺源,春槐之於院內窗前。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而對於蘇州的春天,我想只有碧螺春才能對它做出最美的詮釋。

碧螺春,俗名“嚇煞人香”,其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天採製。

碧螺春三個字,似乎要把太湖上“嚇煞人香”的來歷一朝講齊,又不欠缺詩意。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是綠茶,產自蘇州吳中區洞庭山的東西兩山,

除此之外,別無他處,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作為中國名茶的碧螺春已有千年歷史,早已位列清宮貢品之林。

作為碧螺春產地的洞庭湖東山是三面環水的半島,物產豐饒,

滿足了人們對富庶江南的全部想象。

3、4月採茶,5月採枇杷,6月摘楊梅。

這是一年之中,東山最為忙碌的時節。

而聲名顯赫的碧螺春,其實並不是東山產值最高的農產品,

依託於太湖的水產才更為出名,如歷代美食家極致追求的太湖三白,

大閘蟹、螺螄更是享譽全國,無人不知。

稍一聯想,也許碧螺春的螺字或許就與當地物產有著極深的淵源。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在東山富饒的物產裡,碧螺春只是其中之一,

並且遠比作為東山名品的瓜果種植得要晚。

所以想在東山找出清晰可辨的茶園是有些難度的,

茶樹往往隱藏在楊梅與枇杷之間,果茶相接,交錯種植。

而這樣的種植方式,也讓碧螺春天生附著花果香味,

而果樹上的昆蟲也能夠有效的保護茶樹不被小綠葉蟬所侵害,預防茶葉的病蟲害。

其次,高大的果樹還能掩映矮小的群體種茶樹,避免強光直射,讓茶樹收穫適宜生長的斑駁陽光。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儘管東山物產豐富,但早春裡,最為搶眼的還是碧螺春。

3月中旬,洞庭山還見不到楊梅成熟,只能喝到楊梅酒。

但是如果你隨便走進農家,便會看到家家戶戶門前晾曬的春茶。

此時在東山環湖公路上走幾步,便能看見提著布袋和收購的人交易,

那布袋裡便是新摘下來的嫩綠的碧螺春。

秤砣在手上幾經挪動,便錢貨兩訖,

茶農夫妻拎起空袋而去,收茶的老婦人則蹬上三輪車緩緩地沒入夕陽裡,

旁邊的太湖水像極了釉彩裡的粉青。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在碧螺春的採摘時節,清晨五點的茶園便有了人聲,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這樣的勞作不停。

到了傍晚,製茶廠的灶臺便開始燒起木柴。

備柴、燒火、殺青、揉捻、搓團、烘乾,此間忙碌的工人們便是資歷深厚的炒茶師傅。

碧螺春要求茶芽細嫩,早春之茶為最佳,

清明穀雨之後的茶,便只能算作炒青,品質驟降,已不再歸入碧螺春之列。

碧螺春產量有限,通常四斤有餘的鮮葉才能炒出一斤碧螺春,

而每斤幹茶則往往需要消耗6-8萬個芽頭,可見其難得與珍貴。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有一嫩三鮮之稱,芽葉和色香味都包含在內。

“銅絲條”看上去條索緊實,但是沖泡後徐徐舒展,

葉芽幼嫩可見,口中生鮮,滋味涼甜。

在春日的意韻中,品酌一杯洞庭碧螺春,

在嫋嫋茶香中彷彿看到了碧波盪漾、山間隱翠的江南風情。

入蘇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