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能成為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的有效途徑嗎?

奔跑的大強哥


我們分解一下題設內容,三個關鍵詞:在線教育、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圍繞這個三個關鍵詞進行有效的邏輯串聯,再結合教育的本質和問題,才能對這個問題進行相對充分的剖析和研判。

一、什麼是在線教育?和傳統教育相比,有什麼不同?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是形式和工具,而教育是產品和服務。在線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互聯網來提供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和傳統教育相比,在線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並且多了一個叫做互聯網的概念。那麼互聯網在這個新興的教育過程中又發揮了什麼作用,或者說解決什麼問題呢?這就又要從互聯網的“功能”開始說起。互聯網是通過網絡來傳遞信息,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育中,那麼它所能傳遞的信息就是教育信息或者與教育相關的信息。

傳統的教育,由三個組成部門:教材、教員、教室(場地、課桌)。教員和教材是教育的核心,而教室是輔助。互聯網教育,也有三個部分組成:教材、教員、教室(電腦、網絡)。

分析:在線教育的互聯網功能取代的是傳統教育中教室的作用,教員通過電腦和網絡來給學生上課,老師和學生都不用到線下場地和使用課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通過手機和平板進行平面閱讀的方式漸漸為人所接受,紙質教材變成電子教材的這一步,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相比是佔優的。但錄製的視頻課和人工智能授課的效果至少從現階段看,還是無法跟傳統的線下授課相比。哪怕是“雙師教育”這樣從管理上精細化教學分工和流程的產品,以及真人實時在線一對一直播這樣的點對點服務,也很難完全替代線下的班課和一對一。 當然,將來如果虛擬現實或者機器人技術的效果可以達到真人的體驗感,那麼在線教育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對傳統教育的超越。

偏遠地區的在教育上最缺的是師資嗎?在線教育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上面聊完了互聯網在教育的實現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和傳統教育相比,在線教育目前還存在的教學問題和效果差距,這邊我們將就第二個關鍵詞“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偏遠地區的教育差的不止是師資一個環節,教育設施和教學設備相對於經濟發達地區同樣落後。所以要在偏遠地區推進在線教育,先要解決的是設備問題,最基礎的就是電腦和網絡。

目前來看,對偏遠貧困地區在教育問題上的支持,除了早期的支教外,最常見的就是“雙師”。即在學校的教室中安裝大的顯示屏,和語音通訊設備,模擬真人老師現場授課的方式。

分析:雙師的兩個老師,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助教。老師多為一線城市的名師,解決的是教學過程中如何“教”的問題,主要工作是通過互聯網給學生上課;而助教即為本地的老師,解決的是教學過程中如何“學”的問題,主要工作是在線下檢查和輔導學生作業。偏遠地區的優秀老師是極度缺乏的,存在“師資不均衡”的問題,而在線教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此外,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系統可以保存和學生學習相關的內容,例如作業、試卷和分數等,這是非常好的;但對於如何監督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組織考試等管理學業過程,還是需要線下有責任心的老師來配合完成。但不可否認,在線教育在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的核心問題上,是很有效的途徑。


八閩狀元郎


在線教育能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的狀態嗎?這種可能性在目前真的沒有,因為連在線教育的條件都有可能不具備,何談解決師資不均衡的問題。

偏遠地區在線教育現狀

從今年疫情持續條件下,各省市各層次學校採取了停課不停學的網絡在線教育政策措施,全國2.2億中小學生、大學生全部在家上網課。

那麼真實的狀況是所有學生都在上在線直播課程嗎?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全國將這2億中小學生,60%是屬於農村,目前我國農村寬帶覆蓋率只有30%,而且這三成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屬於20M寬帶的用戶,意即1.2億農村中小學生中,只有3600萬左右家庭有寬帶,而有寬帶的家庭能夠用上在線網課的估計最多一半,這麼說來農村中小學生能夠在家用寬帶上網課的不到2000萬,還有一億無法用寬帶上網聽課。

1億學生只能用手機流量聽課的話,那麼真正有多少會用這種方式直播上課呢?可能性極低,那麼一般就是採用資料、作業上傳、下載的方式方法上課了。

農村學校的在線教育使用情況

那麼農村學校的寬帶覆蓋與使用情況如何呢?這個我沒有具體的數據,不使用數據說話,以個人體驗來講吧。

我所熟悉的重慶、湖南部分農村學校,都有網絡接入,但是基本上都是給老師們辦公、教學使用,而教學中依舊是傳統黑板或投影設備為主。教學過程中能有電子設備、電子資料播放教學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採用網絡在線教學幾乎沒有出現過。

大家再來看看教育部的精品課程打造,下沉到農村學校,目前依然是以光盤、資源庫的形式下發,而不是網絡在線資源庫。

結論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目前城市區域,教育發達強省、強市,逐漸在向前網絡化教育教學發展,而農村,目前基本上還處於教育科技電子化的初步階段,也就是說對電子化產品有使用的機會,但是普及甚至支持網絡在線教學,還是有很遠的路要走。

我是YiRon,為你提供教育相關、高考志願、高中選科、藝考等相關的疑問解答,歡迎關注我,並溝通、交流。


YiRon


我是磨石英語,樂於分享一點粗淺的看法


在線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偏遠地區師資的不均衡

在線教育,由於目前本身的侷限性,想要解決實際問題,還是比較難的。線下教育的優勢在於教育的及時和方便的交互性,孩子本身不僅僅是在學習,更多的是和老師一個眼神的交互,老師一句及時的鼓勵,一個溫暖的話語。


沒有這種真實體驗性的線上教育,也許對於有自律性的成年人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效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許可以成為一種有效途徑

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啦,偏遠地區的條件提高了,興許設備也提高了,如果有科技技術把遠程的老師虛擬化,老師就像站前眼前一樣,而且可以更同學們有及時的互動。那麼虛擬的老師,就像真實的老師一樣,那麼真的線上教育和線下的界限也不在明顯,那麼就無所謂了。


線上教育對於自律性好的孩子來說,無非還是很有幫助的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有時候在想,如果可以像城市裡面的孩子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著名師的諄諄教誨,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如果教育資源的開放可以這樣的話,那麼教育的公平該是一件多麼利國利民的大事。


即使現在的孩子,也在為能否進入學區,能否進入重點學校擠破腦袋,教育的公平又怎麼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吶?大家還是各自為政,用自己的獨特秘訣讓孩子考更好的分數。


我們的教育夢想,更好的教育,何時才來🙏


歡迎關注@磨石英語,一起快樂學習,成長

磨石英語


在線教育不能成為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的有效途徑,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導作用,如果使用不當,還會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學習文化知識只是其中一方面。教育是一種有意識地培養人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基礎教育階段以學校教育為主,除了要傳授給孩子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孩子愛國主義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等,正所謂的是教書育人,先成人再成才。不成人而成才,對社會危害會更大。

育人需要的是言傳身教,需要的是在與人交往中慢慢培養,需要在與人共同學習生活中暴露問題而及時糾正問題而成長。走上社會後,關鍵能力是與人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基礎是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打下的。

在線教育,也就是網絡教育,是傳統的遠程教育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為教育的拓展和實施提供了方便、快捷、多方位、不限時空的技術手段,但只能用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上,而育人是無法辦到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網絡技術迅猛發展,隨即引爆了多媒體技術。這兩種技術的出現和完美結合可以說是人類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傳統認知和生活,有些人為之驚歎而不知自我,在美國一直奉行“寓教於樂”的基礎上,加上了“寓教於家”,就是讓所有的孩子在家完成學業,然後經過測試合格後就業,後來在大多教育專家的反對下未能實施。

對於一名合格老師和一名正常的學生來講,教與學很難有好壞之分,只有適應不適應一說,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在一起逐漸磨合,產生共鳴後就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育的管理者和執行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師資不均衡的問題很好也會很快得到解決。


老張教育服務


我的回答是:在線教育目前還不能成為解決偏遠地區師資力量不均衡的有效途經。

原因如下:

一是農村在線網絡教育還沒有全面普及

在線教育確實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值得政府大力提倡。但是我國的網絡普及率參差不齊,尤其偏遠地區還很落後。據2017年統計,農村網絡普及率為30%左右,而相對城市的普及率70%,還有很多差距。我國的網民人數大約為兩億人左右。即使有些地方網絡開通,但信號不好,影響了網絡教學的質量。

二是農村很多家庭比較貧困

有些農民家庭沒有網絡電視,智能手機,家裡都是留守兒童,年輕人都出外打工,留下爺爺奶奶用的是老人手機,在網上授課,家長不會操作。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如果遇到同時開課,就沒法學習。

三是很多家庭不瞭解網絡使用方法。

即使有電視機電腦,但老年人不會操作,不是沒有聲音,就是沒有圖像。請別人幫忙,三五十里也請不到一個人,遇到問題沒法操作,還會引起家庭矛盾。

四是網絡教學剛剛興起,對於如何上網絡課,家長孩子還不習慣,網絡授課很難保證質量。

據網上報道,一位老師正在上直播課,他點名一個孩子回答問題,結果點了三次沒有回答,老師非常著急,趕快跑到孩子家中去,結果孩子在家睡大覺。

五是在線授課很難保證質量。

學生居家在上課,很難監管學生上課情況,聽不聽講沒有什麼辦法來監控。網上佈置的作業,學生做了沒有,老師也不知道。

但線上教學是一種新型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是以後教育發展的方向,隨著農村網絡普及率的提高,在未來社會中,在線教育終究會成為解決農村,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最有效的方法。


楊德福8086


通過這次疫情就可以看出,在線教育是無法比擬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的,很多不確定、不可控的因素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也不利於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個人認為線上教育不能成為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平衡的有效途徑,線上教育只能是作為臨時的輔助教育手段,要有效解決還是需要地方政府和學校出臺相關政策,“築巢引鳳”才能解決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的根本問題。當然臨時協調一些支教志願者也是不錯的途徑,現在很多大學生志願者還是很願意沉下去好好教學的,最終能不能留下來,還是需要一些政策的支持!


鄧老師360


在線教育無疑能夠高效傳輸知識、整合教師資源,是教育資源協同發展的有效工具,有效提升了教育資源匹配效率。在線教育的優勢是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得到普及。

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對於一些偏遠落後地區的學生而言,在線教育距離他們還很遠,首先要解決的是硬件及網絡問題。只有當這些問題解決了,在線教育之光才能普及到每一個孩子的書桌。

此外,在線教育機構想要生存下去,必然也要以盈利為目的。而收費的在線教育最終會不會造成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使貧富成為選擇在線教育的阻礙?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解決。


一美雅思老師


目前來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現在的在線教育模式尚不成熟,優質的資源和師資在在線環境下不太好體現出來,另外,偏遠地區的網絡環境也難以滿足在線教育的要求。

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式,現在的大規模在線課程,慕課在高校中很流行,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能把優質的教育資源輸送出去,但是偏遠地區還有其他的軟硬件條件的限制。

尤其是對初等教育來說,各方面的限制還是很多的,但這是個努力的方向。


o一點科普o


這個可以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不能解決師資問題的,雖然線上學習可以是同樣的老師授課,但是人是環境產物,環境不改變學習效率是很難跟上來的


梧桐樹說股權


來自【七七二一】的回答:

在線教育,對於“偏遠地區師資不均衡”,最多能達到“治標”,絕不可能“治本”。

在展開論述之前,不得不強調“名師未必出高徒”,只是更有可能教出好學生。舉個例子,歷朝歷代的大部分太子接受的都是頂級的教育,但個個都是好皇帝嗎?

另外,不得不說在線教育的水平也一樣參差不齊,除去教師的講課水平,還有選擇的方式的有效程度的差異。

現在在線教育一般有兩種方式:

1.錄播。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效果最差。

2.直播。能實時互動,效果會好一些。

但是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有網絡,更需要學生的自覺、周圍環境的支持(教學設置的配置、家長的理解、同學間都是好學上進等等)。

鄉村教育有很多難處,硬件上,網絡是否真的家家通?顯然沒有。那麼退一步,做到村村通,可能性大一些。

但最難辦的,鄉村教育不僅僅是教化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家庭。

這一點,即使是線下教育,幾十年了,也未能有效解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