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副主席 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深入13個鄉鎮調研 推動工作落實 夯實脫貧成效

市政協副主席 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深入13個鄉鎮調研 推動工作落實 夯實脫貧成效

  河曲視窗網訊(楊成林) 3月13日,市政協副主席、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深入到文筆鎮坪泉村夕陽紅養老院項目建設一線、唐家會村蔬菜大棚基地調研督導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推進脫貧產業發展,夯實脫貧成效鞏固。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三農”工作會議精神,在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既定措施的前提下,早行動、早部署謀劃產業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縣委副書記趙宇彤、縣委辦主任趙振宇一同調研。

  文筆鎮坪泉村夕陽紅養老院是我縣正在建設的一所集養生、醫療、學習、娛樂、教育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機構,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邊東聖一行查看了該項目的建設情況,詢問了相關配套設施、下一步運營管理模式等情況,他指出,社會化養老是一項惠及民生的重要事業,也是朝陽產業,利在長遠。相關部門要按照設計方案,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要提前著手謀劃謀實後續管理運營機制,科學定位,做出亮點,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使優質養老服務惠及更多百姓,促進全縣民生事業蓬勃有序發展。

市政協副主席 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深入13個鄉鎮調研 推動工作落實 夯實脫貧成效

  來到文筆鎮唐家會村,邊東聖走進草莓種植大棚,實地瞭解設施設備,仔細察看水果長勢,詳細詢問種植規模、產量收益等具體問題。他指出,文筆鎮要立足沿川區域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經濟效益。要因地制宜,提前謀劃好今年的農業產業項目,要朝著特色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在提升農業效益上做文章,強化政策供給,提高種植科技含量,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打造農業品牌,提高本地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優質供應,讓農民足不出村在自己的土地上提高收入,在興產業的基礎上帶領農民穩定增收。

  在聽取了文筆鎮兩委班子的工作彙報後。邊東聖強調,在黨中央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衝鋒號,下達了總攻令,明確了作戰書,提出了新要求,意義特別重大。我們要全面學習,深刻領會脫貧攻堅是“鄭重承諾”的政治擔當,我們沒有退路,要牢固樹立“交總賬”、最後一次抓整改的危機意識,提升政治站位,做好摸排。我們要狠抓產業項目,實現脫貧群眾收入持續增加,穩定實現“兩不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築牢“三保障”屏障;狠抓整村提升項目,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邊東聖要求,各鄉鎮要特別關注“三類人”,一是緊盯剩餘貧困任務,由鄉鎮和包村單位主要領導包保幫扶,消除絕對貧困,確保年底脫貧清零;二是要精準防範脫貧不穩定貧困人口,這些人雖然脫貧了,但增收不穩定,要全面落實各項救助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確保他們不返貧;三是切實防範邊緣人口,這些人雖然沒被列入貧困戶,但他們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我們要密切關注、持續跟蹤、動態監測這一群體,防止他們因病、因學、因災情致貧。這三類群體要一戶一戶過,一人一人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改,做實做細做到位,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邊東聖強調,穩定增收是脫貧的基礎,今年,我們必須緊緊扭住產業扶貧這個基礎,要興產業保增收,要從產業的謀劃上多下功夫,做細、做實、做新,特別是在新興產業的壯大上步子一定要邁大。每個鄉鎮一定要朝著特色化、功能化方向發展,要體現出規模、體現出科技含量、體現出結構優化,每年要確定2-3個特色示範村,發展特色產業項目,逐步引領示範帶動全鄉甚至全縣的產業發展走上特色之路,把產業這個增收的基礎打牢。要打造農業向產業化發展,結合本地區位優勢,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訂單農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推進種植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全力打造農業產業鏈,做大加工產業,做強產業園區,走農村一二三產融發展之路,用3-5年的時間使河曲縣的農業產業走在全省的前列,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的大革命。

市政協副主席 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深入13個鄉鎮調研 推動工作落實 夯實脫貧成效

  邊東聖強調,當前要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防控措施要接地氣、入人心;抓好項目建設,文筆鎮作為縣城所在地,要強化“項目為王”的思想,主動服務,優化環境,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好頭起好步;抓好春耕備耕,組織好農資生產、流通、供應,保障好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供給;抓好春季防火,隨著春耕生產、清明節將至,上墳燒紙、焚燒秸稈等極易引發火災,鄉鎮要嚴格責任落實,切實把工作細化,深入田間地頭,加大宣傳力度,對重點林區,重要部位要死看死守,把森林防火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