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是誰寫的?寫的高明之處在哪?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歷來評價甚高,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初讀之,感覺並沒有那麼驚喜。沒有清麗深幽的意境,沒有婉約細膩的筆觸。只是“簫聲、柳色、古道、西風”,看起來貌似平淡的描寫,“灞陵傷別”又將情感似乎全然外洩。或許你覺得它開創了一個詞牌,又從一個女子的角度抒發思親懷古之慨。然而詞牌無數,思親懷古之作浩如煙海。這首名貫古今的詞祖之作,高明之處究竟何在?

《憶秦娥》是誰寫的?寫的高明之處在哪?

《憶秦娥》是誰寫的?寫的高明之處在哪?

  1.一字千鈞,擲地有聲

  京城女子的“代言人”秦娥,在一個月照樓臺的夜晚,被悽婉嗚咽的簫聲,驚醒了好夢。由下句可以看出,這位女子依然沉浸在與情人相歡的夢境之中,但又不得不面對眼前殘月籠罩下的孤寂之夜。開頭一個“咽”字,嗚咽的不只是蕭聲,更是境界的悲涼。而又一個“斷”字,瞬間烘托出秦娥內心極度的失望,徹底阻隔了她只能與丈夫在夢中相聚的場面,多麼無情與殘酷。“柳色”引出傷別,不是“今朝”,不是“依舊”,而是用了一個極為普通的詞“年年”,以此貫之,直白爽快。把多少年,多少歲月,多少人世間留下的離愁別怨,全盤托出。登上樂遊原,瞭望咸陽古道。滿懷離愁,苦苦等待,卻遲遲沒有音信而來。“音塵絕”,“絕”的不止是咸陽古道上的淒涼之景,還有丈夫遙遙無望的歸期,更有王朝歷史的繁華不再。一個“絕”字,孤獨無望的傷別之情可謂至極。當這些字一出現在詩句中,便表現出了一種決絕的悲壯,一種戛然而止的惋惜。情感迸發到了極致。

  2.言辭錘鍊,意境跳躍,卻脈絡相連

  文章一開頭,沒有往常的各種景色事物的渲染和描繪,而單刀直入,直接將女主人的處境展現在讀者眼前。從“夢斷秦樓月”,到“柳色”,“灞陵”,到“樂遊原”,“咸陽古道”,再到“漢家陵闕”。意向跳躍,格局超然,看起來有些迷離繞亂,實則前後照應,句句相連。從“夢中”一下過渡到“柳色”,因俗有“折柳送別”之說,更是補充了首句中秦娥夢中的內容場景。蔥綠的柳色勾起往事的回憶和傷感,正是曾經“樂遊原”上的歡樂,與今日“咸陽古道”的荒涼,令情感一落千丈。而蕭瑟的“西風”與“殘陽”映照下的孤獨的漢室陵墓,正如“咸陽古道”一般地消沉落寞。如此宏大的空間情景轉變,絕非作者一時興起,恣逞意氣,而是絲絲入扣,又毫無拖沓之筆。

  3.思親之憂愁,懷國之千秋,同出意象中

  折柳相送,離愁別緒。上片糾葛在個人的悲觀情感中。而下片,畫風轉變,一下到了清秋節時樂遊原上情侶相伴的美好場面。同時又將自己此刻的落寞憂愁,歸於“咸陽古道”與“西風殘照”之中。而同時“樂遊原”又象徵了昔日王朝繁華興盛的場景,在這裡登高望遠,撇開個人情愁,目睹國之咸陽古道上的一切已被湮沒,唯獨輝煌王朝時代的陵墓魏然屹立。兩個凝練的場景,包含著秦娥個人的苦思與追求,又蘊藏了對王朝衰落的慨嘆與憂愁。思親懷國之情感與意象一併渾融。

  4.時空凝聚,悲歡百感,氣象萬千

  整首詞的意蘊主旨,就是思念親人,懷古傷今。由個人傷愁到歷史憂思。而這首詞最偉大之處,便是它的恢宏壯闊,超越時空,又時空交融。時間上的今昔盛衰之對比,僅“樂遊原”與“咸陽古道”“西風殘照”中空間的轉變,就足以呈現。盛世王朝的咸陽古道與陵墓,使其進入了歷史的反思。過去的繁華富庶皆被埋沒,或者說徒有一副虛華的外表,實則早已危機重重。而如今,王朝毀滅的節奏伴隨著對現在與未來的擔憂。這種對歷史的反觀,更交集著古今、興衰與悲歡之百感。女子之情愁,驟然昇華為國家千秋萬代之赤子情懷。

  王國維:“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的確,此句一出,瞬間境界開闊,博大渾厚。原來一切的所見所思,不經意間竟成了王朝興衰反思的一個陪襯。故人無歸,繁華盡失,漢陵長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