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讲讲你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回忆过去?

憨憨的笨笨1


那会儿,农村有种游戏,好像叫打包?还是什么的。

就是那种拿着纸,折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扔地上,你打一下,我打一下,打的翻过来就算自己醒了,那个就属于你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称呼,好像很多地方不一样。

有一次,我和堂哥喜欢别人的一个老包(最厉害那个),每次都输,就想抢过来。

于是,我们就把那个小伙伴叫出来,说是要跟他一起玩,玩那种打包不拿包的。意思就是都用最厉害的一张,赢了可以不给使用的那张。

他刚拿出来,我们抢了就跑。[笑哭]

跑了没几步,两波人就打起来了。虽然最终我们赢了,不过他还是哭哭啼啼去找我妈告了状。

不说了,那种被拿着鞭子打的恐惧又回来了。



呀呀0403


我小时候我们家和大妈家住一个院子里,那时两冢就我自己是个小孩,大妈和我母亲相处得很好,几十年都从每红过一次脸,大妈非常得疼我,有好吃得总想着我,即便含在嘴里的好东西看到我也会吐出来给我吃,所以我对大妈也非常得亲。

大爷在外县工作,每次回来都会逗我玩,给我起得绰号叫刁小三,叫我立正站好,叫一声刁小三我就答应一声:“有”,然后把好吃的给我,后来我都上小学了,我们村的大人们看到我还会叫我的绰号。




不忘浓浓故乡情


《上小学读书的故事》

我的小学是在上世纪,1967年春节过后开始的。那年我六周岁刚过。

由我本村小学校长兼老师,她就是王素云老师。按辈分,我应叫她四婶子。来我家动员我去上学时?我可高兴呢!所以是比较听话而积极的一个好学生。在跟她读书期间,经常会受到她这样或那样的表扬。

王素云老师?可好呢!我致今每每想起她?都深深的怀念她!她就象一个伟大的母亲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每一个孩子。对待我们?就象她亲生的孩子一样!小心的呵护着。在我的记忆中,她好像从来都没有对任何一个孩子发过脾气。都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习写字,返复的练习与温习课文。那时候?教程比较简单!一年级也就是语文与算术两门课。一天六节课,上午三节,下午三节。有时候五节课,就是上午三节,下午两节。这都是根据农忙与农闲节气来推定的时间。

刚读书那一年,我有个麻烦事。就是得带上我四弟一齐读书(那时候在农村,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奇怪。农村人?传统认识?有人就有一切!所以决大多数家庭都有4一5个孩子的)。是因为我和四弟年龄上只差一岁。而实际上是差不多两岁。我是61年年头生,他62年年尾生。而父母要参加生产队劳动,而我父亲既是大队支部书记,又是生产队长。他是个革命原则性很强的人(他是个大英雄,那时候他从来都没讲过。后来落实政策,他(她)们得重返领导岗位后?我们才知道真像的!这是后话。我以后再讲我父母亲人的传奇人生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所以要我妈也要积极劳动,并做好表帅。

这样一来?可苦了我喽!自打小时候起?就是我负责照顾弟弟的责任(实际上?我这个弟弟?一辈子也不会离开我的,直到现在也是跟我住在一起,我和弟弟也少分彼此)。不上学时?好说!就和他通街玩泥猴呗。可是上学了?也得带着他!别人是一人一个位置,而我就得两个人同坐一个位置,没办法!谁让我摊上有这么个弟弟呢?而且也是我把他带惯了的。好在王老师非常的同情与照顾我,总是对我有很多的额外照顾。比方说我需要认真学习时?她经常会让我弟弟到讲台傍边或教室门口坐着,并邦我照看他。好彩弟弟也很听话,不乱调皮。而且他也很聪明,到他读书的时候?干脆就没有再读一年级!就直接跟我一起上了二年级,虽然成绩差点,但也慢慢的跟上趟来了。这都是在我哥哥姐姐的邦助下才跟上来的。因为情况特殊,哥姐他(她)们另外给他补习了很多呢。

所以我致今对我的启蒙老师王素云?每每想起?历历在目!都是非常的怀念她[祈祷][祈祷][祈祷]。她已在上世纪未仙世了,但愿她在天堂里一切都好[祈祷][祈祷][祈祷]。。。








梁山好汉135447885


我八岁那年。当时我住在家乡的农村,有一天叔叔让我跟他一起上山砍柴,我很是高兴,便跟了去。到了半山腰的时候,叔叔突然停下了脚步,我东张西望一番,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见叔叔仰望着树枝,我朝那个方向看去,原来是一团黑黝黝的东西!我还以为是蚂蚁窝呢!便凑了过去,想问个明白。叔叔告诉我,那不是蚂蚁窝,是蜜蜂窝来的,窝里的蜂蛹还可以吃呢!说完,他让我帮忙找来一些枯树枝,我拣了些给他,只见他把我拣来的枯树枝都用绳子绑到一根棍子一头,然后掏出火柴点燃,他要烧蜂窝!他让我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将点燃树枝的棍子慢慢移向那个黑黝黝的蜂团,蜜蜂“嗡”的一声四处绕圈飞起,叔叔趁机将蜂窝拿下,接着就不断从蜂窝里挑出东西来吃,那个大概就是他所谓的“蜂蛹”吧!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想味道肯定好极了!也跑过去,想跟他一起分享,毕竟我有帮忙拣树枝嘛!谁知叔叔竟说:“小孩子不可以吃的,吃了会长出蜜蜂来呢!大人才可以吃喔!”我心想,肯定是太好吃了,叔叔只是小气,哄小孩子!既然如此,我就想办法自己找来吃,不跟他争了!叔叔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叮嘱我千万不可自己去碰蜂窝,那样会很危险的!我当时哪想那么多,就一心想着一定要尝到蜂蛹的味道。

说干就干,我回去以后,立刻“召集”我的小伙伴们,将叔叔如何吃蜂蛹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说得他们个个都直往喉咙里吞口水!于是我们决定秘密行动,大家一起去找蜂窝,吃蜂蛹!我们找了些棍子、枯树枝还带了火柴就动身了,我们沿着山底往上找,可是找了大半天还是找不到一个蜂窝来,大家很是失望,个个都垂头丧气的。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小蜜蜂,我想,既然有蜜蜂就一定有蜂窝,跟着它回去就知道了!于是我们一路小心翼翼地跟着那只小蜜蜂,找了好久,竟然真的被我猜中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窝!小伙伴们好不高兴,个个手舞足蹈的,我一开始高兴的同时还是有点担心,因为想起了叔叔的警告,但一想到叔叔吃蜂蛹的样子就直流口水,一切都不顾了。过于兴奋,我竟忘了点火就直接用棍子往蜂窝捅,这么一捅,我立刻后悔了,里边的蜜蜂“嗡”的一声倾巢而出,一只蜜蜂直接瞄准了我的鼻子就是一蜇,一阵剧痛:“大家快跑!”我大叫一声,伙伴们吓得大声哭喊,抱头鼠窜。但已经来不及了,蜜蜂好像被激怒了,群群围着我们转,大家的手、脚、脸蛋都被蜇到了,哭的哭,喊的喊。直到最后,我们的家长都赶到了,我们几个都被送进了医院……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自作主张带伙伴们去冒险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自己还懂事不多的时候,听取大人的建议是最明智的,否则吃亏的总是自己。




英雄村王大哥


童年里最难忘的,或许就是奶奶去世的那一年。

我和弟弟打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爸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南下广州打工了。那时我和弟弟住在奶奶家,平时每逢一些节气时节奶奶都会做一些糍粑给我们解解馋。

记得那年冬至,奶奶像往年一样在准备做“冬至糍”。奶奶蹲下着身子捶打桶里的糍粑,突然奶奶用手捂着肚子,脸色一片苍白。我在旁边连忙把奶奶扶到凳子上。奶奶说,她的胃病又犯了,不要紧,过几天就会好了。

冬至过后的几天,奶奶的病情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过几天就会好转,这一次随着时间发展愈发地疼痛。最后爷爷陪同奶奶到镇上的卫生院做了一次检查。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从学校回来,进门我就看见奶奶在煮菜。我问奶奶打了针没,有没有好点。奶奶笑着说,好些了。

吃饭的时候,奶奶特意用盘子分了一些菜出去。奶奶说,以后她不会和我们共碗筷了,还嘱咐我们不要去碰她的碗筷。那时我也不懂,以为奶奶感冒了,怕是会传染给我们。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奶奶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走路也变得困难。这时我才知道奶奶得的病叫肝硬化,农村叫大肚病。这时奶奶每天都要喝很多的中药,看着奶奶难以下咽的样子,我还安慰奶奶吃完药就会好了。

奶奶说,她前几天去问了神婆,神婆说她今年有一次大劫,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了。我听了有些生气,我告诉奶奶那些都是迷信,不能听他们瞎说。

那年春节,爸妈没有回来过年,把我和弟弟接到了广州过年。第一次在外乡过年,而且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出租房里,我和弟弟都非常地不习惯,每天都问爸爸什么时候送我们回去。

开学前,我们终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奶奶已经不能下床。我来到奶奶的床前,奶奶给了我一个红包,叫我以后省着点花。我削了一个苹果给奶奶,奶奶说吃不下,让我自己吃了。那一天我突然觉得有些害怕,但我又不敢往那方面去想。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这时大伯他们从外地回来。我还有些高兴地对大伯说,奶奶这两天好了很多,她可以吃我削的苹果了。

那晚,妈妈把我叫到一旁,嘱咐我从今晚开始不能再去看奶奶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没有直面回答我,要我按着做就行了。我隐约感觉到有些害怕,心里一会冷一会热。

晚饭后,爷爷过来对我们说,奶奶刚才咽气了。我心里“叮”地一下,好像被什么敲打了一样。我说不上来是痛还是什么,也没有掉眼泪。那晚妈妈一早就让我去睡了,可我一直都没有睡意,眼前一片模糊,心里空落落地。那晚我一直没睡,脑海里想的全是奶奶,有些害怕又十分地难受。

奶奶下葬的那晚,天空飘起了细雨。妈妈说我们还小,不能去送奶奶。我偷偷跑到窗户上,看着远处一路上的灯火,我想哭又哭不出来。

如今奶奶去世了十几年,我依稀想吃奶奶做的糍粑,可惜这辈子也不能如愿了。


北冥老龙虾


看到这个问题,一个小孩的名字刹时从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浮出来,伤我,痛我,撕裂我,令我瞬间泪崩。

小孩叫玉昌,我七八岁时玩得最好的小伙伴。玉昌小只的小只的,虽与我同岁,但个儿只到我肩上,脸儿像块小饼干,干瘦的身板让人担心随时会消散掉。他的妈妈刚生下他,便跟村里另一个男人私奔去。他的父亲把所有生活的不如意,莫名其妙怪罪到他身上。时常动不动就打他,不让他吃饱饭,不让他上学。终年没见他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终年没见他笑过。

别的小伙伴因他父亲太凶,而被大人禁止跟他玩,我家大人不怕他父亲,他便得到我这唯一的玩伴。七岁时,我要上学去。学校在邻寨,他父亲不让他上,可他每天也跟着我去,不管晴天雨天,风天雪天。

到学校没上课前,他就站在我身边,看我和同学玩各种游戏,眼神羡慕,却从不敢加入;上课时,他就站在教室门前或窗前看我,神情忧郁,令七八岁的我万分心痛。冬天时见他在窗外小脸冻得通红,我好几次求老师让他进教室,但都得不到同意。

可能是太孤单,没爹疼没娘爱,没别的小伙伴肯接近,他在心里紧抓住我这棵唯一的稻草,我对他说什么,叫他做什么,他像一个臣子对君王般,绝对地服从,不仅不会有半句怨言,有时还会因得到我的指派而感到自豪。

有次,我俩走玩,路过一户人家院子。院子一隐秘处,放着个鸡窝。一母鸡刚生下蛋,啯啯啯啯叫着跳出来。我凑近鸡窝,见里面有三个蛋,又见没人到屋,就命令他把蛋拿走。他犹豫一下,将三个蛋抓起放进衣兜里,跟在我后面离开。

我们跑到山上,捡些干柴,向在近处干活的一个大人借来火柴,准备把鸡蛋烧着吃。

那天我们吃不到鸡蛋,因等火媳时,三个蛋糊成一堆,连点点蛋的影儿都没了。我发了很大的火气,怪他把火烧得太旺,踢了他几脚。他很委屈,哭又不敢,呆呆地望着我。我气昏了头,竟不顾他的可怜样儿,独自跑下山,边跑边说,以后再不和他玩了。

他在后面一直追着我,哭出声来。小小的身板摔了又爬起来继续追。他终究追不上我,我在远远的前头听到他重重的哭声。

晚上,遗失鸡蛋的人家找上门来。我一口咬定是他拿的。那人和我父亲带着我去他家,问他谁拿。他怯怯地看着我,浑身发抖,最终说他拿的。

他父亲当即拿一根拇指般粗的木棒,狠狠地抽到他身上。把棒子抽断还不解恨,直接拳打脚踢,被另两个大人架走才罢休。

过后一连几天,我不敢去他家,他也不来我家,想来应该是生我气了。

可我想他啊。一天早上,我一起床便往他家跑,想与他还和以前一样,继续一起玩。到他家时,只见他躺在屋檐下的一处阴影里。他的眼睛紧紧闭着,但他听出我的脚步声。他说:“你来了,你终于来了。”

他的眼睛微微睁了一下又闭上。他看来太疲累了。

我问:“你为什么躺在这?”

他没回答我,只说:“我没背叛你,算你的好朋友吧?”

我说:“算,当然算,我俩以后都是好朋友。”

他连咳几声,嘴角牵动一下,似乎想笑,泪水却从眼角溢出来。他说:“可惜没有以后了,我很快就会死了。”他的声音极小极小,有如蚁音。

我说:“不会的,你起来,我们走玩去。”

他说:“起不来了,我的脚和手都被爸爸打断了……我死后,你会记住我吗?”

我一看他双手双脚,都变了形,的确是断了。想到被打断的原因,我心如刀绞。我心里那个悔啊……

听到我哭,他干枯的脸漾起一抹笑纹,嘴 巴动了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慢慢僵硬。

他的父亲把他放进几把稻草里,用一布条捆紧,抱他去了野地……


青蛙十四号


一不小心掉进冰窟窿

记得小时候,一个寒冷冬天的上午,我和两个小哥哥在冰上玩耍,虽然天非常的寒冷,把我们的鼻涕都冻出来了,我们依然玩得非常开心,并没有感觉到冷。冰上有一个锅盖大小的冰窟窿,我们蹲在窟窿边上,用手捞冰块玩,我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那一年我九岁,两个小哥哥一个十岁,一个十一岁。他们见我掉进水里,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两人分别抓住我的左右手,猛的一使劲把我提出水来。我被救上来以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把棉裤棉袄脱下来,光着身子来到一个晒干了的沙土堆旁,把湿漉漉的棉裤棉袄埋到沙土里沏起来。

沙土是婴儿穿的土,土的主人叫老水,我管他叫水儿大爷,他的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在院南晒了一堆土备用,因为孩子们好玩土,没少惹他生气。这次他又听到有人祸害他的土,便拿着铁锹追了出来,当看着我光着身子在那里沏棉裤棉袄的时候,惊呆了,他是个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赶紧跑回家,拿来一床棉被,把我裹个严严实实,抱起来就往俺家送。半路上碰见闻讯赶来的俺大爷,俺大爷把我接过来抱到他家,我钻进热乎的被窝,这时俺大娘也沏好了红糖水给我端过来。我把红糖水喝完以后,大爷心疼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俺在冰窟窿边玩,是二鼻涕把我推到水里的。”

俺娘死得早,什么事都是大爷大娘照管,他没有儿女,把俺看的比他的亲生儿女还娇。他又是一个护犊子的人,听到我的回答,并没问清原因,就气呼呼地去找人家,人家大人说,孩子根本就没有出门。

大爷回家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知道说了谎话,让大爷在人家面前丢了脸面,很是自责,并告诫自己,一生一世不再说谎,以后我也确实这么做了。

我讲的这个最难忘的童年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的读者可能会提出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一个落水的男孩子被救上来之后,为什么不回家?而是光着身子,跑到沙堆去沏棉裤棉袄呢?能受得了吗?现在我怎么想也想不起当时是怎么想的,也找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可确实这么做了,真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果您看过“挑战不可能”就好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的童年就做了您想不到的事。

我的童年故事讲完了,您有什么感想呢?,


农村大叔海洋


我的童年有三大难头,发生的故事我终身难忘,因为那三次我都差点死掉了。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我现在还是平平日子过,如今都过去了半辈子,后半辈子肯定也就依葫芦画瓢,还是这样了。[呲牙][呲牙]

我的第一大难头,是我6岁那年。

话说农历五月的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和邻居的亮亮,还有我4岁的小妹,在屋门前不远处的南瓜园里玩捉迷藏,玩着玩着,玩腻了,也玩热了,于是相约去一里外的小溪里洗澡。

我们的 爸妈都去生产队干农活了,他们走的时候嘱咐了几次,不让我们去溪里洗澡,说了会淹死的。但我和亮亮还是去了,而且我把妹妹也带去了。

溪里前几天涨了大水,不过洪水早退了,现在潺潺的流水极其清澈,水里很多小鱼在戏嬉。我和亮亮两个小家伙,连褂子和裤衩都没脱就直接扑腾到清澈的溪水里去了,爽,太爽了!当然我们只敢在溪边边扑来扑去,时不时我们也互相浇水打闹,我妹妹就在岸上看着我们咯咯的笑个不停,我当然不准她下水。闹着闹着,我突然捡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树藤条,于是我和亮亮两个就一人拽一头,拉来扯去的。忽然,我看到不远处又有一条更长的藤条,水底的鹅磥石大大小小清晰可见,看起来水很浅的,于是我把手里的藤条扔给了亮亮,扒拉着水走过去,眼看着快够着了,忽然,脚下的鹅磥石都松软了,我“噗通”一声就淹进了清澈的溪水里,“啊呜,啊呜”不由自主的大口大口喝着溪水,双脚乱蹬,却蹬不到溪底,双手乱抓,却抓不到东西,眼睛花花绿绿什么都看不清,被溪水剌得胀痛胀痛的,隐隐约约听见亮亮在叫阿根阿根,妹妹在岸边哭喊着哥哥,慢慢的我心里清楚了,我知道我肯定会死去,可爸妈只有我一个儿子,而且几代单传了,他们该怎么办?还有,我们家大白狗今天不知道跑哪里野去了,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它了……正一边“啊呜啊呜”拼命乱抓乱蹬,一边心里七七八八想着,突然,手里猛地抓到了什么东西,于是双手拼命紧抓着不放,是藤条,慢慢地双脚踩到鹅磥石了……原来是亮亮把我那根藤条甩过来一头,他拽着那头用尽吃奶的力气使劲拉,终于把我拉出了死亡之潭!后来我挺着大肚子在岸边“哇哇”地呕吐着溪水,妹妹一直在哭。

感谢亮亮用我捡到的藤条,把我从死神那儿拉了回来。

……

还有两大难头暂且不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千里马凡夫俗子老周


我是一名60后,我的童年是在散养中度过的。


小时候,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放羊。其实,放羊有很多乐趣,说一说我放羊时发生的那些趣事。


我9岁那年,上小学二年级,春节刚过,家里买了一只小黑羊,看样子,是只不满月的小羊儿,发出“咩咩”稚嫩叫声,让我又心疼、又喜爱。


在我的精心喂养和呵护下,小黑羊儿长得很快。转眼到了夏季,已经成了半大羊了,我每天放学后割草喂它,这只羊食量很大,害得我每天都要割两大筐清草。朝夕相处,羊和我有了很深的感情和默契,每次我只要在院中一坐,羊马上就会跑过来,在我的身上蹭痒痒,舔我的手。


秋天过后,地里已经没有青草了,就开始到树林里放羊,为保证我的羊一日能够三餐,我早晨中午都要抽空放羊,傍晚更是要等到别人家点灯吃饭的时候,才带着我的羊回家。


记得进入初冬的一天,中午放学特别晚,吃完午饭就到了上学的时间了,眼看没有时间放羊了,我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刚出大门,羊就跟了出来,怎么轰也轰不回去,时间紧迫,我也没有办法。


我到学校,羊也跟到了学校,恰好学校南边有一片树林,落叶很多,我急中生智,把羊带到了树林,并自言自语的说,“老老实实在这儿吃树叶,不许乱动”。羊大概一开始不懂,想跟着我进课堂,我又说了一遍,羊居然低头吃起树叶儿来。


我的座位,正对着课堂的大门,我能看到羊,羊也能看到我。最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羊时不时的向课堂这边看看,看见我在课堂坐着,就踏踏实实的吃树叶,过一会儿看看,又继续吃树叶。最后吃饱了,就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卧下休息,仍然不时的看看我,一直到放学。


因为我平常很听话,老师知道后也没有为难我,从此我的羊就跟着我上学、放学,我在课堂上学习,羊在树林里吃树叶。我也很高兴,放学后我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了。


河北老考生


最难忘的事?

那时候刚上小学,还有伏假。伏假刚好是割麦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负责在场里看麦子,防止被鸡吃。中午的日头火辣辣的热,此时也正是“四月白”水蜜桃成熟的季节,我家就有几颗,但离家有两三里地的路程,天气热啊,不想走,刚好那年家里给姐姐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不带大梁那种。偷偷推上自行车,车座子达到后背位置,根本够不着坐。赶到地里,挑又大又软的蜜桃摘了,放车兜子里往回赶,一着急,就骑了上去,脚蹬在车蹬子上,但屁股还是够不到座位,结果三蹬两蹬车子歪歪扭扭的跑到了路下……

车轮子也掉了,车子散了架,我的水蜜桃也都撒了一地,挤的扁的扁烂的烂,腮帮子也蹭破了皮……然而,我并没有哭,而是将摔坏的蜜桃就地剥皮吃了起来,桃肉入口即化,桃汁顺着嘴角留下来,桃核已经熟过了,直接分成两半,甜滋滋的居然忘记了疼痛。

好怀念那年的四月白,可惜现在是吃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