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1

前几天,我问三岁的女儿:“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呀?”

女儿边玩边说:“是培培哥哥。”

培培是我哥的孩子,我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孩子平时见面很少,再加上最近的疫情影响,他们已经有差不多半年没见面了。

女儿平时的玩伴是邻居家一个四岁的女孩儿,叫贝贝,两人从小玩到大,关系一直很好。

我以前每次问她:“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呀?”

女儿总是眉飞色舞的说:“当然是我的好朋友贝贝呀。”

这次怎么不提贝贝,反而说是很少见面的表哥呢?

我很诧异,就问她:“你的好朋友不是贝贝吗?”

女儿嘟着嘴说:“我不喜欢她。”

我当时没放在心上,只当是因为两人最近都没出门玩,孩子忘性大,经常换好朋友也正常。

然后就到了晚饭时间,女儿贪玩不好好吃饭,说了几次都不听,婆婆忍不住开始了絮叨模式。

只听见婆婆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人家贝贝,每次都能好好吃饭,吃的还多,你就不能跟人家学学!”

婆婆的话让我很吃惊,我以前工作忙,回来后就带孩子回房间看书、做游戏,从来没发现婆婆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那几天我就留心了一下,发现“贝贝”这个无敌好孩子,存在于我家每个角落。

女儿不收拾玩具,婆婆会说:“你看人家贝贝,把玩具收拾的规规矩矩的。”

女儿不按时睡觉,婆婆会说:“人家贝贝都是按时睡觉的。”

……

我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会说不喜欢贝贝了。

在女儿看来:她挨奶奶批评,不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对,而是因为贝贝做的太好了。

所以,她才会对贝贝产生如此大的抵触情绪。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2

我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我太知道被“比较”的痛苦了。

我从小成绩不错,但无奈邻居家有个成绩更好的学霸,他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五。

更悲惨的是,他和我从小学开始就是同班同学。

每次考试完,他妈就带着成绩单兴冲冲的来了,在我和爸妈面前,兴奋的炫耀着儿子那傲人的成绩,不出所料,每次我都被他碾压。

我妈每次都强颜欢笑,一边夸人家孩子是“清华北大”之才,一边偷偷看我那越来越差的脸色。

“学霸”其实人很好,但我从小就不喜欢他,即使我们家只有一墙之隔,我们也从来都不是好朋友。

“学霸”人设坍塌是在高考那样,他高考失利,连一本都没考上,只能选择复读。

他妈那些天见到我都是绕着走,而我妈压抑了十几年,终于感觉扬眉吐气了,笑的比往常任何时候都开心。

这一切不是因为我考的多好,而只是因为他比我差而已。

后来过了很多年,我和“学霸”在异乡的城市相聚,谈起那些被“比较”的往事,感慨颇多。

让我意外的是:从小一直碾压别人的他,也深恶痛绝被父母“比较”。

他说,他几乎没有朋友,因为他爸妈太招摇,不断的拿他去跟人家孩子比较,没有人喜欢他。

他说,每次考试他都战战兢兢,心理负担很重,因为怕父母吹出去的牛B,给他立下的“学霸”人设会坍塌,会被人笑话。

高考时,他压力很大,在考场上患得患失,用了半个小时才完全平静,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了。

被“比较”的那些年,不仅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也让优秀的他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更悲惨的是,即使我们认识到被“比较”的危害,却仍然堵不住父母的嘴。

“学霸”说,他现在仍然被父母“比较”,这次不是比成绩,而是比赚钱。

“你看你表哥,都靠自己买别墅了,你看看你,怎么就找不到个赚钱的好工作!”

“你表哥给你姨买了两万的按摩椅,我什么时候也能享享儿子的福啊。”

……

而我呢,并没有比“学霸”好过到那里去。

我妈经常拿我跟一个表妹比较,说表妹嫁的婆家有钱,自己赚钱自己花,生了孩子保姆养,日子乐哉悠哉的。

反观我,找的婆家不给力,整天忙工作忙孩子,没一天好日子。

我们就像陷入了一个怪圈,永远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无论多努力,永远都不被认可。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3

因为太了解被“比较”的痛苦,有了女儿后,我刻意避免拿女儿跟别的孩子比较。

我希望女儿之所以努力,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那天听到婆婆对女儿讲的 “比较”言论之后,我觉得不能就这样放任,就让老公去提醒下婆婆。

老公从小深受被“比较”的伤害,对我的观点非常认同。

找了个机会,老公问婆婆:“你很喜欢邻居家的贝贝?你觉得她比西西(我女儿)好很多?”

婆婆说:“没有呀。”

老公:“那你经常对西西说,看贝贝多听话……”

婆婆不以为然:“我就想让西西懂事点,拿别的孩子刺激她下。”

老公:“这样不好啊,孩子会自卑,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好,也会对别的孩子产生敌视,以后别这么说话了。”

“你看西西现在都不喜欢贝贝了,就是因为你经常拿她跟贝贝比较啊。”

……

老公巴拉巴拉说了很多,婆婆一脸“你小子还教训我”“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的样子,心不在焉的边听边看电视。

老公讲完,婆婆无言,客厅一片安静。

老公忍着气说:“妈,您觉得呢?”

婆婆悠悠来了一句:“西西还是个小孩子,懂什么呀!”

老公开始放大招:“妈,我觉得要是比较,不能光让孩子比较吧。就比如说吧,西西和贝贝比较,那你是不是该和人家贝贝奶奶比较?”

婆婆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跟她比什么?”

老公说:“人家贝贝奶奶有文化,给贝贝读了那么多书,人家还是医生退休,养孩子科学,人家一个月好几千的退休金,贝贝画画

幼儿园费用都是奶奶出的,你有什么?

老公的话戳到了婆婆的痛处,也彻底惹恼了她,她恼羞成怒的说:“我帮你们带孩子,你们还嫌弃我?!”

老公看着婆婆,意味深长的说:“你看,你也不喜欢被比较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光拿孩子比较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拿自己比较啊。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被“比较”,每个人的噩梦

4

被“比较”,几乎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噩梦。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被比较谁吃奶多,谁长的快,然后被比较谁听话,不闹人,然后是比成绩、比工作、比结婚、比薪水……

我们就像命里注定一样,在“比较”的痛苦中长大,又潜移默化的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将痛苦传递下去。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中国的亲子关系,大多数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一是,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

这会造成两种结果:

一种是有的孩子为讨父母欢心,会事事听从父母,成为“妈宝男”“妈宝女”,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另一种孩子,则会对父母从心底里失望: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们。这些孩子会对父母越来越疏离。

二是,会让孩子自卑。

他们会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自甘堕落, 过早放弃了努力,最后真的变成了父母口中“又蠢又笨”的孩子。

三是,会让孩子嫉妒他人。

他们不喜欢那些比他优秀的孩子,因为这些优秀孩子的出现,总是会让他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打击。

以前,我们作为孩子,承受了太多被“比较”的痛苦。

现在,我们作为父母,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再承受相同的痛苦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我们之所以会幸福,是因为活成了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超越了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