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里的“结”,不是换个人就可以“解”

作为头条新人的我,前天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一个问题——“和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如何搭伙过日子?”我写了一篇比较长的回答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到提问者,然后也会顺便看看别人的回答和评论。其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回答和评论,概括起来是三个字:换个人。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一直保持着热度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我猜,绝大部分关注的人都是女性,她们此刻一定过得并不开心,然而属于我们的节日才刚刚过去几天。其实答案里有很多中肯又暖心的回答,关于个人经历的分享,关于女性如何自我成长……我们女性似乎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对方的难处,哪怕面对的是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我们也依然愿意花时间来陪一陪那个提问者,一起聊一聊各自的心酸故事。

  

亲密关系里的“结”,不是换个人就可以“解”

从古至今,女性的地位一直在提高。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女力觉醒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发声,我们可以抱团取暖,我们可以共同成长。女性其实坚韧而有力量。我们这一路披荆斩棘,越来越强大,早就证明了自己可以撑起“半边天”。我们可以不依附,不缠绕,只靠自己就能活得很好。那么当我们觉得一段关系不够好了,自然就可以挣脱出来。比起旧社会的女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选择权。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话题,“换个人”似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它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办法。

  所有亲密关系里的结,并不是简单地换个人就可以解开的。当然,我不是指所有婚恋关系都要劝和不劝分,那样过于简单粗暴,且涉及到感情的事恰恰又总是盘根错节。我只是想表达,一段关系出现问题的第一要务是找到并解决问题(无论是哪一方的问题更大一些),尤其是在你还没有打算放弃这段关系的时候(比如那个提问者,她是想心平气和地过下去,继续维护关系的)。当你还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这段关系是如何出现问题的,“换个人”着实是个偷懒的办法。然而你小心翼翼地绕过去的问题,很有可能后来还会再找上你。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总是遇人不淑,总是飞蛾扑火,总是遍体鳞伤。一旦你经过了深思熟虑,至少能够发现“结”的所在。

  

亲密关系里的“结”,不是换个人就可以“解”

那么“结”,到底应该如何“解”呢?想要永久地解决掉一个问题,首先应该去追根溯源。比如在很多出现问题的感情里,都是各自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春悲秋,而对方一概不知。列维·施特劳斯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地了解自己和对方。这个了解不仅仅包括了两人相遇并建立关系后的种种,还应该包括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大致的个人经历,与父母朋友的关系模式等等。来一次坦诚的沟通,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彼此的内心。如果暂时不可行,可以试着从周围有关联的人身上去寻找碎片化的信息,然后再自己慢慢整合。当你对于你们两个人的性格、经历以及你们这段一路走来的关系有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也许你就会忽然找到了那些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他能够如此冷漠和自私?为什么他总是不愿意好好听我说话?为什么他那么大男子主义?为什么我总是在一段关系里习惯讨好?为什么我的付出他没办法让他看到?……” 然后,试着理解彼此在感情里最迫切的需求,试着去满足对方对于婚姻的期待。依然要沟通,如果暂时无法进行(比如相隔两地的情况),那就微信留言或者发邮件,甚至可以手写一封信。总之要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比如男性希望女性可以看到并理解他的生活压力,而女性希望男性可以关注和安抚自己巨大的负面情绪……这样彼此才能以舒适的方式继续相处和维系感情。才不会出现那种,我喜欢苹果,你却送我一车梨的剧情。才不会其实两个人都在付出,却都固执地认为错在对方。

  

亲密关系里的“结”,不是换个人就可以“解”

无论你最后是成功修复了一段关系,还是选择与这段关系好好告别,你都在这段关系里获益颇多,慢慢 成长。这种成长会让你心理更强大,对待感情更成熟,让你在以后的情感中避开那些你曾经踩过的坑,去拥抱更好的自己和更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