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


這是當年《大話西遊》爆火的時候,帶火的一句經典臺詞。


至尊寶和紫霞的感情也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但,羅家英飾演的“嘮叨唐僧”,也讓人記憶尤深。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他說:


喂,喂,喂,……我跟你說過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你怎麼又,你看,我還沒說完,你就把棍子給扔掉了。


月光寶盒是寶物,你把它扔掉會汙染環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找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對的嘛。


引起笑點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說,如果這個唐僧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定會被痛扁一頓。


為什麼?


因為很煩啊!


粉絲張晨就是如此。


她和老公結婚十年了,可老公總是嫌她天天唸叨。


老公出門喝個酒吧,她能唸叨兩個小時。


大致意思就是喝酒傷身,為什麼男人都愛喝酒……諸如此類的話。


還有一次老公的公司組織出去旅遊,張晨卻跟在他身後絮叨了一下午。


因為她看新聞,老公要去的地方剛剛發生了一些偷盜事件。


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她一直在勸阻老公不要去。


最後,老公無奈地說:


  • 你能不能不嘮叨了?


  • 天天嘮叨,你不煩我都煩了!


張晨對我說:


老師,我發現結婚後,我就活成了《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難道我真的很招人煩嗎?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這樣的嘮叨,確實容易讓人心煩意亂,恨不得躲得越遠越好,只求耳根清淨。


其實嘮叨的人,從心理學上來講,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當然,無疑,嘮叨也是摧毀家庭和諧的首要元兇。


換句話說,過度的嘮叨,實際就是一種隱形的家暴——語言暴力。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嘮叨,是我們在家庭生活中最常提及和發生的一件事。


可是沒有誰願意一直接受別人不停地負能量輸出。


而嘮叨,也分這2種情況:


一. 控制慾+挑剔型嘮叨


一般來說,控制慾強的人,總是會試圖改變別人。


因此,也會對別人本來的做法產生挑剔。


張晨現在的嘮叨,很大程度來源於母親。


母親就是典型的“控制慾”嘮叨。


她總是會有各種理由來嘮叨你,譬如:


  • 衣服必須每天晚上洗,不洗不能睡覺。


  • 指甲剪用完沒有放回到抽屜裡。


  • 洗完澡必須用拖布把衛生間打掃的乾乾淨淨。


  • 吃飯前必須得先喝一碗蛋花湯。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不光如此,如果沒有做錯的地方,她也會一直不停的唸叨:


  • 翻舊賬,將十幾年來犯過的錯挨個數落。


  • 我砸鍋賣鐵養你這麼大,是多麼不容易。


  • 如果你以後不孝順我,就是要遭天譴。


  • 你睡覺前不用中藥水泡腳,就會減少壽命。


張晨都快被逼瘋了,有的時候,她和父親不想聽,躲著,也要被嘮叨;


如果還擊,那就更不得了。


這樣只會刺激她嘮叨的慾望更加強烈,甚至會演變成一場爭吵大戰。


其實如果只是正常的嘮叨,張晨都還能接受,因為這是母親的關心。


但是這十幾年來,母親的嘮叨永遠都是伴隨著滿滿的負能量。


她希望全家人都要按照她的生活方式進行。


而在家裡,張晨和父親,甚至都會下意識的逃離母親。


好像只要看到她這個人,就會產生心理上本能的抗拒。


而這種控制型的語言暴力,實際上,對人的身心影響是非常大的。


家庭成員們受到了無數的精神折磨之後,反饋給嘮叨者的也是一種負能量。


而嘮叨者聽到了這種負能量反饋,會更加激發她創造這種負能量『控制型嘮叨慾望』。


在這種類型的嘮叨下,被嘮叨的人總是會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提線木偶。


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要按照別人的標準按部就班的來實行。


而這種嘮叨者往往特別喜歡控制別人。


好像身邊人的存在就是為他一個人而生,在他的面前你毫無隱私可言。


似乎你的一切都該由他來操控。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就像一個溺水的人,拼命的想要爬上岸,卻總是被海草纏住腳的那種窒息感。


而這種長期的語言暴力,就會導致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跟嘮叨者和平共處。


甚至嚴重的還可能會因為長期的心理壓抑,走在崩潰的邊緣。


而長此以往的挑剔,更是會打擊被嘮叨者的心理防線,讓對方遭受精神暴力。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二. 反覆+關心式嘮叨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就是特別喜歡重複和關心式的嘮叨。


這種嘮叨從本質上來講,本身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因為這種嘮叨者,他更多的是出於對被嘮叨者的關心和關愛。


但這種嘮叨者,他們本身會有一定的焦慮感,並且總是把這些焦慮感傳遞給身邊的人。


張晨在母親的影響下,對自己的老公也是習慣用嘮叨來解決問題,但不同於母親的是,她恰好是反覆+關心式的嘮叨。


每次老公做點什麼的時候,她總是要在旁邊盯著,似乎老公不能順利的完成這件事。


她常說:


  • 筷子拿了嗎?記得擺放好,我們是三個人。


  • 早上出門記得把垃圾扔了(每天重複)。


  • 和你說了熱牛奶只需要1分鐘就夠了,你為什麼還要熱2分鐘?


  • 這件事不能那樣做,必須得這樣來。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愛嘮叨不停的人,其實希望更多的是能讓被嘮叨者者感到內疚。


這樣可以激發嘮叨者展開一些更“利己”的行動。


從本質來講,某些嘮叨也是“自私”的體現。


看起來是“操心命”,但更多的是希望能夠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


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綜藝——《出發吧愛情》。


當時節目裡的吳京和謝楠夫婦,兩個人因為一起做飯,引發了爭執。


吳京當主廚,或許謝楠對他廚藝不夠信任吧。


於是就在旁邊兒一直絮叨:


  • 大腸還沒熟得多煮一會兒。


  • 那個血豆腐的血水怎麼都一塊兒倒進鍋裡了?


  •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因為這些嘮叨,吳京的臉肉眼可見的垮了下來。


為什麼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好像只有達到她的標準才是對的一樣。


可謝楠也很委屈,在她看來,吳京的做法顯然是錯的。


明明知道是錯的,還不能指出來嗎?


於是他們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謝楠在這個片段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焦慮感』。


因為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吳京做,所以她會一直在旁邊指點江山。


可對於被嘮叨的人來說,這顯然就是一種非常難以忍受的感覺。


明明知道對方是關心,可聽到耳朵裡就成了蚊子一般討人厭的嗡嗡聲。

面對這種嘮叨,被嘮叨者往往就會顯得就非常無力。


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軟綿綿的,有氣沒地方撒。


明明知道自己正在飽受一種精神上的暴力折磨。


可你還沒辦法去指責對方,因為他的初衷就是為你好。


哪怕僅僅只是表面看上去如此。


所以說這種嘮叨者的心理,實際上是希望能夠尋找溝通,以此來釋放自身的『焦慮感』。


這種尋找溝通的方式,無疑是『消極』的,但這也恰恰是很多家庭常用到的思維方式:


你不理我,我就要煩你,讓你聽我話,讓你感受到我的存在。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的這個問題下,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語言的虐待具有相當的毀滅力。語言暴力會摧毀尊重、信任、傾慕以及親密感。


虐待的言語充滿了挖苦和貶抑,用以懲罰對方、歸咎對方,企圖使對方感到難過,也使對方看起來無能。


幾乎任何一件小事都會引起一場語言的轟炸---語言暴力” (摘自網絡)


這讓我不禁想到詩人托馬斯·胡德說過的那句:


一分鐘的思考抵得過一小時的嘮叨。


如果嘮叨者們能夠參悟這個道理的話,或許婚後每個家庭就會多一個哲學家。


玩笑歸玩笑,接下來我們說說,該如何改變自己。


如何避免自己的這種嘮叨“軟暴力”,給家人帶去的影響?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嘮叨從它的本質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溝通能力低的表現。


往往不會很好溝通的人,就需要重複加強別人心中對自己想表達的事物看法的清晰度。


但這樣做,往往就會無視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從某些程度來說,嘮叨其實也是一種自私。


一. 解決嘮叨的首要條件,就是學會『溝通』


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過:


“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者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來購買這種能力。”


很多人心中,溝通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其實不然,溝通不僅僅是能說話,重要的是會說話。


一個好的溝通,可以改變事情的結果。


比如:


我們吃泡麵的時候,我們都想把泡麵煮熟,這是『目的』。


但一部分人會選擇自行加工一番,加點新鮮蔬菜,加顆美味的雞蛋,一份營養美味的泡麵就好了。


既豐富了視覺,又營養了腸胃,這樣的結果,讓人倍感舒適。『好的過程導致的結果』。


而另外一部分人,為了圖方便省事,直接用開水隨便一泡,就這樣湊合自己的腸胃,結果吃著吃著就心裡犯潮,難以下嚥了。『壞的過程導致的結果』


所以,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目的都是要把面煮熟,讓自己填飽肚子。


但因為兩個方式的差異化,導致我們感受到的結果也是差強人意的。


所以,泡麵的方式就和我們溝通是一個道理。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如果我們用一種高效、迅速的方式,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溝通效果一定比無盡的“廢話嘮叨”有用的多。


最關鍵的是,溝通的過程還會讓對方覺得舒適。


人的很多煩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己。


所以,學會溝通,是我們打開與人正確相處方式的第一步。


你可以:


1. 不要重複去講“廢”話,也就是說,不要總是把一件你自以為重要的事,沒完沒了的反覆拿出來給對方加深記憶。


當你忍不住想再次提醒的時候,你不如換個思路想想,“ta不是傻瓜,我覺得重要的事情,不一定ta覺得很重要。”


2. 組織良好的語言能力,不要總是向對方傳遞一下“碎片化”的雜物信息。


當你想要和對方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你可以列出幾點來說,比如:


“對於這件事,我有3點看法,1……2……3……你覺得我的看法怎麼樣?”


3. 輸出有價值的信息,起碼也要是對你們的關係能夠有所幫助,或者對某件事有所幫助。


沒有人喜歡接受沒用的信息,那種感覺就像家裡堆了一屋子垃圾般的難受。所以,講話要挑重點說。


4. 不要總是用抱怨的方式和語氣,來傳遞你的不滿。


你可以溫和一點,比如:


當你很生氣對方沒有按你想要的方式做事時,你不能強迫對方按你的方式生活,你可以這樣說“親愛的,我蠻認可你的處事方式,不過你也可以試試我的方法,看看你會不會喜歡?”


相信我,不會有人願意拒絕一個語氣溫柔的人。


二. 學會幽默,能夠很大程度解決大家的煩惱


幽默感,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遺失的一種溝通方式。


就像網絡上流行的那句話說的一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由此可見,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在生活中和人溝通起來,往往會讓對方感到舒適的同時,還能產生愉悅。


連帶著,對方或許都會自帶美顏濾鏡的看你。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錢鍾書與楊絳這對神仙眷侶了。


他們的婚姻和愛情,眾所周知,可我還是忍不住再提一提。


錢鍾書先生除了非常有才氣之外,最出名的便是他的“毒舌和頑皮”。


可如此調皮的他,還是被楊絳先生“制服”了。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他們的相處之道,就在於『幽默』。


而楊絳又有詩書氣,更有幽默感,這樣的完美女子,自然就入了錢鍾書的眼。


她總是能讀懂他的毒舌,還能以同樣的俏皮話,將他的心牢牢“攥住”。


就拿他們舉行婚禮時,楊絳的“自黑”來說:


《圍城》裡,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


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多麼有趣的女子,這樣揶揄自己,這是多少女人無法比擬的?


我們也可以學習楊絳先生般,在生活中學會幽默。


作為普通人來講我們可以:


1. 幽默感需要用強大的知識面來支撐。


對於任何人來說,我們需要用幽默感來和對方更好的溝通,所以,你可以多從書籍、影視劇、現實生活中提取自己需要的點子,來完善自己的幽默感。


2. 學會“自黑”。


弗洛伊德曾說:“所有的玩笑都意味深長”。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增加對方對我們的好感。


因為我們可以恰如其分的用這個方式將自己的心願表達出來。


3. 拉近距離。


當你和對方經常開些善意的,有趣的玩笑時,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你傳遞的是一個『正向能量』時,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需求,積極回應。


所以,嘮叨這件事,無論是對被嘮叨者還是嘮叨者來說,都對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


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這比起肉體受到折磨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曾經丹麥有過一個研究發現:


常被嘮叨的男性,中年死亡風險會加倍。


因為不斷被嘮叨,會讓他們的精神受損,產生壓力。


從而導致身體部分系統減弱。


語言暴力,也是家暴的一種體現。


所以對於這種軟暴力,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審視自己的問題,不要讓嘮叨毀了自己和自己愛著的家人。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The End-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關注 ,你有情感煩惱,歡迎進下面的圈子【婚姻諮詢室】找百籽說!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不想成為《大話西遊》裡那個愛嘮叨的唐僧?婚後這兩個方法很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