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疫情之下阅读成了最有营养、有意义的宅家生活方式,书籍总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沉入对内对外的省思。下面这份特别时期的书单,让我们面对当下,通过阅读,更好地观察与思考窗外的世界。

1、《乱了乱了》

大卫·史瑞格里是艺术家,更是日常生活的魔法师。日常生活里的荒诞与倦怠,那些人们司空见惯以至于麻木无感的东西,都被他信手拈来,仅仅用粗糙、简洁、看似笨拙的廖廖几笔,便转化为脑海里灵感的无声爆炸。正是在这“乱了乱了”的时候,在浸淫着黑色幽默的反思、解构与再创作之中,世界呈现出它的本质面目。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2、《疾病的隐喻》

特殊时期是重读桑塔格,考察疾病、尤其是传染性、流行病是如何一步步隐喻化的。桑塔格说:“看待疾病最真诚的方式——同时也是患者对疾病最健康的方式——是尽可能消除或抵制隐喻性思考。”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3、《小行星掉在下午》

不妨将沈大成的这些故事称作“造景现实主义”。人物被投入她设计的神秘世界,如同进入一场真人秀。 在其中生活,而非表演。而恰恰在这思想实验般的过程里,现实世界里的那些规则和潜规则、被遮蔽的和无法言说的、残酷的和诗意的瞬间渐渐浮现。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4、《桑贝在纽约》

无法出门的日子适合云游。桑贝画的纽约,想象多于观察。他用门和窗暗示观看的视角;他运用尺度的夸张效应,把超级大都市里的人们画得超级渺小;他用细致入微的笔触述说宏大无边的主题;他关注那些在某个瞬间可以重新变成孩子的大人。就这样,带着超越时间的怀旧感和爵士乐的韵律,桑贝把纽约变得新奇而出人意料。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5、《竹不如肉》

作者如同小说家一般,选取适当的视角、用精彩的故事将读者拉进西方古代艺术世界,艺术史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成为一段段脑力激荡的愉悦旅程。时空的错置教人以古为镜:遥远的呼应着身边的,古代映射着现时。

疫情非常时期的5本书:窗外,城市还在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