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古詩的平仄格律,不知古代文字讀音,真能感受到音律之美嗎?你怎麼看?

暢言1298


試列舉本人創作的幾首格律詩,看下讀起來,是否有抑揚頓挫的音律感:

一、

即夜寒香圍小築,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燈顧影過寅時。平平仄仄仄平平

雲煙萬事難消散,平平仄仄平平仄

鬱結心頭獨自知。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冬夜獨思》仄起不入韻七絕,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

今夜寒梅花香繚繞在小樓四周

青熒燈光下獨自沉思已過五時

萬般往事如雲煙始終無法消散

卻都鬱積在心中只有自己知道

寅時:凌晨3-5點

二、

夕夜魚龍停擺舞,仄仄平平平仄仄

星橋鐵鎖未為開。平平仄仄仄平平

元宵避疫金吾禁,平平仄仄平平仄

眾盼清風早日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元宵》仄起不入韻七絕,押平水韻上平聲:十灰韻。

釋文:

元宵夜為了疫情停止舞龍燈會

各大城市元宵聚會也未曾開放

元宵還是在家中度過不要出去

大家都希望清除病毒早日到來

三、

唐風浩帙牘連篇,平平仄仄仄平平

薈蔚雲蒸眾體全。仄仄平平仄仄平

退士斟裁三百首,仄仄平平平仄仄

言傳楷則指毫箋。平平仄仄仄平平

本人作詩滿三百首有感作《詩楷》平起入韻七絕,押平水韻下平聲:一先韻。

釋文:

唐詩卷帙浩繁連篇累牘

文辭精妙各種體裁齊備

蘅塘退士精選唐詩三百

成為了後世寫詩的楷模

注:退士:孫洙,字臨西,一字芩西,號蘅塘,晚號退士,於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終告完成。

四、

琴詩伴我覓知心,平平仄仄仄平平

對句當敲煉韻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吟苦盡窮生白髮,平仄仄平平仄仄

沉沉步漫暮寒林。平平仄仄仄平平

林寒暮漫步沉沉,平平仄仄仄平平

發白生窮盡苦吟。仄仄平平仄仄平

音韻煉敲當句對,平仄仄平平仄仄

心知覓我伴詩琴。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迴文詩》七絕兩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正讀,從右至左從下到上倒讀,均為一首七絕詩,且均押平水韻下平聲:十二侵韻。

譯文一:

古琴與古詩是陪伴我的知音

詩句對偶格律要仔細去推敲

為了認真吟詩頭髮變白也好

漫步在秋天樹林黃昏暮色中

譯文二:

漫步在秋天樹林黃昏暮色中

為了認真吟詩頭髮變白也好

詩句對偶格律要仔細去推敲

古琴與古詩是陪伴我的知音


翠竹樓主


要真是這樣的話,你可能真的感受不到音律之美。

大家都知道古詩是用古典文創作的,我們現在做文章用的是白話文。兩種文體都是對社會語言的文字留存,閱讀的時候,古典文需要語言去修飾它,特別是古詩又套用了平仄格律,平仄之間需要停頓修飾去音和入音的區別,這也就是古詩抑揚頓挫給我們帶來的音律美。然而我們現在做的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文,它已經是一種十分接近口語的文字了,語調上沒有過多的起伏,大部分都是比較平實的,朗讀時感情比較細膩和平淡。一般來說,用現代語言去朗誦古詩在不通曉古詩音律情況下,是不能夠體現古詩音律之美的。

古詩是為吟誦創作,所以他一定要結合音律,甚至宋詞是專門有人來演唱的。而現代文是為閱讀創作的,看和讀通曉其意思就達到目的了,不需要過度的音調去修飾它。

用現代人的語言和文字功底去創作古詩,既不能體現古詩的文字美,也不能夠體現古詩的音律美。過於強調平仄格律使用古音韻造就了很多生澀難懂的字詞,單就看文字方面就已經拿捏不準了,更不用說吟詠起來是什麼感覺了,可以想象一個畫面,吟詠者興趣盎然,激情澎湃,聽眾的表情模稜兩可,似懂非懂的樣子,根本就是在湊熱鬧罷了。

有意願欣賞古詩音律之美的朋友,可以在有空的時間去看一下香港中學生展示的古詩詞朗誦技巧。可惜是用廣東白話表演的,儘管表演者語調和表情都很飽滿有激情,我也只是看個熱鬧罷了。


斤斗山下


對於古詩的韻律,這些爭論不休的話題歷來不少。

地方語言,在中國非常的種類繁多。以前沒有推行標準的普通話為國語,這是解放後幾十年的事情。

鑑於每個地方的語言不同,每種語言的聲律韻律肯定不一樣的。比如說:畢竟留不住,大江東流去;這個要是用普通話讀住(zhu)的音,與去(qu)的音,很不協調。要讀ju的音,湘方言好多地方讀ju音,聯下一句qu的音韻,剛好押韻合拍。

對於蘇東坡的詩詞,歷來文人都說不押韻 ,都很疑惑為什麼蘇東坡的詩詞歌賦不押韻,卻那麼多人喜歡。後來有人用四川方言讀他的詩詞,發現他的詩詞都是韻味十足,韻律非常協調。

所以說,今天的人們,總是拿著古代韻律格律說事,總是強調平平仄仄的那些東西為學問。有誰知道發明平平仄仄的那個人是哪裡人嗎?有誰知道他的語言是什麼語系的嗎?不知道。很多事情,只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和歷史原因,都會找出合理的答案的!





彭維盛鳥語花香談古論


文字的讀音按照平水韻書大致是可以讀出來的,但並非唐人的實際讀音。按現在的四聲,我們也無法確認平聲字的陰陽和仄聲字的上去,入聲字更是隻有少數專家能讀出。更何況,有幾個讀者會對著韻書讀呢,也多是按新韻讀。所以說,按格律和平水韻寫的詩,並不能讓讀者完全感受到原來的音韻美。



曹宗國


古詩詞的韻律,是根據地方的方言來定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方言,你比如說詩經,他就分得很多,包括什麼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所以說我們今天讀古詩文,念古詩文,普通話來對待,這樣我們才能夠,仔細分析古詩詞中的內容,加上一些地方的特長,古詩詞中,有不少地方特色,古詩詞在今天已經被很多人用普通話給修改了,每一次修訂都會修改一些東西,不然後世的文人墨客吃什麼,使我們普通人能夠讀得懂看得清,再沒有特別特別的,很土很土的話,鑲嵌在詩詞裡面,要讀懂古詩詞,就要懂得詩詞的格律和寫作方式,詩、雅、頌、賦、比、興,如果不知道這些,那麼你讀取古詩詞來,理解的方式方法,就要欠缺點。那麼古詩詞的美,古詩詞用字的規律,古詩詞的韻味也欠缺一點。

其實現代詩詞也是古詩詞過來的,尤其是賦,一般在古詩詞到現代詩詞,賦是最能說明事情,也最能郎郎上口的了,他基本上不限平庂韻,但你必須壓格式韻,而且裡面最多的表現手法是:排比、比擬、擬人和對偶,如果不會這些,那你就不懂得賦,也寫不好賦,也理解不了賦的美妙。





安安姥爺


從這個問題來看,提問者是個詩詞愛好者,

要是有了這個愛好,就好好學習一下詩詞。

古詩是古時各種各樣不同年齡的文人墨客、

詩人詞人甚至普通人,是他們或認真仔細、

精心推敲,或有感而發一時起興作的詩詞。

由於古時候跟現在的生活環境和際遇不同,

現在的人很難讀出古人的那種韻味和音律。

不明白你的“只知平仄格律不知文字讀音”,

如果連文字的讀音都不知又怎會知道平仄?

連平仄都沒弄清,就很難理解到平仄格律,

不理解平仄格律就更難感受到音律之美了。

要是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和少見的生僻字,

就不要有邊讀邊,也不要單憑自己的感覺,

更不要靠想象隨便猜測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那咋辦?認真查《新華字典》或《辭海》,

這樣才能夠得到既標準又正確的生字讀音。

還要認真讀一下古平今仄表和古仄今平表,

瞭解一下古時和現今有哪些不一樣的平仄。

想知更多就學一下較為複雜的《平水韻》,

只要不懈努力多查字典、多寫多讀,這樣,

才能慢慢感受古詩裡的意境和音律之美了。


夢190234205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夠知道古詩的平仄格律那就很了不起了,可惜的是並不多。至於古代的讀音,我認為倒不必再去深究了。簡單來說,理由如下:

第一,遠古及中古時代早期並沒有統一的音韻標準,但音韻一直存在;直到中古時代早中期之後才有音韻學者逐漸加以研究和規範。《平水韻》就是集大成的音韻範本,通行了近千年,到現在又受到了普通話新韻的挑戰。所以,音韻必須有一個標準,至於讀音,不但是變化的,而且還是全國各地人群不同讀音互相滲透的結果。例如普通話只要出了北京地區,幾乎都是不標準的,各地的老師也教不標準。但是,對於某一個字的音韻,比如北京的京,平聲,不管你平常在實際生活中把它讀成入聲調都行,但在詩詞文章中它必須是平韻字,這就叫規定;

第二,至於音律之美,是在規範的平仄格律之下,根據通行讀音來加以規範的。普通話讀"一″字,如果廣東人他一定要讀成"丫″字,那不能說是音律的問題,而是人為的問題。

謝謝。


卿本佳人70



開心71972637


現代詩歌既不拘平仄,又無一定格律,一樣給人們無窮的文化藝術享受。

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文明傳承,因時代變遷,更兼當代普及普通話的需要,有太多的漢字發音與古音不同了。甚至有些字在字典裡也查不到古音了。如“斜”“回”等等,就是最近幾年也有更改了發音的字,如“堆”“遜”等等。再者,古時的詩詞是“吟唱”,而現在已經沒有人去“吟唱”了。而是去品讀,去欣賞,去感受。至於古漢語的讀音就不那麼重要了。畢竟懂得古音的人太少了。總不能因為不懂古音我們就不寫格律詩了。

只要能抒發美好的意境,有豐富的思想感情,能給讀者帶來美好的高雅文化藝術享受,就是好作品。讀者同樣能感受到韻律之美……

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見,有不妥之處請師友們指點!



雲淡風清Lv


1.前提:只知古詩的平仄格律。

2.問題,真能感受到音律的美嗎?

3.答案:能!

4.理由:知道古詩的平仄格律,就必定知道一首詩的每一句每一字的平仄。這句話,大家接受吧。好,下面以李白【早發白帝城】詩為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七絕的格律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白、一、日、不等為入聲字,假設不知道。但知道這首詩的歷史背景:李白犯有錯誤,被朝庭流放蜀地,他剛被髮配到白帝城,朝庭變遷了,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李白在列。快馬報到,你看李白馬上行動,‘朝辭白帝’,心情怎樣?‘彩雲間’,思想呢,‘千里江陵一日還’。人剛辭別白帝,心已到京城。好了,閒話少說,言歸正傳。既然懂古詩的平仄格律,就知道平仄的念法:仄就是不平的意思,聲音念聲短促、從低向高發,平聲念聲長,沒變化。

5.結論:知道平仄格律,知道詩的背景,知道了平仄的發音,即使不知道上面幾個古漢語的入聲字,但只要按平仄發音,就能感受到音律之美感!不信,你試試看。謝謝各位看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