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明家长该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些什么?

鸿F教育研修


做过相关培训的周老师告诉我:一提幼小衔接,很多家长就想到让孩子认识多少字、学会多少加减法。但比起“零起点”入学,真正可怕的是“零准备”入学。

这个准备,不只是知识准备,更多的是要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的准备——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会什么,更应该重视自己为孩子做什么。

跟着周老师的启发、我检视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准备——原来,在不知不觉的陪伴和关注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启蒙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掰着指头数123,也不是用识字卡片教他认识多少个字,而是对他上小学后、甚至一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有长远意义的东西——学习力。

跳出幼升小焦虑,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学习这件事并不只在上小学了才开始,也不只是幼升小时候才重要。

除了这些,那位学而思研究幼小衔接的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学习习惯培养的要点。

出人意料的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事,居然是这些总被我们忽略的小事:

1. 上小学前,要完成分房分床睡的过程,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一大指标。

2. 穿脱衣服、系鞋带、擦屁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3. 养成自己睡觉、起床、穿衣、吃饭等独立自律的生活习惯,90%会迁移到学习习惯中。

4. 阅读与理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每天一定要抽时间陪孩子读书。

原来真正该为幼升小做好准备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长的思想:

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去发现他的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寻找他的短板,想办法提升和补齐。

再贵的幼小衔接班,都不如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认真读一本书、吃一顿饭、安排好一天的时间,是让孩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真正内核。

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这一次,真的就是这样。



幼儿园老师李猫猫


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幼儿园有很大区别,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引导:


第一,需让孩子知道,每个孩子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满了六岁就要上学——国家法令不允许适龄儿童不上学。这就从根儿上打消了孩子害怕上学、不想上学的念头。


第二,要让孩子对上学抱有一种期盼。


怎么才能使孩子有一种上学期盼呢?那就要带孩子到学校周边转转,看看学校的环境,看看学生的精神面貌,看看老师的授课方式。


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三四年,已经熟悉或厌倦了幼儿园的生活方式;看到比他大一点的孩子都上学了,自然就会对上学怀有一种渴望、向往的心情。


第三,可参照小学生守则适度约束、规范孩子。


虽然家庭不是学校,不能严格按照学生守则行事,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幼儿园大班的老师会依据上级学校的要求,对孩子的学前生活做些相应的安排、调整。回到家,父母也应配合幼儿园的步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提些相应的要求。


比如,不能无故不上幼儿园;不能早不起、晚不睡;不能在家大喊大叫,影响他人的学习、休息;


每晚回家都应温习温习幼儿园所学的知识,看看小学的课本等等,既不要让孩子紧张、睡不好觉,也别让孩子懵懵懂懂,对未来的学生生活毫无知觉。

第四,可适当给孩子传授一些语、数、英的知识。


过去,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读书,教孩子认大街上的广告、标语、招牌,孩子对文字并不陌生,认得了一些字。


上学前,把以前零星学的字词,归整归整、梳理梳理、串联串联、复习复习,把其中简单的字词句挑出来,写一写,练一练,记一记,应对小学语文入学考试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孩子的数学,只要能认、能写、能算100以内的加减,应对数学入学考试就不成问题。如果能写、能算100以内的乘除,那么孩子的数学已经高出同龄人的水平了。


孩子的英语,能读、能写26个英文字母,算是有了英语基础。如果能听、能说、能读、能写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孩子的英语算是相当不错了。


第五,需继续保持以往正常的休闲、娱乐和锻炼。


父母不能只管孩子的学习,不管孩子的锻炼、娱乐和休息。每天从幼儿园出来,不给孩子一些“发疯”、交流、玩耍的时间是不人性、不科学、不合理的。


孩子只有玩够了,身体得到锻炼,休闲放松了,在上学的时候,才能干什么都有劲,学什么都会学得好,学得快。



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随时随地父母学堂


实战派孩子教育专家,久明老师说:15年来,从我解决的2万多例孩子问题来看,几乎所有的“问题孩子”,都归因于家长早期的麻痹大意……

特别是一年级这个“根基期”,就没有做到科学的引领,问题越攒越多,突然有一天,家长惊呼:孩子怎么突然就变成这个样子……

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是否能有足够的远见,能够防范于未然。在陪伴孩子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如果领悟到了这三点,我们将省心不止12年。

清晰孩子的独特年龄特征

生活中,我们去任何一个陌生地方之前,哪怕是一次轻松的旅游,也都会做足攻略。

而对于孩子的未来,将走向何方,选择怎样的路径,似乎总是在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这全都源于对孩子成长规律的知之甚少。

对于我们心爱的宝贝,我们需要找到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那张地图,找到这样的地图,才能真正读懂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规律。

举个例子:一年级孩子的独特特征,其中有一项叫“想赢怕输”,也就是赢得起输不起。

比如下个象棋,玩个什么游戏,有的一输了就摔摔打打的,有的半天不吱声,有的一天都闷闷不乐。

我们会说:“你不能总想着你赢啊,你得有点承受能力吧,你怎么这么输不起,你要知道,有赢就一定有输啊。”

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这个规律,就会这样不断的驯化孩子,让他能够面对,能够接受。

可我们不知道,一年级是建立孩子求胜心、好胜心、斗志的最佳时期,过早的进行抗压训练,过早的给他挫折,过早的磨炼,就是扼杀了他的求胜欲……

我们要想办法清晰孩子的特征,当出现状况的时候,知道这是他必然规律,我们才能够耐心的,不带情绪的,应对他每一个变化

抓住“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

我们希望孩子优秀,希望他身上具备各种优秀的品质:坚强、勇敢、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奋

,恨不得把所有的优点,都囊括于孩子一身。

可孩子如何才能具备这些品质呢?

该如何去培养呢?

什么时间点去培养才是有效的呢?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那些优良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或者寄希望于孩子到了某个阶段,自然而然就获得的,全凭撞大运。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切都没有发生

于是家长就牢骚:“这孩子见硬就回,一点都不‘坚强’;这孩子毫无‘追求’,问他喜欢啥都说不知道……”

最后实在没辙,不情愿的说:“哎呀,我这孩子,天生就不是那块料……”。

久明老师说:孩子的品质需要训练,而且在各年龄段要培养的品质都不同,只有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这些品质才会建立完整,才最有效。

一年级孩子家长必须要培养的两点品质:

激发初始学习兴趣:

从幼儿园没有目标考核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有结果考核,有规则要求的应试教育的初始期,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向上的动力源泉,激发和呵护好最初始的学习兴趣,孩子才会喜欢上学习,家长就不必再说: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

但光是这样还不够,孩子爱上学习本身,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但应试教育漫长而枯燥,未来,至少有12年的时间,要承受这种煎熬。

兴趣是以“有趣”为前提的,但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趣味性会越来越弱,当难度的增加、量的增加、竞争的增加,光靠直接学习兴趣,不足以应付他12年的学习压力。

那就需要,把学习兴趣升华为永恒的志趣

永恒的志趣,是指将孩子的学习,与他的社会意义建立连接,当上升到社会意义时,再出现任何挫折,孩子都会自我激励。

这两个培养目标:呵护激发出学习兴趣,并能够升华为永恒的志趣,让孩子从骨子里爱上学习。

可一旦错过一年级这个根基期,未来再想建立事倍功半,我们就将与“省心”二字失之交臂,学习永远都是父母的事,写作业永远都得陪着……

培养和稳固孩子正确的三观

孩子每天都在问题中成长,每一个问题的处理,都会左右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三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久明老师说:当孩子出现问题和状况时,家长的每一个处理方式,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形成……

这些点滴不断累加,慢慢植入到孩子的内心,成为了他的“经验记忆”,这些记忆就成为了孩子日常行事的准则,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清晰了解这三点,并有针对性的“培育”,孩子才能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总说“别人家孩子”如何优秀,这根本上是源于,那些“别人家的父母”,真正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并且真正的下足了功夫……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好这三点呢?

久明老师,解决3-18岁孩子各类棘手问题23800余例,0失手。历时16年心血之作【一年级孩子培育说明书】,现已全网开播。


久明教你管孩子


最近宅在家里,看着家里有小学神兽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剑拔弩张的时候,深刻感受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个必经的阶段,它其实不是简单的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是一个综合的过渡阶段。

1、对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家长不怕孩子笨,但就怕不笨的孩子不学习。这其实是孩子主动性的问题。对于学习的热情影响着孩子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幼小衔接时,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学习真的是件辛苦的事。这是要有心理准备的。不要告诉孩子,学习是轻松的,学习没有轻松的。但正因为辛苦,所以才会获得很多幼儿园没有的东西。

2、学习能力的准备:上小学,不是到了年龄就可以上好。而是要准备好,专注力,记忆力,基础的思维能力,写字能力,都是能够帮孩子喜欢上小学而做的准备。

3、人际关系的适应:喜欢上小学,有自己的榜样,孩子会在这个这程中了解竞争,合作。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的了解,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4、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与幼儿园是不同的,习惯、作息安排上都要让孩子有一个过渡。

幼小衔接不止是从小学生活的开始,更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开始。科学衔接,为孩子的小学生活开个好头。

我是快乐生活的悠悠妈,幼小衔接的事情,欢迎来聊聊


悠悠妈的快乐生活


提前预习的习惯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的养成。认真记作业的习惯的养成。好好完成作业的习惯的养成。与人为善,和同学好好相处的观念的输入。遵守纪律的意识的灌输。

幼小衔接。要做的事儿很多。起步相当重要。万事开头难。起步好了。路就越走越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