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在民族融合进程中,游牧民族大量的“胡物”,随省胡汉杂居的深人发限而在中原地区蓬渐推广流行。

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比较常见的如胡床、胡服、胡乐(胡箱、胡琴、胡笛、琵琶等)、胡舞、胡戏、胡食(胡饼、胡羹、胡椒等〉等,种类繁多。

这些胡物进入中原农耕地区,对农耕汉族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胡床(折叠凳)本是游牧生活中的种坐具,东汉时期传到中原,之后推广到南方,很快演变为凳子、椅子,由此引起汉族民众坐姿的改变。

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古代农耕汉族没有坐凳,习惯的坐法是席地而坐,与之相适应的读书、写字、吃饭的家具是低矮的儿案。

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比席地而坐更适合人体行动科学的凳子、椅子的产生,使坐姿发生改变,低矮的几案不再适用,于是创制了各种桌子,引起家具的革命。

其他如胡乐、胡舞传人中原,很快风靡汉地,成为汉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并融合到汉乐、汉舞之中。

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胡人与汉人的民族融合,使我们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的确是改变了咱们的坐姿啊。

汉族人从席地而坐到有凳子可坐,这人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