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郭德纲喜欢称呼侯震为“少侯爷”,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按照辈分、艺术、传承各方面来讲述、的话,少侯爷应该是侯耀文。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而有意思的是,出生于1948年,17岁正式开始说相声的侯耀文却足足当了接近三十年的海青,直到1994年年底才通过代拉师弟的形式建立相声师承。从那之后他才开始正式收徒。为何侯耀文拜师如此之晚呢?这就要从头说起。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一、侯宝林对侯耀文寄予厚望

侯宝林第一任妻子连秀贞没有生育,后来离婚。侯宝林在天津走红期间和刘淑芳同居,生下了两个孩子,其中有长子侯耀中。返回北京后,侯宝林和京剧演员王雅兰结婚,先后生下侯耀华和侯耀文。

在这些孩子里,应该说最受侯宝林重视也最有出息的无疑是侯耀文。因此侯宝林去世后侯家的话事人是侯耀文,侯耀文去世之后侯家才是侯耀华说了算。

但一开始,侯宝林根本不支持侯耀文说相声,侯耀文被铁路文工团录取之后都不敢告诉他,还是铁路文工团的领导上门争取侯宝林“放人”的,据说侯宝林气得摔了筷子。毕竟当年老相声艺人一般都不支持子女吃开口饭。

但是木已成舟,侯宝林之后也对侯耀文的相声学习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侯耀文在七十年代就成名了。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但是,侯耀文当年拜师有两个障碍,一开始是社会环境不允许,相声行业都取消师徒制了,再加上侯耀文是铁路文工团的人,自然没法拜师。

后来改革开放了,侯宝林的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侯耀文想拜师反而找不到合适师父了。毕竟,以侯宝林当年的地位,侯耀文势必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师父,这并不容易。于是这事情就一直拖了下去。

侯宝林1993年去世,侯耀文则是1994年12月份由大师兄李伯祥代拉入门正式拜师赵佩茹的,但是这件事其实早在侯宝林去世前就说好了,有意思的是,这件事的促成却存在两个版本的说法。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二、高英培孟凡贵版本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高英培的徒弟孟凡贵说的,他在采访中提到,在侯宝林去世前夕,侯耀文专门找到他,让他联系师父高英培,由高英培代拉侯耀文入门拜师赵佩茹。而且侯耀文说这是侯宝林的意思。

孟凡贵赶紧告诉师父高英培,但是,高英培认为这件事必须得由赵佩茹的大徒弟李伯祥来做最为妥当,他让孟凡贵和侯耀文去趟天津找李伯祥商量一下,而李伯祥听说之后立刻亲自来到北京,在病床前和弥留之际的侯宝林敲定了此事。

赵佩茹另外一位徒弟常贵田的说法和孟凡贵一致。

这个说法当然是没问题的,而且侯宝林找高英培帮忙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他收师胜杰为关门弟子时,因为担心同行对师胜杰跳门之事有争议,他还请高英培去打探了一下同行们的意见并做了工作。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最流行的说法之外,还有一个王平的版本存在。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三、王平侯耀华版本

王平是李伯祥的徒弟,深受李伯祥的喜欢,而且他和侯家关系也比较近,因此他的说法也绝不是没有根据的。

王平回忆说,当年他和侯耀华一起演小品,因此就住在侯家东四头条的老宅那里,侯宝林当时做完胃部切除手术,出院以后住在木樨地的新宅。(这个时间应该在1992年初左右,也就是侯宝林去世前一年,笔者注)

有一天早上,侯耀华让王平去趟木樨地见侯宝林,说是找他有事。王平懵懂着就去了。

到木樨地,侯宝林和王平寒暄之后告诉他,你三叔(侯耀文)说了这么多年相声还是个海青,这是他(侯宝林)的遗憾。你三叔要拜师的话是带艺投师,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你懂吗?

王平赶紧点头:“我懂。”实际上,当时他还是一头雾水。然后侯宝林告诉他:“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回去的路上,王平就合计侯宝林的话,然后顿悟:“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意思是说要拜去世的人为师,那就得代拉师弟。而王平的师父是赵佩茹的大徒弟李伯祥,让王平办这件事无疑是想让王平做李伯祥的工作,由李伯祥代拉侯耀文为师弟。”

王平回到侯家老宅,侯耀华问他知道什么事情了吧,明显这话意思是侯耀华也知道此事。然后侯耀华安排王平回天津找李伯祥汇报。

但是,李伯祥却心存犹豫,他担心别人说他攀侯家的高枝。根据王平回忆,他做了几次李伯祥的工作之后,李伯祥才答应。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从王平的版本来看,事实上侯宝林早就打算好了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首先说赵佩茹不论是相声艺术还行业内口碑都是毫无争议的存在,曾经在赵佩茹去世前,侯宝林就希望他病好以后能和自己合作。没能和赵佩茹搭档也是侯宝林的一个遗憾。

其次,赵佩茹还是宝字辈的门长,侯耀文拜赵佩茹对于侯宝林来说也是“门当户对”。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同时,侯宝林之所以说“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这句话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自信,毕竟那时候侯耀文从各方面来说都是相声行业顶级的存在,他带艺投师不论拜谁都是对方捡便宜。从王平的回忆也能看出来,网上流传的“侯耀文曾想拜师常宝华遭婉拒”可信度并不高。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侯耀文拜师,流行的孟凡贵版本和不流行的王平版本,哪个是真的呢?

笔者认为,两个版本不冲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侯宝林找王平,不直接说而是采取暗示的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侯宝林在投石问路。毕竟以侯家的地位,万一太直白让人给拒绝了不好看,最好是对方首先提出才是最佳方案。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但是,李伯祥一直心存犹豫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这一拖就是一年。于是在侯宝林去世前,他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了,直接启用B方案找高英培,由此“逼迫”李伯祥表态。

李伯祥这时候发现不能再拖了,于是亲自来北京在病床前和侯宝林敲定此事,也让侯大师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笔者的这个推断从李伯祥十几年后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也可以论证,当时李伯祥说侯宝林通过二公子侯耀华和他师弟高英培找到的他,在侯先生弥留之际定下来此事。

李伯祥所说的高英培,就是孟凡贵版本,而侯耀华代指的应该就是王平版本。

侯耀文拜师始末,为何有两个说法?一句话体现侯宝林的自信

1994年12月10日,在李伯祥、高英培和常贵田等徒弟为赵佩茹举办的诞辰80周年演出现场,侯耀文特意从外地到场参加。演出后,在天津东风饭店举办了拜师仪式,李伯祥代拉师弟,李金斗做主持人,引保代三师分别为京剧界的孙玉祥朱玉良和相声前辈王世臣先生。其他宝字辈艺人如陈涌泉和常宝华也都到场祝贺。

最终,侯耀文没让“活人捡了便宜”,不过他后来在铁路文工团却没少捡别人的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