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可是雨果先生卻用細膩動人的筆觸告訴你“地獄亦有天使”。


初讀《悲慘世界》較為年幼,思想尚且天真,難以咀嚼出書中深意,簡單地以為這只是一個關於“好人與壞人”的故事。如今重溫,方略能悟出其中大義,明白這是一部關於愛、關於寬恕、關於救贖的史詩鉅作。


每個人都欠人生一場救贖。然而在這個睜眼是大數據轟炸,閉眼是deadline焦灼的快節奏時代,你是不是忘了停下來好好地審視和接納滿臉倦容的自己?你是不是還一直沉浸在他人給予你的“惡”中掙不開身?你有多久沒有痛痛快快地為“美和愛”大哭一場?


《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悲慘世界》書籍


你需要的靈魂上的洗禮,《悲慘世界》都能給你。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最為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以拿破崙戰爭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冉•阿讓不幸又傳奇的一生。冉•阿讓本是個本分的底層工人,為了不讓孩子捱餓被迫偷了一塊麵包,他被抓、服刑、越獄、被抓,在監獄裡兜兜轉轉便度過了19年的光陰。出獄後的他處處遭受別人的白眼和歧視,本已對社會絕望透頂,卻因為一個仁愛善良的主教,發生了變化,多苦多難的冉•阿讓開始了他自我救贖的後半生。


《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維克多•雨果


全文圍繞“寬恕”和“救贖”兩個中心展開,將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複雜描繪得淋漓盡致。可在這般地獄般的人間,偏有一些人在拼命地閃耀著善的光芒,宛若陰暗角落裡頑強盛開的一朵花,令人動容、令人不忍卒讀。


我不敢想象,如果冉•阿讓沒有遇見“買”下他靈魂的主教,他的後半生會是怎樣?可能他永遠會是一個被世人厭惡且厭惡世人的可憐蟲吧。人這一生要有多幸運,才能在千夫所指之時還能找到一道灼灼的信任你的目光。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也許你此時此刻伸出的一雙手就能將一個即將墜入地獄的人拉回人間。


《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電影《悲慘世界》海報


我不敢想象,如果冉•阿讓沒有原諒這個對他惡語相加的世界,他的後半生會是怎樣?也許就像王爾德先生說得那樣,他會在心裡永遠養著一條毒蛇,他會夜夜起身,在靈魂的園子裡栽種荊棘。世間百事,九九難稱心意。你以為你齜牙咧嘴地怒視世界,其實那只是在蹉跎和傷害自己。只有在你停止對世界張牙舞爪那刻起,你才能重新擁抱平靜和安寧。


我不敢想象,如果冉•阿讓沒有救走飽受責難的珂賽特,他的後半生會是怎樣?也許,他只會是一個沒有恨、沒有愛的看破紅塵的老人。他救贖珂賽特的同時,又何嘗不是救贖自己?愛是生命的太陽,沒有愛的靈魂只能在漫長的道路上無依無靠,踽踽獨行。生而為人,來世間一趟,又怎能不看看太陽?


《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悲慘世界》中的世界太過無奈,私心膨脹,信任凋敝,哪怕是豔陽高照,莫名的寒意還是會油然升起。好在,即使是這樣一個悲慘無奈的世界,還有一些善意在用力生長,哪怕是在沒有陽光照射的犄角旮旯。


他人可能會是地獄,但是地獄中也有天使。他會伸出雙手,給予你愛,給予你救贖。可是人這一生最大的救世主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生短暫,不要讓自己在過去的苛責中沉淪。只有自己原諒了自己、寬恕了自己,你才能去救贖這個世界,反手將地獄築成天堂。


《悲慘世界》書評——他人即地獄,反手築天堂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