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初至东瀛岛国,人生地不熟,联系了身在日本的高中同学LiBo,高二的时候他作为交换学生来到日本,后就读于东京大学。我们相约周末一起登富士山,那个周末恰好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将日本“圣岳”富士山踩在脚下,就当是身处抗日最前线的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我们清晨出发,换了三班火车到达御殿场车站,再搭乘登山巴士至富士山脚下的须走口五合目,这里海拔2000米,我们将从这里开始徒步挑战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顶峰。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据传是因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因此登山道都是沙石路,我穿的又是羽毛球鞋,每向上爬一步就会滑下来半步,脚又陷在沙石之中,导致体力严重消耗。登山途中景色非常枯燥,抬头望见的除了万里无云的蓝天外便是圆锥型的山顶,低头看到的除了没有尽头的登山道外就是自己的双脚,登山道边从山麓的树林变成了山腰的灌木丛到最后寸草不生,身上穿的从短袖T恤到长袖运动衫到最后全副武装长袖长裤——就这样,我头一次想到了放弃,五月份徒步虎跳峡(参见《 》)、八月份暴走张家界(参见《 》)时我脑中都未曾冒出过这样的念头,不知道是因为轻微的高原反应还是初到异乡的我水土不服,登富士山的经历留给我的印象只有疲惫,异常的疲惫。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1. 富士山脚下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2. 五合目

  咬着牙、拼着命坚持向上爬,终于在日头偏西的时候登上了富士山山顶,绕火山口一周才找到日本最高点纪念碑,我作了“鄙视”、“拳打”、“脚踢”等动作后,不敢做片刻的停留,玩命似的往山下赶。没想到走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快速下山路,天就彻底黑了,打起手电,一步一步摸索着往下挪,看着脚下的云层,心里莫名的恐惧,唯一的希望就是云间透出的点点灯火……黑暗中又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的“速降”后,目标更加明确,逐渐清晰的两盏光亮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顺着灯光的方向一路走下去,也顾不上倒掉鞋里的沙子,终于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到了御殿场出口,而保佑我们平安下山的光亮是停车场的两盏路灯。在七月份登华山时曾经有过孤身黑夜攀登“大上方”岔路的经历,天黑得很快,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以险闻名的华山路上借着夜光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听到了人声看到了灯光,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原来是方家修炼的道观将我从危机四伏的黑夜登山路中解救了出来,第二天沿原路向下,看到昨夜自己在黑暗中走过的路,心跳加快,冷汗直流。而九月份的富士山摸黑速降,虽然道路并不险峻,但是这路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云层始终在自己的脚下,手电光线逐渐暗淡,如果没有灯光指路,如果没有同学相伴,也许就在下降半途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希望,现在想来,仍是后怕不已。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3. 登山途中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4. 富士山顶峰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富士山之旅后,第二天我们在富士山脚下休养生息,在“忍野八海”品尝富士山雪水化成的涌池泉水,在忍野温泉献出了我的第一次温泉经历,在富士五湖之一的河口湖泛舟戏水,但是在即将离开富士山的时候天降大雨,我们像落汤鸡一样在雨中狂奔,眼前突现一幅画面——雨中有一对日本夫妇,穿着和服趿拉着木屐,丈夫为妻子打着油纸伞,妻子挽着丈夫在雨中散步,这雨、甚至这世界在他们眼中都已经静止,两人眼中、心中只有对方——他们的悠闲和从容与我们的狼狈和匆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让这一幕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每当心烦气躁时我就会想起富士山脚下的那对夫妇,每次都让我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5. 茶屋

2005年08月——初游东瀛登富士

图06. 神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