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口罩,翻欄杆!疫情防控中,九江這些小區不文明現象應引起重視

九江新聞網訊(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餘純桃 張新紅 呂安琳 文/攝)

疫情已過50日,我市情況在逐日好轉的同時,防控依舊嚴格不松。社區目前是防控的重點,為保障居民安全,城區小區管理基本是進出一個口子,對於老舊小區或臨街小區,多數採取使用擋板圍欄的方式封閉小區,設置疫情卡點,登記進出人員、測量體溫,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員流動。但時間長久,很多居民和商家開始放鬆警惕,出現隨意拆除圍擋、破壞圍欄的現象,給疫情防控帶去隱患。

不戴口罩,翻栏杆!疫情防控中,九江这些小区不文明现象应引起重视

A、商家破欄做生意

十里大道與九瑞大道交屆處至市三中的一段路上有兩個社區,疫情期間這兩個社區的臨街居民區均被擋板圍住,只留必要的疫情卡口。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這裡的一些商家卻無視疫情防控政策,拆開擋板做生意。特別是一些銷售鋼材的店鋪,為了出貨,讓三輪車停在路邊,破開店門前的擋板後搬運鋼材。

人民路街道向陽閘社區主任張琦透露,轄區十里大道上有幾個無物業小區,都是隻有幾棟樓的小小區,小區外便是人行道,人行道上經營了各種商鋪,近期在日常巡查時發現有兩三個商家每次運送貨物時特意將擋板拆開方便運貨。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做工作,商家表示由於貨物太重沒法繞遠路,所以才出此下策,運送完貨物會立刻將擋板復原,可是社區工作人員還是多次發現了擋板沒有復原的情況。一些居民看到擋板拆除,自然也不願繞遠路,便私自從擋板缺口處進去。每當值守的志願者發現該情況,就會第一時間自行進行維修或街道、聯繫社區進行維修。

從該處交界口順十里大道往南,同樣有多個社區為靠近街道的小區設置了擋板,但也不時會被商家拆開。2月中旬時,記者從汽車南站經過,靠街邊有家銷售水果的店鋪,在其前面不遠的一處檔板便被拆開,被拆開的擋板上還貼有一張通告,提醒道:此處有監控,拆除擋板違法。但依舊擋不住一些人拆除擋板圖方便的腳步。

記者在老城區調查瞭解到,此類現象主要集中於臨街小區。出現這種現象也並非無因可究,總的來說便是長時間的抗疫在迎來勝利曙光的同時,一些人思想不免鬆懈,存有僥倖心理,以為自己只是出個貨,抄個近路,不會有人發現,也不會造成大多害處。但這種麻痺的思想卻給社區疫情防控增加的壓力,添了風險。

所以對這一現象,社區的書記們也深惡痛絕。人民路街道向陽閘社區主任張琦說,現在靠近臨街小區的疫情管控難度較大,雖然現在都用擋板將人行道擋住了,進去必須從值守卡口通過,進行了測體溫、登記、掃碼才能出入,但是還是會有人為圖個人的便利,將擋板私自拆除。張琦說:“近期,我們基本每天都會接到值守卡點的志願者或是居民反映,轄區個別路段的擋板被私自拆開了,由於近期復工復產的人員和商家較多,咱們社區工作人員日常巡查中也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增加了我們的防控難度。”

不戴口罩,翻栏杆!疫情防控中,九江这些小区不文明现象应引起重视

B、不戴口罩,翻欄杆圖方便

水木清華是個老小區,與老城區的居民區不同的是,這個小區建設時就配有圍欄和鐵門。疫情防控時,物業公司和社區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封閉管理小區。可是,時間長了,有些人就不記得疫情還未結束,各種破欄行為讓人既痛恨又無奈。據瞭解,小區因車位有限,很多業主車輛停靠在十里河岸邊,為了方便回家和出行,這些業主硬生生地將鐵柵欄絞斷。物業公司和社區發現一起維修一起,還苦口婆心勸阻,但依舊阻止不了一些業主的任性。

在一些小區,居民出門也不佩帶口罩了,理由是空曠場地可以不戴,可他不想自個是在小區人流集中的區域無口罩閒逛。對此,七里湖街道三角線社區馮英深有體會。她說,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中,確實有一些居民在公共場所不配戴口罩等,通過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耐心勸導,雖然大部分人都比較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但還是有個別居民十分抗拒,增加了社區疫情防控、管控的難度。而且,他們還發現少數居民存在誤讀相關疫情防控知識現象,比如新聞中某專家稱“空曠場所可不戴口罩”,一些居民則理解小區門口也是空曠場所,他們在小區門前不戴口罩到處亂逛,而小區門口屬人員流動量較大的場所,並不是居民所理解的空曠場所。

馮英表示,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最大的動力和信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無數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舍小家為大家、負重前行;一個多月以來,他們戴著口罩挨家挨戶排查疫情,面對無數的未知數,他們堅守崗位,他們沒有精力照顧家庭、照顧親人,他們夜以繼日的堅守,為居民築牢了一道道安全屏障,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著,在他們心中,居民的理解是他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