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疫情期間在家閒的無聊,就把很久前買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拿出來讀。說實話,看這本書跟看鬼片似的,但又可以從中受益些許。於是就想著寫個讀後感,為了更詳細的瞭解這本書,我就去翻了翻豆瓣。

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於是發現了件神奇的事,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8.1,但大家對這本書的態度卻非常的兩極化。簡言之,就是大家對這本書愛的愛死,恨得恨死。其中許多人憤恨的它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本書的真實性。

這本書稱是“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但許多讀者對書中內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認為這不像訪談手記,這更像小說。但說它是小說,它偏偏又要打著訪談手記的大旗,這讓部分讀者一肚子火。

我一直覺得,一部電影,你去看它的時候,它的名字是什麼,它的噱頭是什麼,它獲了啥大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看完影片後,你是否看懂了這部影片,是否知道導演想借影片表達什麼,你又從中收穫到什麼。

而如果你能從中受益,那麼這部電影對於你來說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那麼他獲得了什麼獎,它的噱頭對你來說又有什麼緊要的呢?

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同樣的,看書也是一樣的。

看一本書,閱讀它的內容,理解它的含義,然後看自己是否從中受益。

如果有所收穫,那麼無論它是名著經典,還是鬼怪亂神的小說,它於你都是有價值的。也不必糾結於它是經典文學還是鬼怪亂神,還是它頂著文學的帽子卻寫著鬼怪亂神。

因此對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因為我不是精神科醫生,也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物理學家,所以我對書中所涉及的關於精神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或者是物理方面的知識 ,都無法判斷是否是正確的。

同樣我也不能確定它是否真的是訪談手記。

但這並不影響我閱讀它,並且認為它還不錯。

因為我在這本書中有所受益。

下面挑了幾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寫了兩段讀後感。

一、腦洞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要受侷限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在這本書中,有些篇章的內容,想法奇特,裡面人物做的事情和說的話都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讓人忍不住想說一句:這果然是神經病。

講兩個我覺得非常匪夷所思,甚至有點害怕的例子。

一個是靈魂的尾巴那一篇。

一個是偽裝的文明那一篇。

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靈魂的尾巴這一篇講的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對靈魂的不同看法。

這個患者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並且不止人有靈魂,所有的生物都有靈魂。

但這靈魂不是什麼鬼一類的,而是一種軟軟的,有四肢,有尾巴的。

所有生物其實都是靈魂填充進去的,沒有靈魂填充,都是隻是一副空殼而已,靈魂填充進去才可以動,可以長大。

並且軀殼死了,靈魂就會出來,把原來軀殼的記憶甩出去後,再尋找新的軀殼。

偽裝的文明這一篇講的是關於外星人的故事。

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一位曾是婦科醫生的患者稱自己見過外星人,並且外星人告訴她:地球現有的文明是假的,是做出來的樣子。其實地球的科技、文明程度很高,很久以前人類文明就已經很先進了,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目前地球上六十多億的人都像她一樣不知道真相。具體地球上有多少人,外星人也瞭解的不是很詳細,但可以知道的是地球人口大概有170億人。而這些不知道真相的人是假象的一部分,是為了做給其他星球的人看的,目的是為了不顯得過於強大。

這兩篇文章的內容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匪夷所思。

看過這兩篇的許多小夥伴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這根本“不可能”,怪不得這兩篇文章的主人公會被判定為精神病,除了精神病正常人也不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想法。

但在筆者的角度,這兩篇文章,重點關注的不是內容的真實性問題,而是文章所包含的豐富的想象力。

靈魂一說一直是個迷,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無論信還是不信,可能許多人想象過它的樣子,但相信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它是鬼、神那一類的形象。

但靈魂的尾巴這一篇文章打開了我們對靈魂新的想象。讓我們對靈魂的想象不再是固定的鬼、神,讓我們內心深處不禁感嘆一聲,原來靈魂還有可能是這樣的。

同樣,偽裝的文明也是如此。

外星人一直以來也是一個謎團。

我們聽過許多外星人的,不知真假的故事,但就像文中說的那樣,都是誰誰看見外星人了,抓走了地球人。

但這篇文章寫的關於外星人的內容另闢蹊徑,為啥總是外星人好像比地球人厲害,為什麼就不可以地球人比外星人厲害。

所以看這兩篇文章的重點是看想象力。

這兩篇文章打破了我們對靈魂,對外星人固有的想象,這種獨特的想象角度(無論真的是有這樣的精神病患者,還是這只是作者編寫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擴展讀者的想象力。

二、不要用你的世界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世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有一篇叫做真正的世界。

這一篇的主人公一直在思考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為了尋找到答案,起初她選擇模仿別人,目的是用不帶任何主觀的意識去看世界。

但即使是這樣,她依然找不到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答案。

可後來她說自己突然懂了。

當作者問她到底什麼是真正的世界,怎樣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時。

她答道: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雲的眼睛去看雲,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一本因真實性而極具爭議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看到這段話時,我覺得非常的有意思。

看過這篇文章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段話時不時的都會從我的大腦裡彈出來。

我也認真思索過這段話,當然什麼是真正的世界,什麼是世界的本質我無法想明白。

但我卻從中領悟到了些其他的東西,那就是不要用你的世界去評判別人的世界。

因為閱歷,年紀,性別,生活環境等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好像是一樣的,但其實又是不一樣的。

但許多時候我們會犯一個錯誤,用自己世界裡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世界。

在你的世界裡一個小目標是先賺一千萬,但在有些人的世界裡,一千萬一輩子也未必賺得到。

所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沒走過別人走過的路,不知別人的苦與樂,也無法看見別人看見的世界,那便不用我看見的世界的標準去衡量,評判別人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