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疫情期间在家闲的无聊,就把很久前买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拿出来读。说实话,看这本书跟看鬼片似的,但又可以从中受益些许。于是就想着写个读后感,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本书,我就去翻了翻豆瓣。

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于是发现了件神奇的事,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8.1,但大家对这本书的态度却非常的两极化。简言之,就是大家对这本书爱的爱死,恨得恨死。其中许多人愤恨的它的主要原因就是这本书的真实性。

这本书称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但许多读者对书中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这不像访谈手记,这更像小说。但说它是小说,它偏偏又要打着访谈手记的大旗,这让部分读者一肚子火。

我一直觉得,一部电影,你去看它的时候,它的名字是什么,它的噱头是什么,它获了啥大奖,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看完影片后,你是否看懂了这部影片,是否知道导演想借影片表达什么,你又从中收获到什么。

而如果你能从中受益,那么这部电影对于你来说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么他获得了什么奖,它的噱头对你来说又有什么紧要的呢?

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同样的,看书也是一样的。

看一本书,阅读它的内容,理解它的含义,然后看自己是否从中受益。

如果有所收获,那么无论它是名著经典,还是鬼怪乱神的小说,它于你都是有价值的。也不必纠结于它是经典文学还是鬼怪乱神,还是它顶着文学的帽子却写着鬼怪乱神。

因此对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因为我不是精神科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所以我对书中所涉及的关于精神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或者是物理方面的知识 ,都无法判断是否是正确的。

同样我也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是访谈手记。

但这并不影响我阅读它,并且认为它还不错。

因为我在这本书中有所受益。

下面挑了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写了两段读后感。

一、脑洞可以无限大,想象力不要受局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这本书中,有些篇章的内容,想法奇特,里面人物做的事情和说的话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句:这果然是神经病。

讲两个我觉得非常匪夷所思,甚至有点害怕的例子。

一个是灵魂的尾巴那一篇。

一个是伪装的文明那一篇。

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灵魂的尾巴这一篇讲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对灵魂的不同看法。

这个患者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并且不止人有灵魂,所有的生物都有灵魂。

但这灵魂不是什么鬼一类的,而是一种软软的,有四肢,有尾巴的。

所有生物其实都是灵魂填充进去的,没有灵魂填充,都是只是一副空壳而已,灵魂填充进去才可以动,可以长大。

并且躯壳死了,灵魂就会出来,把原来躯壳的记忆甩出去后,再寻找新的躯壳。

伪装的文明这一篇讲的是关于外星人的故事。

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一位曾是妇科医生的患者称自己见过外星人,并且外星人告诉她:地球现有的文明是假的,是做出来的样子。其实地球的科技、文明程度很高,很久以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很先进了,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目前地球上六十多亿的人都像她一样不知道真相。具体地球上有多少人,外星人也了解的不是很详细,但可以知道的是地球人口大概有170亿人。而这些不知道真相的人是假象的一部分,是为了做给其他星球的人看的,目的是为了不显得过于强大。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匪夷所思。

看过这两篇的许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根本“不可能”,怪不得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会被判定为精神病,除了精神病正常人也不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

但在笔者的角度,这两篇文章,重点关注的不是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而是文章所包含的丰富的想象力。

灵魂一说一直是个迷,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无论信还是不信,可能许多人想象过它的样子,但相信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它是鬼、神那一类的形象。

但灵魂的尾巴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们对灵魂新的想象。让我们对灵魂的想象不再是固定的鬼、神,让我们内心深处不禁感叹一声,原来灵魂还有可能是这样的。

同样,伪装的文明也是如此。

外星人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谜团。

我们听过许多外星人的,不知真假的故事,但就像文中说的那样,都是谁谁看见外星人了,抓走了地球人。

但这篇文章写的关于外星人的内容另辟蹊径,为啥总是外星人好像比地球人厉害,为什么就不可以地球人比外星人厉害。

所以看这两篇文章的重点是看想象力。

这两篇文章打破了我们对灵魂,对外星人固有的想象,这种独特的想象角度(无论真的是有这样的精神病患者,还是这只是作者编写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想象力。

二、不要用你的世界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一篇叫做真正的世界。

这一篇的主人公一直在思考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为了寻找到答案,起初她选择模仿别人,目的是用不带任何主观的意识去看世界。

但即使是这样,她依然找不到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答案。

可后来她说自己突然懂了。

当作者问她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世界,怎样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时。

她答道: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一本因真实性而极具争议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看到这段话时,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看过这篇文章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段话时不时的都会从我的大脑里弹出来。

我也认真思索过这段话,当然什么是真正的世界,什么是世界的本质我无法想明白。

但我却从中领悟到了些其他的东西,那就是不要用你的世界去评判别人的世界。

因为阅历,年纪,性别,生活环境等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好像是一样的,但其实又是不一样的。

但许多时候我们会犯一个错误,用自己世界里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世界。

在你的世界里一个小目标是先赚一千万,但在有些人的世界里,一千万一辈子也未必赚得到。

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没走过别人走过的路,不知别人的苦与乐,也无法看见别人看见的世界,那便不用我看见的世界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别人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