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厭倦童年,急著長大,現在又希望回到孩提時代,為什麼?

海雲海


亦無心說:若是美好的童年,或許還想回去,若是槽糕的童年,大概沒人想到過去吧!現實就是你長大了,無論童年的美好與糟糕,成年了就靠著自己的雙手去拯救未來的人生吧!

怎麼就童年想著長大好,等長大了又想著回到童年了呢

那還得從我的故事說起:

  1. 長大了的我,一天同學的群主要把同學群解散,發了個動態說都沒什麼氛圍,底下的評論說可不是嘛死氣沉沉的跟那種相親群似的熱鬧兩天半,後來才發現,他們另外建了一個群,平時都在那個群聊天,而這個群只是為了敷衍我們幾個。莫名就扎心了,可能以前經歷過,可被我藏心底不願想起來而已。

  2. 好像一直都是這樣,從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在家裡沒有一點幸福感,在外是點頭之交,難受了家裡不會理解,跟別人說,別人願意聽嗎。爸媽打我出生就因我為女性而冷落我,以前以為他們太忙了,太窮了,所以我要乖乖聽話在家待著,給你買好東西吃。忘了。今天沒帶錢。下次吧。聽話。家裡窮不能體諒體諒我們嗎。我有說過給你買嗎。

  3. 我的大姐很心機,小時候告訴我二姐討厭我,經常說我壞話,我信了,開始瘋狂恨二姐,二姐也討厭我,這時候,大姐反而不理我了。其實想想二姐沒幹過什麼過分的事,大姐卻迴避我,我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一直很內疚,其實不是,我感到的孤立是有意的,是真真切切的,是藏在我身後的,果然長大就懂了,明白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4. 我為什麼內向,孤僻,並不是因為窮啊,家庭環境造成的,我原本也是個開朗的人啊小時候真的很開心,會天天想著出去的。可是爸媽生下我就下廣東打工,我五歲的時候回來接我們三姐妹下廣東。我說我要上學。你年齡不夠。家裡沒錢。不準上。不是你想上就上。我不讓你上你就不可能上。好,我怕你們發怒,我活得小心翼翼,我不上就是了。於是那個出租屋坐了一年,告訴我,誰敲門都不開門,看起來像是在保護我,實際上他們只是囚禁我,開了門搶走了我沒關係,家裡不能被偷了呀。
  5. 想起在廣東的一件事。我們一家人上街,你們起初牽著我的手,後來放手讓我在人群裡看鬧市。我突然看不見你們了,我回頭拼命找你們,難以再找到你們。我問旁邊的人,我爸爸媽媽在哪兒?路人一般聽到這句話都會理我的對不對,可是街上沒有一個人理我呀,我看到一個老闆,我問,你看見我爸媽了嗎?他目睹了全程,看著我只是沉默,那種眼神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憐憫,無奈,他也沒有幫我,我到處找啊找,後來我憑自己的記憶回到了出租屋樓下,你們回來看到我沒有人說話,都當做沒發生這件事上樓去了。我太單純了,還自責了好久。現在想想,你們在意我為什麼會鬆開我的手,為什麼我消失了這麼久突然回來了一點也不驚訝。如今思路一變,你們或許就是故意的呢。四個人聯合起來,製造一出我不小心走丟的假象,用自欺欺人的方式,既擺脫了我又不用受道德譴責。

  6. 回到老家,又是在家坐了一年。有一次我哭了,我媽說,你出去,以後都不要回來。我說走就走。這個冬天我在外面蹲了一整天,你都沒有出來找我,我灰溜溜得又回來了。終於我去上學了,班上本有人理我,但我因為兩年的獨處和家裡人的冷落害怕與人交往,失去了獲得友情的機會。因為少與人交往我生活常識很差,別人知道的我不知道,常常孤僻地坐在角落。我只能好好學習證明給他們看,我愛學習嗎,不愛,我只是想證明我有用,讓你們在意我。我現在發現沒有用,我開始不再看你們臉色,你們震驚地看著我不受你們控制,不聽你們的話,又無可奈何的樣子好極了,我不是叛逆,我是逐漸摸到真相的邊角,想要逃離。逃離過去,逃離你們的謊言。
  7. 好了到了想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年紀,卻再也不想你們問要不要跟你們一起生活,我不要!寧願呆在深山老林我也不要跟你們一起,跟你們一起生活就是我一生最後悔的事,你們也成了我最恨的人。童年的不那麼美好的生活,註定了長大了再也難以回去,即使想著回到過去都是往事不堪回首。(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亦無心說


大家好,我是雨碎江南,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受約束家長管教,想要快速成長,長大後因為各種原因,又想回到童年。

快樂的童年,只是不自知

  • 上小學的時候,每天作業不是很多,記得下午基本上就是四五點鐘放學,自己經常放學後在學校和同學玩到很晚才回家,我家是農村的,學校離家也就五六百米,一回家家長就催著寫作業,還經常做一些農活之類的,那時候自己的想法就是感覺自己還小,就應該被寵,什麼活都不應該幹,單純的想法就是長大之後就沒有人管著自己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比較自由。

  • 到了初中以後,有了自己的相比較的一些成熟的想法,年齡大了一些,因為我們那邊農村學生很多都是在初中輟學,在當時的年齡認為自己每天學習的東西很多,自己感覺很累有一定的厭學情緒,單純的不想上學,當時的想法是隻要不上學幹啥都行,哪怕務農,現在想起來還好一直學習沒有中途放棄。最叛逆的感覺應該就是這個階段了,有時候家長說什麼就故意反著做,偶爾捱打也是正常。

  • 上了高中以後課業更加的沉重,但是也能接受,因為當時我所在的是市重點高中,相比較其他幾所還算好一些,壓力也不是特別的大,學生嘛整天除了學習還能有多大的事,無非都是同學之間的相處矛盾都是一些小問題。

時光一去不復返

  • 我是在外地讀的一所二本,離家還算挺遠,不過在現在來說都不算什麼了,交通工具很發達,舉例已經不是任何問題了。在大學期間時間很多,尤其是剛上大學第一年真的感覺自己自由了,無拘無束的那種,但是隨著畢業的臨近,面臨著找工作壓力隨之而來。

  • 走向社會後發現生活比自己想象中的要複雜一些,如果單純的想要每個月拿著固定的工資倒也無可厚非,但是經濟上的壓力促使自己必須很努力,平時朋友交往,人請理解等等等等,偶然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回憶過去,也許是心太累了,也許是真的倦了每天疲憊的生活,有的時候真的想遠離城市的喧囂去深山老林隱居去,但是那僅僅是一種想法而已。

  • 經過幾年的打拼,小日子還算湊合的今天,也會回過頭看看過去,還是很懷念那個童真爛漫的孩提時代,我以為我逃離的是地獄,離開之後才知道當初呆的是天堂,身邊好多朋友也都經常回憶小時候的調皮搗蛋的事,每次聊起來的時候雖然記憶中只有那麼幾件事,但總是樂此不疲,伴隨著談完之後的就是傷感,也是我們傷感的是我們逝去的青春,和那一去不復返的童年軼事。

不管我們現在身處何方,我們請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珍惜現在的時光,不要在未來的某一天回憶起今天的時候是一片空白,我們每天都在書寫自己的篇章,珍惜擁有!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看法和建議,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讓我們共同討論,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雨碎江南223


說起童年,首先聯想到的是羅大佑創作的《童年》:“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童年……”

童年唯一能讓我擺脫憂愁的兩件事,遊戲和讀小人書。

當時小男孩可玩的遊戲特別多,如玩疊紙飛機,能整整玩幾個月。十幾個小男孩一起飛紙飛機,看誰的飛機會拐彎,或飛得高,能飛過房頂,或飛得最慢,在空中停的時間最長。飛機經常飛到最後,滿房子簷上、瓦上、椽上都停著大大小小沒有飛過房頂的紙飛機。大多時候,大人叫我們小孩回家吃飯,大家都玩得不願意回去。因為自己疊的飛機沒有高高地飛過房頂。只有一兩個願意回去吃飯,因為他疊的飛機雖然沒有飛過房頂,但掛在了高高的樹叉上。他僅僅因為這一點,就會成為大家崇拜的偶像,大家紛紛央求他為自己疊飛機,拿好吃的巴結他,哄他高興。

打玻璃球也很好玩,蹲下身,劃線,瞄準,用大拇指彈出玻璃球,打對方的玻璃球。玩的人多了,石頭剪子布猜拳排順序,誰贏了誰先上。如果人離得近還沒有打中,大家一臉嫌惡,嘴巴還罵著,“臭得跟屎一樣!起來,起來,閃遠!讓我來!”如果離得很遠打中了,還要聽響聲。兩個玻璃球碰撞的聲音,“砰”的一聲,大家聽見了看見了,兩個玻璃球碰在一起又彈開了。“響了,響了,毛毛,你狗日的太牛了,眼頭準很很!”大家齊聲稱讚。僅憑這一句稱讚,因為玩,忘記餵豬餵雞,挨大人痛打了,都不覺得有多疼。

還有打牛,現在叫陀螺,打水槍、打摩托鏈子槍、打彈弓、打沙包、拼苞谷杆、拼花柴杆(棉花杆)、捉魚、套知了、偷西瓜(小孩子只是為了解饞,只要不糟蹋,大人們假裝攆一下,哄散了事)、圍坐在一起聊《鐵道游擊隊》、《西遊記》,好不熱鬧快活。經常玩著玩著就天黑了,玩著玩著大人就追著打來了。因為大人半天找不著人,要麼在高高的麥垛上,大人沒注意,要麼在大樹枝上坐著,要麼鑽到又高又密的玉米地裡,大人根本看不見。

遊戲又多又好玩,但我也愛看小人書。一看就看一天,坐著不動。大人給的零錢,捨不得買吃的,全部買成小人書。喜歡看的太多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武松打虎》、《七劍下天山》、《王二小》、《紅日》、巜霍元甲》等等,看著看著,就不由得進入故事情境,有時提心吊膽,有時開懷大笑,有時豪情萬丈,有時默默流淚。……

童年時光那麼令人留戀,雖然也有痛苦的回憶,但回憶起來,更多的是歡樂的遊戲。因為有煩惱,有痛苦,所以急切渴望自己長大,每天對門框量身高,真的一天天長大,反而煩惱增加。童年所有的煩惱痛苦,比起成年人所遭受的困苦磨難,似乎小了很多。因而童年的歡樂和痛苦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

童年時光那麼短暫,隔壁班那個還沒有經過我窗前的女孩,變成了廣場舞大媽,老師的粉筆也不在黑板上嘰嘰喳喳寫個不停,老師們已經退休了或過世了,老師們說過的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一句話,也把我從童年送到了中年!

追憶童年,令人沉醉,珍惜當下,不忘童年的初心,生活才會更加多彩美麗!






鍾子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為什麼小時候會厭倦童年,想急著長大

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懂尤其是大人的世界,而且我們小時候更多的時間都被大人管著,叛逆的心一上來,心裡就很不爽,這也就是很多人不喜歡或者厭倦童年吧!

看到大人們又賺錢,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記得小時候我聽過最多得話就是: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或者等你長大了才能做這個事情。

聽的我很無奈,想一瞬間長大,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長大後發現,還是喜歡小時候的自己

隨意自己慢慢長大,慢慢發現大人們的世界很複雜,生活很累,賺錢很辛苦。當他們享受著大人們可以做的事以外,還擔負著大人們的壓力。

慢慢發現小時候完全沒有這些煩惱,無憂無慮的。雖然每天都被大人們管著,但是他們其實都為了我們好。很多責任都是大人們為我們承擔,以後得路都有大人為我們鋪墊。

誰都喜歡當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沒有煩惱,根本不會擔心明天會不會失業,明天會不會有人在背後“使壞”。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還是小時候活著輕鬆,可能這就是很多想回到童年吧。

結束語:但時光不會倒流,我們長大了就是長大了,我們有應該承擔的責任,還是面對現實吧!不要想這種不切實際的可能啦!

關注我,持續分享情感美文。


偏執的醬


曾經我們也是那個少年,無憂無慮,也渴望長大,以為長大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並不是,你會發現你原來堅持的原則變得一文不值,你那理想主義的人生根本行不通。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剛上大一,花錢比較多,我們寢室的花錢都比我多,我剛開始一個月七八百,但之後就1000左右,其實,我算是平均大學生花費中算少的,剛開始我並沒有那麼羞愧,覺得花父母的錢理所當然,就為了滿足自己一點虛榮心。之後我問我媽要錢,她說我花錢太厲害,剛開始我還很生氣,之後在放寒假時,我媽給我說我們家要拆遷,定下來了,到時候包給我們的房子就是水泥房,裝修什麼都得自己弄,而且包錢也可少,現在我爸的公司業績不好,之後有可能裁員甚至公司倒閉,有可能失業。然後我眼眶紅了,他過年自己買衣服很少,一件衣服穿幾年,我發現我也得長大了,學著自己獨立,為家人分擔一些,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前幾天我太奶奶去世,我發現長大後的人生百感交集,你得試著承擔失去親人的痛苦,你得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這次沒人幫你,只能靠自己,這時候覺得長大一點也不好。

其實,人生就在期待和回憶中度過,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不留遺憾。希望我們不論長多大,都有小孩子的童真,有少年的勇敢,有青年的穩重。願我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小糖的小美好


還記得那首《童年》嗎?“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這是多麼祥和的畫面,似乎就在昨天。童年讓人忍不住地懷想,尤其是長大成人,尤其是人生陷入困擾。

兒時的我,生長在農村,寧靜而美好。記得屋後有一條河,當時不知其名,現在才知它叫摸底河(我把它寫入了我的詩裡,還獲了個獎。呵呵)。那裡承載了我太多太多兒時的回憶,不苦,很甜。那裡有我和我家大狼狗夏天戲水的場景,那裡更有父親扛著我過河去別村看壩壩電影的溫馨。日子,雖然清貧,我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嚮往,也想快快長大,但從不厭倦。

告別童年,長大成人,我們不論在哪兒,不論父母是否在身旁,都將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會遭遇陰霾,或許我們會陷入困境,而越是這時,記憶的閥門就越會向著兒時一瀉汪洋。回到童年,回到那種無憂無慮的狀態裡,我們似乎能找回現在難得的快樂,我們似乎能迴避那些糾纏不清的是是與非非。童年,這個夢起航的地方,成了我們心靈的慰藉,痛苦的解藥。

人生儘管疲憊,行囊儘管空空,回憶儘管美好,但路還在腳下延伸,不必拘泥,且行且珍惜,包括現在,也包括早已漸行漸遠的那個童年。


待到春暖花開時1616


童年,那時候的我們還小,什麼也不懂,就只知道每天和幾個小玩伴光著屁股全村跑,無憂無慮,好玩又開心,而人們常說現在的童年不完整的,學習的壓力。

我那時候的童年它就像70.80年代的愛情故事一樣,或許一把紙傘,或許幾封情書,不夠直白,委婉相訴也能靦腆牽手,一面之緣也可以白頭終老,這也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吧,

而長大後的我們出來闖蕩社會,由於工作壓力、或者受到挫折、開始埋怨上天的不公,這些它也像現在的愛情一樣,到哪都隨處可見氾濫的愛情,卻唯獨缺少了愛情裡本不該缺失的那份責任感、只金錢換來愛情的忠誠!談戀愛先談錢,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沒錢連談戀愛的資格都沒有,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錢卻不被關心,太可怕。

當我們很努力賺來很多錢的時候,這時候也許會恍然大悟,哪有時間患得患失,哪有時間猜東猜西,瘦子的飲食習慣固然重要,但不迷茫,不依附,有自尊,你就會有底氣,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一文不值,只有現在和未來,才是真實的,努力。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一部份,雖然是短暫的,但它是美好的,童年的時光是快樂的,現在它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份回憶,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時光已不存在,唯獨存在的是記憶。






獨者記錄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童年,在這個年紀裡,我們相對來說沒什麼自由,而且做什麼事父母都要管,在看那些大人的時候,看看他們,想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長大了,見慣了長年人的世界後,感覺這給世界真的很複雜,而且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累死累活的,簡直就像是一條狗,有時候甚至覺得還不如一條狗來得舒服。


在小時候我們總想著長大了想著做這樣的事就做這樣的的事,想哪裡玩就去哪裡玩,長大了才知道,大人的世界是沒有自由可言的,而且活得還特別的累,在想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在對比一下現在。


聽風的一雨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處在一個時段,就會有一個時段的幸福和煩惱,自己還沒有經歷過,就只能憑想象;經過自己體驗後,就有了明顯的對比,童年當然比成年更加幸福,至少能活得好好的,難過的日子都由父母承擔。即便成年人的日子物質上也有充分的供應,但精神上的滿足卻少之又少,有的完全等於零!

兒時厭倦的是父母隨時可能爆發的脾氣,和從不關心自己願不願意的強迫;老師的“我再講5分鐘”,和“明天通知你家長來!”以及想要卻得不到的小滿足。還有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長大後就明白了!”促使我們都向往著長大,好像一長大就“萬事大吉!”兒時誰具備去感受這句話的能力?

不過並不是人人如此,有的人對小時候只有緬懷沒有嚮往,比如像“耄耋之年”以上的人,他們的兒時和現在比起來,簡直是“噩夢!”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講過去,都是在感恩自己活到了現在,感恩國家今日的壯大;卻並不想回到以前,即使那會的人心更加淳樸;在和平年代出生的還算好,生在戰爭年代的苦,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今天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也許躲過了“槍林彈雨,”但躲不過“飢寒交迫!”

我自己的兒時是很希望長大的,覺得長大了就無所不能!雖然現在已是“而立之年,”但並沒有像兒時所想的那樣強大,不過現在的我真的不向往兒時的日子。記得那會祖父母、父母、姑姑、外公、舅舅都有打過我;說是調皮我也就在家鬧鬧,在外闖禍就一次,把同學給揍到醫院去了,但那是小學啊,能有多大事?

小學未畢業父母就決定,把我送到外地去讀藝校,先不說跟不跟我商量,連我祖父母他們都不商量。後在外地讀了5年,小學六年級沒讀,直接上初一,高三沒讀才16歲就直接參加高考;中途和幾個同學“自發拼團”每人買了個手柄遊戲機,被家人知道後,通知我姑姑到學校來沒收,我整整委屈了一個月,看著人家玩,我乾坐著。

還有很多情況就不一一舉例了,那幾年我也不知道是怎麼過得,總之很憋屈,很難受,提早獨立生活是有利也有弊;其實藝校的“霸凌”行為是很嚴重的,幸好那會我們跟師兄師姐處得還算不錯,不然父母沒在身邊遇到這事可就麻煩了,那會是一輩子的“陰影!”

如果說成家立業之後嚮往回到小時候,那就說明現在不是過得不好,就是心態變化沒有跟上“節奏;”否則只會是緬懷!我有時會回憶,但不會陷得很深,畢竟都是沒有實質意義的行為,現在要考慮的是當下應該怎麼樣,以及怎樣為不可預計的未來做些必要的準備。


暴躁的光棍


童年,單純並快樂著。爺爺奶奶的寵愛,爸爸媽媽的呵護!不如意時,任意地撒嬌,一家人圍著你轉。

童年,吃喝玩樂都有人管。跌倒受傷爸媽心都不安。風雨來臨,躲進媽媽的臂彎。登高遠望,騎上爸爸的脖子耍賴。

童年,好奇心隨著年齡瘋長,外面的世界樣樣都喜歡。快點長大,可以跟著鳥兒飛翔。快點長大,可以和狗兒一起,去山的後面尋找落下去的太陽。快點長大,可以掙錢給爺爺買瓶酒,給奶奶買最甜的糖,給媽媽買漂亮的衣服,給爸爸買一包高檔的煙。

現在,落寞也要裝著快樂,被領導罵了還要陪笑臉;被同事欺負了,眼淚只能往心裡流;沒有人再寵愛呵護,受傷只能都在角落裡,把傷口舔幹。

現在,吃喝玩樂一樣都離不開錢,朝九晚五掙得銀子勉強夠吃喝,玩樂一次就是奢侈的夢魘。暴風雨的夜,只能縮在被窩裡打顫。上班的地鐵裡被擠成了夾心餅乾。

現在,生活一直在遠方,追逐夢想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歇。總覺得有一個愛人在某一個時刻等待,心裡一直再問,已經都成了大男大女,我的愛情為什麼還不來?

你想回到童年,讓童年的美好再一次重現。你在媽媽的臂彎裡嬉笑,你在爸爸的脖頸上撒歡。爺爺奶奶樹皮般溫暖的手讓你愜意的入眠。鬧鈴響了,你一個激靈做起來,發現是一個夢。你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童年。

只有向前,向前,向前!讓所有的不如意,退後,退後,退後!既然回不到童年,那麼自己給自己撐起一片陽光燦爛的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