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家長執著於“學區房”,住在學校附近的孩子真的能成才嗎?

廣漂十八年


學區房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同樣也是現行教育體制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一切屬於教育質量好的小學學區的房產才能稱為學區房。

學區房不等於住在學校附近!!!

我在這裡明確地回答提出問題的朋友:住在學校附近不能讓孩子成才,但是一所好的學校可以為孩子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區房”的意義是讓孩子可以入讀更好的學校,而不是說讓孩子住在學校旁邊。

1、教育質量好的學校,佔有的教學資源肯定更好,這裡包括教學設施、老師等等。其中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更大作用的是老師。

我在這裡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關於成績方面的,相信廣大的家長最關心的就是成績問題。我是一名初中老師,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同一個級,同一個科目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兩個班平均分可以相差10分。

平均分相差10分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個班每個同學的成績比另一個班好處10分。中考的競爭是相當殘酷的,往往就是因為這10分學生就看不上好的高中。

那麼這兩個老師有什麼不同呢?學生成績好的老師天天想盡辦法督促學生學習,備課也認真;學生成績不好的老師天天在辦公室玩手機、刷電視劇,最喜歡就是說學生如何如何差。

負責任和不負責任的老師區別就是這麼大。

從概率上來說,好學校的教室資源肯定更好。這些學校對老師的考核、獎勵的機制更加完善,老師努力了就會有回報,自然努力督促學生學習的老師就更多了。

遇到好的老師是孩子的福氣。

2、教學質量好的學校,在裡面讀書的孩子相對來說更加優秀,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

有段時間“寒門難出貴子”的論調非常流行,為什麼這麼多人接受這個觀點?因為它講出了這個社會現實。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佔有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學習成績更加好,其他才藝也會學得更好。

不得不承認,能夠購買得起學區房的家長經濟狀況會好一些,對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會更多,孩子自然就會更加優秀。

有研究指出,同伴的影響力比老師和家長更大。我觀察過我的學生,發現確實是這樣。很多事情,老師說不聽,家長講也不聽,但同學隨便說說就聽進去了。好的夥伴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更加功利的角度來說,這些同學長大了之後不就成了自己孩子的人脈嗎?人脈發重要性相信每個人都懂。

我覺得現在這麼多家長執著學區房是很正常的,畢竟希望孩子成才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二寶媽媽的育兒經


不光是為孩子,更為自己吧,以前我就說要在學校附近買房子,上班忙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學。我老公不聽,看不上學校周邊房子,去年孩子上初一,還有一個上小學,要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還要上班,上下學時間和上班時間還衝突,真是弄得狼狽不堪。兩個孩子,這樣的生活起碼要過10來年。可是他的幾個朋友,人家孩子住周邊的,孩子自己上下學。顧自己上班就好,生活悠閒自在了很多。悔得腸子都青了。現在他說把房子賣了,再從買,可哪那麼容易?


福---敗家娘們


我認為「能」很榮幸能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當時就是為了孩子能到城裡上學、問親戚借錢自己還刷了信用卡買了一個不大的二手房、現在每月要還房貸還要還信用卡、確實很吃力、但是不曾後悔買了這個房、至少我的兩個孩子能在城裡唸書、不管他們以後能不能成才、至少我曾努力過給他創造條件,雖然現在壓力大一點、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值得。


要怎樣度過這一生


學區房真的挺好的,我女兒小學初中上的是一條龍的私立學校,我就在學校對面買的房子,我女兒從下樓到學校用不上三分鐘,我的步伐是二百八十多步,孩子上學真的是太方便了,小學三年級前我會接送一下,四年級以後就不用接送了。孩子還不用太早起床,每天最少能多睡半個小時以上,還有就是中午能回家午睡,這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學區房好處真的很多,尤其是像我女兒上的這種小學帶初中的學校,整整九年不用為孩子上學發愁。買房子時確實有點貴,但是九年省下來接送孩子的汽油錢也不少啊!還有就是如果我想賣掉或者出租房子都特別容易,我確實感覺學區房挺好的。還有就是好的學校旁邊的才叫學區房,孩子能從小就在好一點的學校學習一定是利大於弊,至於能不能成才就要看基因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了。


天河水29209501


買學區房的目的不是為了住學校附近,而是為了上好學校。

現在市區各個小區都有對口劃片的學校,都是廣義上的“學區房”。但平時大家談論的學區房指的並不是這些誰都能上的學區,而是非富即貴的名牌學區。

比如我所在的青島,市區均價兩萬多,但重點學區的均價基本都在五六萬甚至更高。這些學校的不僅小學實力強勁,而且對口初中都是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的名校。然而這些學校周邊幾乎沒有高層住宅,都是老房子,甚至是百年曆史的破舊房子。很多人花七八百萬買一套100平老多層,還有人花一百多萬買一套20多平的學區房,難道只是為了離學校近點?

至於成不成才,看看名校和普通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升學情況就一目瞭然了。青島最好的小學對接最好的初中,而最好高中的主要生源都來自於這些初中。那些普通小學升至普通初中的,最終進入名校的比例比重點小學升上去的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這個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不能說所有上名校的都能成才,但名校成材率確實比普通學校高得多。孩子的教育除了名校教育以外還要靠家長的培養,家長如果不給力,只上名校也未必能出成績,當然也有些孩子確實天生不擅長學習。

所以上重點學區的成材率確實高,但並非絕對。


城市發展報告


我認為「不能」但確實方便很多,我家在老大幼兒園的時候買了學區房,走路10分鐘,如果不是選在這裡,而是當時的另外一個小區加上路上堵車時間,50分鐘以上肯定有的,一天下來回來四趟,早晚高峰時段,時間最少三個小時。 以後孩子初中高中距離都很近,都可以申請走讀。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籍,可以不費力的按學區分校。附近的小學初中高中都算市裡比較好的。除非想去外地,或者私立學校,否則不用為了孩子擇校費心費力。

雖然學區房對孩子的學習沒多大影響,但生活確實方便很多。孩子三年級我就開始讓她自己上下學,因為不用過馬路,只需要順著路邊就可以。說實話不用家長接送,也省了不少時間。而且上學路上路過菜市場,順產就買菜了。


不慌不忙地


作為執著於學區房的一員,我想說說我的理由!當初買房的時候,真沒考慮孩子成不成才的問題,我考慮的是我和愛人都上班,接送孩子的任務只能交給年邁的父母,如果距離學校遠,他們年齡大了,騎車不方便,尤其是颳風下雨,摔倒了怎麼辦,何況冬天那麼冷,夏天那麼熱,老人接送孩子會受不少罪。所以,我選擇了學區房,老人領著孩子步行五分鐘就到了,騎電動車一分鐘就到,颳風下雨走著去我也不用太過擔心,反正一會就到家,我現在很慶幸當時的決定,因為這讓我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鬼Lady


好的學校教育資源肯定更好更多的,就算會有一些關係進去的老師,也不可否認教育資源更多。

我以前讀的一所很普通的初中,我們班主任教了我們3年英語。當時我不愛學習,所以教育水平怎麼樣我不懂,但我一個很愛學習的初中同學上高中以後發完,以前學的英語知識很多都是錯誤的。後面無意中知道,我們初中的英語老師其實是教語文的,英語並不是太擅長,但他剛調到我們那所初中的時候因為英語老師不夠,就臨時頂替了,一頂替就是20年。


小白兔睡咯


能不能成才這個看個體的。可能大部分家長選擇學區是為了近吧。我們小區跟學校只有一馬路之隔,學校門口又每天都有護苗隊,現在娃稍微大點了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學,我在家裡陽臺目送孩子上學等著娃進學校的刷卡信息。如果是天天讓我開車半個一個小時接送娃,自己再上下班,那肯定會很累很累。


等風來1002


不是說非得住學區房孩子才能成才,學區房顧名思義就是離學校近的房子,孩子上學離得近一是安全二是省時間,有條件為什麼不選學區房呢?孩子上學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當然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他提供最好的條件啦。我家沒錢但是我也為了我兒子以後上學方便買了學區房,是整個學區裡面最便宜的那個樓盤,很多人都說我們買的位置不好,樓層不好,但是我們買房子是為了孩子上學,又不是為了等它升值,我認為能給孩子上學提供方便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