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在美国NBA这座篮球最高的殿堂当中,没有一点绝活儿是待不下去的,尤其是对于身高不高的后卫球员来说。而这群后卫里,就有一群是以”胯下”闻名,在长人阵中讨生活,更成为让人趋之若鹜学习对象的球员,你知道有哪些吗?

若是以近2000年至今开始算起,做个”讲到crossover,你会想到哪位NBA球员?”的市场调查,多半可能会提到阿伦-艾弗森,或是近年的凯里-欧文,但其实在90年代,就有一些是将其发扬光大,发挥淋漓尽致,甚至是开创这项技巧的球员。今天小编就介绍几名让你认识认识。

凯文-约翰逊

对于年轻一辈的球迷来说,凯文-约翰逊这个名字恐怕只是知道他担任萨克拉门托的市长的履历,并且想尽办法的想要留下国王这支球队(因为近年来他也多次为此议题而出现NBA新闻当中),最多知道他也是前NBA球员,但他有多厉害,这可能没有那么了解。

平均23.3分,2.3篮板,12.8助攻,1.5抢断,52.5% 投篮命中率,66.7%三分球命中率(投3中2),100%罚球命中率(27罚全中)。

平均20.3分,6.8篮板,14.3助攻,2.3抢断,50.0% 投篮命中率,42.9%三分球命中(投7中3),95.2%罚球命中率(21罚中20球)。

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这是凯文-约翰逊在职业生涯第二年,于季后赛第一轮碰上洛杉矶湖人队魔术师-约翰逊的对战数据,前者是凯文-约翰逊的,后者是魔术师约翰逊的,不要忘记,凯文可是只有185cm,魔术师则是206cm,两人相差近20公分,可谓是初生之犊不畏虎,一点也不逊色。

在11个凤凰城年头的日子里(也可算是另类的职业生涯里只为一支球队效力,新秀年被克里夫兰骑士队选上,但一个赛季没打完,只进行了52场球,即被交易到菲尼克斯斯太阳),摒除掉骑士队的日子的话,在得分和助攻上可是平均上双,外带一次以上的抢断,另外还有近五成的投篮命中率与超过八成及三成的罚球、三分球命中率。三度入选全明星赛,五次进入年度最佳阵容(二队四次、三队一次),以及是美国梦二队的成员。究竟拥有什么,可以让这仅185公分81公斤,看似些许瘦弱的球员达到如此成就?

主要来说是他的爆发力,让他切入的第一步与弹速别于与他相似的球员,常会看到的画面是:凯文-约翰逊在三分线外运球,一个压肩,收球两步,跃起,就在对方高个面前灌篮,名符其实的dunk on your face。

那说好的”胯下”呢?凯文-约翰逊的胯下运球就别于常人,他的胯下或是运球技巧目的不在于像拉夫-阿尔斯通(街头式的技巧,除了胯下,也融合了转身、背后、左右假晃等动作,他也被冠上“Skip To My Lou”这称号,来形容他诡谲多变的运球技巧)或是贾马尔-克劳福德(多半以晃肩加上背后运球,他这招牌动作已称为“Shake and Bake”)把对方耍开,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换手要将对手重心骗开,而是单纯的变化方向来摆脱,也没有多的节奏变换,以压低重心加上流畅度来让防守球员望尘莫及,使其还没意识”被过”这个想法,就已经让凯文-约翰逊杀入禁区,在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另外他还有极佳的空间感与传球意识,把他的切入威胁极大化,说他是疾风迅雷绝不为过,也让他挣得了”切入之王”的美名。

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题外话,漫画《灌篮高手》中湘北队控球后卫宫城良田,其创作原型就是凯文-约翰逊,也可让人感受凯文-约翰逊的迅捷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其实,我们是早早就认识到凯文-约翰逊这名球员了。

蒂姆-哈达威

若是现在讲到蒂姆-哈达威这个名字,脑海中第一印象恐怕会是达拉斯独行侠队11号,那名年轻的射手,但请注意,他后面可是有挂个Jr.,刚好,他爸爸也是已退役NBA球员,而且,名气与成就可是比Jr.大得多了,如果只认识儿子而不知道爸爸,那真是太说不过去了。

和凯文-约翰逊那没有多余动作的滑顺,如一首简单的吉他曲相比,蒂姆-哈达威的”胯下”,是与晃肩、节奏强弱转换而构成的完整抑扬顿挫美妙交响曲。即使比凯文-约翰逊矮小,比凯文-约翰逊瘦弱(虽然外型看不出来,两者其实都是在同等身高中,属于壮硕的类型),但蒂姆-哈达威的成就不矮于他,多半在勇士和热火度过的他,不算在小牛(现独行侠)、掘金、步行者各只待一年的晚年生涯,他也是有着场均15分+、助攻近10次的优异成绩,另有1.5以上的抢断与场均超过3个的篮板,5度入选全明星赛,年度最佳新秀第一队、1次一阵及3次二阵、1次三阵。

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蒂姆-哈达威闯荡江湖的独门绝技,融合了自身厚实的身躯,与强弱快慢的运球节奏,球在胯下任意变换左右,犹如一只蝴蝶翩翩起舞,任谁都难以捉摸。因此他也被冠上”The Bug”的绰号,来形容他就像游戏里的漏洞,无法阻挡。

当蒂姆-哈达威引退,阿伦-艾弗森进入联盟之后,开始有人将两者做比较,究竟是谁的crossover更胜一筹,中国也就有了这样的比喻——若AI是”Crossover之王”,那蒂姆-哈达威就是”Crossover教父”。不是孰高孰低,则是对蒂姆-哈达威开创这项技法的最高美誉。

魔术师约翰逊:”在蒂姆运球的时候,如果你听见‘砰砰’两声,那就等着发底线球吧。”(怎么又是魔术师-约翰逊)

“我从不做翻球动作,我的手永远保持在篮球的正上方,不像阿伦-艾弗森或其他当今的球员会为了摆脱防守者,脚步与持球动作都游走在规则边缘。

“当AND1街头篮球风格被带进现今的职业篮坛,许多球员就开始学习街头玩家的运球动作,不再重视基础的控球技术,虽然让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却同时流失了不少传统与美妙的部分。但只要裁判没响哨,即使持球球员本身心里都知道是违例动作,就都还是如此。”

“我不会对此感到生气或沮丧,但对事情这样发展确实是令人不快。我有我独树的风格,我靠着训练出来的漂亮动作摆脱防守者,让他们看起来似乎不知该如何防守。”

90年代在“胯下”讨生活的男人,一人对飙魔术师,一人评论太真实

那现役球员里有和他的动作是最接近的吗?

“None.”蒂姆-哈达威直截了当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