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作為一名二次元喜好者,我相信各位不可能不知道“宮崎駿”

這位動漫大師。

他自從於1984年創作出吉卜力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風之谷》以來,便一直屹立在世界動畫舞臺的山巔位置,不僅無人能將其動搖,甚至還能每隔數年便給我們帶來刷新票房紀錄的史詩新作,成為了如今日本動畫行業當之無愧的第一號人物。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當然,大師也並非僅靠一人之力就能產出佳作的,這不可或缺包括庵野秀明、近藤喜文等等一眾得力的助手幫忙,而其中極個別者也曾被贈與了宮崎駿接班人或愛徒的讚譽,比如曾參與過《魔女宅急便》創作的“片淵須直”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這些創作者如今也通通位列到日本動畫的山巔之處,在整個行業都具備著他人不可媲美的號召力,每番言論也總會引起全行業的熱議,或者更準確來說---深思

比方說最近,片淵須直導演在接受朝日新聞記者採訪時所表達的一番言論,便引起了網友對日本動畫發展的憂慮---

01.日本動畫和歐美動畫現狀

在片淵須直看來,如今的日本動畫因為一直迎合本國觀眾的原因,從而導致了內容多傾向於“青少年至20歲前半段”的受眾群體,並認為日本已經不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動畫”或者說“面向成人群體的動畫”了。

而這個事情也導致在一部日本動畫中會密集出現諸如女角色身材比例誇張,趣味惡搞隨處可見,主人公之間的關係也大多曖昧不清等等的設定。

用片淵須直的一句話來形容:

這都是為了迎合後思春期人群而造成的困局(特指身體成熟,但心理卻有待成長的群體)。

簡而言之,在片淵須直看來,如今的日本動畫市場是嚴重缺乏內容多樣性的,久而久之也很有可能會驅使日漫走向“藥丸”的結局。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不僅如此,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說強調出日漫的“獨特性”),片淵須直導演也羅列了迪士尼等一眾歐美同行的現狀。

就拿巨頭迪士尼來說,因為自始至終都將作品定位在全球範圍的原因,故而會相當慎重地迴避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點,加上為了能夠讓作品最大範圍的傳播,迪士尼動畫的題材也大多不會摻入過於複雜的劇情,受眾也基本會聚焦在兒童維度(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動畫)。

而對於某些歐美獨立工作室來說,他們則常常喜歡將題材聚焦社會、生活、人生等等維度,通過一個又一個短片故事來詮釋成人世界的種種境遇,以及給出洞見性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面向成人群體的作品)。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綜上所述,在片淵須直看來,如今日本動畫的行業地位(規模和流行度等)其實並非依靠過硬的質量造就的。相反,很可能只是因為作品的群眾定位恰巧彌補了行業空缺而導致的。

而這番言論被髮布到網絡上後,也著實引起了不少日本網友的熱議,紛紛懷揣上了一絲悲涼的情緒。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如上為某日本網友對記者沒有將片淵須直對日漫發展的顧慮表達出來的吐槽(其中的誤會不在這裡詳述,只要知道有顧慮就行了)......

那如此說來片淵須直果真所言非虛嗎?日本動畫行業的現狀真的會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嗎?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而這也是接下來要給大家詳細論述的事情---

02. 別人家的市場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會出現需求的匹配(也就是所謂的交易),久而久之也就會形成市場,接著對市場規律的探索,便同樣會自發形塑出我們如今所見的“經濟學”

如果你們也曾對經濟學有所瞭解,那想來也會清楚知道“競爭”“比較優勢原理”這兩個道理。前者指代商家會為了獲取豐厚利潤,故而絞盡腦汁的去嗅探市場,不會錯失任何一個可能盈利的細分方向。

什麼“300%利潤和100%利潤,資本家就會怎樣怎樣”我就不說了(這句話帶有強烈的抹黑偏見),但不可否認的是,所謂的“低垂的果實”是不可能一直存在,也不可能為商家一直獲取到高額的利潤回報---只要某個方向被驗證成功了,那就會湧入數不勝數的模仿者,最終將利潤拉至某個合理的低位。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瞭解了這個經濟學知識(或者說現實市場競爭的基本常識),你們還會認為日本動畫之所以能夠獲得如今的體量和流行度,真的只是別人家不屑於投身到“後思春期群體”所帶來的嗎?

還是說這其實是日本動畫在和外界劇烈競爭之下,逐漸尋找到的最合適的市場定位呢?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片淵須直列舉的迪士尼也不就是一家專門創作閤家歡動畫的公司嗎?那你們何時看到他們會為自己的動畫類型只能聚焦在這一品類而萬般憂慮呢?

事實上在經濟學理論中就存在著這樣一個道理“比較優勢原理”。它形容的就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必定存在最適合自己發揮的能力方向,即便這個方向比不上他人,但只要每個個體都能夠沿著各自的比較優勢去推進,那整個世界的效益才可能達到最高值。

比如A每天能生產蛋糕5個或者啤酒10瓶,而B則能夠生產蛋糕20個或者啤酒15瓶。理性的做法並不是讓B將蛋糕和啤酒的生產都包攬了,而是讓A專門生產啤酒而B則專門生產蛋糕,那整個社會能夠累積的總物質量才會是最大的。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回到動畫創作行業,迪士尼的比較優勢是閤家歡,而現如今的日本則是“後思春期人群”的作品,那就繼續讓他們朝著各自的優勢方向去發展吧,如此才可能讓全人類獲得最高效益的收穫啊。

當然,片淵須直向媒體吐槽日本行業現狀也不是不能理解的,而唯一合理的解釋當屬

“立場”使然。

他作為一名非“後思春期動畫”的創作人,自然也會想為自己擅長的動畫類目爭取更多的資源和關注度。哪怕某些作品被生產出來後票房並不怎樣,沒關係,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能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具體的作品那就足夠了,但這何嘗不是對投資人的不負責任呢?(參考李安導演最近幾年對熒幕電影變革的嘗試,基本都讓投資人虧出血了)。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所以在我看來,片淵須直對日本動畫發展現狀的憂慮其實是存在些許杞人憂天意味的。

不過甭管多慮到何等程度,迪士尼也好,日本動畫也罷,他們最起碼都能夠面向完全開放的市場去自由競爭,並最終形塑出自己的優勢和長項。

但反觀國產動畫所處的環境,作為喜好者的我們也就不得不汗顏一番了---

03.國漫發展的窘境

早在上世紀中期的時候,國漫著實也曾憑藉優異的質量享譽全球,並影響了包括手冢治虫和宮崎駿在內的一大批日本動畫大師,啟蒙他們走上了動畫創作的道路。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但時間到來千禧年之後,囿於動畫創作形式的轉變(從過去的計劃制度,創作者勿須面向市場,國家會統一收購,到後來需要為市場的營收負責)以及日趨嚴格的審核制度的影響下。

長久以往,國產動畫能夠看到的都是低幼向的作品,即便最近幾年為無數影迷高喊國漫崛起的佳作,其實較真來說也都傾向於視覺的衝擊和喜劇氛圍的調動而已,距離“內涵”二字,還有相當長的路程要走。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下至低幼向作品(《喜羊羊》《熊出沒》等),上至青年乃至大人向的作品(《大護法》《哪吒》等),雖然在“限外令”“本土化”的影響下能夠在國內收穫不菲的收視和票房,但一旦放到國際舞臺,就似乎不再具備強悍的競爭力,遠遠不如日本每個季度上線的新番的傳播度。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市場的扭曲所導致的,而身處國內的動漫創作者在面臨各種束縛的影響下,最終也就只能妥協地產出能夠迎合各方需求的動畫。

消磨了稜角,也同時失去了銳利的鋒芒。

是的,在別人家在為自己本土的動畫作品在市場上所選擇的道路是否合適而憂慮不已的時候,國內的動漫從業者居然還在為“能不能通過審核”而絞盡腦汁著。

那你們說在如此窘境之下,國漫崛起的宏遠,真的能夠被實現嗎?

答案我真不知道,不過行文至此我也情不自禁地萌生出瞭如下這番感慨---

04.一些感慨

在最初的最初,這個世界是“平”的,潮水不會向著任何一個方向聚集而去,它們只會沿著固有的軌道緩緩地往復循環。

但隨著歲月的更替,隨著人類這樣的物種的出現,隨著他們對

“文化”二字萌生出不同的理解或者說歧視之後,這個世界也不再可能回到最初的那個模樣。

有些地方的人明明佇立在高峰,明明目力所及之處全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史詩級風景,但他們卻還是會時不時的感慨空氣的稀缺,抱怨現狀的不足夠完美。

而有些地方的人卻長久以來都生活在下凹的盆地裡頭,他們目力所及之處全是高聳的巨石圍牆,他們苦“分級體系”久矣,也希望執掌話語權的大人們不要再對動畫存有低幼的偏見。

“宮崎駿愛徒”直言日本動畫已走向固化!但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他們只是希望某些凌駕於市場上的力量不要過分的干涉進來,他們期盼動漫行業真能按照自由市場的優勝劣汰規則演變出最具競爭力的模樣。

我相信,國內的動漫創作者一直都懷揣著絕不亞於詩仙李白的豪情壯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而這也是最近幾年能夠佳作頻出的根本原因,哪怕資金貧瘠到需要眾籌,他們也成功做到了。

但如此的市場窘境,究竟又能何時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