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因上網課自殺,有誰考慮過作為父母的壓力、情緒?

康風醫用級空氣淨化器


心理問題是系統的問題

因為疫情,諸如此類的問題,

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我們非常值得重視相關的心理問題。

.

和本老師對於這些事件,

希望大家能結合實際情況來看,

不能簡單分對錯,

或者誰的壓力更大。

.

高中生因上網課自殺,

父母自然是痛苦的,

同時是也左右為難的,

管,怕孩子嫌煩、壓力大,

不管,孩子自律又差,不按時上課。

.

和本老有7年的心理諮詢經驗,

作為二級心理諮詢師,

在校任職過

幫助過很多同學,

在心理方面走出困難。

.

在做學生的心理諮詢時,

幾乎都要關心學生的家庭背景,

也就是會了解父母的情況。

.

因為所有的問題,

都是不獨立存在的,

而是由一個系統產生的。

.

和本老師採用,家庭療法的觀點,

家庭中的任何一個人,

出現了心理問題,

那麼就說明,

是這一個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

.

這系列的事件,

也是如此,

我們不能怪某個人,或者只考慮某個人 。

.

案例一:

14歲女生,因為家庭困難,

父母殘疾、沒有穩定收入,

家裡只有一部手機,

三個孩子要輪流上完課。

因未能及時完成作業,

自尊心受傷害,選擇服藥自殺。

.

案例二:

16歲男生,因為厭惡母親,

每日多次提醒自己上網課,

而選擇以自己的性命相要挾。

.

案例三:

河北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

與母親產生爭論之後跳樓身亡。

.

人的互動

這幾個事件,

表面的原因好像是因為上網課,

但是實際上,問題的關鍵,

都是因為和人互動產生了問題。

.

14歲的女生,是因為【老師】說,

“你為什麼不打卡、交作業?”

這句話放大了她對家境的自卑,

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感到了屈辱,才精神崩潰。

.

16歲的男生,

也是因為【母親】反覆催促,

讓他感覺到了不被信任,

敏感的內心被踐踏,

這才選擇了以死相逼。

.

河北的學生,

也是因為和【母親】爭執,

母親的訓斥,

讓他心理承受不住,

也導致了衝動跳樓。

.

我們可以發現,

本身這些學生的壓力就很大,

而周圍的【人】,

還在給他們施加壓力,

老師、家長們,並不是支持系統,

相反,還是壓力的來源。

邊界感

當然老師、家長本身就面對壓力,

甚至成年人的壓力要更加大一些,

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大人,要面對的是,一個家庭的難題。

.

很多人在疫情中下崗,

就算不下崗,

也面對著收入的難題,

收入減少,但是支出不一定減少。

.

而由於家庭,

是一個很緊密的關係,

在緊密的關係中,

往往大家的邊界感就不強。

.

關鍵就是出現在了這裡,

邊界感的丟失,

使得每個人的問題,

都變成了家庭的問題。

.

比如上網課的問題,

是孩子的問題的,

孩子不認真上網課,

就會被老師訓斥,

這個問題應該是孩子自己來承擔。

.

而大人的收入問題,

是大人的問題,

收入降低,是大人的責任,

應該是大人想辦法解決問題。

.

在現實中,

往往出現的問題是,

大人去管孩子的學習問題,

就對孩子說

“你看看你,你不認真讀書,

長大以後,就會像媽媽一樣失業,

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你希望這樣嗎?”

家長並不是有意的釋放壓力,

但是在潛意識層面,

大人向孩子傳達了這樣的壓力,

而孩子除了學習壓力外,

又要承擔大人的經濟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

大人承擔著孩子和自己的壓力,

學生承擔著自己和家長的壓力。

雙方都承擔了,

自己不應該承擔的那份壓力。


但是,

在這樣的關係互動中,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是比大人差很多的啊!

所以,我們會發現,

往往家庭出現問題的時候,

心理問題一般會出現在孩子身上,

因為他的心理“免疫力”最差,

也就最容易出現問題。

放一放

各自承擔各自的焦慮,

家庭的問題就是太緊密了,

稍微分開一點,

遵守邊界感,會好很多。

.

作為家長,

不想辛苦工作一天,

還要收拾孩子的玩具,

也不想聽到老師的抱怨,

更加不想喊破喉,孩子都不聽。

.

其實只要【放一放】就好了,

之前有一個媽媽,

總是忍不住管孩子,

因為孩子不管的話,

總是上學拖拖拉拉,導致遲到。

.

有一段時間,她實在忙,

沒時間送孩子上學,

接讓孩子自己去,

果不其然,孩子天天遲到。

.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

孩子就不遲到了,

為什麼呢?

因為天天遲到,

老師、同學們會有意見,

他感覺到了羞愧,

自然而然就不遲到了,

自己就知道早點準備去上學了。

.

通過這個事情,

這位媽媽就學會了,

把孩子的事情放一放,

自己先看看他怎麼處理。

.

等到了他實在處理不了,

自己再上去幫助他,

這個時候,

母子關係反而好了。

.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你一直幫助,

很多時候,

對方不需要你的時候,

你的幫助就是一種控制。

.

誰都不喜歡被控制,

可等到孩子,

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

就會想要求助,

這個時候的幫助,

孩子才覺得是幫助,才會感激你。

.

這個放一放的訣竅,你怎麼看呢?

.

我是和本老師,

希望能幫助你更加幸福,

也可以給和本老師幸福。

如果你關注和本老師,

就可以,持續獲得,

專業級心理諮詢師的解決辦法。


和本博士積極智慧


陌生的朋友,看就你的提問,我很想和你分享我昨天的一個文章,希望對你有小小的幫助!

網上的的一則視頻這兩天引起了多少家長的的關注,一位女士因為輔導兒子作業與兒子起了衝

突,被氣的跳河!被救起的一瞬間,這位女士用絕望的聲音說“我真的太累了,他就希望我去死啊”我相

信,這句“太累了”砸中了大多數家長的心。

80,90後的家長,和我們父母一輩的教育理念比起來是更加認真負責的,我們每天一睜眼面對的

是生活的壓力,面對不滿意的工作我們不敢輕易辭職,面對奢侈的包包化妝品我們轉身選擇的是菜市

場,全家豐盛的菜餚遠比一隻口紅來的實際,多少男人口袋裡時常是揣著兩盒香菸,一包軟中華,一包

小江山,一包是面子,一包是裡子,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從出生給他們吃最好的進口

奶粉,用最好的尿不溼,補最好的鈣,吃最好的維生素C,但是我們唯獨忘了給他們補“心”!

做家長真的很“累”,每天心心念唸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可是“家長”這個身份沒有畢業證,我們都是第

一次做家長,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模仿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時代

在進步,老法子必定被淘汰。於是我們嘗試過拉著孩子走,催促孩子走,責備孩子走的慢,甚至急了還

會踹兩腳嫌棄他比別的孩子差,急不可耐的時候我們也曾氣的放手不管了,這些我都經歷過,視頻裡的

媽媽那種傷心,失望,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我都曾經有過......

但是孩子其實就是一面鏡子,一面穿越你人生的的鏡子,一面我們不想複製失敗只想保留成功的鏡

子,在孩子問爸爸你以前考試多少分的的時候,你怎麼回答,把自己的最好成績炫耀給他,爸爸考試總

是全班前三名,實際上你可能只有小學二年級以前進過班級前三,因為我們一,二年級時半個班幾乎都

是雙百,孩子問“媽媽你犯錯時和老師承認錯誤嗎”,我們總是回答“當然了,我一下課就跑辦公室和老師

說對不起”實際上我們下課在不被老師逮住的時候早跑去了操場;孩子問‘爸爸你天天一放學就趕緊寫作

業嗎’?我回答“可不唄,寫完我還得做複習題呢”真實情況是早晨到學校抄作業是鼓勵我們早起床的最支

柱......我們拼命的節衣縮食,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是為了什麼?難道真的是每個孩子都奔著清華

北大去考的嗎?是,固然可喜,不是,也非偶然!其實我現在倒是覺得,教育孩子好好學習更多的是培

養他們一種學習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學習的的能力是為了以後讓知識更好的為生活服務,去年夏

天家裡的熱水器邊沿漏水,叫來售後服務,人家說修很麻煩建議直接換新的,我聽後告訴他裡面換一根

鎂棒就可以了(之前換過一次,鎂棒是熱水器裡的消耗品,家裡24小時常開,物理課有講過的),維

修人員很不屑,說你要求換可以,不保證管用,我堅持,結果60元搞定,女兒說爸爸你夠厲害的,我

告訴她上學時候學來的的,她小聲嘟囔“上學也挺有意思哈”!

二是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學習是一件吃苦的事,苦在你要攻克無數的難題(難關),要是

你從小碰到困難永遠選擇退縮,人生的難題你要怎麼解決,難道真的每次都去跳河?

家長要是真把這些問題想通了,也許對於我們和孩子都是一種福氣,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我們“重

生”的過程,做最好的沒有錯,做最對的才是王道!生命只有一次,你怎麼捨得讓你最愛的孩子不“美麗”。


唐僧話聊


上個網課就自殺,遇到困難就想死,真是夠了,這些孩子的家長都是失職!

遭遇了最長的寒假,網課成了很多學生的必修課,家長們也因此與家裡的熊孩子矛盾重重。這場疫情,如同一塊試金石,試出了很多家庭的經濟實力,更考驗了家長和孩子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心態。

換句話說,人們的抗壓能力和原生家庭的情緒管理能力培養,非常之重要。直白點說,遇到困難就想不開,動不動就要自殺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無疑是失職的!

前不久,河南一貧困家庭的中學女生,父親殘疾,母親患病,作為家裡三姐弟之中的老二,她沒有一部智能手機可用來上網課。於是,小姑娘選擇自殺。所幸被及時發現,救下了下來,並得到大家的捐助,從而擁有了上網課的條件。

身為一名中學生家長,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一方面心疼女孩,另一方面也如鯁骨在喉。困難無處不在,問題更是稀鬆平常,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儘早明白這個道理。只有心態積極,充分溝通,主動想方設法,總有解決的途徑。

家庭之中,家長一定要把這樣應對困難的態度傳達給孩子,無論窮富,無論遭遇怎樣的困難。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家長自己都還沒活明白,一遇到問題,就陷入無奈的境地,甚至唉聲嘆氣、怨天尤人,負能量一大堆。怎麼能教好孩子呢?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家長的失職!


古人尚且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一世,不是為了死的,那些動不動就想自殺的未成人,他們的家長應該好好反省。

希望媒體也能傳遞更多能夠解決問題的正能量新聞和信息,不要動不動就渲染未成年人自殺。


清風吳語


連續在家隔離這麼長時間,再加上學習壓力大,如果再被父母批評,高中生是很容易走極端的。自殺是一時的衝動,情緒失控,大腦不受控制根本不會考慮到父母的感受。

學生自殺事件每年都有發生,這與家庭壓力、學習壓力、個人抗壓能力低下息息相關

我不得不說現在的學生真的很脆弱,一遇到事情就想不開。高中生的階段是比較特殊的,他們已經度過了青春期,自尊心是很強的,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有挫敗感。

而且加上疫情在家出不去,很多人都被“逼瘋”了,一些情緒敏感的高中生在家被父母唸叨記句就受不了了。

上網課容易走神,玩手機,家長看到以後難免會說幾句。其實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但是有些高中生的心理是不健康的,被父母說了以後就會自閉,想不開。

我覺得應該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抗打擊,抗壓能力,父母也應該及時察覺孩子的異常情緒,阻止他們想不開,做出危險的行為

大腦衝動的時候,往往來不及思考那麼多,很多人自殺都是情緒失控,然後做出極端的行為。

我看過很多被家長、被老師批評以後自殺的例子,他們都是覺得自己很丟臉、自尊心受到了侵犯,然後用這種方式去維護自己的臉面。讓周圍人去後悔,去自責。


其實這種心理是非常不健康的,學校在抓學生學習的同時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關心孩子不要用錯了方式,最後釀成大錯

我的父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們本意是想關心我,但是每次說出口的話就很讓人心裡窩火,聽了很不舒服。所以我的成長也是不健康的,但是我自己會疏導自己,而且抗壓能力比較強。

我覺得很多的父母都和我的父母一樣,很多時候的關心都會成為負擔。不善言辭的孩子總是會把一切的事情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病,甚至會抑鬱。






所以我懇請所有的父母,一定不要用錯了方式。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要過高,這樣雙方的壓力會很大。

總結 :

父母有父母的壓力,孩子也有孩子的壓力,如今上網課的負擔也是很重,都要互相體諒,不要用抱怨的方式去說孩子,不要讓孩子有過多的心理負擔,這樣孩子才能夠考慮到父母的心情,才能安心學習。



任任的教育觀


人家說世上最悲痛的有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有中年喪子這事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發生,也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當然整個事件中最慘的就是孩子——沒了生命。最痛苦的則是他們的父母——丟掉了希望。

題主說為什麼不去關注當事的家長呢?那是不是世人冷漠呢?我們先看一看大家到底關注的是什麼——手機,網課和教訓。

實際上,不是大家冷漠。

而是因為在中國人的意識裡,“悲痛”是很私人話的事情。通常負責安慰他們的是親戚和鄰居。“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來自陶潛的《輓歌》,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

而作為局外人關注則是,還能夠改變的部分——防止悲劇的再發生。

一、痛苦,悲傷和渴望

當事的父母所經歷痛苦,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

從電影《失孤》,《親愛的》都可以看出一般,為人父母的不易。

在心理學上,人經歷這類事件會經歷五個階段——自責、憤怒,否定,沮喪和接受。當事者需要經歷大約五年的時間,才可能從陰影中走出來。

村裡有一個30來歲的男子出車禍走了。他父母一直在哭,細數著這個孩子過往的好。鄰居就勸說,不要再想他了,他就是個狠心的東西。他自己的家搞散了,不過還留下一個小子呢,還得需要你,把孫子撫養大。

保險公司也早早地來到家中陪著。也有的鄰居幫忙把這個人的衣物等生活用品整理出來,扔掉,不讓他的父母再看見。

親戚和近房,還有他們的其他的子女也都陸續趕來了。

鄰居的勸說是對的,讓逝者的父母關注能夠改變的部分——照顧小的,把他撫養成人。可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要從痛苦中走出則是另一回事。此時鄰居說得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陪在他們的身邊。

痛苦得自己去背。

一位失去10歲小女兒的心理學家給出了三條可行的建議,並在TED演講,希望幫助有類似情況的父母,能儘快地走出來,

1、承認並接受苦難是人生必不可少一部分

2、關注自己能改變的事情,並學會感恩身邊每件小事。

3、想一想自己在這段痛苦時期,所做的選擇是對自己有利的,還是有害的。

二、大家的關注是防止悲劇的再發生

更多的人雖然不能和經歷者身同感受,但是關注的是能驚醒著自己的部分。

1、現在還有內心為何如此脆弱

因為玩手機,父母禁止,孩子跳樓的事件有很多。

前不久有一篇報道,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忙於工作。沒時間和孩子交流。有一次看到孩子在玩手機,父親就把孩子手機奪過來,給扔了。兒子當時就蒙了,想跟這手機一起往樓下跳,還是被父親把他抱住了。然後父子倆抱頭痛哭。

他們為什麼會痛哭呢?是幸運沒有掉下去,還是因為家長和孩子身體接觸,給了對方力量。

請問同性父母有多久沒和孩子有身體接觸了。有的孩子通過調皮,被父母打,來實現和父母身體接觸。孩子有身體接觸的需求,不過是通過錯誤的方式來實現的。

適當的身體接觸可以減緩孩子的壓力。父母不應該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成績上或是放在說教上。

遊戲,體育身體對抗,掰手腕這些都是很好的身體接觸方式。

想想以前孩子的身體接觸機會有很多,冬天冷的時候,幾個同學靠教室牆壁擠成一排,看能把誰擠出去。掰著腿,金雞獨立,進行“鬥雞”。

與同齡人的身體接觸,與父母的身體接觸都能降低孩子的體內血液裡的腎上腺素。隨之而來的,孩子的緊張、焦慮、激動等負面情緒都會減少。

和孩子多做些遊戲吧,身體的接觸有利於情緒的舒緩。減少孩子負面情緒的積壓,一旦爆發父母並不願意看到。

2、家是歸屬感的來源

在外多年,年齡大了總想著落葉歸根。這就是在尋找歸屬感。

也有很多在外漂泊的人,回到家後,發現找不到那種家的感覺了,當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老宅子沒有了,童年的記憶也就沒有了。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在尋找歸屬感。

歸屬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自卑與超越》的阿德勒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行為的目的是追求歸屬感與價值感。

作為父母怎樣爸能讓孩子感覺到歸屬感?

家長和學校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可是並不意味著父母總是要和老師站在同一個戰線上。

尤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在學校里根本找不到價值感和成就感。學校的環境對孩子是不友好的。

如果父母也和老師一樣批評孩子,逼孩子,只能把孩子往外推。

沒有了價值感,家和學校也不是自己歸屬的地方。孩子最終孤立無援。

寫在最後,悲痛的事情發生了。對當事人的關注,還需要人們觀念的改變。阻止悲劇的發生,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江蘇考英語


因為疫情,大中小學都延期開學了,什麼時候開學還未公佈,而網課也上了有一個月了。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延遲開學是非常讓家長焦慮讓學生著急的問題。高考如果不推遲,剩下學習的時間也不多了。可以想象每天孩子坐在電腦前不停地聽課做習題背書背單詞,課程必須跟上,不會的問起來也不方便,做呀做,坐呀坐,算著倒計時,揹著被父母整天照顧不止,關心鼓勵的包袱,想著未知的明天,心裡崩潰自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自殺那天起,作為父母一定生不入死,再也不會感覺到以後會有幸福可言。除了蒼白的勸慰,好像只有後悔。

如果時間能倒回,假如我是那父母,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是對的,要找方法,要做體育鍛煉,也讀所謂閒書,讀勵志的開闊心靈的書籍,用以強壯我們的身體,豐盈我們的心靈,告訴他上大學是夢寐以求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人生是精彩漫長的,大學是其中的一小段,多了它錦上添花,少了它陽光依然燦爛。大學可以少了你,可父母不能沒有了孩子,這是最起碼的也是最大的孝敬。你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耽誤你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總之,教育在平時,才不會有突發的偶爾。

父母和孩子也是前世修來的緣分,讓我們彼此珍惜互相溫暖吧,別讓圈外繁華扼殺了這久違的親情。


賈雪鋒


上網課自殺,最傷心的必然是父母。

但是孩子是個不成熟的個體,他不會梳理、引導自己的消極、抑鬱的情緒。作為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想不開,有異常,父母的責任很大。他們沒有及時發現問題。當然,也有的突發事件,根本不給父母思考的時間,孩子情緒一來,轉身一跳,一了百了,剩下傷心欲絕的父母。

但是究其根本,這個受不了刺激,扛不住壓力的孩子,多半跟不健康健全家庭教育有關。孩子要麼感受不到愛,心裡及其脆弱,要麼,過分溺愛,沒經歷過挫折,才會有這樣極端的後果。而這些,理所當然的責任都推到父母身上。也就可以理解沒多少人考慮到父母的感受了。


星級梁梁


其實自殺這個現象不僅僅是因為高中生上網課的原因,我們更應該去深度的挖掘這個現象。據統計,學生的自殺率是一年比一年高,這是為什麼呢?不僅僅是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都有,因為學習壓力而自殺,是他們的壓力太大?還是他們對生活失望?還是說他們對自殺有所誤解?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探討和研究的。

首先,現在的網絡遊戲,網絡小說特別流行,而孩子們也都非常追捧這類網絡小說或者網絡遊戲。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去了解一下他們喜歡的世界是什麼?我曾看見一個小孩跳樓的理由是他在科幻片中看見英雄跳出去都能飛起來,所以他想試一試飛的感覺,因此他就跳樓了。在那個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他跳出去會死亡。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所瞭解的小說科幻跟現實當中不一樣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時候就要讓他們認清童話世界,網絡世界和現實生活當中的不一樣。我有個朋友孩子是個小男孩兒,從小都喜歡看一些英雄片,在家裡她,在家裡,她經常跟阿姨一起玩奧特曼與怪獸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他經常扮演著變身英雄,而家裡的保姆阿姨則遇到英雄就被英雄打敗在地上。直到有一天他在學校裡面被一群小孩攻擊,他當時的條件反射是我要變身奧特曼,把你們全部都消滅掉,但是他說了變變變口訣,發現自己還是被打的很慘,最後帶了一身傷回家。直到那時候他才發現電視裡面所謂的英雄動畫片,跟現實當中不一樣。從這兩個孩子的經歷來,我們看到往往是他們自己切身受經歷過才明白那些東西是騙人的。現實當中是不存在的。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是我們作為父母不夠關心他們,不瞭解他們的世界,不知道他們所接觸的東西沒有及時的更正,他們的錯誤觀念,所以才導致了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解決方法。

其次,在繁重的學習任務當中,現在的競爭壓力下,孩子們的壓力確實比以往的孩子壓力越來越大,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的加重,這種壓力日益俱增。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更應該去及時與他們溝通,疏導他們,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一方面興趣,讓他們有發洩的出口。就像我們上班一樣,也不可能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活在心情愉悅當中,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情,那我們會通過我們自己的方法,比如找朋友逛逛街,看看小說追追劇,也許就過了這個坎。但是孩子們呢?他們每天都有繁重的學業,每天要面對著老師和家長,有很多話很多事兒都不敢也不會直接的告訴我們,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幫助他們瞭解他們,讓他們有一個自我清楚或者自我調節的方式。我看到過一篇文章,一個小男孩和媽媽吵架了,她在媽媽準備發飆的之前,他告訴媽媽說“我們需要冷靜冷靜",然後他選擇了離開這個爭吵的環境,他把自己關到了她自己的房間裡面,然後他在房間裡面選擇看書,看他自己感興趣的書本。過了一段時間後,媽媽的氣消了,然後開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孩子也等自己的情緒調整下來,以後再出去給媽媽心平氣和的說話。

因此壓力其實大家都有,但是我們要學會怎麼幫助孩子們從壓力當中緩解出來?從煩躁中走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讓孩子從小都知道死亡是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事情可能面臨著這樣的死亡。在他們不停地追劇遊戲當中,我們要學會讓他認清事實,認清生活。最好是能讓他有一種合理的發洩方式,比如培養培養他們的音樂,打打籃球,出出汗。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是反思自己,而非把錯誤都歸結到孩子身上,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更有責任,更應該去反思自己。


御煉


冠狀君遲遲不走,中小學生的網課就得持續下去。一個高中生居然會因網課自殺,真是讓人無法想象,只是覺得他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這樣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如果遇到比網課強百倍的壓力與挫折時,該如何面對?他都沒想過,家長所承受的壓力比他大無數倍。

第一:家長要承擔整個家庭的防疫任務,要在疫情期間保證家人的安全。想盡辦法準備好防疫物品。

第二:要準備好全家人所需食物,變著花樣的讓孩子吃得開心。

第三:要負責打理孩子網課的一切事務。對孩子起到監管作用,讓孩孑的網課學得有效。

第四:要絞盡腦汁地開發家庭遊戲,活躍家庭氣氛,還要勸慰老人,安撫孩子。而他們自己卻只有半夜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唉聲嘆氣!絲毫不敢把不良情緒傳染給家人,他們只得努力壓抑自己。

第五:要負責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在這場防疫之戰中,很多家庭已彈盡糧絕,甚至負債累累。而他們咬著牙,扛起這個家,即便有淚也只能往肚裡咽。一旦復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工作環境很危險,仍舊一刻也不敢耽誤。因為一家人等著吃飯啊!

正是無數個家庭的付出,才有了我們防疫的成功。災難面前,誰都不容易。所以,特殊時期,一家人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度難關!沒有過不去的坎!陽光總在風雨後!

願所有的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


長髮飄飄嫵媚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為什麼非得讓孩子學習好呢?他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可以挖掘潛力,真如果說什麼都不學,學德國人,學門技術,做個藍領階層人士也不錯吧!不要讓孩子天天在你的威脅中生活,他的自信,傲嬌都沒了,會變得越來越猥瑣自閉,你越要什麼的時候,越會適得其反的效果。還孩子的藍天白雲,還孩子的自信驕傲,真有愛玩遊戲不學習的,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做完作業後隨便玩,能個休息時間就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