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周幽王为了为了哄褒姒高兴,就胡闹演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说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诸侯以为外敌来犯,带兵救援,可是到这一看呢,啥事儿也没有,诸侯兵马慌乱,然后褒姒一高兴就笑了,后来犬戎真的打来的时候,再点燃烽火,诸侯以为是戏弄就不来了,于是周幽王就被杀了。


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真的是这样吗?周幽王真的这么昏庸?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的真相。

周幽王其实是继承了他爷爷周厉王的遗志,周厉王当初想振兴王室,推行经济改革,规定贵族所占有的山川林泽,都需要向王室缴纳税赋,这是与贵族争利,于是以周公和召公为首的旧贵族就联合其他大臣袭击了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地,后来死在彘地。

周公他们立了周厉王的儿子为天子,这就是周宣王,周宣王连年征战攻打西戎边患,后来在千亩之战中,举全国之兵,结果大败,至此周王室元气大伤。

周宣王后来因为在一次打猎的过程当中突发心脏病,不久就死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天子位,这就是周幽王,周宣王在位46年,他的儿子周幽王继位的时候岁数就已经很大了,周幽王的老婆申氏做了皇后,申氏生的儿子宜臼做了太子,老丈人就是申国的申侯。

史书上说周幽王这个人不怎么样,他一上台就远离以前的那批忠臣,开始和几个奸佞搞在一起,是不是这样呢?

事实是周幽王不信任这批旧贵族老臣,因为就是这帮老臣为了自己的私利打跑了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然后他们立周幽王的老爸周宣王为天子,这也就意味着,这帮老臣抱团结党,有废立天子的能力,你是周幽王,你害怕不害怕?

既然这些老臣已经不值得信任,那就得启用一批新大臣,一批对天子没有威胁的新大臣,周幽王最终启用一批新人改组了政府,用新人代替旧臣,把权力重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让那帮以周公为首的旧贵族老臣退休了,其中主要的两个老臣,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周公从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开始,就一直在朝廷里,一代代人子承父业,可是这一次周幽王居然让他退休了,让他回了封地。

周幽王开始信任四个新人,这四个新人就是人申侯,郑伯,虢侯和褒侯,史书中说这四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人,都是奸佞,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周幽王是不是个糊涂蛋,这四个人是不是所谓的小人。

我们先看看申侯是谁?申侯是申国的国君,申国在现在的宝鸡附近,而宝鸡是关中的西大门,申侯作为天子的老丈人,也就是外戚,在这里为周天子守国门,申国外面就是华夏族的敌人犬戎,所以,周天子信任给自己守卫边疆的老丈人,这没什么错吧?这是一个很靠谱的决定。

周幽王不但娶了申侯的女儿当老婆,还把申侯的女儿封为王后,而且立她的儿子宜臼为太子,这不是信任小人,而是真的知道哪边轻重。

第二个咱们再看看这个虢侯和虢国所在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陕西和三门峡这一带,在历史上这就是函谷关所在地,你说这个地方重要不重要? 这是中原诸侯和以后六国的最重要门户,所以周幽王信任虢侯也没问题,这也是一个位置极端重要的人,他也是一个为天子守国门的人。

第三个是褒侯,褒国就在现在的五关,这是东南方向上关中的门户,出了五关就是那个著名的虎狼之国秦国,所以褒国这也是一个替天子守国门的,同样的褒侯也受到周幽王的器重,这也是一个不能得罪必须拉拢的人,谁当天子,都得拉拢褒国。

周幽王重用的第四个人是郑伯,郑伯这个人就更厉害了,郑伯是周厉王的儿子,是周宣王的弟弟,是周幽王的亲叔叔,是自家人,不信任他信任谁?

所以周幽王信任的这四个人,一个是自己的老丈人,一个是自己叔叔,另外两个是手握重兵帮助自己守住边疆抵御外敌的人,这是一个昏庸的天子干得出来的吗?

很明显,周幽王这是一个很知道哪边轻哪边重的人,一点也看不出周幽王昏庸,越琢磨你会越发现,周幽王的脑子清楚的很,这是一个很精明的天子,一个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干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后来周幽王娶了褒姒,并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宠爱褒姒,伯服子凭母贵,周幽王就立了伯服为太子,皇后申氏和废太子宜臼感到委屈,就干出了一件出格的事情,偷偷的跑回了娘家申国。


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注意,是偷偷的,周天子的皇后跑了,这事闹大了,申氏是天子的皇后,不是普通人家的媳妇,周幽王感到奇耻大辱,因为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太多了,周幽王于是勃然大怒,率领卫队找老丈人申侯讨说法。

申侯一害怕,就和本来的外敌犬戎结盟了,申侯原本是负责防卫犬戎的,现在申侯答应了犬戎,我放你们进去,你帮我灭了我女婿,我眼看着你们去抢镐京。

犬戎上来就下了黑手,烧了镐京,杀了伯服,杀了周幽王,劫走了褒姒,郑伯和褒侯在这场战役中战死,周幽王的新政府团队全军覆没。


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犬戎本是周国的敌人,申候却和敌人勾结杀死自己的君王,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汉奸!勾结外敌,引狼入室,只为一己私利。

那么犬戎攻打镐京时,诸侯为什么不来救援,真的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吗?

不是,当时距离周天子最近的诸侯就是周公和召公等关内诸侯,但是因为周幽王的那场政府改组,让他们都下了课,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引起了关内旧贵族的不满,他们不来是因为他们在这场人事变动中自以为吃了亏,怀恨在心,所以镐京遭到犬戎围攻的时候,他们看热闹,不发一兵一卒,这是旧贵族受到冷落以后的愤怒,因为周天子现在不用他们了,他们就等着看周天子的笑话,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当时若是周公和召公愿意率领关内诸侯来救援,镐京不会是后来这个局面,周王室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说白了都是权力争夺的结果。

那为什么会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呢?因为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申侯不是打赢了嘛,于是申侯的外孙,也就是原来的废太子宜臼当了周天子,就是周平王,申侯为了让周平王坐稳江山,就和旧贵族结盟,于是周公他们又重新出来当政,但是我们别忘了他们是周王室的罪人,一个是当汉奸引外敌杀君王,一个是为臣不救君。


烽火戏诸侯,不是为了美女一笑,真相是争权和背叛


其实周幽王和这帮旧贵族之间没有什么正义,都是对权力的争夺,周幽王想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于是任用一批新人,从而得罪了旧贵族,而旧贵族不愿意失去权力,所以当犬戎打过来的时候,他们袖手旁观,不救周天子。

历史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帮大臣们当然依旧要把自己塑造成忠臣,但是忠臣怎么可以搞政治斗争呢?忠臣哪能给天子脸色看呢?关键时刻,哪有说忠臣们不挺身而出的?

所以这个故事必须改编,他们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过错,于是就把这个故事讲成是褒姒的红颜祸水,让褒姒来背黑锅,于是就有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在故事中把过错推给周幽王,把周幽王写成是一个昏庸的君王,把屎盆子扣到褒姒这个苦命的女子头上,这就是这帮大臣无耻的丑恶嘴脸,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烽火戏诸侯,烽火台是汉朝才有的东西,周朝就没有烽火台这种东西,何来烽火戏诸侯呢?

所以整个事件,其实就是权力之争的背叛,最后编个故事嫁祸给褒姒,这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惯用的伎俩,褒姒不是第一,后面还有赵飞燕,杨贵妃,陈圆圆等等。

申侯的申国后来也没有落下什么好下场,因为申国勾结犬戎的事,在中原诸侯中的名声很差,为天下人所不齿,后来楚文王争霸天下北进中原时第一个就灭了申国,因为楚文王也知道没人会救援申国,这是不是一种因果循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