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克時艱,粵電航運逆行而上不斷“鏈”

周健 吳明華報道 2020年,全球航運在疫情蔓延疊加市場寒冬中開局,1月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十四連跌”,至3月上旬,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依然深陷谷底。面對疫情蔓延、國內外海運需求慘淡,擔負國內15家電廠電煤運輸任務的廣東粵電航運公司,主動出擊,把握內外貿市場的脈點,一手保煤供,一手拓市場,在確保供應鏈不停不斷的奮力突圍中,今年頭70天完成貨運量470萬噸,實現了逆勢增長的“開門紅”。

讓船舶跑起來,不停不斷海運供應鏈

戰疫克時艱,粵電航運逆行而上不斷“鏈”

1月份以來,在新冠疫情與市場低迷的雙重影響下,廣東能源集團麾下十數家電廠的日耗電煤量連續下降,電煤需求增長嚴重回落。而同期的上游電煤供應也由於復產緩慢,產出不足。一時間,居於電煤保供產業鏈中游的粵電航運,可載運內外貿電煤量急劇減少,船多貨少的矛盾凸顯。據統計,今年前2個月,粵電航運船隊的富餘運力高達150萬噸。

運力過剩加之運價下跌,對航運企業的衝擊巨大。隨著供求失衡的進一步加劇,讓國內外不少船公司措手不及,在經營虧損的沉重壓力下,不得已將船舶停航、封存閒置起來,以度寒冬。

面對嚴峻考驗,粵電航運中高層在公司黨委的謀定和支持下,審時度勢,站高看遠,形成和凝聚一個共識:保障電煤供應鏈不斷不停,開拓市場不等不靠,儘快讓富餘運力動起來、轉起來。

船舶不停航、運力不閒置,出路何在?關鍵在於眼光超前、謀劃在先。2019年12月底,航運市場寒冬餘波不斷之時,粵電航運高層已未雨綢繆,研究並提出了應對之策。疫情來臨後,他們果斷決策,主動出擊,尋找和鎖定運價或租金水平大於變動成本的有利時機,及時疏導富餘運力,絕不讓一艘船停航、閒置,力爭今年一季度實現突圍。

讓船舶跑起來,供應鏈就不會斷。粵電航運領導主動帶頭放棄假期在家休息時間,與各部門骨幹分批次回到岸基管理一線,保持與電廠、港口等各方的緊密聯繫,安排專人分別跟蹤沿海電廠碼頭電煤庫存和日耗進度,全力優先保障市場簽約船舶的生產經營,及時調整、優化自有運力和掛港,儘量減少服務延遲,將疫情防控對船舶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電廠電煤供應到位。

截至目前,粵電航運船隊的20多艘船從國內沿海到東南亞、從非洲到歐美航線,無一艘船閒置,無一航次停航。

內外貿貨載巧安排,“點對點”對接不空船

戰疫克時艱,粵電航運逆行而上不斷“鏈”

去冬今春,疫情持續蔓延下的全球大宗商品運輸市場“黑天鵝”接二連三,先有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石生產遭遇惡劣天氣,南北美糧食交替生變,後因印尼原礦出口禁令生效、菲律賓尚處於雨季等眾多不利因素疊加,幹散貨運輸市場行情慘淡,加上低硫油價格劇烈震盪,海運經營風險陡然加大。

破局思變,迎難而上。針對當下國內外市場供需兩弱,1月上旬起,粵電航運市場營銷團隊將目光聚焦於外貿貨源,通過梳理和聯繫外貿貨主、租家、貿易商乃至船舶經紀,尋找和發現國際市場的每一個新老客戶貨源信息。今年2月,他們以敏銳的市場眼光,找到北糧南運和短途礦運的商機,克服重重困難,幾經波折後,終於憑藉公司多年優質服務的良好口碑,拿下並先後與客戶簽定了由公司5.7萬噸船舶分別承運糧食和2個短途回程礦石的合同。

根據內外貿市場的差異,統籌“內外貿”貨載運輸,以“三角航線”的“硬核”服務,讓跑外貿航線船舶滿載進口大宗貨到國內北方港口卸貨,再從北方拉電煤回到南方電廠,既確保電煤保供到位,又做到內外貿貨載對接不空船。

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今年1月27日,公司接到一家客戶的緊急求助,要求“粵電2”輪2月中旬前趕到印尼裝煤。此時正值疫情防控和春節長假,“粵電2”輪還在廣東沙角港外等待靠泊,遲遲靠不上碼頭。為了讓“粵電2”輪如期趕到印尼裝煤,公司市場部部長放棄休息,立即與港口、海事、邊防、海關及代理方進行溝通協調,克服各種困難,使“粵電2”輪次日即靠上沙角C電廠碼頭,並在2月2日完成靠卸後,以最快速度辦妥所有手續,徑直駛往印尼。客戶獲悉後,在微信中豎起無數個大拇指,寫下“國企有擔當!我們一起在戰鬥!”讚語。

“危”中見“機”,放船入海外拓市場

戰疫克時艱,粵電航運逆行而上不斷“鏈”

面對疫情對上下游產業鏈的影響,粵電航運高層先調整租船經營業務溝通和審批方式,將租船業務從市場部的租船會議討論,改移到公司微信群中進行,租船小組成員在微信群中發表意見,紀檢專責在微信群中全程監督,既減少了防控期間人員聚集風險,又極大提高了租船業務時效性,確保市場業務正常運轉。

見事早,勇擔當。眼見電煤保供需求不旺,粵電航運高層先行思變,針對疫情蔓延疊加市場寒冬引發的需求危機,縱深挖掘外部市場,當運價或租金水平大於變動成本時,果斷放船入海,靈活操作,拓展第三方需求的新通道,大膽破局而出。

“危”中找“機”,有些航次租船的客戶手握貨源,但由於自身船隊中老舊巴拿馬型船和帶吊帶斗大靈便型船較多,在貨種、船型、航線方面難以適配,意味著這部分貨源的丟失。粵電航運市場部團隊對每一個貨盤,不捨不棄,緊追貨源。經過一次次反覆詢盤,一次次與新老客戶進行溝通努力,今年2月,終於拿到了14艘次的進口貨物運輸合同,其中包括由公司巴拿馬型船承運8個航次的印尼進口煤炭回國,帶吊帶斗大靈便型船承運6個航次東南亞煤炭和石灰石回國。

讓每一艘船跑起來,變運力富餘為貨載滿艙,在保證供應鏈不停不斷的背後,是粵電航運逆行而上的付出與碩果,截至3月上旬,今年已完成貨運量470萬噸,從煤炭、鐵礦石到糧食、鎳礦,隨著市場、客戶和貨物種類的進一步拓寬,也贏得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效益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