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撈他的人,看見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在絕望中苦苦掙扎求生的人;踩他的人,看見的是一堆堆嚴謹的科學數據、一串串冷冰冰的致死率和死亡數。


文字/ 簷秀 宛潞


01

3月2日,針對江湖醫生李躍華,人民日報以“蒼生”的名義發表了一篇文章,《給民間中醫留一條生路》。文章發佈後僅過了幾個小時,閱讀量就達到了20.3萬。隨後,文章被刪除。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該文章力挺被斥“在封城的武漢無證行醫、非法行醫”的民間中醫李躍華,認為“非法行醫這個罪名,足以把民間郎中和民間秘方置於死地。

文章一出,輿論譁然,論爭激烈。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他是個開私人小診所、無證行醫的中醫,卻拿著“假證”勇闖居民樓、突破防線、上門行醫,無視法律和疫區防控體系;而他發明的“穴位注射法”雖說在2011年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的專利許可,但是這種療法與中藥注射液類似,目前尚存較大爭議,中醫和西醫都無法給出明確的療效認可;加之他配製的注射材料苯酚並未取得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許可,而且他的療法僅在小範圍內進行過少量臨床測試,其未知的不良反應和風險不可不防。

畢業於復旦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陶黎納,在微博上網名為@疫苗與科學,是一個擁有477萬粉絲的醫藥領域大V。

他就不同意《人民日報》的觀點,在3月3日發博稱“

所謂神醫,就是不利於自己的證據全部忽略。我倒不覺得這是騙子,而是過於自信,就像胡萬林堅信芒硝湯治百病,張悟本確信綠豆湯是萬能藥一樣。

有網友站出來為李躍華說話,“有6個人確診,那也就是說有6人是治療好了。另外,送去確診的那家也說了,到金銀潭醫院後醫生說他家老公是重症患者,但是接受李醫生治療後卻沒有出現重症患者應該出現的病症,那家人感謝李醫生,雖然沒完全好,但是至少爭取了時間,能夠等待十幾天後進入醫院治療。”


02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無證行醫、虛報治癒數據、臨床測試太少似乎都不應該成為爭論的核心,能否有效治病救人、幫助更多人逃離水深火熱才是最要緊的。

《人民日報》此次在風口浪尖上及時表態,力挺李躍華,想必就是為了讓人們清醒地意識到“救人才是第一位的”,磨破嘴皮子的爭吵無濟於事

。“白貓黑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中醫也好,西醫也罷,只要能控制疫情就是好樣的。

有證醫生把人治死了,是無罪的,這從法律上可以接受;而無證醫生把人治好了,卻是有罪的,這在法律上依然可以理解,但道德上、情理上就不能接受。”《人民日報》文中這席話,從情理角度為李躍華撐了腰,強調了治病救人在冷冰冰的法理面前的重要性。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不僅如此,《人民日報》還點出了李躍華背後所代表的整個民間中醫群體的困境。“民間中醫誰不想合法化?但是,民政部門以學歷、身份等外在條件把人家堵在合法大門之外,不讓人家合法,然後再以非法行醫的罪名來查處人家,這樣一來民間中醫就沒有任何出路。

“實踐證明,民間中醫,絕大多數是有兩下子的,甚至擁有祖傳秘方或拿手絕活,否則也不會吃行醫這碗飯。試想,如果給他們打開一條通路,有多少秘方、絕活會得以延續、應用和發揚!”

《人民日報》鮮明地表達出對李躍華的支持與同情,而後又驟然刪帖,是否是迫於專家學者以及網絡大V對李躍華鋪天蓋地的犀利指責呢?


03

李躍華深陷輿論漩渦,時浮時沉。

撈他的人,看見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在絕望中苦苦掙扎求生的人;踩他的人,看見的是一堆堆嚴謹的科學數據、一串串冷冰冰的致死率和死亡數。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武漢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丁虹對李躍華的行為進行了激烈反駁。丁虹教授認為,“李醫生用微量苯酚穴位注射,我們沒有見過規範的系統研究,比如,為什麼是這個穴位,為什麼是這個劑量,其他劑量可不可以?”

近20位患者遠遠未達到臨床試驗的標準,無法證明其療法是否有效,“絕不能拿患者當小白鼠,要講究科學。”

可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卻並不這麼想,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命懸一線的生命。2月27日,韓國一名74歲男性患者因居家隔離而死亡。在中國尤其是武漢,有多少因床位緊缺居家隔離而死亡的患者我們不得而知。對那些居家隔離“等死”的患者而言,主動上門的李躍華就是他們的希望。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一名網友@Oo十三蝴蝶oO就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不管是黑醫還是中醫,患者也說了:至少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而且他現在很好,沒有後遺症。就很好。哪怕他治好一例,我也覺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總比排不上醫院,在家裡死去強多了!”

針對部分網友呼籲,應該讓隔離的李躍華上一線,參與新冠肺炎的治療。丁虹教授認為,目前來看,新冠肺炎是一個致死率很低的疾病,實在沒必要冒風險

作家方方則認為,“如果治療方法確實有效,有關部門就應該特事特辦,而不是糾纏其是否具有行醫資格,這樣表面上程序正義,實際上卻寒了人心。”

一個患者的離世,背後也許是一個破碎而絕望的家庭。

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冷冰冰的致死率。在成為病例之前,他們首先是人。


04

事件還在發酵。

2月29日晚,李躍華因與多名患者有過親密接觸,已被送至漢陽區琴臺大道的鴻坤大酒店隔離點接受隔離。等待他的是嚴懲還是認可,尚且無從得知。但是此次事件對我國未來民間中醫診所、中醫治療以及臨床救治方案的發展而言,有其重要意義。

2月24日晚,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探討中醫藥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亮眼表現令大多數人對傳統中醫有所改觀,被看作是未來中國將大力支持中醫發展的標誌

醫藥零售專家、廣州龍道諮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桂春指出了此次爭議暴露的我國醫療救治的痼疾,

“此次事件又反映出整個中醫藥體制機制難題,既要嚴防借中醫之名斂財的騙子,又要正視民間中醫無執照能治病的現實。

劉桂春認為,“應該給李醫生的療法一個驗證的機會,但是,需要設計嚴格的實驗方法。總之,既要有監督,又不可一棒子打死。

《人民日報》文中稱,“由於近代以來西風東漸,中醫一直受到擠壓和抹黑,民間中醫更是沒有活路,我國祖傳的各種秘方、絕活大批量失傳,遺留下來的已經不多,再不採取保護搶救措施,就為時已晚矣!”

人民日報為何力挺武漢“非法行醫”的李躍華?


李躍華本人也作出回應,“如果按照調查報告那樣對我,我全錯。但是,我二十年研究,獲得專利,確實治癒了眾多患者,而且完全可能為新冠肺炎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我盼望,衛健委的同志在處分我的同時,也幫我向上呼籲,如何為我這樣的醫者提供政策幫助,給我們生存的空間,給我搭建進入一線的綠色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